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 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 分析了研究区100 余口探井的岩、电特征, 对镇北油田长3 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 将长3 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311、长312、长313、长321、长322、长323、长331、长332、长333 等9 个不同级别的小层, 各小层厚度大致相等。其中长322、331 小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砂体发育, 是研究区长3 油层组的主力产油层。长3 油层组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及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了地质基础数据, 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段主要发育长811、长831 2套砂体,砂体薄、横向变化快。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地震正演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及分频解释技术进行地震相分析,并将2种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补充印证,对马岭地区长811砂体、长831砂体地震相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地震相单元中的钻井资料进行单井微相分析,并依此建立长811砂体、长长831砂体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研究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横向变化规律,对储层进行预测。在该区的实际应用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声波时差(AC)数据,运用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技术,结合其他测试资料识别,预测了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井区长4+5 2^1-2储层的天然裂缝分布,并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初期产能的关系。根据裂缝相对发育区的分布,结合地层系数对该区长4+5 2^1-2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性好。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裂缝描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沿河湾探区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分布规律定量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沿河湾探区主力油层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油层组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其裂缝发育和分布状况成为制约油气勘探和有效开发的瓶颈。根据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等实物资料,利用古地磁岩心定向方法,对沿河湾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1储层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裂缝力学性质和裂缝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定量化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主要发育有区域性NEE向和近SN向高角度的共轭构造裂缝系统;储层段岩心构造裂缝密度为0.12~3.56条/m,以偏张性裂缝为主,充填较为严重,多为无效裂缝。依据长61岩心构造裂缝观测值,以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岩石破裂法和能量法相结合,建立了长61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目的层裂缝相对发育区、次发育区和不发育区,并预测了张剪裂缝走向,为建立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裂缝分布网络模型和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龙一14小层页岩储层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实现川南龙马溪组页岩纵向立体开发,将泸州区块龙一14小层划分为a、b、c 3个单层,对各单层页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矿物组分、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含气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区块龙一14小层I类储层平均厚度为35.6 m,分布面积约为1 900 km2,地质资源量超过8 00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其中,b单层页岩储层厚度大于20 m,TOC平均值大于2.5%,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5%,孔隙度平均值为4.9%,含气量平均值为4.5 m3/t,展示出优越的储层条件。龙一14小层b单层页岩储层相较于现阶段主产层龙一11小层,具有更高的黏土含量和无机孔占比,在开采过程中需采用科学的压裂工艺和闷排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将为拓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层位,提高泸州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动用程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研究较少,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对镇泾地区长8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单套砂体与有效泥岩隔夹层发育情况,长8小层沉积格架可划分为单层式、夹层式和互层式3类;储层质量较好段多位于单套式砂体中部;单套砂体的厚度与储层质量较好段的厚度、物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单套砂体厚度小于7m时,储层质量较好段基本不发育;压实和钙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质量受控于沉积格架的主要机理,压实作用从整体上控制了储层质量,砂体厚度大更有利于储集空间保存,从而形成优质储层,单套砂体顶底部钙质胶结比较发育,钙质胶结砂岩的厚度与相邻泥岩隔夹层的厚度相关系较好;砂岩与相邻泥岩碳氧同位素表明泥岩的压实排水是钙质胶结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格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阐明了储层质量受控于沉积格架的机理,为少井条件下有利区优选奠定了基础。1和长821和长82小层  相似文献   

8.
