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非达西流和压力敏感效应的特征,在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及裂缝系统渗透率、裂缝系统孔隙度、基岩系统渗透率、基岩系统孔隙度随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渗双重孔隙介质油藏非线性平面径向产能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系数、生产压差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要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岩石的强应力敏感性、生产压差等因素。研究成果对于低渗压敏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长期注水开发使井间易形成相对高渗透条带,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生产井水窜,开发效果差。相对高渗透条带内部经过水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而其外部储层动用程度低,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因此准确刻画相对高渗透条带形态与展布是低渗透砂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的关键。为此,利用开发井的动、静态资料,结合随机模拟得到的储层参数模型,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针对地质属性模型与油藏数值模拟的迭代与更新,使储层参数模型不断吸收并融合油藏内开发井动态生产数据,最终得到能够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储层真实地下地质情况的属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计算得到的储层渗透率模型可指示储层物性在平面上的差异,从而刻画低渗透砂岩储层相对高渗透条带的发育位置及展布形态,为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挖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渗特低渗油藏划分界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层具有非达西型渗渗注特征,存在“启劝生产压差”现象。本文通过塞、马岭油田岩心室内流体流以试得到的启动压差及临界压差资料,对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分类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划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世故渗透率界限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开发到高含水期阶段,钻加密井和调整井距是挖潜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技术极限井距是挖潜剩余油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征,以油水两相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视粘度和拟势的概念,采用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技术极限井距计算公式,并以实际油藏参数为例,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注采压差等技术极限井距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极限井距随着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注采压差的增加而增大。将计算结果应用到实际油藏井网部署中,储层物性较好、剩余油饱和度较低的区域,技术极限井距最大约为350 m;储层物性较差、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的区域,技术极限井距最小约为250 m。调整后的井网对剩余可采储量的控制能力增强,预测提高采收率4.1%。  相似文献   

5.
李标  唐海  吕栋梁  李忻洪 《特种油气藏》2012,19(5):111-114,156,157
低渗油藏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过程中会形成形状、宽度各异的高阻区,导致油藏渗流阻力增加,增大了有效注采井网的形成难度。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低渗油藏开采中存在高阻区时的注采启动压差计算公式;并应用该公式绘制了油藏渗透率不同、高阻区宽度不同、高阻区与采油井井距不同对注采启动压差的影响曲线,进而研究注采启动压差的影响因素,为低渗透油藏的井网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设计、制作了带有饱和度场监测的含电极两层纵向非均质平板岩心模型,通过电阻率法实现对非均质模型中剩余油分布定量描述,通过模拟正韵律厚油层水驱、聚合物驱、凝胶调剖实验,测试调剖前后剩余油分布,得出不同注入方案、不同驱替阶段下模型内调剖驱替效果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透层内剩余油越富集,调剖后波及程度提高幅度越大,高渗透层水流优势通道越明显,波及程度越大、洗油效果越好;不同注水量对低渗透层的波及效果没有明显改善,不同方案开发效果基本一致;聚合物注入量越小,调剖时机越早,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调剖剂用量越大,对高渗透层的封堵半径越大,低渗透层的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越高,油水前缘向生产井推进越远。  相似文献   

7.
李红南  王德军 《石油学报》2006,27(5):83-87,91
以三角洲前缘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建立了长期注水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态模型和剩余油仿真模型,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建立了高含水率开发阶段储层微观剩余油的三类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控制了不同含水期三角洲前缘低渗透砂岩油藏参数的演化,储层宏观物性参数及微观孔喉网络演化有利于驱油.油藏仿真模型是揭示长期注水开发油藏储层三维空间演化规律、预测和评价剩余油分布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CO_2吞吐是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对吞吐过程中的压力响应认识不足。低渗透油藏注入CO_2后,黏度等流体性质随CO_2浓度分布变化而产生平面非均质现象。为了表征低渗透条件下的压力动态,基于Fick定律求解CO_2浓度分布来反映流体的性质差异,在达西渗流方程中引入渗透率模数和启动压力梯度来反映油藏的低渗透特性,通过黏度耦合浓度方程和渗流方程,建立了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压力响应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低渗透特性参数以及CO_2浓度相关参数对压力响应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CO_2注入压力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斜率也越大;渗透率模数越大,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末期斜率越小;CO_2注入速度越快,其注入压力越大,浓度扩散越快,波及区与未波及区的界限越明显;CO_2扩散系数越大,储层流体性质的非均质性越小,波及区与未波及区界限越不明显。该模型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注入过程试井分析、地层参数预测以及CO_2浓度分布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9.
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分析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多孔介质孔隙和喉道较小,固液作用显著,因此达西定律已不适应,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另外,有些低渗透油藏还具有介质变形的性质。尤其是异常高压的低渗透油藏,变形介质的渗透率一般随压力变化呈指数关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的影响,研究低渗透油藏中直井产量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油井的产量随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对于采油指数,则存在一个最佳压差,此时采油指数最大,在油田的生产中,可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或者 减小注采井距来提高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孔喉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流动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渗流特征,同时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分析毛细管中边界层厚度变化规律,基于低渗透油藏流体边界层理论和毛细管模型,建立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通过低渗透岩心的流动实验验证了新模型的正确性,总结了单井径向非线性渗流模式;基于渗流区域的差异性特征,提出了低渗透油藏差异化开发对策。理论分析表明:基于边界层理论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低渗透油藏的渗流区域划分为易流区、缓流区与滞留区,不同类型低渗透油藏,易流区边界与缓流区边界之间的差距是不同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向不同。针对一般低渗透油藏,可以通过井网适配的方法建立有效驱替压力梯度,促使注采井间缓流区的边界对接,提高油藏波及系数;特低渗透油藏可通过储层改造等措施,促使缓流区转化为易流区;致密油藏通过优化合理井距,减少死油区,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超低渗岩石渗透率测试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岩心分析通常依据气测渗透率值与平均压力倒数之间的线性关系校正得到岩石的等效绝对渗透率.由气测渗透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渗透率小于0.1×10<'-3>μm<'2>量级的超低渗岩石,气测渗透率值与平均压力倒数成非线性关系,校正得到的等效绝对渗透率值会偏小甚至为负值.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超低渗岩石孔道半径极小,壁面...  相似文献   

