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隐性断裂带是区域、局部应力场、基底断裂活动及潜山块体扭动影响下在沉积盆地盖层中产生的具有不同成因及规模的断裂趋势带,它是深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渤海湾盆地的隐性断裂带可以总结为5种成因类型:①板块活动引起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形成的区域构造应力型隐性断裂带;②基底断裂体系及其活动性形成的基底活动型隐性断裂带;③潜山呈雁列式排列形成的区域隆升型隐性断裂带;④局部应力场变化形成的变换型隐性断裂带;⑤潜山块体之间以及内幕薄弱带扭动形成的潜山扭动型隐性断裂带。研究认为,隐性断裂带控制了储集砂体分布,小断层与中低幅度构造组合形成断鼻、断块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带,潜山沿其分布形成构造脊,是油气长期运移指向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塔中地区沉积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塔中隆起是一个在早奥陶世末-东河砂岩沉积前多期活动的构造隆起,其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发育良好的下古生界烃源岩,多次的构造抬升剥蚀和暴露岩溶作用,强烈的断裂褶皱活动,有利于下奥陶统岩溶性储层的发育和局部构造的形成。与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类比,塔中隆起东南部地区局部构造形成早,圈闭类型好,有四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讨论了苏北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区域构造特征。从同生断裂演化的角度,对各箕状断陷内部不同构造部位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作了初步分析。第二部分概括论述了苏北盆地局部构造的九点特征。据此分析认为,形成局部构造的应力不是水平侧向挤压,而是垂直上隆。并认为除了同生断裂“逆牵引”作用和基底因素以外,新生代频繁的岩浆活动对局部构造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此外并推断,白垩系浦口组(K_(2p))的塑性岩层流动上拱很可能是局部构造形成的应力来源之一。作者认为,苏北局部构造圈闭具有以下五种类型:“逆牵引”背斜;受基底控制又为“逆牵引”作用改造的构造圈闭;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构造圈闭;与盐、泥塑性上拱有关的构造圈闭;古潜山型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4.
塔中隆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塔中地区沉积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塔中隆起是一个在早奥陶世末—东河砂岩沉积前多期活动的构造隆起,其南侧的塘古孜巴斯坳陷发育良好的下古生界烃源岩,多次的构造抬升剥蚀和暴露岩溶作用,强烈的断裂褶皱活动,有利于下奥陶统岩溶性储层的发育和局部构造的形成。与塔中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类比,塔中隆起东南部地区局部构造形成早,圈闭类型好,有四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油气成藏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5.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与油气源和圈闭两个条件紧密相关的,这二大条件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藏形成的类型和方式。作者认为江汉平原海相地层局部构造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个形成时期,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油气演化特征。预测本区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成藏模式:早期成藏型、晚期成藏型和二次成藏型。  相似文献   

6.
南沙海域主要沉积盆地局部构造特征及组合样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部构造是盆地油气聚集的场所,研究其形态和成因以及空间展布特点,有利于认识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油气藏特点对提高钻探成功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总结了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局部构造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局部构造的组合样式以及配套形成的油气圈闭类型,认为南沙海域具有形成有利局部构造的区域构造环境。主要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局部构造与断层的控制因素密切相关;各沉积盆地局部构造的组合形式和圈闭类型,取决于构造发育部位以及所受区域构造运动的改造程度。  相似文献   

7.
Garmsar区块是一个在挤压应力场背景下形成的新生代沉积凹陷。喜马拉雅构造运动造成地层区内褶皱隆起和断块掀斜,以及区域性地层不整合和局部削蚀不整合,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局部构造圈闭。其中的库姆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可形成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其内部受逆冲推覆活动的影响而产生断弯褶皱或断展褶皱,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圈闭。区块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古近系广泛发育低凸起、凸起倾末端等小型正向构造单元,勘探实践证明这些局部物源区周缘是重要的优质储层发育区。在渤海海域,本文通过对构造活动、湖平面变化、沉积母质来源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断陷湖盆盆内局部物源体系的概念。研究表明,局部物源具有隐伏发育特征,包括层序时间、构造空间和物质构成等3类隐伏模式;母岩类型、断裂活动性、构造样式等是盆内局部物源体系砂体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局部物源体系的精细分析拓展了勘探领域,使远离大型物源区、传统认识缺乏有效储层的盆内局部物源周边区得到重新认识,指导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局部物源体系具备良好的构造背景、优越的供烃条件和合理的储盖组合,依托局部物源形成的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9.
