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考察了不同饱和烃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抗氧化性能、溶解性能、抗析气性能和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饱和烃的电气性能、热物性、抗析气性能、抗氧化性能及对抗氧剂的感受性相当,但环烷烃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是变压器油的理想组分。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不同饱和烃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抗氧化性能、溶解性能、抗析气性能和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饱和烃的电气性能、热物性、抗析气性能、抗氧化性能及对抗氧剂的感受性相当,但环烷烃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是变压器油的理想组分。  相似文献   

3.
以中海油环烷基常二线馏分油为原料,LH-23和RJW-2为加氢催化剂,采用不同加氢工艺制备变压器油基础油,分析了基础油结构组成对其氧化安定性与析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压器油加氢反应温度升高,精制程度加深,基础油中饱和烃(总链烷烃和总环烷烃)的质量分数由64.2%增至80.6%,芳烃的质量分数由35.8%降至19.4%,氧化后的酸值逐渐降低,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但同时析气值逐渐增大,析气性变差;同时,基础油中多环芳烃质量分数由1.7%降至0,双环芳烃质量分数由12.0%降至2.6%,单环芳烃质量分数由22.1%降至16.8%,多环芳烃较单、双环芳烃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更大;在芳烃总碳原子质量分数(C_A值)为8.5%的基础油中加入萘的质量分数仅为1%时,油品的析气值由5.3 mm~3/min降至-3.5 mm~3/min,双环芳烃更适合改善基础油的析气性;为使变压器油基础油兼具良好的氧化安定性与析气性,基础油的C_A值应保持在9%~13%。  相似文献   

4.
低析气性(或负析气性)的变压器油被认为是高品质的变压器油,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从变压器油标准对析气性的表述,变压器油中芳烃对析气性的影响,析气性与变压器油电气性能的关系及实际应用方面对变压器油的析气性进行了重新认识。低析气性(或负析气性)的变压器油往往牺牲了变压器油的电气性能及氧化安定性等,给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变压器油的氧化安定性及电气性能才是变压器油的重要性能,才能满足高容量,高负荷和低损耗变压器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自主设计研发了电热混合场下变压器油产气特性装置,首次建立了电热混合场下测定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方法,并考察了温度、电场强度、基础油种类以及抗氧剂对变压器油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和温度场同时存在时,温度场对变压器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的影响大于电场;变压器油中溶解气含量随电场强度的增加呈略增加趋势,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含芳烃的环烷基油与石蜡基油基础油产气特性相当;抗氧剂可使变压器油产气量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交流、直流及交流叠加直流电场下,进行不同烃组成变压器油析气性研究,同时考察添加剂对油析气性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油中芳烃含量是决定变压器油析出气体还是吸收气体的关键因数;相同温度和电场强度下,纯交流电场下油的析气或吸气最大,交直流叠加电场次之,纯直流电场下最小;在规定的使用量下,添加剂对油的析气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2021,(3)
以环烷基馏分油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制备不同芳烃含量的变压器油。考察芳烃含量对不含抗氧剂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析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加氢和加氢脱酸-溶剂精制-白土精制工艺均可制备满足GB 2536-2011要求的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中芳烃含量对其氧化安定性、析气性均有影响。变压器油的C_A值在0~5%范围内,其氧化安定性随芳烃含量增加而变好;变压器油的C_A值在5%~11.8%范围内,其氧化安定性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变压器油的C_A值在0~11.8%范围内,其析气性随芳烃含量的升高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快速评定方法高压差式量热扫描(PDSC)以及NB/SH/T 0811方法对碳型组成不同的环烷基变压器油进行了氧化安定性评定,以考察变压器油芳烃含量对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加抗氧剂变压器油,其精制深度越高、芳烃含量越低,对抗氧剂感受性越好,氧化安定性就越好。但为了平衡变压器油溶解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以及在抗氧剂消耗后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应保持一定的精制深度和一定的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进行长磨试验,用Falex试验仪进行极压性能试验,考察冷冻机油基础油中芳烃含量对基础油抗磨损性能的影响和对极压抗磨剂感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芳烃有助于改善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和极压性能;在基础油黏度等级和温度等物理因素相同的前提下,基础油中的芳烃对极压抗磨剂的抗磨能力有消极影响;芳烃含量适宜时,极压抗磨剂的极压性能最好,即芳烃含量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极压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考察变压器油基础油在低热条件下油中溶解气体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变压器油基础油在真空脱气前后、不同芳烃含量和不同原油基属的情况下,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与温度、储存时间、油中溶解氧含量直接相关;未脱气的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随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脱气后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与芳烃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且与基属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加氢裂化装置第六周期采用FF-66加氢精制催化剂及FC-16B/FC-14组合加氢裂化催化剂,装置运行36个月后,产品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降低,倾点较高,尾油黏度指数无法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为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加氢能力,装置第七周期精制剂采用FF-66级配体相催化剂FTX-1,裂化剂采用FC-16B/FC-14级配体相催化剂FTXC-1。标定结果表明,与第六周期相比,第七周期产品重石脑油硫质量分数从4.0 μg/g降低至1.3 μg/g,喷气燃料烟点从25.4 mm升高至26.8 mm,变压器油倾点从-9 ℃降低至-12 ℃。芳烃含量高是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加氢饱和处理,变压器油的芳烃质量分数从约10%降至最低约0.5%,氧化安定性得以改善。但是,第七周期尾油黏度指数为91,未能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可以通过掺炼石蜡基油种的蜡油和提高裂化剂的开环能力来提升尾油黏度指数。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客运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绝缘用油的情况进行简述,对两种典型硅绝缘油和酯类绝缘油产品的常规性能、绝缘性能、传热物性能、产气性能、氧化安定性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硅绝缘油相比,酯类绝缘油的燃点较低、酸值较大、介质损耗因数较大、带电倾向很大、体积电阻率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绝缘性能下降很快;硅绝缘油和酯类绝缘油的传热性能相近;硅绝缘油的抗雷电击穿能力强,热稳定性能优异,氧化安定性能优良,气体产出量远远小于酯类绝缘油。  相似文献   

