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处于弱伸展坳陷阶段, 发育河湖相为主的沉积; 新近纪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由于幔源岩浆的活动使盆地以沉降作用为主, 达到全盆最大湖泛面, 发育湖相为主的沉积; 上新世以来盆地发生了多次构造运动, 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和运动学表明: 盆地的沉积受走滑冲断构造的控制和改造, 发育河相、湖相、冲积、洪积、风积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通过断裂活动性分析、洼陷构造演化过程恢复等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孤北洼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制下的勘探"黄金带"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走滑运动应力场影响,孤北洼陷东、西边界断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洼陷演化的阶段性和勘探"黄金带"的分布;东边界五号桩断层活动早、持续时间长,控制东次洼2期成藏,发育孔店组、沙四段和沙三段3个勘探"黄金带";西边界埕东断层活动晚、强度大,控制西次洼1期成藏,发育沙三段1个勘探"黄金带"。  相似文献   

3.
里则镇洼陷是东营凹陷西部的一个次级洼陷,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首先对里则镇洼陷构造及沉积特征进行梳理,系统研究了三条主要的控洼断层,对三条控洼断层的基本静态特征及断层活动性开展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构造演化分析,研究表明中生代晚期由于林东断层的逆冲推覆作用,形成平方王潜山,将里则镇洼陷与东营凹陷主体相分隔;沙三段~东营组沉积...  相似文献   

4.
桩南断裂带位于孤北洼陷内部,对两侧的边界断裂起着继承与连接的作用.受区域右旋走滑作用影响,在本区形成了典型的走滑拉张构造,并且在构造演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连接两侧边界构造带的位置,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区域.为探索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通过分析构造分区和油气分区,首次提出桩南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同时重点剖析油藏沿构造变形区的有序排列规律,明确了桩南断裂带分段性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本区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指出了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明显地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成藏条件。早始新世—早渐新世为同生裂谷早期,地堑和半地堑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前三角洲页岩为重要的烃源岩,冲积扇和辫状河砂砾岩为主要储层;晚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后期的早期,西南方的海侵使盆地中央为海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三角洲中的含煤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和重要盖层,河流—三角洲相砂岩是重要储层;早中新世为同生裂谷后期末,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深海—半深海泥页岩、泥灰岩是重要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而储层主要是滨浅海的碳酸盐岩滩和生物礁灰岩;中中新世—上新世,盆地遭受挤压,发生海退,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同时发育,滨浅海的海退砂岩是良好的储层,而三角洲相泥页岩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以岩石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主要针对岩石颜色、成分、粒度、沉积构造等岩心相标志,对区内10口井的岩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45口井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分析,对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沉积微相的划分和沉积环境的演化展开了研究,并对其与油气储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共3种类型沉积相,9种沉积亚相,16种沉积微相;并首次发现风暴沉积,认为风暴对油气储集层有一定改良作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洼陷北侧发育小规模三角洲、扇三角洲,南侧发育三角洲,随着湖泊体系的扩展而逐渐萎缩,总体为生油层形成的有利环境;到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时期,物源区供给增强,洼陷内砂体含量增高,有利于形成良好油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7.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孤南洼陷东部地区上第三系具有特殊的油气成藏特征,且油气资源丰富。文章剖析了该地区的成藏基本条 件、油藏发育类型以及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该类地区主要发育与岩性相关的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油 气成藏主要受断裂活动和油气疏导体系的控制。油气以网毯式运聚成藏,油气从毯式仓储层运移进入网式储集层 后,主要在构造脊内运移,遇到合适的圈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东濮凹陷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东濮凹陷内部主要断裂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不同区域的构造特征。利用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对东濮凹陷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将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古近纪裂陷阶段和新近纪以来拗陷阶段。依据古近纪不同时期断裂活动的特征,将古近纪进一步分为4个演化期次:初始裂陷期(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裂陷期(沙三段沉积时期);继承发展期(沙二段-沙一段沉积时期);裂陷消退期(东营组沉积时期)。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东濮凹陷最重要的构造定型时期,整个凹陷的“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于此时期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9.
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构造有明显差异。②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孔店组至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主要的断陷期。③构造运动控制了圈闭的分布和类型,第三系油气圈闭主要分布在陈家庄凸起北斜坡向北凸出的部位,且自南而北分别由以地层圈闭为主过渡到以构造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为主。在圈闭的空间分布上,坡折带以南的斜坡上部以地层圈闭为主;坡折带附近及深洼区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图4参7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中国东部近海海域的南黄海盆地属于特征比较典型的中生代残余盆地。该盆地属于“断陷-坳陷”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以晋宁事件和印支-燕山事件为界,可划分为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以及西太平洋活动陆缘三个演化阶段。章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入手,主要阐述了盆地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以有沉积地层特征,认为南黄海盆地在白垩纪沉积时期,古气候由干旱逐渐变潮湿,特别是在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时期,气候变潮湿,有利于湖泊和烃源岩的发育。中生代地层内褶皱和逆推覆构造发育普遍,沉积中心在这一时期可能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1.
阳信洼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非常发育,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复杂。为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地震、测井及钻井等资料,对陡坡带构造样式及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解剖,并分析了它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阳信洼陷陡坡带主要发育铲式、座墩式和阶梯式3种构造样式以及近岸水下扇与扇三角洲2种沉积体系,不同的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组合控制了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岩性、构造和岩性-构造油气藏是该带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中生代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资料,对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的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埕岛地区三叠纪以挤压变形为特征,变形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一北北西向,发育了北西向背斜和北北西向逆断层,埕北20断层在此时期是典型的逆冲断层;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以伸展变形为特征,发育了受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断陷,在断陷内发育了巨厚的中生界,埕北20断层此时为研究区主要正断层,同时还受走滑作用的影响,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层错断了北北西向的埕北20断层;晚白垩世受挤压应力的影响发生变形,早期正断层发生正反转,断层上盘发育了与断层形态有关的褶皱。图8参8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南、北两个古隆起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尚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及盆地沉积充填演化过程的研究。基于最新钻井、野外剖面及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反射接触关系和滨岸相识别等手段,对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进行约束与刻画,认为其总体经历了寒武纪的古隆起逐渐淹没阶段、寒武纪—奥陶纪的抬升剥蚀阶段、早奥陶世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期之后的庆阳古隆起稳定-乌审旗古隆起快速沉降阶段、晚加里东期的挤压剥蚀和古隆起范围定型阶段、石炭纪—二叠纪的古隆起消亡阶段及二叠纪之后的构造掀斜定型阶段等6个主要阶段,南、北两个古隆起具有早期发育特征相近、后期南部隆升-北部沉降的演化差异。两个古隆起形成隆-凹相间的古构造格局,对寒武系沉积储层控制明显。古隆起总体呈东缓-西陡的古地貌特征,古隆起东侧相对于西侧更有利于大面积白云岩储层的发育。庆阳古隆起和乌审旗古隆起在寒武纪的演化过程中对岩相古地理格局的控制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前者控制地貌隆-凹格局及沉积更为持续。寒武纪晚期的怀远构造运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抬升剥蚀,致使寒武系顶部岩溶作用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六盘山地区地处秦岭-祁连构造转折区和中国东西构造分界带,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甚为重要。然而,由于六盘山广大地区为白垩系和第三系所覆盖,一直以来对其覆盖区外的周缘地区研究较多,而对覆盖区内的基底性质和结构等知之甚少。近年来,石油勘探中进行的重力、电法、地震和遥感地质研究揭示了大量本区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的信息。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的沉积组成、基底构造特征、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烃源岩分布和成熟度等特征,并提出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前景和有利的勘探区段。  相似文献   

