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昕  李宁  李震  段朝伟  汤勇  秦昊 《测井技术》2023,(4):509-515
超低渗透率致密储层通过实施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单井产量,但仅依靠天然开采,单井产量下降较快,需探索新方式来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以X区块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为研究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1注2采机理模型,研究注入时机、注入气量、注气速度和日产油量对增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时机与采收率呈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注入时机越早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过低注入气量、注气速度不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过高注入气量、注气速度会导致注入压力高、难注入等问题;过低日产油量不利于油藏的经济开发,过高日产油量导致驱油效率降低。通过对油藏进行烃气驱注采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开发方案,为其他超低渗透率致密油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驱特征曲线法分析生产动态普遍应用于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但针对渤海气驱油藏缺乏相似的研究手段。基于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气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公式表明,达到稳定气驱阶段后,可以认为气顶累积产出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关系。实际气驱曲线受前期无气采出阶段和后期气携油阶段的影响,为反S型。锦州X油田结合气驱特征曲线划分出3种气窜模式:快速气窜型、稳定气驱型、高气油比型。快速气窜型油井产量递减快、累计产油量低,无稳定生产阶段;稳定气驱型油井气油比上升平缓、持续稳产、累计产油量高;高气油比型油井开发效果介于快速气窜型与稳定气驱型的开发效果之间,开发后期由于气顶气突破与原油脱气,油井逐渐以产气为主,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在明确气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控气技术应用实践,提出分气窜模式、分开发阶段的开发策略,针对快速气窜型油井,优化井位,原井眼向下侧钻,改善了开发效果;针对稳定气驱型油井,初期控制合理采油速度,中后期跟踪气油比上升幅度配套控气措施,气油比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规律;高气油比型油井受高气油比影响,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计算实施屏障注水,解...  相似文献   

3.
SZ36-1油田AI区开发3年来产油量,气油比稳定,地层压力下降缓慢,在没有人工注水情况下,综合含水达到18.29%,说明边水起到了驱油作用,根据AI区生产动态数据,将油田假设为直线流系统,应用非稳定流法计算出水侵系数为106×10^4m^3/MPa,油水界面到天然水域外缘的距离约为27km。  相似文献   

4.
Plutonio油田为原油性质较好、地饱压差较小的弱挥发性黑油油藏,人工注入流体、保持地层压力开采是此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正确分析油藏注采平衡状况,认识不同注入流体的驱油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整注入量,达到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的目的。通过注采比及地层能量分析,认为该油田O72油藏和O73油藏之间有流体交流及能量补充; 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油田水驱油效率比气驱油效率高15%~23.1%; 剩余油研究也表明,水驱油效率高于气驱,但气驱波及范围大于水驱。实际生产中采取同时注水、注气的开采方式,投产3a,2个油藏的采出程度分别达到18.5%和10.9%,采油速度达到3.3%~5.5%,获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是否有溶解气驱,通过油藏数值模拟,表征了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的特点;基于油藏工程,分析了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的溶解气驱特征。研究表明,由于顺北断溶体油藏厚度大,在井底附近和油藏顶部同时发生组分重力分异,大量溶解气未被采出,形成次生气顶,发挥了溶解气的弹性能,使得井底流压的下降变缓,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单井的动态储量,这个过程伴随着油相驱动指数的下降。随着溶解气进一步析出,次生气顶侵入井底,从而造成产油量快速递减。因此,在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溶解气驱,但仍需保压开发,不可任由溶解气进一步析出。  相似文献   

6.
ZH油田是一个断块油田。其主要目的层垛一段底块砂岩层间的泥岩隔层薄,且分布不稳定。从测压资料证明,层间与断块均不起封隔作用,垛一段油藏可看作为一个连通体。根据两年来的生产动态资料,天然能量不育足,地层压力下降快,高部位生产井不出水,低部位的生产出水少,含水率低,说明该油藏赋存着一定的边底水,但不活跃。  相似文献   

7.
深部调驱是通过挤入地层深部的调驱体系对高渗透层产生物理封堵作用,从而导致后注流体改变方向,对中低渗透层产生驱替作用。针对下二门油田B238块油藏地质情况筛选了调驱剂配方,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施工后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12个百分点,降水增油明显。  相似文献   

8.
沈阳油田经过多年开发,综合含水已达到80%.目前地层压力不足原始地层压力的50%,生产气油比逐年下降,天然气产量大幅下滑.对沈阳油区主要油田溶解气的生产现状、生产能力及生产水平进行了全面综合分析,利用曲线回归、经验公式、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溶解气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生产气油比与时间、地层压力、油田含水率及生产方式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实施保压开采溶解气技术的方向路线.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烃类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注烃类气驱实验研究,了解文留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气开发的一般机理和开发特点。采用PVT分析方法分析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注入溶剂的组份;通过细管实验研究地层流体同注入溶剂在130℃时的最小混相压力;长岩心驱替实验分析气驱、水驱、水气交替注气的采收率、压力的变化规律。细管实验研究表明,最小混相压力为47.1MPa,长岩心注天然气驱替实验表现出近混相的特征。天然气驱注气压力低,采收率高,适合于文南油田低渗透挥发性油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锦州油田S31油藏的油气、油水两相渗流规律研究,结合物质平衡方程,推导建立了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量化了该类油藏气驱和水驱在累计产油量中的贡献,为气顶边水油藏可采储量和开发效果评估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平井井网将气顶边水油藏分为受气驱作用和受水驱作用2个部分,可分别对其进行可采储量及开发效果评价;②气/水驱产油量贡献评价方法反映了该类油藏气/水驱贡献产油量与生产气油比、含水率存在内在联系,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可计算出气驱和水驱在累计产油量中的贡献;③利用气驱、水驱贡献累计产油量和生产动态数据,结合气驱、水驱特征曲线,以及气驱、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图版,可以评价气顶边水油藏可采储量和开发效果,为油田后续挖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泡沫驱作为油田三次采油的成功范例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目前,油田在实施泡沫驱时,多采用笼统注入。然而,泡沫作为气液两相流,注入地层的气液两相速度势必会受到油层厚度、渗透率、层间压力的影响,这就造成在地层中实际生成泡沫的气液比,并非是我们在地表注入的理想气液比,从而造成泡沫驱措施成功率降低。针对这一技术问题,通过室内填砂管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油层厚度(重力分异)、渗透率及层间压力三者分别在气液交替注入方式下对气液比的影响规律,从而对泡沫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SZ36-1油田AI区开发3年来产油量、气油比稳定,地层压力下降缓慢,在投有人工注水情况下,综合含水达到18.29%,说明边水起到了驱油作用。根据AI区生产动态数据,将油田假设为直线流系统,应用非稳定流法计算出水侵系数为106×10~4m~3/MPa,油水界面到天然水域外缘的距离约为27km。  相似文献   

