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由于储集层埋藏深、温度高、厚度大,原油粘度大,给酸化压裂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根据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酸化压裂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着重介绍了塔河油田的储集层特征、酸化压裂机理及高温超深井酸化压裂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以及塔河油田高温超深井酸液配方体系、酸液的注入及返排工艺及特点;推荐了塔河油田酸压裂地面施工参数及酸化压裂管串结构;对酸化压裂效果从其产生的裂缝形态、产量及经济效益几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化压裂过程中存在的机械封隔分段工具下入困难、坐封可靠性差、压裂后工具滞留井中影响后续作业的问题,开展了复合暂堵转向酸化压裂技术研究。该技术通过转向酸、尾追多尺度纤维段塞和可溶性暂堵颗粒的复合作用实现暂堵酸化分段压裂。对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转向酸化压裂改造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形成复合暂堵转向酸化压裂工艺技术。该技术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9井次,有效率为95%,压裂后累计增油超过10×104t,增油效果明显。复合暂堵转向酸化压裂技术可解决塔河油田水平井机械封隔分段酸化压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同类油田的酸化压裂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酸压作业在塔河3、4号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分析了塔河油田奥陶系酸盐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及潜在伤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室内实验优选了酸化压裂液体系及配方,在塔河3、4号油田10口井11井次的酸压作业表明,酸压裂是实现奥陶系油藏增产的一种好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石炭系盐下奥陶系储集层发育特征及成藏条件,实现新地区、新层位、新领域的突破,进一步扩大塔河油田外围盐下奥陶系含油气范围,实现增储上产,利用率先在盐下奥陶系完钻的S105井、S106井、S117井的地质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S105井-S106井-S117井区内盐下奥陶系的区域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盐下奥陶系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发育地层不整合-岩溶裂缝型圈闭,且油源充足,储集层发育,圈闭条件良好,易于油气成藏,指出了盐下奥陶系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俊朝  陈英毅 《录井工程》2006,17(B12):69-73
为了探索塔河油田石炭系盐下奥陶系储集层发育特征及成藏条件,实现新地区、新层位、新领域的突破,进一步扩大塔河油田外围盐下奥陶系含油气范围,实现增储上产,利用率先在盐下奥陶系完钻的S105井、S106井、S117井的地质录井、测井、测试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S105井-S106井-S117井区内盐下奥陶系的区域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储盖组合、圈闭条件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盐下奥陶系恰尔巴克组— 一间房组发育地层不整合-岩溶裂缝型圈闭,且油源充足,储集层发育,圈闭条件良好,易于油气成藏,指出了盐下奥陶系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可以分为3种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缝洞单元水化学性质与洞穴间联系程度有关.连通性好的缝洞单元内的井具有相似的地下水化学性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则存在一定差异.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缝洞单元S48井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开发动态,为油田的开发及稳油控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蔡大庆  周昊 《钻采工艺》2004,27(3):38-4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温高、低渗透 ,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胶凝酸体系和乳化酸体系 ,根据储层类型不同 ,采用压裂酸化技术沟通裂缝 ,提高导流能力。酸压施工成功率 95 % ,有效率 6 0 % ,增产的原油占油田日产量 4 0 % ,为油田增加探明储量 1× 10 8t。从而成为油田开发、稳产和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表面活性剂缓速酸酸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旭  尹玉川 《钻采工艺》2004,27(5):40-4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油井完井后大多无产能,需要通过酸压增产改造措施,才能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在对油藏地质认识的基础上,优选酸液体系,对压裂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在地层中形成一定长度、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并有效沟通储集层。表面活性剂缓速酸酸压在TK466井的成功实践,将为今后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层油水层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河油田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裂缝、孔洞发育,油、水关系复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依据测井评价与试油资料,在统计了大量油、水层段测井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自然伽马-电阻率交会图,并用纵横波比值法、正态分布法、综合流体性质判别技术等识别方法,进而建立了定量计算油、水层的识别指标.在塔河油田进行...  相似文献   

10.
