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 ,其资源量逾 7万亿立方米 ,但是经过 70余年的油气勘探 ,至今探明度不足 9%。前 2 0年发现的石炭系气藏 ,目前仍是主力产气层 ,其探明储量只有 170 0亿立方米 ,难以满足人们长期对天然气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勘探 ,终于在四川盆地找到了新气藏 ,这就是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鲕粒 (灰岩 )滩气藏。飞仙关组在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和七跃山之间 ,处于浅海台地相到广海陆棚相的过渡带 ,沉积了紫红色泥岩到深灰色粒屑灰岩组成的旋回 ,其中泥晶灰岩是气源层 ,鲕粒灰岩是储气层 ,紫红色岩是盖层。在过渡带 ,鲕粒灰岩滩就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东部大中型气藏成烃条件分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气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烃源地球化学控制因素。指出:川东地区发育的下志留统和上二叠统两套大中型泥质烃源岩是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天然气藏的烃源保障,石炭系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中型气藏的形成受开江印支―燕山期古隆起的控制,喜山运动形成的圈闭对天然气成藏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北地区礁、滩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川北地区二、三叠系礁、滩气藏的烃源条件,通过烃源对比分析认为,二叠系是该区礁、滩气藏的主要烃源层。在川北地区二叠系有形成自源油气藏的条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生烃条件较差,其油气主要来自下伏烃源层,但在川北的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对飞仙关组油气藏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塔中北斜坡致密碳酸盐岩盖层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发育大型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其上部盖层为良里塔格组3-5段的致密碳酸盐岩。在平面上,这套盖层基本上覆盖整个塔中北斜坡;在剖面上,致密灰岩呈块状分布,叠置相连,从而封闭下部鹰山组中的油气。通过对良3~5段致密碳酸盐岩盖层的岩性、厚度以及泥质含量几方面特征的分析,总结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而探讨影响塔中北斜坡这套致密灰岩盖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致密灰岩盖层厚度和泥质含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塔中北斜坡良里塔格组的致密灰岩盖层厚度达到80 m,泥质含量的自然伽马测井响应值达到20API即可以有效的封闭油气,厚度和泥质含量在影响油气封闭性方面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其资源量逾7万亿立方米,但是经过70余年的油气勘探,至今探明度不足9%。前20年发现的石炭系气藏,目前仍是主力产气层,其探明储量只有1 700亿立方米,难以满足人们长期对天然气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勘探,终于在四川盆地找到了新气藏,这就是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鲕粒(灰岩)滩气藏。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仪陇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型储层埋藏深度较大,沉积地质背景较为复杂,钻至深层的探井较少,难以准确预测鮞粒滩型储层的空间分布,制约了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飞仙关组储层主要为该组的一段、二段鲕粒滩,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和残余鲕粒灰岩为主,大多分布于台缘带上。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鲕粒滩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现为透镜状,具有较强振幅和较低频率。采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鲕粒滩发育的台缘带上,利用地震振幅属性有效地预测仪陇—平昌地区飞仙关组鲕粒滩储层的空间展布。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其分布特征与实际钻探结果匹配度较高,证明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对鲕粒滩型储层的识别及分布进行预测是切实可行的,为下步对该类储层进行勘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沉积相分析、地震正演模拟与地震属性分析有机结合能有效进行深层鲕粒滩储层识别与勘探。  相似文献   

7.
