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亮亮 《石化技术》2020,(2):363-364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煤矿工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是整个煤矿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产设备,而且也是煤炭企业主要的耗能设备,在当前煤矿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电能消耗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此情形下,针对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各个行业都在扩张,煤矿市场也也在不断扩大,开采范围更广,开采深度更大,煤矿开采过程当中,保证安生生产意义重大。但是由于煤矿生产过程较长,地质条件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引发安全事故。防治水管理在煤矿安生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做好矿井开采的防治水工作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本文具体分析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做好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意义,防治水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在煤矿开采工作当中,综采技术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煤矿开采工作当中如何有效提高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单产问题,成为了煤矿单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提升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单产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海亮 《石化技术》2020,(2):349-350
井下掘进机电设备是整个煤矿开采工作中消耗能源最多的设备之一,想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保障煤矿井下开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对最近几年中我国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无论是前期的机电设备选择,还是相关的配套设施筛选,例如电压的合理控制、电动机的合理选择、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找到有效的煤矿井下掘进机电设备节能措施,最大程度的实现井下掘进机电设备的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6.
套管外环空滞留的钻井液以及地层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盐类离子和氧气、酸性气体等腐蚀性组分,诱发多组分诱导腐蚀;井下石油管的日益增多和套管穿越地层的物性差异导致严重的区域大地杂散电流腐蚀;由于套管制造过程中的金相缺陷和局部应力分布的不舍理等自身因素进一步加重了井下套管的腐蚀现象。针对这些腐蚀机理,提出了套管外壁的防护措施:避免裸眼段过长、采用套管外缠绕保护膜、评选较高耐腐蚀的碳钢或低舍金钢、提高注水泥质量和采用合适的抗硫水泥。  相似文献   

7.
套管外环空滞留的钻井液以及地层水中可能含有各种盐类离子和氧气、酸性气体等腐蚀性组分,诱发多组分诱导腐蚀;井下石油管的日益增多和套管穿越地层的物性差异导致严重的区域大地杂散电流腐蚀;由于套管制造过程中的金相缺陷和局部应力分布的不合理等自身因素进一步加重了井下套管的腐蚀现象。针对这些腐蚀机理,提出了套管外壁的防护措施:避免裸眼段过长、采用套管外缠绕保护膜、评选较高耐腐蚀的碳钢或低合金钢、提高注水泥质量和采用合适的抗硫水泥。  相似文献   

8.
煤矿业的生产与发展以经济建设与生命安全为重要前提。本文介绍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方法,分析其中的安全技术问题,以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油井硫化氢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辽河油田相关采油单位部分油井含硫化氢状况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硫化氢的生成机理.油井中产生硫化氢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中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氢;地层中含硫矿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氢;地层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在油层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针对洼38油田实际情况,研究油井硫化氢含量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温度是产生硫化氢的主要外在因素,温度在100℃以上时,每升高20℃,硫化氢含量平均增加O.03%左右;温度在160~180℃时硫化氢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温度高于180℃后硫化氢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添加剂能够抑制硫化氢的释放,酸类化学剂的加入会使硫化氢含量增加.加入自行研制的硫化氢消除剂一段时间后可基本消除硫化氢.图5表9参10  相似文献   

10.
