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黄泽宁 《中国海上油气》2001,13(1):46-53,60
总结涠洲12-1油田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建造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阐述建造现场每道工序的检验内容及检验要求,涉及材料控制、组对控制、焊接控制、尺寸控制、涂装控制、管线安装控制、设备安装控制、电气安装控制和仪表安装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总结涠洲12—1油田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建造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阐述建造现场每道工序的检验内容及检验要求,涉及材料控制、组对控制、焊接控制、尺寸控制、涂装控制、管线安装控制、设备安装控制、电气安装控制和仪表安装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阐述成本控制对国际承包工程的重要作用 ,归纳了国际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惯常做法 ,从工程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要素 ,成本控制的分阶段实施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际承包工程的成本控制理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关键变量裂解炉出口温度COT的控制问题,从工艺设计角度解析裂解炉设置多种工艺控制方案的原因及特点,阐述了工艺控制方案设置的目的;并指出控制裂解炉的本质是控制COT。针对裂解炉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介绍了裂解炉深度控制及燃料气热软测量智能控制方案。提出了裂解炉工艺控制方案改进意见,为改进裂解炉工艺控制细节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现阶段精馏塔控制的理论指导进行了阐述,对乙烯装置中经典的精馏塔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分析了采用该控制方法的原因,并结合国内某乙烯装置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介绍了预测控制以及由预测控制衍生而来的其他控制方法,并展望了预测控制在国内乙烯装置精馏塔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井下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学是井下控制工程学的技术基础,是关于井下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该设计学主要研究的是适用于井下控制的各种实用控制信号,研究其发生、传输、放大及执行机构。建立该机构的典型结构及传递函数,再根据实际要求,应用控制链思想,设计合成整套井下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设计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井下可控信号、井下控制机构、井下控制机构的结构库和特性仿真库,以及控制链与井下控制系统设计。最后以变径稳定器为例,说明同一类控制系统有多种控制链可供选择。该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井下控制工具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找进度和费用的最佳结合,确保对进度、费用进行有效地控制.项目的综合控制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和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进度和费用是项目综合控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对一套甲醇/水二元问歇精馏塔实验装置,由于其非线性、非平稳特性,设计和应用了模糊逻辑控制、增益自调整控制、增益自调整和模糊逻辑混合控制以及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共4种先进控制策略,基于一套温度-浓度经验模型估算塔顶浓度,进行了间歇精馏控制实验,获得了满意的控制结果,并对这4种先进控制策略与普通PI控制的控制性能进行了比较。应用实验结果证明,4种先进控制策略均能对间歇精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控制效果差别不大,但都明显优于普通PI控制。其中增益自调整控制精度高,模型预测控制收率高,能较好地实现质量卡边控制。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2016,45(4):467
提出采用预测函数控制(PFC)和前馈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解决管式加热炉温度控制问题,确定了PFC控制器设计中的基函数、参考轨迹和误差校正补偿问题,利用仿真分析对PFC和前馈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将此方案应用于某炼油厂圆筒型管式加热炉进行现场控制运行。实验结果表明,PFC和前馈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能够对温度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等动态性能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且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案;利用PFC和前馈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控制某炼油厂圆筒型管式加热炉,温度波动在260.0~262.3℃,控制偏差约为±1℃,PFC和前馈温度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比PID控制方案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系统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原有的阀门控制方案存在电磁阀失效导致关断阀误动作引起生产关停的风险,为此对关断阀控制回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调压阀、电磁阀、梭阀及泄压阀等少量的控制器件,提高了阀门控制回路的可靠性,改造后的高可靠性阀门控制回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ZL201120354700.2)。在生产现场运用高可靠性阀门控制回路改造现有重要关断阀的控制回路,可提高阀门控制回路的可靠性,同时降低控制回路维修风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视频监控在管道工程中已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广域分布的管道站场监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功能。数字视频录像机(DVR)和以视频编码器、综合视频管理平台为核心的网络视频服务器(NVS)是目前主要的两种数字化视频监控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DVR和NVS监控方案,并从数字视频信号质量、网络带宽要求、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技术成熟度和系统总体成本方面对两种监控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应根据不同管道站场的监控要求,选择不同的监控方案,以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2.
酸蚀蚓孔滤失机理及对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施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酸化过程中极易形成酸蚀孔洞,影响施工效果.基质酸化时,酸蚀蚓孔的形成将增加基质的孔隙度,沟通天然裂缝,在碳酸盐岩基岩中产生负表皮效应,降低近井带的渗流阻力;而在酸压过程中,酸蚀蚓孔的形成导致酸液急剧滤失,严重降低酸液有效穿透距离.文中从酸蚀蚓孔滤失机理、酸液滤失控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讨论了有效控制酸液滤失的方法和工艺措施,并对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技术及手段对物性影响因素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致密碎屑岩的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包括岩石类型、沉积微相、砂泥界面、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微裂缝。利于致密气储集的因素为:①孔隙衬里绿泥石、②火山岩岩屑溶蚀、③微裂缝。其中:①孔隙衬里绿泥石可通过减缓压实和抑制胶结作用来保护原生孔隙,进而控制水体环境转化带的储层质量;②火山岩岩屑溶孔是主要的次生孔隙类型,可控制酸性流体分布区的储层质量;③生烃增压成因的微裂缝能够增加储层的渗透性,进而控制深水沉积区的储层质量。主控因素①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的浅水区,主控因素③主要分布于盆地近中心的深水区,主控因素②全区分布。主控因素②可与①或③叠加共同控制优质储层的分布,基于此建立优质储层平面分布模式,预测有利区并获得了生产验证。  相似文献   

