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自制Al2O3微孔膜及Ru/Al2O3改性膜,在常温及523~823K范围内对H2、N2、CO2和CH4的透过膜渗透选择性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微孔Al2O3中H2、N2、CO2和CH44种气体及Ru/Al2O3改性膜中的N2和CH4两种气体,均主要表现为努森扩散;Ru/Al2O3改性膜对H2、CO2有促表面流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流份额增大,在723K时达到最大值,使H2/N2分离因子突破努森扩散理想分离因子限制。实验测定H2和CO2在Ru/Al2O3改性膜上的平均吸附热分别为31和36kJ/mol,属于弱化学吸附,具有产生表面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吸附法脱除乙烯中少量氧气的吸附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重量法在电子天平上研究了C2H4和O2单组份在5A、13X、丝光沸石和碳分子筛等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性质和扩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沸石类吸附剂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远大于O2的平衡吸附量,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也大于O2的扩散速率;在碳分子筛吸附剂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大于O2的平衡吸附量,但O2的吸附扩散速率远大于C2H4的扩散速率,其扩散系数是C2H4的239倍。单柱评价结果表明,C2H4-O2混合组份通过该碳分子筛吸附剂时,O2的破点时间长,C2H4的纯度可达100%。加压有利于选择吸附O2,而且加压吸附、常压脱附再生性能好。该碳分子筛是脱除高浓度乙烯中少量氧气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C2H4,CO2在分子筛上的吸附与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回收利用石化生产装置的排放气和尾气中的C2H4,在Cahn-2000电子天平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C2H4、CO2气体在5A分子筛和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用碳分子筛作吸附剂,利用CO2的吸附速率远大于C2H4的吸附速率,可实现两种气体之间的分离。在双塔变压吸附分离装置上进行了C2H4-CO2气体混合物的分离试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压力等条件对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分子筛可有效地吸附脱除混合气中的CO2。  相似文献   

4.
用改性Y型分子筛吸附剂从CO_2中选择吸附C_2H_4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金属阳离子如Cu2+、Zn2+、Cd2+、Hg2+、Ni2+、Ag+、La5+、Ce3+等对Y型分子筛进行浸渍交换和改性,制备吸附剂,考察其活化温度及操作条件对C2H4/CO2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IB族和IB族金属阳离子之一与镧系阳离子之一改性的Y型分子筛吸附剂,可使C2H4/CO2的分离性能大大提高,稳定性良好。最佳操作条件为:活化温度400~450℃,吸附温度50℃,空速15min-1。  相似文献   

5.
采用重量法在电子天平上,测定了C2H4和CO2分别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扩散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在沸石类(如5A、13X和丝光沸石)吸附剂上,CO2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C2H4的平衡吸附量,且C2H4的平衡吸附量也很大;CO2的吸附扩散速率与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接近。在炭分子筛吸附剂上,CO2的平衡吸附量也大于C2H4的平衡吸附量,C2H4的平衡吸附量也较大;但CO2的吸附扩散速率则远大于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模拟变压吸附评价表明,C2H4-CO2混合物(C2H4为88.43%,CO2为11.57%)通过该炭分子筛吸附剂时,CO2的穿透时间长,可得到100%的纯乙烯。增加吸附压力有利于选择吸附CO2。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量法在电子天平上,测定了C2H4和CO2分别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扩散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在沸石类(如5A、13X和丝光沸石)吸附剂上,CO2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C2H4的平衡吸附量,且C2H4的平衡吸附量也很大;CO2的吸附扩散速率与C2H4的吸附扩散率接近。在炭分子筛吸附剂上,CO2的平衡吸附量也大于C2H4的平衡吸附量,C2H4的平衡吸附量也较大;但CO2的吸附扩散速率则远大  相似文献   

7.
CO在负载CuCl的Cu(Ⅰ)Y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测了具有不同CuCl负载量(0-2.0mmol/gMS)的Cu(Ⅰ)Y型沸石在75℃、100℃和100kPa、200kPa下对CO、CO_2和N_2的(相对)吸附量和吸附分离因数,并提出了CO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模型。结果表明,负载1.2-1.8mmoLCuCl/gMS的Cu(Ⅰ)Y型沸石吸附剂较未负载CuCl的Cu(Ⅰ)Y型吸附剂对CO/CO_2和CO/N_2的吸附分离因数有较大的提高,可适用于工业废气中CO的TSA和PSA分离。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以CO为探针分析,研究了H2还原预处理对Pt-5Sn/γ-Al2O3催化剂CO吸附中心数量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2预还原1~2h后,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多较强CO吸附中心,对CO的起始吸附热为102kJ/mol,饱和吸附覆盖度为14.0μmol/g。其催化丙烷脱氢生成丙烯的活性最好,在反应温度为650℃、C3H8/N2(mol/mol)为1/2、GHSV(C3H8)为300  相似文献   

9.
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器中对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类反应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循环比、CH4/O2比、甲烷空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工艺,可同时提高OCM反应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解决C2收率低的问题。在掺杂的CaTiO3催化剂体系上,通过循环-吸附分离反应,CH4转化率、C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高达64.3%、85.4%和55%。  相似文献   