张孝红 《石化技术》2020,(2):266-266,268
作为煤矿企业煤炭生产中的主要环节,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产量会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经济利益的创造。而随着社会建设对煤炭资源需求量的提升,促使煤矿企业对煤炭生产量有着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煤矿综采工作面单产的提升俨然成为煤矿企业发展的主要关注点。基于此,本文针对提升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单产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部分气源来自于上覆晚古生代煤层,为评价晚古生代煤层作为气源岩的成烃贡献,以盆地晚古生代原煤样和显微单组分热模拟实验结果为基础,利用盆地内292组显微组分含量数据参与计算煤的生烃强度,估算出全盆地晚古生代煤成气原始生成量为(328.82~579.48)×1012 m3,中间值为463.20×1012 m3,其中边浅部中间值为61.49×)×1012 m3,中深部为401.71×)×1012 m3;在讨论该盆地晚古生代煤的成烃贡献时,重点论述了吸附于煤储层本身、未纳入常规天然气贡献之列的理论吸附气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源岩的排烃系数为82%~90%,煤对气体的吸附容纳能力非常有限,绝大部分煤成气在形成之后都运移到了围岩中。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藏产水严重,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了气田滚动开发进程。利用钻井、测井、录井、生产测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明确了气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建立了气水成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①该区气水分布呈"渐变互补"特征,相对富水区在西北部;②控制气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烃源岩、储集层物性及构造等,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烃源岩欠发育区、物性不佳区和连通体内构造低部位;③烃源岩对气水分布起关键作用,烃源岩成熟度低值区地层水发育、高值区天然气富集。该研究可直接指导研究区开发选区、选井工作。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及页岩气"三气"共存,该区上古生界煤系储层垂向上存在着多个独立的含气系统,目前对该类煤系叠置含气系统发育的沉积控制机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基于该区临兴区块上石炭统本溪组—下二叠统山西组钻井岩心观察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结果,探讨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煤系叠置含气系统的发育受控于层序格架内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高突破压力的含菱铁矿层(关键层)的空间展布;(2)关键层的发育受控于区域海侵事件层的空间分布,主要发育于最大海泛面附近并构成叠置含气系统隔水阻气的边界;(3)二级层序内最大海泛面附近广泛发育的关键层,构成了全区稳定发育的含气系统边界,三级层序最大海泛面附近发育的关键层常因后期(水下)分流河道冲刷切割而保存不全,促使相邻层序的煤系储层组合成统一的含气系统,为该区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的共采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评价及天然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已进入大面积岩性气藏勘探的新阶段,为了给该区勘探部署以及储量评价提供地质依据,开展了砂体分布、储层展布及成因和成藏机理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和认识包括:①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四位一体(测井、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井震"结合,建立了全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6大物源体系形成6大三角洲砂体;②在格架范围内以体系域为单元研究地层、砂体的展布特征,预测有利储集砂体的分布,并分析不同类型砂体、相同砂体不同部位的储层特征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③分析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划分储层类型,对研究区内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对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加积式砂组中的高能河道为最高效的储层;④通过对广安、合川等典型气藏的解剖,针对须家河组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成藏机理复杂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地质模型和实验装置,开展了气水置换的成藏模拟试验,认为致密砂岩圈闭的充注为脉冲式充注,充注完成后在致密砂体和高孔渗砂体之间,存在多个含水滞留区带,而储层物性的相对差异是能否聚气的关键。该成果对于扩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勘探接替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上亚段气藏是近年来四川盆地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但试采过程中暴露出气井测试产量与投产后产量差异大的问题。为此,系统分析了单井产能与储层地质特征、加砂压裂工艺、产液量等的关系,认为气井产能控制的主要因素为:属于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微相、并在雷口坡组古残丘或高带古地貌上沉积形成的粗结构砂体是有利储层分布区;单井裂缝发育或处于裂缝发育区带是气井高产的关键因素,所统计的80%微气井都处于裂缝不发育区;高产井所在的储层在压裂时具有最低泵压低、日排液量大的特点,排液量百分比多在75%以上;气水关系复杂,产水量大小不受构造控制,不产水气井的产气量和地层压力均较稳定,但含水井提高天然气产量会导致水侵加剧、产气量和地层压力均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以下简称茅一段)以往一直都被视为一套碳酸盐岩烃源岩,未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储层评价与测试工作。近年来,借鉴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思路,借助于兼探井对川东南涪陵地区茅一段进行测试并获得了工业气流。