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储层自生方解石碳同位素值应用于油气运移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层为例,探讨了砂岩储层中自生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变化机制,并剖析了其与天然气成熟度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认为: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天然气的二氧化碳参与胶结物沉淀作用有关;其碳同位素值变化主要取决于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的热演化程度;气源层早期成气演化阶段生成的成熟度较低的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轻,所形成的自生方解石碳同位素相应较轻;而后期生成的成熟度较高的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重,造成方解石碳同位素值相对也较重。因此可据储层自生方解石碳同位素比值与天然气成熟度及相应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之间的关系,结合该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的生成和运聚特点,将自生方解石碳同位素值作为油气运移示踪指标,并以此确定出米脂气田石盒子组气层天然气是由南向北运移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带镍加氢转化炉的气相色谱仪 ,在线分析变压吸附法制纯氢中的总碳。该法用变压吸附法制的纯氢作燃气 ,在检测器前端将氢气中的CO和CO2 转化为CH4,然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直接以检测器的信号 (mV)进行定量。当氢气中总碳体积分数在 1 9~ 5 0 0 μl/L时 ,FID信号值与总碳体积分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 99 90 %~ 10 1 9%,相对标准偏差 <1%。  相似文献   

3.
开发与应用碳捕集技术是改善大气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总结了工业排放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分析了物理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主流碳捕集技术的原理、路线、应用场景,估算了不同捕集技术在特定气源下的碳捕集成本,介绍了捕集后二氧化碳的主要利用途径;其中列举了不同压力和二氧化碳浓度(10%~90%,体积分数)的多种工况下,碳捕集技术的选择及其优势;将多个碳捕集技术有效组合,可从不同气源获得符合要求的二氧化碳产品,投资与能耗是考量其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主流碳捕集技术与液化精馏法可构成“捕集+纯化”耦合工艺,是生产工业级、食品级以及电子级液体二氧化碳的常用工艺路线;最后对碳捕集技术与二氧化碳利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工作可为不同场景下碳捕集技术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节能减排"的主要体现者,故而考量西安市碳锁定现状并探究碳解锁路径,可为西安市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实证依据.基于IPCC推荐方法测算了西安市1995-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值,构建了碳锁定体系,据此提出西安市碳解锁路径.研究表明:西安市碳排放从1995年至2019年呈现了增长—下降—持平状态,其变化与产业结构和能...  相似文献   

5.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路径下,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或CCS(碳捕集与封存)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碳捕集是CCUS(CCS)技术全流程中成本控制和大规模推广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油气田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分析,认为油气田企业碳源绝大多数为低压碳源.通过对碳捕集技术现状的分析,认为对于低压中浓度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二氧化碳催化还原成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基本反应原理和应用并对这方面的开发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采油厂需要完善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减污降碳将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分驱油、减碳、负排放三个阶段,其驱动力分别为驱采石油、减碳、深度减排,与采油厂的生产路线一致,通过CCUS技术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助力采油、减少排放。以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潜山油藏为例,利用碳驱油、碳埋存配套工艺技术,规模埋存后实现零排放及收益率大于6%,为京津冀地区打造亿吨级潜山碳库群做好了技术储备,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该技术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可在中小潜山群进行工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详尽地分析不同深度段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碳同位素特征以及页岩气的成藏富集规律,选取川东南地区3口典型页岩气评价井开展了页岩气碳同位素录井工作。在钻探现场连续取样并检测泥浆气的碳同位素值,并以DY5井为例检测了岩屑释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变化。基于碳同位素录井数据,综合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碳同位素平面分布及纵向变化特征、碳同位素倒转特征和岩屑释气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值由盆地周缘向中心逐渐变轻,这一变化规律主要受控于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川东南3口井的泥浆气碳同位素的纵向变化及倒转特征具有一定共性,表明其具有相近的页岩气富集规律;DY5井的岩屑罐顶气越靠近地质甜点区域同位素分馏越明显且岩屑释气量越大,反映该段页岩气具有初始地层压力高、含气量大、纳米孔隙更发育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动力学、热力学的角度对高碳叔胺的有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该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为物理吸收。实验证明,在较低压力下,CO_2在多碳叔胺有机溶液中的溶解规律符合亨利定律,由Hildbrand 式可求得CO_2在多碳叔胺有机溶液中的溶解熵为(?)=-75.9J/mol·K,溶解热为-22634J/mol。  相似文献   