海相深层页岩气(埋深大于3500 m)储层受沉积、成岩、构造及生物等多种作用影响,甜点成因机制十分复杂,通常的沉积微相、岩相划分难以精细刻画其强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大了地质—工程甜点参数测井精细评价的难度。为此,以川南LZ区块页岩气储层为例,在明确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相内涵、影响因素及核心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全岩衍射以及TOC等资料,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划分出三类岩石物理相(Ⅰ、Ⅱ、Ⅲ),进一步分为6个亚类(Ⅰ1、Ⅰ2、Ⅰ3、Ⅱ1、Ⅱ2、Ⅲ),明确了不同类型的特征及优势相,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连续测井剖面岩石物理相识别方法和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的地质—工程甜点参数测井精细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发育在五峰组顶部和龙一11—龙一13小层内的Ⅰ1和龙一14小层内的Ⅱ1为有利相,通常具有TOC高、孔隙度大、...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西组山2段泥页岩,山23亚段是山2段泥页岩中有机质最为丰富的层段。对柳林县成家庄剖面进行实测并采集山23亚段泥页岩样品,并通过系统的有机碳含量、全岩矿物组成,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山23亚段海陆过渡相泥页岩沉积期的古气候、水体环境、古生产力及与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山23亚段泥页岩矿物组成中石英和黏土矿物占绝对优势,TOC平均值为2.04%,属于TOC较高的泥页岩;Sr、Sr/Ba、δ18O分析结果揭示山23亚段水体沉积环境经历了从下至上由咸水—半咸水—淡水的变化;Ceanom、Ni/Co、V/(V+Ni)判别表明山23亚段主体为贫氧—缺氧的水体环境;CaO/Al2O3*MgO、CIA指数表明山23亚段沉积时期气温由下至上逐渐降低,风化程度减弱;V/Ni、Mn/Ti及δ13C揭示山23亚段沉积期水体深度自下而上呈先增大再逐渐减小趋势;P/Al和生物Ba在山23亚段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从下至上先增大再减小。山23亚段泥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水体氧化还原条件与陆源碎屑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盆地沉积环境研究对于预测储层分布及分析储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 学、沉积序列及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冀东油田高北斜坡带沙三段(Es3)沉积环境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 表明:Es3 沉积期为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环境;沉积序列为 Es33 沉积期湖盆萎缩→扇三角洲发育、Es32 沉积期湖盆扩张→扇三角洲萎缩、Es31 沉积期湖盆再度萎缩→扇三角洲发育;高尚堡油田北东向中央构 造带的隆起过程使得研究区存在 2 个相对独立的沉积分区。 通过探讨沉积环境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认为: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形成储层砂体的主要沉积体;储层砂体的分布和发育规模均受到 扇三角洲发育特征的控制;沉积环境变化导致岩性在横向和纵向上有所变化,并引起储层非均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管道数据种类的增加和数据量的增大,管道大数据应运而生,同时也为管道数据的存储、管理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全生命周期管道数据为整合范围,采用闭合式的数据采集流程完成了管道大数据的采集整理。以APDM为基础的包含逻辑和物理结构的管道数据模型可完成对大数据的存储,并以各管节信息为基础数据,将采集的管道大数据按照空间位置关系进行匹配,使各类数据能够与环焊缝信息一一对应。利用多维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算法实现对管道完整性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并且完成管道大数据的整合对齐。通过对管道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对齐、优化等过程的研究,确定了大数据的整合方法,能够很好地将全生命周期的管道数据进行处理,这对油气长输管道公司管道业务管理、决策分析及风险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平台,让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管理经验数据化、建设数据共享化、数据结构模板化、数据编码标准化、收集数据流程化、数据操作平台化、数据计算集成化、数据更新动态化功能目标。结合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特点,归纳了5类31种管理数据,介绍了每种数据的内容和用途,并对各种数据的字段设计、平台开发技术选择提出了建议,并对数据平台的未来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油厂数据中心的建立和网络的优化为数据的正规传递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各种数据(地质数据、调度数据、作业数据、电力数据)要加载到数据中心(ORACLE数据库)就需要一个高效、稳定而且易于扩展的数据传递软件。对比原地质数据在VFP环境下利用ODBC数据源加载的种种弊端,从利用数据管道传递的高效性、稳定性、适应性和软件的可移植性等方面阐述了利用数据管道实现的数据传递系统在采油厂数据加载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内腐蚀数据治理是实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内腐蚀数据来源不一、数据入库格式不统一、数据出现异常等背景下,引入内腐蚀数据治理能够高效解决腐蚀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脱节、数据标准化程度低以及数据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方法分析探究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各生产环节的内腐蚀数据采集管理现状、数据治理流程以及数据治理成效,并基于西南油气田腐蚀数据与控制管理平台展示重点区块的内腐蚀数据入库情况。 