莫北油田三工河组J1s21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砂岩储层平均孔隙度11.93%,储层平均渗透率1.82mD,为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的储集层且具较强层间非均质性。根据不同储集层特点,对有水敏特征的区块在注入水中投加不同浓度,配伍性好、渗透率损失率小的粘土稳定剂,防止粘土膨胀和运移。对无法满足地质配注的分注井日常管理过程中,实施了分层小泵酸化、深井压裂、系统提压增注工艺探索,有效攻克了莫北油田长期欠注井无法满足配注的难题,取得了莫北油田开发形式明显好转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河油田4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形成与古风化壳的风化剥蚀有关,该文从油井自然产能变化和试采井见水动态特性,论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产能,试采见水动态及其与储渗类型之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储渗类型具有多亲性和复杂性,且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部分井水层在高返排水后出油。通过与四川盆地排水找气机理的对比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排水找油的基本条件,通过实践获得成功,并提出选择"排水找油"井的一些标志:一定储集空间、水体能量弱、有较好的录井显示、测试见油花或有硫化氢显示。排水找油的成功加深了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探索了碳酸盐岩油藏新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ergy has forced oil companies to resort to secondary and tertiary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recovery from the existing reservoirs. The author investigated enhancing the recovery factor of one Iranian reservoir, which is a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For this reservoir, it is estimated that 96.5% of oil is contained in the matrix and 3.5% in the fractures. The field is an undersaturated reservoir with no active gas cap and no strong water aquifer. Injections of water, gas, water-alternating gas (WAG), and infill wells on this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to increase the recovery factor. Eclipse100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reservoir.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gas, water, and WAG injections had non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n oil recovery.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infill wells contribute an appreciable increase in recovery. The amount of increase for drilling 8 infill wells was around 5%. Since development of existing resources contributes a major role on the supply of oil for the future oil market (around 45% by 2030),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screen the various methods for increasing the recovery of such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4.
塔中西部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以溶洞、裂缝为主要的储运空间,储层缝洞体发育,主要储层类型有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关系复杂。采用油井见水特征曲线法,以塔中西部一些典型采油井为例,结合生产数据,分析了油井见水特征,将其见水特征分为4种类型:水锥型、层状型、裂缝型、条带型。通过对研究区典型井生产动态曲线分析认为,水锥型、层状型、裂缝型见水对于日产油量下降影响达到66%左右,而条带型见水对日产油量下降影响则相对较小,不足50%。经过对研究区出水井平均含水率变化统计,平均含水率值小于60%井居多,综合认为本区尚处于低-中含水阶段。结合见水类型、生产特征及各自储层类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达到降水增油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5、W8普通稠油油藏珍有埋藏深度浅,多层状砂泥薄互层,中孔,中低渗型储层且隔夹层薄的地质特点,地层原油流度低,未经过储层改造的单井自然产量低,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通过在储层物性,含油性及井筒技术状况等方面进行压裂选进条件的优化,开展了注水稠油油藏的水力压裂引效探索性试验,应用高砂比的高导流能力短缝技术,小排量小规模控制缝高技术,防止水基压裂液与稠油乳化措施及防止压裂后目的层底部地层水上窜技术等配套水力压裂工艺,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改善,通过稠油油藏水力压裂的实践认为,压裂选井的有利方向主要位于储层物性及含油性较好的构造高部位,压裂工艺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压裂规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牛地气田D66井区D66—38,D66—52等井在奥陶系风化壳发现高产气流,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可能成为大牛地气田的重要补充气源。但该区储层类型复杂(裂缝、孔隙、溶孔(洞)、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储层地震预测困难,勘探开发进展受到制约。探索了“以地质认识为依托,井分析为先导,地震资料针对性处理为基础,通过储层分类预测和地质一地震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取有利储层发育区”的储层预测思路与方法,对奥陶系风化壳储层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冀望能为该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潜山裂缝性油藏的裂缝分布随机性强,非均质性差别大,导致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淹规律复杂,但目前还没有识别地下储层裂缝分布的有效方法。为此,以渤海JZS潜山油藏为例,利用其丰富的动态资料,分析了不同油井的见水特征,总结得出了该潜山裂缝性油藏"台阶形"见水特征及由局部裂缝见水逐渐发展为整体见水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基于该潜山裂缝性油藏的见水规律,选取剖面压力均等模型作为裂缝性油藏见水预测模型,通过拟合实际油井的见水特征反算了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分析得出潜山裂缝性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以及其裂缝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征。研究认为,将裂缝对数正态分布这一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应用到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地质建模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类油藏含水率拟合结果的准确性,这对类似裂缝性油藏的数值模拟和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塔河油田地层破裂压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文梅 《石油物探》2003,42(1):117-121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 ,介绍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测和地层裂缝高度预测的基本原理 ,选择了塔河油田 4口井的资料进行了破裂压力和裂缝高度预测的成果处理。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