根据川东地区飞仙关组已钻资料,对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及储集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控制因素为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从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储集条件看,鲕滩气藏多为构造圈闭气藏,保存条件良好。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成藏条件的关键因素是储层与圈闭。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相、成岩相、烃类运聚优势相、局部构造、钻井显示和油气测试结果等因素,对川东的北部地区进行了有利区带预测和划分,即环开江—梁平海槽外缘分布的川东碳酸盐连陆台地边缘鲕粒滩发育区、环开江—梁平海槽内缘分布区是川东飞仙关组鲕滩气藏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坝飞仙关组气藏成藏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天然气成分上却有明显差异.川东北地区气藏具有多层系源和多转化源,表现为各气藏具有明显的来源差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特殊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油气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多旋回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背景在宏观上控制油气成藏要素,从根本上制约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是导致海相碳酸盐岩差异成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深层致密泥岩盖层由于成岩程度高、脆性强,易发生脆性破裂并造成盖层泄漏,因此,盖层的完整性评价十分关键。泥岩盖层的变形特征主要受泥岩密度和围压控制,随着埋深增大,泥岩会经历塑性—脆性—塑性的复杂转变,但在沉积盆地埋深范围内总体以发育脆性变形为主。深层泥岩盖层在抬升过程中由于脆性增强,更易发生脆性破裂。在同样的抬升背景下,浅层泥岩盖层比深层泥岩盖层会优先破裂;对于同一套泥岩盖层,抬升量大的地区,其泥岩盖层会优先破裂。综合考虑泥岩的脆性程度以及泥岩盖层所经受的构造应变大小,建立了泥岩盖层完整性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气藏中的寒武系筇竹寺组泥岩盖层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威远构造在喜马拉雅期的抬升量和应变大,由于寒武系筇竹寺组泥岩盖层发生破裂形成泄漏窗口,导致威远气田现今为残留气藏,其圈闭充满度仅为25%;安岳气田晚期构造稳定、应变小、埋深大,尽管其寒武系筇竹寺组泥岩盖层保持完整,但天然气可从圈闭溢出点沿着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向威远构造的泄漏窗口发生侧向泄漏,造成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影组的古超压气藏在现今转变为常压气藏。在四川盆地腹部寒武系筇竹寺组泥岩盖层埋深大于4 km且断裂不发育的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藏的保存条件好,勘探潜力大。该方法适用于对断裂不发育的背斜圈闭进行泥岩盖层完整性评价,可推广应用到深层勘探目标的评价和优选中。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飞三(T_1f~3)气藏的储层属裂缝一孔隙碳酸盐岩类型,岩性以溶孔鲕粒灰岩、溶孔白云岩为主,裂缝、孔洞发育,常被方解石、石英、白云石晶体充填。铁山5、11井和天东13井是该区近期的3口取芯井,在3口井的飞仙关组岩芯中,裂缝、孔洞均很发育,且被多期生长的方解石、石英、白云石晶体充填。通过对这些晶体进行包体分析后认为,油气在飞仙关组中的运移、聚集贯穿于整个缝、洞的充填过程中,而且发现晶体内烃类包体含量的多少与地层是  相似文献   

11.
元坝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彤楼 《石油学报》2019,40(6):748-760
梳理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厘定奠定了元坝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现的基础。通过对油气成藏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解剖,元坝地区礁滩发育具有沿"开江-梁平陆棚"成排成带分布、早滩晚礁、前礁后滩的特点,以侧积、前积迁移生长为主,飞仙关组不发育滩相优质储层,长兴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三期破裂、三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二叠系大隆组与吴家坪组两套烃源岩的有效叠加为大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微小断层、微裂缝及层间缝共同构成的"三微"立体输导体系能够满足油气运聚的需要;元坝气田的成藏模式为:近凹富集、"三微"输导、岩性控藏、构造控富。针对元坝气田超深层、多压力系统等复杂地质条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超深层生物礁滩储层精细预测与气水识别、复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和薄储层精细刻画、超深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复杂礁滩体超深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元坝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推动了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差异性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东北元坝气田的气藏类型为我国埋藏最深、以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为主的大型礁滩岩性气藏,勘探形势整体较好,然而其海相主要产气层上二叠统长兴组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气藏规模差异较大。为找出二者产能差异性的成因,对其储层、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及储源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地质与成像测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结论认为:该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上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膏盐岩盖层分布稳定,长兴组与飞仙关组气藏气源均主要来自上三叠统吴家坪组(P2w)和龙潭组(P2l)烃源岩;储层特征上的差异导致长兴组主要为中高产气藏,飞仙关组主要为低产气藏;而输导体系、压力系统、储源关系的不同,也对富集程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主体为埋藏超深的缓坡型台缘生物礁气藏,为解决气藏开发评价面临的生物礁发育模式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规律不清、超深薄储层精确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海平面升降变化与生物礁发育模式的关系,分析了礁相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提出了生物礁储层预测的思路与方法,明确了生物礁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地层中共发育4期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单礁体可分为单期礁和双期(多期)礁两种模式。礁群可分为纵向进积式、纵向退积式、横向迁移式、横向并列式、复合叠加式5种模式;元坝地区生物礁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背景、海平面升降变化、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垂向上储层主要发育于礁盖,横向上主要发育于礁顶,礁后次之,礁前较差。