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以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3号酮苯脱蜡装置加工的减二线和减五线蜡下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低温发汗和酮苯脱蜡脱油试验的方法,从轻馏分(减二线)的蜡下油中,得到了固态烃化学组成以正构烷烃为主的低熔点石蜡,从重馏分(减五线)的蜡下油中,得到了固态烃化学组成以大量的环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的低熔点微晶蜡。对低熔点石蜡分析结果表明,该石蜡具有吸热温度范围窄、吸热量高、相变温度和峰顶温度适中等特点,可以开发为相变石蜡产品。同时,低熔点微晶蜡的化学组成较好地解释了一直以来工业生产中一段脱蜡二段脱油工艺"对轻馏分效果好,而对重馏分效果差"的现象,为今后生产高熔点、低含油量石蜡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原油常三线油为原料,采用异丙醇尿素脱蜡工艺,常温常压下,尿素与正构烷烃络合形成不溶于油的络合物,使其正构烷烃从油中分出.脱蜡油经精制后粘度、倾点和闪点符合L-AN15号全损耗系统用油指标要求.蜡中正构烷烃含量近90%.  相似文献   

3.
<正>以不同柴油生产方案生产的常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通过酮苯脱蜡试验,考察了溶剂组成、脱蜡温度及油剂比对脱蜡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以丁酮为溶剂,油剂比1∶2.2,脱蜡温度依据目标产品的凝点,可选择-10℃或-20℃。在此试验条件下,所得的脱蜡油组分十六烷指数大于50,可满足GB 252—2011《轻柴油》中-10号、-20号柴油质量指标要求;同时得到的油含量50%(质量分数)左右的脱油蜡膏经进一步脱油,得到的脱油蜡烷烃含量在99%(质量分数)左右,烷烃分布集中在C18~C21,可作为低温相变储能材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脱蜡助剂在加氢改质油溶剂脱蜡助滤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灏  邓永生  苏光华  寇飞 《润滑油》2004,19(1):18-21
以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研究院实验室中压加氢改质的减三线>370℃、减四线>470℃及轻脱>500℃馏分为原料,在溶剂丁酮∶甲苯(体积分数)分别为70∶30、65∶35、55∶45,溶剂比均为3.5∶1,冷洗比均为1∶1,脱蜡温度均为-20℃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脱蜡助剂的脱蜡助滤效果在实验室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助剂-3对减三线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4.5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82%,蜡含油降低49.2%;助剂-1对减四线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6.5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74.1%,蜡含油降低15.2%;助剂-2对轻脱油的助滤效果最显著,加入0.05%的助剂,油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原料过滤速度提高46%,蜡含油降低26.4%。  相似文献   

5.
高桥石化公司炼油厂3号酮苯脱蜡脱油装置于1994年9月投产成功,改变了制造蜡产品必须用传统的发汗工艺路线的限制,以减三线油生产HVI250油料时,能顺利生产出熔点高于60℃,含油低于0.4%的全精炼蜡及食品级蜡。另外,用该装置进行减四线油生产HVI500油料的尝试。试产期间操作平稳,各工艺参数控制情况良好。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66号全精炼蜡。  相似文献   

6.
对玉门减压深拔减五线生产微晶蜡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生产结果表明:以减压深拔减五线为原料经酮苯脱蜡脱油、白土精制生产微晶蜡,操作过程平稳,酮苯脱蜡脱油过程过滤速度较快,脱蜡油和粗蜡的平均收率可达到78.24%。微晶蜡产品质量符合SH/T 0013-1999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09号蜡和己二胺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无交换气、常压的条件下合成高熔点相变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实验方案,然后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己二胺):n(09号蜡)=0.65,低温反应温度165~175 ℃,低温反应时间2.0~2.5 h,高温反应温度190~195 ℃,高温反应时间1.5~2.0 h。经过DSC差式扫描量热仪表征,高熔点相变蜡的焓变量大于170 J/g,熔点为140~145 ℃,其焓变量和熔点高于目前国内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应用石蜡发汗工艺以酮苯脱蜡装置副产的蜡膏为原料生产低熔点半精炼石蜡的过程。指出采用二次发汗的生产方案,得到的成品质量指标较为接近要求,熔点降至48.2℃,但含油量高于1.5%(质量分数,以下同);而采取二次发汗、再结合分段切割措施,生产出的成品熔点为48.2℃、含油量为0.82%,适用于调和美容蜡等特种蜡的低熔点半精炼产品。  相似文献   

9.
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内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实际能力,以提升石油蜡产品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其作为相变蜡原材料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石蜡主体烷烃纯度(w)达到99%以上,低熔点石蜡熔程小于15 ℃,普通石蜡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大于90%,相变焓达到应用要求,均可作为相变蜡原料。并完成了不同领域相变材料的应用考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脱除白油中的石蜡,降低白油的浊点,合成助滤剂应用到白油酮苯脱蜡工艺中。方法研究了白油酮苯脱蜡过程中酮比、溶剂体积比、脱蜡温度对脱蜡效果的影响,将马来酸酐-α-十八烯共聚物分别与苯胺、苯乙胺和氨基偶氮苯进行反应,得到3类梳型聚合物(分别命名为AMAC、EMAC、Azo-MAC),研究了聚合物的种类和添加量对白油酮苯脱蜡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未加助滤剂的条件下,酮比为55%、溶剂体积比为3.0∶1、脱蜡温度为-14℃时的脱蜡效果最好,得到的蜡收率为5.6%,浊点为-2℃;在所筛选的较优工艺下,添加100μg/g侧链与主链物质的量比为2∶1的AMAC和EMAC,可使蜡收率提升为5.9%和6.0%,浊点下降到-4℃。结论聚合物AMAC和EMAC表现出助滤剂的特点,在白油酮苯脱蜡工艺中加入助滤剂AMAC和EMAC可以改善脱蜡效果,提高析蜡点。  相似文献   

