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爆震解堵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爆震是低渗透油田新兴的一种油水井物理解堵技术,已在国内多个油田修井作业中得到应用。2009年长庆油田在姬塬地区实验性应用该技术措施解堵水井18口,其中16口取得明显效果,2口井无效,措施有效率88.9%。该技术现场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占井时间短,井筒无伤害,成本低廉,在低渗透油田解堵效果比较明显。但该技术选井条件要求高,可与其他措施解堵技术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田降压增注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绝对渗透率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改变油、水及岩石间的界面张力。从而改善油、水渗流性,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低渗透油层注入压力,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低注入压力,最好情况可以达到40%~60%。  相似文献   

3.
针对安塞油田老井低液面、低流压、采液和采油指数下降、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率增大、裂缝主向油井与侧向油井压力差异大等生产特征,就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分析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改造工艺和压裂效果及影响油井产量降低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油井重复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低渗油层重复压裂措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陈敏 《天然气工业》2004,24(2):93-93
日前,由河口采油厂研究的渤南低渗透油田欠注井酸处理增注技术通过了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评定,认为这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胡尖山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其低渗透油藏物性整体较好,水驱及压力保持水平稳定。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油井存在因近井地带堵塞导致减产问题,前期主要应用酸化解堵和小型压裂、暂堵压裂等措施工艺治理,但压裂措施控水难度大,酸化措施无法有效解除有机堵塞,且容易加剧套管腐蚀状况。2021年通过研究生物酶解堵的增产机理与特点,结合室内解堵性能评价,在该区低渗透油藏实施解堵措施21井次,当年累计增油0.48×104t,产出投入比达15.5,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填补了套损油井解堵措施工艺技术的空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冲击波解堵技术在中、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击波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解堵技术,该技术利用机械学、水力学、化学、热力学等原理,对油水井近井地带解除污染,提高油层渗流能力和单井产能。近年来GJ、MTZ、WZ中、低渗透油藏洗井、钻井污染日益严重而其它解堵措施效果不明显,结合中低渗透油藏渗流特点,研究引进了冲击波解堵技术,经过1 6口油井的应用,增油9785t。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含水后期油田和稠油低渗油田在钻井、完井及井下作业和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和机械杂质沉淀造成油田产量下降的问题,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研制成功了高压水射流深穿透射流解堵技术。介绍了高压射流工具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根据水动力学原理,推导计算了作用于高压射流工具喷嘴处压力和喷嘴出流对炮眼的冲击力,并可根据地层堵塞程度确定射流的合理施工压力。通过现场施工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一水井有良好的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双重震源与酸化复合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重震源解堵技术的工作原理、增注机理。针对胜利油田纯粱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单一酸化存在重复酸化有效期短、效果变差的问题,引进双重震源解堵技术,并与酸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低渗透特点的双重震源酸化复合解堵技术,既解除了堵塞又可以增加水井的渗流能力,提高注水效果,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但有效率高且有效期长。  相似文献   

9.
针对安塞油田储层渗透率低、地层吸水能力差的特征,以及地面复杂地理情况,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形成了满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的适宜配套注水工艺技术。在注水调配、水质处理、地面工艺、投注技术和注水井增注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宝浪油田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效果差的问题,在对自生酸的筛选基础上,进行岩屑溶蚀率试验,得到的自生酸体系具有腐蚀低、反应速度慢、深部解堵能力强的特点。岩心模拟试验评价表明,该自生酸体系可以使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15.7%,并在宝浪油田3口井上进行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孤岛中一区注聚井二氧化氯解堵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胜利孤岛油田中一区一部分注聚井地层堵塞严重,常规酸化解堵效果不好,为此开发了二氧化氯解堵技术。室内实验结果表明:1%CMC和0 5%HPAM溶液与等体积0 4%ClO2溶液的混合液在60℃放置3小时后,粘度较空白混合液下降95%和87%;HPAM/Cr3 强凝胶在0 4%ClO2溶液中于80℃放置12h后解体,产生少量絮状沉淀;ClO2在加量30~200mg/L时在30~90min内基本上杀灭全部SRB菌(初始菌数2 5×104~≥1 1×108个/mL),在加量5~100mg/L时在5~60min内基本上杀灭全部TGB菌(初始菌数≥1 1×107个/mL);0 2%~0 8%ClO2溶液对FeS的溶蚀率为16 8%~23 1%,远高于15%盐酸液的5 3%;常温下ClO2对N80钢的腐蚀率符合现场施工要求。在4口注聚后恢复注水的井实施0 4%ClO2解堵,使平均注水压力由13 3MPa降至10 1MPa,注水量达到配注量,有效期79~325天,平均192天;10口对应采油井原油增产,其中7口油井增产显著,有效期107~301天,平均178 4天。表5参2。