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显著上升,尤其是世界中国家石油需求的增长最快。世界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产量将达到顶峰,而石油的供应将更加依赖于中东地区。如果油价缓慢上升,石油供需将平稳增长;若油价继续低迷,则未来供应将趋于紧张。扩在立能需要巨额的投资。  相似文献   

2.
石油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大幅度提高,石油外交已成为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环节。文章介绍了世界石油资源状况和围绕石油资源所展开的国际竞争以及几个主要国家的石油外交策略,认为我国在参与开发和利用国际油气资源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地缘政治和油气安全的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石油外交策略,努力开创石油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税收政策对石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开发条件的变化,如何通过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鼓励和促进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高石油储量的动用程度,增加油气资源供给,对于我国石油的安全供应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针对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特点,通过分析油气田企业税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税制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化我国石油供应体系罗噗,李昭仁石油供应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防务的安全,而石油供应则是以石油资源配置为前提,以石油储量为基础。因此,各国政府对其石油供应体系一贯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油气资源赋存状...  相似文献   

5.
石油是世界公认的战略资源,但石油资源的蕴藏在全球是极不均衡的。在经历了数次较大的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庞大的石油储备体系。尽管我国石油产量已排名世界第五,但以人均占有量衡量仍属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国家。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国际、国内石油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石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对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石油资源、两个石油市场,实现我国石油工业整体效益的最优化,以及应付突发性事件可能造成的危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具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主研制的石油勘探方法,摆脱了对其他国家勘探技术的依赖,节省了购买技术的经费。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由于国际部分石油供应国家局势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国际油价,抬升了我国进口石油的成本,针对该情况,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可以加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率,有效降低对国外石油的需求量,控制石油进口的成本。改进石油地质勘探方法有利于增加我国石油资源的储备,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能源需求,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石油供需形势和供应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对我国石油资源现状、石油生产和消费状况、进出口贸易情况以及油价变化及其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坚持“开源、节流、储备”的原则,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落实节能和节油措施,优化石油消费结构,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供应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石油安全与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石油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石油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能力,使国家的经济安全不会受到重大的威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石油安全的根本内涵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范围内石油可靠的、安全的和稳定的供应以及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9.
《石油学报》2002,23(2)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措施。从 1993年开始 ,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2 0 0 0年净进口原油近 6 0 0 0万t,预计 2 0 10年石油供需缺口将达到 1亿t,2 0 2 0年为 2亿t左右。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速度将由目前的 2 0 %上升到 2 0 10年的4 0 % ,至 2 0 2 0年达到 5 0 %左右。专家认为 ,对外国石油供应依赖程度越高 ,我国原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的程度也将越深。这不仅意味着更大的经济风险 ,还可能蕴含着更高的政治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作为重要的战略物…  相似文献   

10.
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就世界经济走势、能源需求、石油资源供应形势、石油及石油产品需求,石油价格走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石油仍将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炼油工业在今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世界总能源消费的62.9%。石油的供需状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安危,而且往往成为影响一个地区,以至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保持和增加对其的拥有量和占有量作为重大战略问题,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军力,以确保国家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油资源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能源,当前由于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以及石油资源开采技术的不断革新,石油市场普遍呈现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价格战不断影响着石油产业短期开采及其油田的中长期开发工作。因此,本文基于当下石油产业低油价现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对于石油资源的控制和争夺,己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政治、外交斗争与合作的焦点之一。可以说,石油资源牵动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甚至军事博弈,是引发国际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迅速提高,而目前国内的石油资源及生产能力,明显不能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大,石油安全隐患愈加明显。针对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14.
杨梅 《中国石油》2013,(18):86-86
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当代世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条件。由于丰富的石油资源,俄罗斯20世纪下半叶很快地跻身于主要的“黑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之列。那么,作为“世界加油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世界石油资源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非洲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继中东和拉美之后世界重要的油气产区和出口区,但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一些新兴产油国为了促进本国油气工业的发展,逐步调整对外合作政策,而且更加重视从本国国情出发和保障民族利益,从而使我国对外油气合作面临巨大挑战。总体上讲,非洲油气资源丰富,地区局势相对稳定,新形势下应加强与非洲国家油气资源的开发合作,促进共赢。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石油资源大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1996年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美国历届政府都制定了石油政策,特别是70年代以后美国的石油政策,尽管重点不同,但其宗旨都是为了寻求稳定的石油供应和合理的油价。  相似文献   

17.
石油资源的意义特殊,紧密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生活。保障石油储存与运输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本文针对石油储存与运输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将从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概述入手,结合石油安全性储存应达到的要求,对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及策略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石油的安全储存与运输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勘察研究,发现在我国海洋中存在大量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这些石油资源能够缓解目前石油供应紧张的状态,也可以促进我国石油行业良好发展,而且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海洋石油的开发工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实际钻井中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措施来改进,并积极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 及出口情况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大国,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1.4%,人口不到3%,却拥有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按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俄罗斯占有世界石油储量的12%-13%。石油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石油出口换汇在国家外汇收入中占40%,其经济的发展与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的出口有着十分密切的依附关系。 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西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炼油石化产业应对石油短缺时代的科技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石油消费的增长趋势和石油的增产潜力,指出持续增长的需求和相对稳定的产量使我国对国际石油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综合了国际能源机构、能源经济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对世界石油供应前景的预测结果,认为世界石油短缺的时代并不遥远。提出了我国炼油石化产业应对世界石油供应短缺时代的科技对策:(I)抓紧开发和完善充分利用石油资源生产运输燃料和石化原料技术;(2)开发用煤炭、石油焦、沥青制氢和炼油过程耦合的廉价氢源技术和用氢优化技术;(3)开发炼油石化过程节能降耗技术;(4)开发天然气及煤制油、甲醇制乙烯、丙烯技术;(5)开发利用生物质生产车用替代燃料、生物材料和生物化学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