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气顶气驱油藏生产规律,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以渤海锦州A油田大气顶油藏为例,通过岩心、古地貌、试井和生产监测等资料的综合应用,分析影响油井气窜的主要因素,得出3类气窜模式的划分界限。研究认为,气窜对油井产能影响较大;气顶指数、储层非均质性和水平段垂向位置是影响气窜规律的主要因素。通过提出分气窜模式、分开发阶段全寿命开发策略,锦州A油田大气顶油藏实现连续7a年产油量大于100×104m3/a,综合气油比小于800m3/m3,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1个百分点。该研究为同类大气顶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渤海油田潜山储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而DST测试一般都是对潜山井段进行大段合试,因此潜山产出层段的划分缺乏可靠的依据。针对该难点,对基质孔隙和裂缝同时存在的双重孔隙介质Biot理论进行推导,并模拟双孔介质情况下岩石的弹性模量与裂缝孔隙度的关系,发现弹性模量随裂缝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裂缝孔隙度是影响潜山裂缝性储层产能的关键参数。因此,应用弹性模量进行潜山储层产能评价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建立弹性模量与产出剖面测井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评价潜山储层的产能。文中提出的这种潜山储层产能评价的方法在渤海锦州南油田多口井潜山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扩展了阵列声波测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以渤海潜山锦州25-1南油田为研究区,通过多专业结合建立了一套潜山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油藏高效开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于海上窄方位角地震资料,利用叠前横波阻抗和不同方位角各向异性差异等属性对潜山裂缝储层进行定量预测;在此基础上整合多尺度信息建立油田的三维地质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潜山油藏开发井型、井位及注采参数优化,形成海上变质岩潜山水平井顶底交错注采开发模式;在油田的实际生产中总结见水规律,形成潜山油藏基于见水诊断的稳油控水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应用,锦州25-1南油田潜山油藏累增油量达到179.4万m~3,预计采收率可达到25.9%。  相似文献   

4.
姜达贵 《测井技术》2017,(5):550-554
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差,有效储层识别难,在油田开发过程出现大量低产低效井,经济有效开发效果差。为进一步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井产量,提出利用自然电位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性。依据岩心分析、地质特征研究、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生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基质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自然电位异常主要是有效裂缝导致,根据实际生产资料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关系,制定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性强,对油田综合调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渤海L油田东营组地层中气层为中凝析油含量凝析气,湿度较大,油层为轻质油,溶解气油比高,导致油气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小.同时,海上作业受放射源管控和成本的约束,水平井在着陆过程中无法携带随钻核磁共振或中子、密度等能够识别油气层的测井仪器,导致油气层识别更加困难.通过对已钻井气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顶部凝析气层烃组分(C1、C2、C3)的占比高,随着深度增加,下部轻质油的重组分(C4、C5)占比越来越高,提出利用气测比率因子R、H评价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并结合电阻率测井曲线建立了L油田流体性质判别图版.结果表明,当电阻率≥5Ω·m且气测比率因子(R-H)≤-0.1时,储层是油层;当电阻率≥5Ω ·m且(R-H)>-0.1时,储层是气层;当电阻率<5Ω·m时,储层是水层.该方法在L油田指导了8口水平井着陆,着陆成功率在87% 以上,为该油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对其他具有类似轻质油气流油田的生产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三叠系油藏微裂缝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易造成注入水沿微裂缝快速推进,而使油井水淹,产能损失,影响区块开发效果。为封堵裂缝及高渗透层,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及水驱效率,近年来充分研究油田裂缝储层地质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深入开展了裂缝型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体系研究与评价,确定了影响调剖效果的因素,对改善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保持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渤海X油田由古近系东二段底部的孔隙型砂砾岩储层和太古界潜山基岩储层构成。潜山储层特征非常复杂,下部底水能量活跃,储集空间类型有孔隙、溶洞、裂缝三种。采用水油比导数图版判别法、见水特征无因次判别法、数值模拟法综合分析了油田水平井见水特征。油井见水特征为潜山裂缝沟通底水快速锥进,且含水率随潜山裂缝储量的增加而减小,拟合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X油田潜山裂缝储量较小。油井压力波及至潜山后,潜山裂缝储量快速采出,并沟通底水,引起含水快速上升。对于这类裂缝性底水油藏,生产压差应控制在0.5MPa以内,油井高含水后适当关井压锥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油藏合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进行单井常规测井和成像资料的对比标定,对古潜山岩性进行识别,并根据储'层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将储层自上而下分为残积带、风化壳、缝洞裂缝带、内幕斜交高角度裂缝带和致密结晶带,重点对储层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方向进行描述和预测;进而建立了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落实了研究区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提出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实钻开发井表明,建立的潜山裂缝地质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锦州25-1南油气田裂缝性潜山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锦州25-1南油气田太古界裂缝性潜山储层评价中,井壁成象测井、声波全波列测井及生产测井等新技术在裂缝带的识别、分析与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用本文提出的潜山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值(即孔隙度≥3%且(RD/RS)×DT≥90)进行潜山储层有效性分析,其结果与井壁成象及声波全波列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面开启、闭合状态与裂缝面压力和裂缝两壁岩石变形强度密切相关。