10.
《吐哈油气》2005,10(4):306-306
生物气与热成因气的主要区别是它富含甲烷,且甲烷的碳同位素很轻。文献曾报道海洋环境中二氧化碳还原形成甲烷的碳同位素可轻至-110‰,而热成因甲烷的813C1值则分布在-30‰-50‰。也有研究发现生物甲烷的碳同位素不一定比热成因甲烷轻,因为甲烷的同位素受原始二氧化碳同位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能源系统需进行全方位变革,积极推动能源系统相关碳排放尽快达峰后快速下降,加快煤炭减量和非化石能源替代,统筹好阶段目标,同步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和电力部门低碳化。技术布局上,达峰期(2030年前),要高质量达峰兼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平台期(2030—2035年),巩固碳达峰成果,开展新型低碳前沿技术布局;下降期(2035—2060年),需加快脱碳步伐,大规模布局CCUS等技术;同时加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能源需求侧节能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完善能源供应侧清洁低碳化的保障机制,建立更加积极的碳利用政策环境等对策,为进一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机碳检测分析所采用均CS71型碳硫联合测定仪本身及检测方法上的缺陷,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对CS71型碳硫联合测定仪结构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流量计和温度控制器,使气路和温控系统控制达到量化,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确立了样品在燃烧室中的滞留时间.通过标准样品对照试验证明,改进后的仪器所得分析数据在准确度和精密度上都达到了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正式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背景下,结合炼化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原油炼化前、中、后端的潜在问题,介绍了炼化企业可以着力发展的方向和应用的技术,包括生物质油与化石原油共炼技术、低温热利用技术以及碳捕集技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炼化企业既需要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需要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引领创新,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材料产业化布局。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4):104-105
二氧化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无用的废气,由于得不到合理应用而成为温室效应的元凶。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碳基肥料,将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对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保持农作物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作出“双碳”目标的承诺,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分析了“双碳”目标对炼化行业产生的挑战及影响,既面临着传统炼油厂转型和能源结构重构的挑战,也是催生炼油厂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缩小与他国差距,实现绿色工业化的机遇。概述了实现“双碳”目标的5条路径,即倡导能源高效利用,加强节能减排力度;碳捕集与封存;二氧化碳/甲烷高效利用转化;高度重视森林碳汇和海洋碳汇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炼化行业需要积极探索高效减排路径,多措并举,引领行业绿色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2):154-155
二氧化碳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无用的废气,由于得不到合理应用而成为温室效应的元凶。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亿吨,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碳基肥料,将大幅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对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保持农作物营养平衡和生态平衡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未来社会对油品和石化产品的需求和炼油过程能源系统的特殊要求。结合炼油行业会长期存在的用能特点和必然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提出了炼油行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一是要创新开发和推广应用低能耗炼油技术,包括基于"分子炼油"的低能耗炼油技术、基于新催化材料和新催化剂的低能耗炼油技术、耦合"过程强化"技术的低能耗炼油技术、低碳化炼油厂能源系统构建技术、与炼油过程耦合的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炼油厂节能技术;二是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炼制,提出了发展生物炼制的重点产品及技术;三是要积极发展氢能,介绍了氢能安全使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炼油行业介入氢能发展的重点是构建氢能的供应链和技术创新链;四是开发高效经济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积极进行产业示范,提出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要开发的重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石化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是保证碳源与碳汇合理匹配的关键,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介绍了中石化近几年在二氧化碳管道输送方面,包括管输工艺、安全泄放、管材断裂韧性指标、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的二氧化碳管道设计与优化、行业标准规范编制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还对进行了前期研究设计工作的3项二氧化碳输送工程进行了说明,为行业内开展相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中国经过20年天然气科技攻关,已形成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其鉴别标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天然气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有机成因气、无机成因气、混合成因气3大类。有机成因气根据演化程度划分为生物气、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热解气和裂解气,根据母质类型划分为煤成气(包括煤成热解气和煤成裂解气,在天然气资源中占主导地位)和油型气(主要是原油伴生气,包括油型热解气和油型裂解气);无机成因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分为岩石化学成因和幔源成因两种主要类型;混合成因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因类型气混合而成的天然气,常见的主要有3类(同一烃源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的混合,不同烃源岩生成天然气的混合,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的混合)。常用的天然气成因类型鉴别指标有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和轻烃参数,其中,碳同位素是判别各类成因天然气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指标。图1表2参41  相似文献   

20.
GC/FTIR法和GC/MS法联合分析裂解碳五馏份的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两根分离机理完全不同的色谱柱上,即HP-101柱(分配色谱)和Al3O2/KClPLOT柱(吸附色谱),对乙烯装置裂解碳五产品进行了较完全的分离,联合使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上得到归一化的定量结果。同时,也推出了两种能分析单体烃及其二聚物组份的裂解碳五组成的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