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根据实际资料分析,探讨了水淹层的油藏地球化学录井参数特征,认为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降低,在热解地化参数上表现为地化含油饱和度降低,S4/St值相对升高;在热蒸发烃色谱的资料上丰度降低,主峰碳弱水洗部位后移,中-强水洗部位前移;∑-21/∑+22在弱水洗部位降低,中-强水洗部位升高,碳数范围变窄;在棒薄层色谱分析资料上表现为饱和烃基本稳定,略有下降,芳烃呈下降趋势,胶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沥青质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分析资料水洗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晨颖 《录井工程》2008,19(3):31-33
注水驱油实验是水淹机理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为建立水淹层地化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模拟水驱油实验,开展了岩石气相色谱分析资料随含水率上升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注水实验制备不同含水率岩样,分析研究这些岩样气相色谱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水淹层的气相色谱分析响应特征。实验结论为:随含水率的上升,饱和烃色谱谱图发生明显变化,峰形从正态向扁平形态变化,各个单峰饱和烃面积、饱和烃总面积、主峰碳及主要碳数响应值等参数均呈规律性的降低;饱和油和低含水率样品之间的区别不明显,但进入中含水状态以后,色谱峰总面积等参数降幅增大,水洗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方法利用侧钻井,对原井或邻井进行采油动态的测井监测,分析影响水淹状况的因素,确定各类稠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目的分析稠油层动用程度,为老井的调层采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在油层物性相似条件下,油层的水淹状况与注汽井段位置、油层厚度有关。强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3m的1类层;中水淹层多形成在注汽井段的上部和中部、油层厚度大于1m的Ⅰ类层和Ⅱ类层;其它层段易形成弱水淹。结论以电阻减小率为主,综合解释蒸汽吞吐水淹层是可行的,估算的剩余油饱和度误差较小;根据原始含油饱和度、孔隙度、油层厚度、注汽井段位置,结合采油动态,可以解释老井的水淹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钻井取心水驱油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油层水淹后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及参数变化特征,通过两类储层不同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饱和烃气相色谱总峰面积等评价参数建模,建立水淹层地化识别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有机结合的水淹层地化录井综合识别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南堡凹陷深层注水开发区块进行了水淹层评价,结果表明,南堡凹陷7口井水淹层的水淹程度与实际试油结论吻合,说明该方法适用性强,为油田深层注水开发区块水淹程度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昌A油田主力油组ZJ2I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由于储层内部钙泥隔夹层发育、纵向非均质性强,且海上油田取资料少的特点,使得油藏在该阶段的真实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较难有直接的认识。利用密闭取心的压汞和饱和度分析两项化验资料得到的储层纵向采出指数,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可对油藏纵向水淹状况做定量评价,并反映水淹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高部位,水淹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强,物性差及钙层发育程度强的储层,水淹稍弱。  相似文献   