运用断面(裂缝面)压力确定原理对锦州Ⅹ潜山油藏裂缝面应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裂缝面压力明显小于裂缝两壁岩石变形强度,地层压力变化对储层裂缝开启程度影响较小,并且通过与油井生产动态进行对比,证实了研究区内地层压力下降不会引起储层裂缝大规模闭合,为锦州Ⅹ潜山油藏后续开发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海-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海-塔盆地油藏类型多、储层岩性复杂的特点,借鉴国内类似油田开发经验,依据油藏工程方法、渗流力学基本原理,通过开展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形成了砂砾岩强水敏储层和兴安岭含凝灰质双重水敏储层防膨技术、砂砾岩储层注水综合调整技术、浅变质裂缝性潜山油藏缝洞储层识别技术以及复杂岩性储层酸化增注工艺技术,实现了砂砾岩储层含水上升规律及潜山油藏注水开发特点认识的突破,为海-塔盆地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国内同类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 P2w3、P2w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渤海JZ25-1S油田太古界潜山油藏是1个孔、缝十分发育的变质岩似层状底水油藏,其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具有裂缝空间发育规律差异大、潜山内幕裂缝发育段的连通模式不明确、优质储层变化大、非均质性极强、连续性及可对比性差等特点。结合JZ25-1S潜山油藏高产井的特点,从岩性、构造裂缝发育及井型等因素出发,分析潜山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建议,为后续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渤南洼陷渤深6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埋藏深度大,储集空间复杂且油田开发投资巨大,正确的储层描述成为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为此总结出一套适合深层复杂潜山的储层描述方法,核心技术包括潜山识别与构造解释、成像和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解释、测井参数约束的地震资料反演预测裂缝分布等。在储层描述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所设计的14口新井全部钻遇油层,钻井成功率达到100%,且均为自喷生产,平均单井产油量为60t/d,取得了该区潜山油藏高效开发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南海东部稠油油藏注入压力高、地层能量补充不足、油水流度比大、水驱效率低的问题,在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应用了由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和十六烷基类增强剂配制的双功能驱油剂。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够使亲油疏水界面转变为亲水疏油界面,与目标油藏稠油界面张力低至1.35×10-4 mN/m,与空白水驱相比,岩心物模试验注入压力降低16.74%~28.42%,采收率提高15.5%以上。中国南海东部X油田A井组矿场试验表明:与措施实施前相比,水井注入压力由6.79 MPa下降至1 MPa,视吸水指数由73.78 m3/(d·MPa)提高至703.22 m3/(d·MPa),井组日增油114 m3/d,阶段增油11 243 m3/d。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水淹层难以识别等难题,运用测井原理和方法建立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提取含油饱和度、地层流动指数等水淹特征参数,并建立一套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水淹层定量表征技术,能准确识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实际油井应用中效果较好,方案实施后油井含水率由98%急剧下降至40%,日产油由0.5 t/d增至5.2 t/d,产能提高了近10倍,开发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准噶尔盆地水淹层有效识别以及定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同类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应力试验分析,含暗色矿物多的岩石不易形成裂缝,即不能形成JZS油田潜山的有效储层。潜山岩性识别是判别储层的前提。JZS油田潜山岩性主要有片麻岩、混合岩、花岗斑岩、角闪岩、煌斑岩、辉绿岩等。组成潜山各种岩性的矿物在密度、补偿中子及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有差异,岩性可根据其在矿物成分及含量的不同,通过常规测井曲线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判断;建立深侧向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版判别油层。通过动态生产资料验证,该方法提高了JZS油田潜山油层判别的准确度,保证了油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0.
低孔低渗储层测录井资料油气识别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青海乌南油田上油砂山组(N22)和下油砂山组(N21)储集层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3.0%和13.6%,平均渗透分别为3.88×103μm2和2.93×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油田。在低孔、低渗储层,由于油气储层中测井资料受储层岩性、地层水性质和储层物性等影响较大,造成含油气储层测井曲线异常特征不明显,单一应用测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困难。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乌南油田低孔、低渗储层的测井资料与录井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利用测井信息的丰富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与录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的直观准确性互相结合对低孔、低渗储层进行油气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