10.
以SiO2/Al2O3=25、38、46的NaZSM-5为原料,用HCl、NH4Cl、LaCl3进行改性,并对改性样品进行水热处理(730℃、5h、100%水蒸气)。采用正十六烷裂解反应考察改性样品水热处理后催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硅铝比(SiO2/Al2O3)相同的NaZSM-5,经NH4Cl交换得到的HZSM-5(N),其活性均高于HCl交换的HZSM-5。HZSM-5(N)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25>SiO2/Al2O3=38。HZSM-5的活性以原料NaZSM-5中的SiO2/Al2O3排序为:SiO2/Al2O3=46>SiO2/Al2O3=38>SiO2/Al2O3=25。对SiO2/Al2O3=25、28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提高,对SiO2/Al2O3=46的HZSM-5(N)经LaCl3改性后活性不变,但气体选择性下降,汽油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在硅胶材料(XFGJ)表面修饰不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制备硅胶基型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考察改性硅胶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吸附及分离性能。实验发现,担载1%质量分数BaCl2的XFGJ(1Ba-XFGJ)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动态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在0.5MPa,20℃时,1Ba-XFGJ的分离因子为9.55,与未改性的XFGJ相比分离因子提高了116%。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XFGJ及1Ba-XFGJ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发现BaCl2的引入能够增加微孔数量,有利于提高CO2/CH4的吸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态容积法研究了CH4/N2在活性炭、5A、13X、LiX、硅沸石、硅胶、ZSM-5等7种基于平衡效应分离的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测定了CH4/N2在这7种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并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了CH4/N2的吸附选择性与吸附热。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CH4和N2在各个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且活性炭对CH4的吸附量较大而对N2的吸附量较小;活性炭、硅沸石、ZSM-5等吸附剂上CH4对N2的选择性均大于3.5。此外,分析比较了CH4和N2在各个吸附剂上的吸附热,为变压吸附分离CH4/N2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S-N+I-成型机理合成带氨基的介孔SiO2,利用异丁酸为结构导向剂(SD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助结构导向剂(CSDA),通过氨基和羧酸基的电荷作用来形成。对样品进行低温N2吸附脱附,傅里叶红外表征,用压力天平测量其CO2、N2吸附量。结果发现合成的材料有较高的CO2吸附能力,最佳吸附剂常温常压下CO2的吸附量为0.68mmol/g,CO2、N2分离系数为6.8,100℃下CO2可完全解吸,且经过多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基本保持CO2吸附特性不变。  相似文献   

14.
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流动重量法测定CO在稀土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数据,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e方程较好的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可用单孔扩散模型拟合,得到了吸附热及活化能值并对吸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与金属离子Cu2+自组装得到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KUST-1),并借助N2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S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体吸附仪测量了CH4和N2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克-克(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CH4的吸附热,并运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 IAST)来计算HKUST-1对CH4/N2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在0℃、101.325 kPa和25℃、101.325 kPa的条件下,HKUST-1的CH4吸附量分别为25.1 cm3/g和15.2 cm3/g,N2吸附量分别为8.0 cm3/g和3.9 cm3/g,所制备的HKUST-1对CH4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HKUST-1对CH4/N2的选择性分离因子为6.8,对CH4/N2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HKUST-1对CH4的吸附热为20 kJ/mol左右,与分子筛类吸附剂相比吸附热较小,易于再生。  相似文献   

16.
CO与N_2、CH_4等组分在NA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静态法测定了CO、N2、CH4、CO2在NA型络合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并用吸附柱动态实验装置测定了CO与N2、CH4、CO2二元混合体系以及CO、N2、CH4及CO、CO2、CH4三元混合体系的动态吸附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CO有很高的选择性,与N2和CH4的分离系数较高,对CO2有一定吸附量,但基本不影响CO在该吸附剂上的穿透吸附量。CO与其他组分的分离系数随CO分压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纳米CeO_2的制备及其吸附苯酚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志茗  高艳丽  孙美玉 《石油化工》2011,40(11):1242-1246
以Ce(NO3)3.6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纳米CeO2。考察了CeO2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以及吸附时间、苯酚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和苯酚溶液pH对苯酚吸附率的影响;并采用FTIR、XRD、S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CeO2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eO2适宜的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在苯酚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40 mg/L、苯酚溶液pH为7、CeO2吸附剂(在适宜条件下制备)0.2 g、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苯酚吸附率达到91.44%;CeO2吸附剂可重复使用5次。表征结果显示,CeO2呈球状,比表面积为93.94 m2/g,孔径约为5.68 nm。  相似文献   

18.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主活化剂,在低碱碳比(m(KOH):m(C)=2∶1)的条件下制备吸附剂,通过加入助活化剂KCl,K2CO3,CH3COOK,达到引入K+,K2O与基团-O-K+,-CO2K+的目的,考察助活化剂对活性炭吸附甲烷能力的影响,并对样品的孔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钾盐助剂影响活性炭对甲烷吸附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加入KCl能够扩张孔径,增加微孔与介孔的体积,对活性炭吸附甲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加入K2CO3减少孔的生成,不利于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CH3COOK的加入,对活性炭甲烷吸能力附影响不明显,但能明显增加微孔孔容,提高微孔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商业硅胶负载聚乙烯亚胺(PEI)的CO2吸附剂,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CO2的吸附捕集性能,同时考察了尿素焙烧法对硅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焙烧法可以有效调变商业硅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由硅胶为载体负载PEI后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性能,当PEI负载质量分数为30%时,CO2吸附量最大值可达93.4mg/g;并且在8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中CO2吸附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再生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利用固定床研究了在Mn、Co、Cu和Ni氧化物改性的HZSM-5(25)上吸附法深度脱除N2中低浓度NO的性能,同时考察了不同载体、Ni负载量、温度和杂质气体对该类吸附剂吸附脱除NO的影响,利用TPD实验考察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4种改性HZSM-5(25)中,Ni/HZSM-5(25)的吸附脱除NO的性能最佳。Ni负载量为3.85%的Ni/HZSM-5(25),在常温常压下吸附脱除N2中的NO(150×10-6)时,NO穿透吸附量最高达6.14 mg/g;N2中7% O2可使NO的穿透吸附量提高近1倍,10% CO2使NO的穿透吸附量略有降低。该类吸附剂可以用N2在670 K温度下吹扫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