13.
韩长宁  张镜诚  崔华 《石油学报》1983,4(4):101-118
考察了大庆20#透平油基础油及华北减二线精制油组成与其氧化安定性的关系。油中多环芳烃能显著提高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其次是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及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较差。两种油中的胶质有一定抗氧活性,发现其中含有屏蔽酚型天然抗氧剂。同时还考察了油中最适芳烃量、硫化物及氮化物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研究了两种油中各组分对264-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的感受性,两种油来源不同,其感受性有所差异。华北油比大庆油感受性好,两种油中胶质、碱性氮化物及单环芳烃的存在均使其感受性变差,硫化物则提高其感受性。  相似文献   

14.
选用了一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分析了它的化学组成,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芳烃含量,在SH0206变压器油氧化安定仪上测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运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了油品氧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基础油为高环烷烃基础油,其氧化安定性较差,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酸、酯;在基础油中添加酚类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能明显提高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且两种抗氧剂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催化裂化重质芳烃制备多环芳烃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催化裂化回炼油中抽提出的重质芳烃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与交联剂多聚甲醛反应制备多环芳烃树脂,对多环芳烃树脂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后处理工艺路线(溶剂沉降过滤法和减压蒸馏拔头法)得到的多环芳烃树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催化裂化重质芳烃原料相比,未反应芳烃油显示了较好的安定性,将多环芳烃树脂掺入聚氨酯系涂料中,试制的改性双组分聚氨酯系防腐涂料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孔分子筛MSU-2的稳定性及裂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不同硅铝比对中孔分子筛MSU -2的热和水热稳定性的影响 ,进一步对比研究了正十六烷、1,3,5 -三异丙基苯在中孔分子筛上的裂化反应性能 ,同时也对MSU -2作为辅助活性组元制得的模式催化剂进行了重油微反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中孔分子筛MSU -2热稳定性与NaY分子筛相当 ,水热稳定性与HZSM -5 (n(SiO2 ) /n(Al2 O3 )为 38)相当 ,随着n(SiO2 ) /n(Al2 O3 )的增大 ,MSU -2的热和水热稳定性增强 ;同时模型化合物的评价表明了中孔分子筛MSU -2与微孔分子筛Y相比有利于大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扩散 ;重油微反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中MSU -2质量分数为 5 %时 ,与不含MSU -2的模式催化剂相比 ,柴油收率增加 1.75 %,液体总收率增加 2 .2 0 %,重油和焦炭收率分别减少 0 .74%和 1.10 %,表现出较好的产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