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吴旗油田长2油藏物性差,渗透率低,注水井堵塞严重的情况,研发了由不同类型商品表面活性剂及助剂醇组成的四组份复配体系H和三组份复配体系D,药剂浓度均为1.1%,给出了体系配方。在4~5 MPa压力下,在空气渗透率0.86×10-3~1.91×10-3μm2的储层岩心中依次注矿化度2.42 g/L的注入水,5 PV体系H或D及后续注水,注水压力降低率/驱油效率分别为21.6%/7.9%(体系H)和32.5%/7.2%(体系D),体系H或D注入量增至101、5 PV时两个参数略有增大,注入压力增至大于81、2 MPa时两个参数略有减小。两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在10-2mN/m级。选择复配体系D用于吴72-71井的降压增注试验,酸化后再注表面活性剂,处理半径5 m,注入体系总量836 m3,含药剂9.2 t。注入后该井注水压力下降3 MPa,完成日配注水量60 m3,有效期已超过6个月。图3表3参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动态特征,得到尽可能多的关于储层和测试井的可靠信息,建立了综合考虑井筒储存效应、表皮效应、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非均质性等影响因素的低渗两区复合油藏注水井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应用贝塞尔函数和格林函数法求出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采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得到实空间的解,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了井底压降、压力导数与时间的双对数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外区渗透率相对较低的复合油藏中,井储系数、内区渗透率、外区渗透率、内区半径是敏感因素;表皮因子和启动压力梯度不是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低渗油藏长期注水开发,储层内部结构和储层参数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随着注水程度的增大,强烈水洗使得岩石成分有所改变.对文留地区文85块不同开发阶段储层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田的注水开发,储层孔隙度增大,渗透率增大,含油性变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将注水井沿井排方向偏移一定距离,井组内渗流因子变异系数降低,且随着砂体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井网内横切比的减小,注水井向低渗砂体方向的偏移距离逐渐增大。注水井偏移最佳距离后,井组产油能力提高了5.6%,含水率下降了3.7%,明显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注水井最佳偏移量计算式,为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时的井网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从井网部署、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注采比等方面入手,提出了适于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方式。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现河庄、史南与牛庄油田已投入开发的高压低渗透油藏为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区开发并指导老区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型活性剂体系在低渗透油田降压增注现场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低含量活性剂体系在不同低渗透油田油水井的降压增注中的应用。低含量活性剂体系ZP-1918主要由多元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模拟油层温度45~150℃条件下,该体系静态液相稳定期为120d,不分层,不沉淀,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以下,吸附损失量小,特别适用于低渗透油田增注施工。现场应用表明,0.1%~0.3%活性剂体系可使注水能力提高50%以上,压力下降2~10MPa,平均有效期在200d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中原油田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先导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 4 2块卫 4 2 14井组进行氮气驱 ,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3 5× 10 -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 13% ,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 ,注气的启动压力达到 5 0MPa ,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力上升 ,上升到一定程度维持稳定 ,稳定注气压力为 5 6MPa ,日注氮气能力为 2 1814 8m3 ,注气后 5 0多天 ,油井产量明显上升 ,累计注液氮 86 3 73m3 ,井组累计增油 6 4 6t,效果明显 ,注气设备在高压下正常工作 ,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注水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注水井堵塞、泵井压差大、各个小层吸水不均匀、低效泵注水和注水泵效低等。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油井分布零散、注水井布局不合理、同一区域由于地质条件不同而注水差异大,注水井压力差异大、注水系统设备老化和自动化程度低等。该文以低渗透油田注水系统为背景,从注水参数、注采井网适应性、调剖决策施工工艺技术、分压注水工艺和限压注水工艺方面对优化注水工艺技术及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用于低渗透高温油藏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高温的留西油藏,研究了碳酸钠/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降压增注及驱油性能.所用季铵盐为工业品,二元体系用矿化度627 mg/L的注入水配制,碳酸钠浓度为2 g/L.季铵盐浓度为1.5 g/L的二元体系与路44断块高凝高黏原油间的界面张力(75℃)在10-1~10-2 mN/m范围,该体系在120℃热老化13天后界面张力稳定在10-2mN/m;该体系在路44断块岩心片上的接触角为10.2°(注入水为56.7°);含黏土9%的岩心粉在该体系中的膨胀率降低17.24%.在80℃下,注水引起气测渗透率1.26×10-3~4.64×10-3μm2的油饱和天然岩心注入压力大幅升高,连续注入季铵盐浓度0.5~2.0 g/L的二元体系时,注入压力下降并趋于平稳,当季铵盐浓度为1.5g/L时压降率最大(38.78%),采收率增幅也最大(9.84%);在水驱之后注入1.5 g/L季铵盐的二元体系,压降率和采收率增幅均随注入量增大(0.5~2.0 PV)而增大,注入量1.0 PV时压降率较高(27.32%)而采收率增幅为20.51%,十分接近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