11.
以尿素、甲醛、低熔点蜡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SEM,DSC,FT-IR测试仪器分别测定微胶囊表面形态、热性能、化学成分;采用激光粒径分布仪测定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讨论了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尿素-甲醛预聚体与低熔点蜡质量比为2:1时,采用Span60和Tween60质量比为6∶4的复合乳化剂,在乳化搅拌速度13000r/min下乳化8min,缓慢分批加入NH4Cl催化剂,控制终点pH值为1.5~2.0,在60℃下反应4h,升温到90℃并恒温1h可以得到平均粒径20μm左右、粒径分布在10~30μm的球形微胶囊。DSC显示微胶囊熔点为35.14℃,潜热为104.19J/g。  相似文献   

12.
以邻二氯苯为溶剂,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与3,4-二氯苯胺反应,制备了N-(4-氯苯基)-N'-(3,4-二氯苯基)脲。考察了邻二氯苯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在溶剂邻二氯苯为25mL、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50℃、对氯苯基异氰酸酯与3,4-二氯苯胺物质的量为1:1的较佳工艺条件下,产物收率达99.0%,质量分数为99.6%,且残留在产物中的3,4-二氯苯胺仅为86×10^-6。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顺北原油管道集输中结蜡,根据顺北原油析出蜡的碳链分布设计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醋酸乙烯酯、对苯二乙烯为单体的超支化聚合物防蜡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防蜡剂防蜡性能的影响,采用冷指法评价了该防蜡剂的防蜡效果并分析了该防蜡剂的防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顺北原油的含蜡量为6.57%,析蜡点为23℃,在环境温度下极易结蜡。优化得到防蜡剂最佳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和醋酸乙烯酯摩尔比为5∶1,对苯二乙烯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2%,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量的0.7%,聚合温度70℃,聚合时间为6 h。当防蜡剂加量为500 mg/L时防蜡率达到7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蜡效果。当加入防蜡剂600 mg/L后,原油凝点降低8℃,析蜡点降低13.4℃,防蜡剂与石蜡形成了共晶,破坏了石蜡的晶体结构,抑制了石蜡的继续增长,从而达到防蜡的效果。图19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研究原油黏温关系和蜡沉积状况,以环庆原油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试验室热处理温度、剪切速率和升降温程序等因素对环庆原油黏温曲线、析蜡点及溶蜡点测定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环庆原油的析蜡点、溶蜡点有较大影响,高温可以显著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但热处理温度过高、恒温时间过长时热处理效果变差;环庆原油溶蜡点比析蜡点高7~11℃左右;测定过程中,在析蜡高峰区附近要避免高速剪切和剪切时间过长;析蜡点测定中降温速率不易控制;溶蜡点在凝点之后的低温区测定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油田B1断块原油降凝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B1断块原油属于高含蜡、高胶质、高沥青质原油,具有高凝、高黏特点,平均凝固点41.5℃、析蜡点59~60℃,温度敏感性强。针对该区块原油特性,开展井筒降凝、降黏工艺和配方研究,进行了降凝降黏剂的评价和配比,优选了合成的复配型降凝剂KD-50(Ⅳ),确定合理添加浓度,考察在不同温度下对B1断块原油的降黏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降凝降黏剂后,低温流动性明显改善,凝点、反常点和低温表观黏度均有较大幅度降低,在40℃加剂后的降凝降黏率达80%以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糠醛抽出油制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炼油厂减二线糠醛抽出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在釜式磺化反应器中制备了一种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产品收率及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油质量比为0.4:1,反应温度60℃,磺化时间45min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收率为46.2%,产品活性物含量48.2%;石油磺酸盐溶液浓度在1mmol/L时油水界面张力31.5mN/m,临界胶束浓度1.7×10^-3mmol/L;与碳酸钠复配后,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3mN/m,适合用作三次采油用驱油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细胞Raman-D2O同位素标记技术确定了5种原油嗜蜡菌中的优势菌种;考察了其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代谢产物及其对原油的除蜡降黏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优势原油嗜蜡菌种为SS1,属于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6 ℃、pH值7、NaCl质量浓度5 g/L;该菌种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乳化系数高达63.75%;用该菌种对原油处理120 h后,原油蜡降解率为53.16%,析蜡点及析蜡高峰点均有所降低;在36 ℃下,其对原油降黏率达到72.84%。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油砂抽提沥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热碱水抽提内蒙古油砂中沥青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抽提条件为:碱液浓度0.3%,抽提温度90℃,碱液/油砂质量比1.5~2.0,搅拌速度75~100r/min,抽提时间20min。在抽提得到的粗沥青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石油醚(馏程60—90℃),于45℃下进行了进一步的脱砂处理。结果表明,砂粒与沥青基本分离,所得沥青中沥青质的质量分数达43.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