溶蚀孔隙是本区扶余油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主要有颗粒溶孔、填隙物溶孔和颗粒-填隙物溶孔三类。溶孔形成既受粒度等砂层原始结构和成分的影响,又与它在成岩中所处局部构造部位(如同生构造高点等)和断层、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个稳定、适当的构造条件,可以使各种来源的酸性水长期渗流、补充。造成类型多样的溶孔,尤以长石溶孔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油气十分富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导致了该区圈闭类型十分丰富。通过对大王北地区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该区东部和西部的鼻状构造是埕南边界断层分段差异活动与大1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向并行型调节构造。综合研究表明,调节构造一般发育在沉积中心转移部位,圈闭类型丰富,油气成藏条件良好,虽然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但仍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震剖面反射结构,分析了新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构造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结合新近系—古近系油田水储集类型和矿化度分布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和差异变形对柴西地区深层油田水分布的控制作用。柴西地区差异构造变形特征明显,受NW-SE向断裂控制,其中英雄岭构造带具有局部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古近系—新近系油田水化学类型、储集类型与矿化程度受控于差异构造变形和多期构造演化。喜马拉雅早期运动形成的蓄水构造和深大断裂为油田水汇聚提供了条件,晚期运动促进了储集空间的进一步形成以及油田水向构造高部位调整。咸化背景下构造裂缝发育的英雄岭和柴西北构造带是高矿化度油田水富集有利区,膏盐岩层控制英雄岭构造带深层油田水的垂向差异分布。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是规模网状裂缝与相对高孔基质孔隙叠加形成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具有高孔、多缝、孔缝相关的特征。“断缝体”储层的形成与通江-马路背地区3层构造样式和多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深部海相流体活动是“断缝体”储层形成的外部力学背景与内部成因机制。通源断裂具有通源与控储双重作用,高能水体环境下大规模发育的砂体为裂缝发育和溶蚀作用提供了基础,局部构造控制复杂缝网的形成,三者共同控制“断缝体”储层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群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断块群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东濮凹陷特殊的构造位置和局部变形条件形成了复杂断块群。根据油田勘探开发资料,分析了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群的特点、形成机制、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东濮凹陷复杂断块群除具有一般断块群的特点外,明显表现为上、下及左右的镜像关系和多变的转换关系,断块群的复杂性与多变的动力条件、多期次的伸展变形、复杂的局部条件和多类型的变形介质有关。东濮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断块是其基本的聚油单元,虽然单个断块面积较小,但断块的成群出现形成了良好的圈闭条件,而断层又构成了主要的运移通道,因此东濮凹陷的复杂断块群勘探潜力大,仍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达坂城次四是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的次级构造单元。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断裂活动剧烈,形成了6个构造带、在逆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断块背斜型局部构造。经喜马拉雅运动改造而定型。根据次回生油岩成油演化及其与局部构造、断裂形成期的配套关系,可认为达坂城次四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其中柴窝堡背科带为最有利的含油气构造带;西疙瘩-山水地背斜带、土墩子-西沟下寺背斜带是有利的含油气构造带。它们均处于生油凹陷的边缘,有可靠的构造圈间,是次凹内主要的油气聚集带。同时,这些构造带发育了上三叠统及下、中侏罗统区域盖层,有良好的保存条件,可形成围绕次凹中心的环形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油气圈闭类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川西坳陷这个致密砂岩领域,圈闭和气藏的形成机理相当复杂,其根本原因在于盆地有着相当复杂的形成与演化史。即使在同一构造形变带内,在不同的构造部位或层位,含油气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制约圈闭条件和气藏富集的地质因素也不相同,既有依赖于构造活动促成油气富集的各种构造圈闭类型,同时也发现了需由构造配合岩性、岩相、沉积环境等条件而形成的地层、岩性圈闭。即古构造-岩性型、古构造-成岩型、构造-岩性型等多种多样的非构造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6.
冷家—雷家地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段,根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断层和断裂系统,确定了地层层位和局部构造,分析了圈闭特征.研究区受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形成陈家洼陷、背斜构造带、斜坡带三个二级构造带.该区断裂构造发育,断层活动复杂,含油层系众多,油藏类型多样.研究表明构造变形是油气聚集的关键因素,断裂、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油气圈闭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杭锦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从早古生代至晚古生代早期一直为隆起区,局部构造复杂,地层受古地貌的控制,横向变化大,后期受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改造,导致该区圈闭类型及成因复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主要发育4类构造圈闭和2类岩性圈闭。构造圈闭包括挤压褶皱型背斜圈闭,潜山披覆型圈闭,鼻状构造圈闭,层逆牵引背斜圈闭。岩性圈闭有不整合地层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综合评价认为,该区具备了形成大中型天然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活动控制了坳陷、隆起的形态和规模。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走滑为特点,并伴生大量局部构造。构造演化对油气系统的形成、油气藏保存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庙岭低缓构造带断层系统具有五种成因类型,其发生发育主要分为早燕山和晚燕山两期。断层与局部构造的关系主要有三种:①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发育及形态特征;②断层为脱顶构造的表现形式之一;③断层对局部构造的切割破坏。断裂活动与区内油气勘探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后期发生的长茂司断层等是影响区内油气保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局部构造,主要指背斜和具有断层遮挡的鼻状背斜。这些局部构造,大多具有展布方位的定向性、迁移性、以及构造型式的扭动性。局部构造的特征,决定着其含油气性,是形成构造油气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