14.
陶里  杨立昌 《石油机械》2001,29(8):39-41
中原石油勘探局电潜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QK—A型电动潜油泵控制屏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欠载保护、过载保护、单相保护和欠载停机延时自动启动等控制功能 ,特别是过流保护和电流记录仪负载平衡特性 ,具有保护潜油电动机的安全及反映机组真实运行状况的特性。叙述了这种控制屏的技术参数、功能、工作原理、结构、使用条件及应用情况。最后根据油田现场使用情况及油田采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 3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数学地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选,确定了影响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根据济阳坳陷137个砂体充满度的统计数据,计算了特征值,作出了因子载荷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岩性油气藏充满度的第一控制因素是运聚条件,第二控制因素为岩性油气藏的储集(接受)条件,而油源条件对充满度影响不大。不同凹陷和不同类型岩性油气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凹陷的岩性油气藏的充满度主控因素基本相同,而不同类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充满度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粉细疏松砂岩的出砂是气藏开采过程中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而在其防治方面一直没有好的办法。从增产、控砂方面引入洞穴完井,研究了洞穴完井的适用性、形成条件及造洞方法、对其周围的岩石进行了受力分析,给出了临界出砂产量计算公式,研究了各参数对临界出砂产量的影响,并结合青海气田3口气井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洞穴完井是一种很好的增产控砂方式,其推广使用必将为天然气的防、控砂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种垂钻过程检测与控制器的设计及室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探工程中的自动控向垂直钻进技术是目前钻探工程界研究的重点,文章简要分析基于单测斜仪和三导向块钻具结构的垂直钻进状态检测与控制方法,并给出研制的微机自动控向垂钻系统中的检测控制器的设计和部分试验。测试表明,该装置能够完成对井深信号和井斜信号的采集与存储、钻进轨迹控制信号的生成,并能实现钻进过程的自动纠斜。  相似文献   

18.
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盆地内目前发现的85%的油气探明储量均分布在盐下层系内。盆地内盐下目前发现的含油层系主要有3套:泥盆系、石炭系及二叠系,其中石炭系是盐下最主要的含油层系。滨里海盆地共发育4个二级构造单元:滨里海南部次盆、东部次盆、西部—西北部次盆及中央坳陷,不同区带成藏主控因素不同。在对滨里海盆地盐下油气基本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区带盐下成藏主控因素,指出南部次盆成藏主控因素为石炭系碳酸盐岩的分布及下二叠统盐岩盖层分布;东部次盆为石炭系及二叠系储层的分布;西部及西北部次盆成藏主控因素为石炭系及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在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里海盆地盐下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油田注水井控制水量的新方法 ,它是通过投入注水井的调剖球选择性封堵炮眼达到控制全井水量的目的。该方法改变了通常的地面控水的方法 ,充分利用了注入水的势能 ,改善了吸水剖面 ,提高了有效注水率  相似文献   

20.
从煤层气成藏过程及其构造控制、沉积作用对储盖组合的影响、水文地质控制动态含气量、高产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5个方面,重点总结了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高产地质理论新进展。研究认为:构造演化控制成藏过程、沉积及水文地质控制保存条件,进而影响煤层气富集;地层能量、渗透性及局部构造影响煤层气渗流,进而控制高产;富集与高产是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2个层次,高产分析是在富集区评价基础上开展的进一步评价。基于此,结合大量的生产实践数据分析,厘定富集、高产2个递进的评价目标、细化为4个层次共21个主控因素,采用层次分析、定量排序、模糊数学、数值模拟等方法,以沁水盆地为刻度区开展富集高产区评价,建立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优选沁水盆地樊庄、潘庄、郑庄、马必,夏店,安泽,柿庄南7个富集有利区,以及在富集区内的潘庄、樊庄南、樊庄北、马必东,夏店南,郑庄南,安泽7个高产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