12.
压力对低渗透岩心渗透率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锐华 《钻采工艺》2003,26(6):77-79
低渗透气藏岩心渗透率测试中,上覆压力、净上覆压力和孔隙压力都极大地影响着渗透率的准确测量。只有尽可能地恢复其地下应力状态,建立一个相适宜的上覆压力及孔隙压力平衡系统,保证作用于岩石上的恒定净上覆压力,方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渗透率梯度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岩心渗透率梯度仪的设计思路、结构原理、检测精度及应用领域。仪器的核心部分是有多个测压孔的岩心夹持器,利用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监测试验时各段岩心中的流体压力,由微机跟踪显示数据信号,并作出一系列曲线。通过输入相应的参数,即可输出各段岩心的渗透率值,进而弄清经完井液、堵水剂或酸化液等流体处理后,岩心渗透率随深度变化情况。经油田使用已见到明显效果,为开展油层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4.
深层低渗气藏岩心渗透率测试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红 《钻采工艺》2001,24(2):35-37
储层岩石渗透率是量度油气流动能力最重要的物性参数之一。因此,准确测定地层岩石渗透率,特别是地层岩石就地渗透率对科学开发油气田具有重要意义。深层低渗气藏由于上覆压力大、地温高、渗透率低(一般小于1×10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通过对某地区的深层低渗砂岩岩样进行气体渗透率的变围压测试,表明该地区深层砂岩存在渗透率应力敏感性:渗透率随着围压增大而减小,高渗透砂岩的渗透率比低渗透砂岩更具应力敏感性,且渗透率与围压的回归函数能很好地满足二项式关系。本文从岩石的材料属性和微观结构入手,分析了该地区岩样具有此应力敏感性的原因,并为该地区储层砂岩应力敏感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渗透率是反映储层渗流能力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单一储层的渗透率表征方法,通常是在岩心分析渗透率或测井解释渗透率的基础上进行厚度加权算术平均。这种方法对于均质的储层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不能准确反映该储层的实际渗流能力。本文提出一种应用可动流体体积权衡表征渗透率的方法,经实际资料验证,能较好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7.
支持向量机在识别渗流优势通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需要对水相在油层的渗流规律有清楚的认识,从而采取措施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的驱油效果.在长期的水驱过程中,油层内形成了一些渗流的优势通道,注入水优先在这些通道内流动,降低了驱油效果,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识别渗流优势通道成为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大庆油田杏树岗地区开发新井的测井资料,根据吸水剖面得到这个地区渗流优势通道在新井测井曲线上的反映,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吸水剖面大于40%的生产井周围的新井测井曲线进行学习.然后对所有的新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对预测结果进行随机插值成图,显示其渗流优势通道在平面上的分布.为油田的二次开发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人造岩心渗透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0  
本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人造岩心渗透率的因素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确定了砂型、胶结物含量、加压压力、加压时间对试验结果影响的主次顺序和变化趋势,这对于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的制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碎屑岩储层,应用毛管压力曲线资料,通过孔隙结构概率图和孔隙结构三大类参数——孔喉大小、分选性、连通性研究及模糊聚类分析等方法,确立了低渗透油层物性下限,并与国内外低渗透油层参数下限作了类比,经试油及储量复算证实效果是好的,可作为新、老油田确定储油层有效厚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是表征油气水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油藏平均渗透率的确定对油田开发决策和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意义.常规计算油藏平均渗透率是用实验室的样品分析数据进行平均.对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取平均值往往会造成很大偏差,给油田开发决策带来不利影响.样品分析数据和油藏结合起来,考虑流动的连续性,合理取舍得到渗透率平均值才能真正反映油层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