6.
PND-S测井技术在特高含水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军彬 《测井技术》2003,27(4):338-342
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不断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是保持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PND—S测井是在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能谱(C/O)测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方法,一次下井可同时测量俘获衰减伽马射线和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可选择采用短脉冲发射或长脉冲发射。探测器采用双探头结构,获取剩余油饱和度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利用脉冲中子衰减—能谱(PND—S)测井,可在套管井中,定量获取储层剩余油饱和度,为评价油藏开发状况提供依据;识别和评价气层;评价油层水淹及动用程度;寻找高含油饱和度层,指导制定补孔措施及井组注采调整。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油层水淹状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6个油层水淹状况评价参数,构建模糊评价矩阵,确定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的算法,计算出油层水淹状况综合评价指数,并从驱油效率评价、现场实验评价和岩心观察评价3个方面对油层水淹状况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计算出每一块样品的水淹模糊评判参数(bi)。评价结果表明,在类似垦西油田垦71块的砂岩非稠油油藏中,bi≥0.6可判断为强水洗;0.6〉bi≥0.4可判断为水洗;0.4〉bi≥0.2可判断为见水;bi〈0.2可判断为弱见水。复合正韵律油层纵向水洗具有分段性,尤其是夹层上方油层水淹强度远低于韵律层中下部,可以利用水平井进一步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8.
陈振琦,杨生榛,喻克全.浅层稠油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测井技术,1998,22(增刊):40~43在综合生产测试、测井(裸眼或套管井)、密闭取心、物质平衡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常规测井及C/O测井资料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加密井的剩余油及生产井在不同开发阶段的油层水淹程度及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为实用的电阻率与岩心分析饱和度的经验公式,以及水淹层的电阻率降低率与饱和度的降低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热驱的方法确定出了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残余油饱和度,为剩余可动油的评价提供依据;并对经验关系法、阿尔奇公式法及C/O测井法的解释结果与各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此项研究不仅在九区浅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将对今后注蒸汽开发过程中水淹层解释方法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起积极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应用地化录井资料,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建立了枣园地区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章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饱和烃录井取得的饱和烃参数资料不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较小,可较为直观、准确地判断油层水淹程度。江苏油田G区块经多年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水淹层评价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采用该区块天然岩心制备的28块不同产水率岩心样品饱和烃录井水驱油岩心实验取得的饱和烃参数分析知:随产水率的升高,饱和烃图谱峰型整体损失由正态分布逐渐变为平头峰;饱和烃总面积参数As呈下降趋势,CPr+Ph、CPr/Cn C17参数呈上升趋势,且规律明显。在此基础上,优选出CPr/Cn C17、CPr+Ph和总面积作为该区块水淹敏感参数,利用试油及已投产井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建立了CPr/Cn C17-总面积和CPr+Ph-总面积水淹层定性识别图版。经实际井验证,图版判定结果与试油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Q6E31油藏自2014年以来油藏含水上升较快,整体受注水、边底水双重影响,原始地层低矿化度以及淡水的注入给剩余油评价带来困难。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深入开展测井资料研究,建立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等模型有效识别水淹层;在相渗实验基础上,建立产水率模型,实现6级水淹定量评价。过套管电阻率剩余油评价与产液资料结合,指导现场生产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最大熵的岩心水驱波及系数求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水洗检查井岩心水淹程度的定性分析,是了解水驱油田波及系数大小的最直接手段。提出了一种利用现场水洗检查井密闭岩心劈开面荧光图像资料,直接求取水驱油藏的波及系数的定量方法。主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基于最大熵的图像二值化算法,从熵角度充分考虑水淹目标区和未水淹的背景区可分割边界区域信息量最大的特征,求取最优闲值,可较准确对岩心劈开面图像上的水淹区域面积进行估算。此法为直接利用油田大量的检查井的岩心资料,定量求取水驱油藏的波及系数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朝阳沟油田属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经过几十年注水开发,含水逐渐升高,油水关系复杂,储集层剩余油挖潜难度日趋增大。在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解释评价水淹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近两年来朝阳沟油田所钻的两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以及其他投产井资料,总结低渗透油层剩余油的录井资料特征,可以较准确地认定低渗透储集层剩余油富集部位,较好地判断储集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及潜力,进而建立朝阳沟油田剩余油射孔选层依据为:1剩余油饱和度应该大于37%的油层;2热解气相色谱主峰碳响应值大于1.2mV,且解释为中水淹以下的油层;3厚度一般大于1.5m的油层。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尕斯库勒E3^1油藏水淹层机理实验研究及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资料,通过模拟地层条件进行岩电机理实验,研究尕斯库勒E3^1油藏水淹特点,提出了分岩性类型认识储层孔隙结构和原始油藏饱和度特征;基于电测井响应划分油层润湿性并选择测井评价模式;采用混合液矿化度特征确定地层混合液矿化度;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中高含水期测井水淹层分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影响砾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地质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砾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明显差于砂岩油藏。储层严重的层间、层内、平面、微观非均质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平面上油水运动规律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剖面上水洗状况极不均匀;大量的高渗透结构与构造导致不少油井水窜、水淹;严重的微观非均质和储层敏感性又使得储层的驱油机理变复杂,驱油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海洋石油》2017,(4):47-52
聚驱后油层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洗程度严重且分布比例逐年增大,如何挖潜聚驱后强水洗油层剩余油对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此文通过统计聚驱前后密闭取心井和二类上返井水淹层解释资料,深化了聚驱后强水洗层剩余储量潜力认识及微观剩余油量化分布特征。利用现代物理模拟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分析等方法,在前期统计聚驱后剩余油饱和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强水洗天然岩心模型,开展聚驱后不同驱油体系对微观剩余油的动用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聚驱后强水洗层段自由态、束缚态微观剩余油比例相差不大,以颗粒吸附状、粒间吸附状、簇状、孔表薄膜状为主。中水洗层段自由态较强水洗层高3.7%;聚驱后强水洗岩心弱碱三元复合驱降低束缚态剩余油能力强于高浓度聚驱,多降低7.1%,降低孔表薄膜状剩余油效果明显,最终采收率增幅较高浓度聚合物驱多提高4.7%。  相似文献   

18.
对胜坨油田储集层岩石在水驱油过程中电阻率特性的实验研究表明,当注入水与地层水是电阻率之比Rwj/Rwi>2.5时,岩石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呈“U”形变化,当比值Rwj/Rwi<2.5时,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单调下降。模拟实验结果还显示,水淹层岩石的电阻率指数Ⅰ与含水饱和度Sw之间的关系仍遵从阿尔奇饱和度方程。因此阿尔奇公式仍适用于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针算,但关键的问题是地层水电阻率的求取。  相似文献   

19.
扶余东区是一个有30多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目前产油量下降较快,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88%。为了寻找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和层位,2002年用油藏监测仪RMT在该区测井30多口。RMT测井资料显示,该区块大部分油井上部主力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低,水淹严重;油井下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但动用程度较差;部分油砂体内纵向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水淹不均匀。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并实施了调剖、堵水、补孔、压裂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实践证明,RMT在这类油田过套管测量含油饱和度方面具有较大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阿尔兰油田新哈津区目前正处于油田开发后期,其特点是地质矿场条件复杂,下石炭系陆源层砂岩生产层结构非均质,并为多层油藏,储油层渗流性质变化范围大,原油密度和粘度高,在地层条件下分别为890公斤/立方米和26-30毫帕.秒。含气饱和度超过15立方米/吨,固态烃(沥青和胶质)含量达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