为了进一步弄清该区茅一段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基于野外剖面实测、钻井系统取心以及实验室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涪陵地区茅一段气藏源储一体,天然气主要富集在黑灰色灰泥灰岩和瘤状灰泥灰岩中;②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孔(缝)、成岩收缩孔(缝)、有机质孔和裂缝;③孔隙以纳米级孔为主,主体孔径为5~50 nm,介于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之间,并且非均质性强;④气藏具有源储共生、岩性控藏、大面积层状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两段式油气差异富集——"早期层内近源富集"与"晚期层间泄压调整";⑤外缓坡相带中伴随阵发性上升流沉积的黑灰色富有机质细粒灰泥灰岩的发育是天然气成藏的基础,黏土矿物转化控制了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裂缝发育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高产。结论认为,该区茅一段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气藏——碳酸盐岩烃源岩气藏,并且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已有多口井获气;该类气藏的发现,不仅拓展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领域,而且还可以为中国南方其他地区的天然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砂岩储层岩性致密,已成为制约天然气规模开发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铸体、压汞等分析方法,对该气田东二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储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北部砂岩储层中裂缝(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较发育,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南部则未见到构造裂缝;构造裂缝与溶蚀裂缝均沿构造带边界分布,是致密储层渗透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裂缝发育层段,砂岩含气性明显变好。因此,把握裂缝的分布规律对于储层预测、寻找高产气藏、搞好天然气开发设计与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天然气聚集区地层水中主要是以甲烷为主的轻烃与少量苯类及酚类化合物。然而,利用吸附丝色谱技术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56个气田水样品开展分析后却发现,该区致密砂岩气区气田水中具有丰富的液态轻烃(C4~C16)信息,可分为富烃类与贫烃类两大类、6个亚类共16种类型。为此,进一步分析了气田水轻烃发育特征与烃类的关系,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气田水中液态轻烃的广泛发育,显示须家河组气源岩多处于热演化生湿气—大量生气早期阶段,苯系物与萘系物的广泛存在,展示其液态轻烃为煤系烃源岩所生成;2气田水中轻烃类型的差异证明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连通性差,烃类的聚集形成于储层致密化同期或致密化以后;3须家河组气藏中不同区域天然气的聚集存在期次与类型上的差异,大量富烃类气田水的存在,证实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还未经历原油热裂解成气阶段,天然气仍以干酪根热裂解气为特征。对气田水中液态轻烃的分类与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为致密砂岩气区天然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对气层的压裂改造与天然气的开采也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但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为了给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勘探提供新思路,以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层水化学特征,结合构造、断层输导体系特征及单井生产动态分析,探讨了SN走向断层对须二段气藏天然气成藏及气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油气高产富集区主要表现为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该类成藏模式具备良好的构造—断层—储层配置条件,含气性好;(2)断层输导型成藏模式的气藏高产富集主控因素为"古今构造高位+断层通源输导+优质储层聚气",构造—断层—储层时空配置是控制气水分布的关键;(3)根据构造—断层—流体—成岩—成藏时空配置的差异性,结合单井生产数据,将断层输导型天然气成藏模式细分为"高产稳产、气水同产""中产稳产、低产水""低产气、高产水"3种气水产出特征;(4)具有"高产稳产、气水同产"生产特征的钻井,表现出"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相接"的特征,而具有"中产稳产、低产水"生产特征的钻井,普遍具有"断层、储层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均相接"的特征,单井以产气为主,天然气产量稳定,仅产少量低矿化度地层水,可以通过实施水平井钻井来提高单井产量,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源-盖控烃看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相层系经历了多期的成藏演化,油气藏的调整、破坏与保存等特征使台盆区的油气分布异常复杂.文中提出源岩和盖层共同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的油气分布,认为烃源岩生烃史与盖层形成动态演化史的匹配、盖层的质量和保存能力以及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关键成藏-改造期盖层封盖能力的有效性是控制油气富集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宏观上,"源-盖"动态匹配关系的差异决定着不同地区与不同含油层系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同时从"源-盖控烃"的基本思路出发,以区域盖层的分布和动态演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阐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富集的规律性,进而提出台盆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