结果①通过制定内腐蚀数据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了数据入库格式,提高了数据共享能力,降低了数据沟通成本,确保了各类数据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入库;②通过箱形图对内腐蚀数据开展异常数据识别研究,识别准确率达到88.3%,实现了内腐蚀数据质量的高效校准,提高了腐蚀数据分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③基于内腐蚀数据入库研究,2022年完成了205个场站以及233条管线的数据入库,有助于全面了解西南油气田各气矿场站及管线的腐蚀情况;④基于治理后的内腐蚀数据,围绕腐蚀预测、风险评估和整体腐蚀控制进行了腐蚀数据决策支持研究,提高了数据的有效利用率。 结论内腐蚀数据治理的持续推进能够支撑西南油气田腐蚀控制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为西南油气田全业务链数字化一体协同模式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  相似文献   

15.
普光气田在建设之初建成了信息化基础设施,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各系统数据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数据资源不能满足智能气田建设的需要。为此,在分析该气田数据资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普光智能气田整体规划,提出了数据资源共享中心建设总体构想,设计了业务数据模型;通过构建数据标准、梳理数据来源、设计数据服务,实现了数据采、存、算、用一体化,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数据资源共享中心是普光智能气田建设的重要基础,其总体架构自下而上分为数据规范标准、数据"采、存、算、用"以及数据管控3层;(2)该数据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了勘探开发、集输净化、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数据一次采集、集中存储、共享使用、统一管理的目标,为智能气田业务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也为普光气田智能应用和移动应用系统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技术进行储展参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此之前,人们常单独利用地震或测井数据研究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而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储层参数的空间变化还比较少见。本文把这两种参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贝叶斯-克里金估计技术进行储层参数预测。该项技术是把线性贝叶斯理论运用于克里金估计,其作法是构想一个模型,把用以进行空间估计的数据分为两类,即观测数据和猜测数据,然后用区域性变量理论研突这两类数据的空间变化特征。对具体的地震勘探和测井而言,把测井数据视为观测数据,把地震数据视为猜测数据,经对王居-曹家务地区实际资料进行砂岩厚度、孔隙率的预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软件数字滤波系统的应用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中介绍了软件数字滤波系统的设计思想,它可适用于油井及地震中的数据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钻井工程信息化中,还没有出现直观的、便于现场使用的数据挖掘或深层数据分析软件,而数据透视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交叉汇总,通过一系列简单操作来表达用户的统计需要,形成在各种条件下的数据分析表格。介绍了钻井工程数据的结构特点、多层面的统计需求及数据透视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多维数据透视技术的实现过程。在钻井工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表明,数据透视技术可为钻井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参考,为油田区块的特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为集团公司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菁 《石油仪器》1998,12(5):38-40
地震勘探数据通过压缩存储后,在需要使用原始采集数据时,必须将压缩了的数据释放出来恢复原状。文章论述了数据的无损还原的基本方法。数据还原模块可以在现有的设备上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也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压缩技术的专用硬件设备来实现,实际情况表明,地震采集数据的还原与地震数据的压缩具有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POSC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POSC EPICENTER数据模型,对油田中普遍使用的LS716测井大块数据在磁盘和远程自动磁带库之间实现了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开发了数据加载,数据删除,头信息浏览线回施行能模块。该系统特点是,管理信息加载到POSC数据仓中,而真正的数据体以外部数据文件的形式存放,使得大块数据的加载和提取速度大大提高,同时,在数据仓库和远程带库之间实现了一体化的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