13.
稠油注蒸汽等热采开发方式面临着油层出砂、气窜和采油成本高等问题,而稠油冷采过程中形成的泡沫油,则使稠油油藏具有采油速度快、采收率高和生产气油比低等特点。在论述STARS模拟泡沫油机理及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稠油冷采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与常规溶解气驱油藏相比,泡沫油溶解气驱油藏具有生产气油比上升缓慢、累积产油量高等特点;在油相中气泡形成频率一致的情况下,气泡破裂速度越快,生产气油比越大,产油量越低;原油粘度越高,地层渗透率越低,开发效果越好,稳产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建华 《断块油气田》2005,12(3):53-54,65
为了提高木头油田泉头组扶余油藏的开发效果、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木头油田在大面积同步注水开发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不断探索开发的新途径。通过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出了一条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的新路子,即采用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产量递减明显减小。同时降低了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地层伤害,抑制了油井的初始含水率,从而提高了投产初期油田的产量,使得油田能够保持较长的稳产期,减缓了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文72块沙三中油藏烃气驱室内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留油田文72块沙三中低渗透挥发性油藏注烃类气室内实验研究包括地层流体的物理性质研究、注入溶剂的组分分析以及通过细管实验研究地层流体同注入溶剂在130℃时的最小混相压力。研究表明,最小混相压力为47.1MPa.通过长岩心模拟目前油藏条件,进行水驱、烃类气驱以及气与水交替驱实验研究,天然气驱实验表现出近混相的特征,气体突破时,采收率为65.7%,最终采收率能达到86.1%;水驱实验表明无水采收率能达到61.9%,当含水为98%时,呆收率能达到64.5%;水驱后进行天然气与水交替注入,共进行3个循环,各个气、水段塞为0.2PV,最终采收率达到95.22%,比水驱提高30.6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适应油藏驱动机理 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新油田早建产能和高效开发,必须有一套适应油藏地质特点和驱动机理的开发方案,作出正确开发部署,选择最佳开发方式,合理利用天然驱动能量,及时进行人工补充能量,才能达到高产稳产期长,最终采收率高,经济效益好。如果不能主动适应客观规律,或者掌握不好有利时机,就会造成油田不应有的损失。应用油气田地质开发力学,分析典型实例,提出鉴别油藏驱动类型和评价油藏天然能量的方法,作为适应油藏驱动机理高效开发油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已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面临地层压力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在室内物模实验基础上,模拟了注空气辅助吞吐低温氧化反应过程,初步认识到注空气辅助吞吐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降低原油黏度等开采机理,并结合D80块超稠油油藏特点,优化了注入方式、注汽(气)量、气汽比、注入速度和蒸汽干度。现场实施后,油井周期产油量增加,地层压力明显提高,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该研究为中深层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茨34块CO2驱参数优化与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茨 34 块在目前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着油水流度比大,油层压力下降快,油层能量低,地层亏空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茨 34 块的开发效果,进行了普通稠油注 CO2 驱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注入周期、注入压力、注入气水比、油井排液量等参数,预测了最佳开采方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保持现有注采井网进行注水开发,到 2011 年茨 34 块累积产油量为 308 961 t;茨 34 块注气方式为气-水交替注入,注气周期为 60 d,单井注入量为目前注水量的 2.0倍,气水比为 1.0:2.0,油井排液量为目前日产液酌 1.0 倍时,开采效果最佳;在现场注气试验中注气量选用 1 200 t 时最好.  相似文献   

19.
黄伟  何淼 《焊管》2023,46(1):59-61
为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大幅提高采收率,保持油田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国内外油田陆续开展了气驱试验。气驱技术在保持油田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的同时,也延长了油田生命周期,但井筒完整性是制约气驱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气驱井油套管失效情况,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提出了保证井筒完整性措施以及气驱工艺下油套管选材思路,并指出在注气井或采出井采用耐蚀合金连续油管和非金属连续油管,可兼顾防腐和气密封功能,将是气驱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油藏工程方法中利用物质平衡法估算地层压力,通常在PVT资料已知的条件下进行。对于PVT资料未知的油藏,只能借助于压力恢复等方法来确定地层压力。现在以物质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确定地展流体物性参数的经验公式,建立一种利用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气量及相关地层流体物性参数即可确定溶解气驱油藏地层压力的新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及步骤。该模型适用于无边、底水的溶解气驱油藏。经实例验证表明,此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