15.
中新生代海拉尔裂谷盆地发育于晚古生代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上,主要经历了三个构造幕,自下而上表现为下部伸展裂陷、中部拆离滑脱和上部拗陷。盆地演化过程中又受到由于中下地壳物质流动导致的局部隆升作用和后期强烈的挤压作用的影响,使得海拉尔盆地成为具有伸展、走滑、挤压等多种构造样式并存的复杂裂谷盆地。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多类型的构造样式对盆地内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沉积环境对阳信洼陷生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气的形成依赖干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而微生物的存在及生理活性受沉积环境的制约。分析了地层温度、成化环境和还原环境等因素对阳信洼陷沙一段生物气生成、聚集和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温度控制了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及甲烷的产气量;成化和还原环境及中性水介质条件有利干有机质的保存与生物气的生成;快速沉降的沉积背景减少了早期生成的甲烷扩散。该区沙一段的滨浅湖相沉积环境为生物气成藏提供了优质气源岩及生物滩微相生物灰岩和白云岩等有利舍气储层,断裂不发育对生物气藏的保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苏南地区,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SE向拉张环境,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形成后缘凹陷(或箕状断陷)。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苏北低台阶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临南洼陷超压对油气运聚的影响,并明确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在建立基于地质块体追踪的静态压力场的基础上,恢复古压力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超压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 表明:临南洼陷从隆起带—斜坡带—洼陷带压力场呈现常压—弱超压—超压的变化规律.其中沙三段超压幅度较大,沙四段上亚段次之.超压演化经历了早期低幅增压(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研究,分析了动力学机制控制下的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提出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四个控制作用:(1)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演化阶段与凹陷结构;(2)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沉降中心迁移与地层分布;(3)构造运动决定了油气成藏关键时期和油气分带的差异性;(4)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聚集与分布.构造运动是盆...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南斜坡构造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民凹陷中浅层认识程度较高,油气勘探程度中等;而中深层地质构造复杂,勘探还处于初期阶段。在研究了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构造特征,重新对惠民凹陷南斜坡进行了立体构造解释,发现了中生代北西西基底剪切带和其伴生构造,认为新生界主要受控于喜马拉雅运动产生的张扭应力,而中生界则受控于燕山运动的压扭应力场,两种构造体系在时间上的叠加和空间上的组合造成惠民凹陷深、浅构造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