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域。该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普遍发育、控制因素复杂,是影响储层物性和气藏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该区长兴组储层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根据力学性质构造裂缝可进一步划分为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主要包括溶蚀裂缝、构造—溶蚀裂缝及压溶裂缝3类;②构造剪切裂缝为主要天然裂缝类型,裂缝走向以NW—SE向为主,主要为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绝大多数裂缝高度小于30cm,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③天然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与应力、岩性、层厚和沉积微相等因素综合控制,受构造与应力影响,裂缝走向具有明显优势方位;白云岩类较灰岩类裂缝更为发育;高角度裂缝和斜交裂缝规模和发育程度受层厚控制明显;不同沉积微相中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油气藏盖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盖层直接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大中型油气田盖层岩性主要为泥岩、膏盐岩和碳酸盐岩。近几十年来,盖层封闭性研究在封闭机理与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同学者先后提出了毛细管封闭、水力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机理,针对不同封闭机理建立了盖层封闭性评价行业标准,在区带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盖层封闭性主要是静态评价,经历多期埋藏-抬升的盖层封闭能力是变化的。金之钧等建立了盖层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埋藏过程孔隙度-毛细管压力、抬升过程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关系和OCR定量预测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变化过程,为多期构造演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合理依据。基于对以上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指出断层、构造裂缝和水力裂缝是盖层完整性破坏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油气穿越盖层运移条件,为寻找次生油藏提供了思路。断裂和裂缝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盖层完整性破坏取决于盖层岩石力学特征,即盖层脆-韧性变形,基于泥岩密度和岩石力学特征建立了泥质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基于拜尔利摩擦定律和盖茨准则建立了膏盐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明确了断裂和裂缝在脆性、脆-韧性和韧性盖层中形成演化机理和对盖层破坏作用。现今,盖层封闭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包括不同级别盖层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宏观地质因素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泥页岩岩石成岩阶段划分及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盖层脆-韧性转化及破裂条件定量表征,深层断层对油气输导和保存,盖层完整性定量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东北环开江-梁平陆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该地区储层分布极为复杂,储集性差异很大。为此,基于前人已有工作,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地震、测井、岩相、露头及薄片等资料,对飞仙关组储集地层特征进行了描述。以层序体系域为单元,在单井高频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等时、动态地揭示了滩体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普光、元坝两个典型区块为代表,建立了开江-梁平陆棚两侧飞仙关组储层的精细结构模式。研究表明,普光区块储层纵向上可连续发育,横向上有较好的连续性,储层的孔渗性相对较好;元坝区块储层纵向厚度较小,往往靠高频层序的上部和顶部发育,储层总体孔渗性较差。进一步在层序框架内探讨储层的发育分布,对该区域飞仙关组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川东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染色薄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少量的白云岩,其中最佳储集体鲕粒灰岩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三段;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4种类型;储集层物性较差,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储集层。研究认为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对储集层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沉积相类型控制了储集层发育位置,而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则对储集层物性具有控制性的影响。白云石化作用和压溶作用较好的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情况,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则对储层孔渗起到破坏性作用,导致了储层的孔渗能力变差;构造运动则总体上体现为改良研究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孔渗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基于鲕滩沉积演化规律,结合物性与地球化学分析,对开江—梁平海槽西侧飞仙关组鲕滩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随区内飞仙关期高能坡折带不断迁移,对应形成三期鲕滩,发育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2类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以鲕粒云岩型储层最优,次为鲕粒灰岩型储层。在鲕滩沉积的物质基础上,轻度蒸发海水诱发的回流渗透叠加深部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鲕粒云岩型储层的形成,而有机酸主导的埋藏期保孔-扩孔作用既进一步改善先期形成的鲕粒云岩型储层,又影响了鲕粒灰岩型储层的形成。该研究对鲕滩储层的差异性成储机理相关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坝气田超深酸性气藏石油工程技术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 《天然气工业》2016,36(9):1-10
位于四川盆地的元坝气田是我国目前已开发的埋藏最深的大型海相碳酸盐岩酸性气田,其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超深、高含硫化氢、中低孔渗、储层厚度较薄等特征,气藏经济评价结果认为只有水平井才能降低总体开发投资进而有效开发该气藏。目前,全球开发该类超深高酸性气藏的石油工程技术实践较少,面临着超深水平井安全优快钻完井、测录井、井下作业、安全环保等一系列石油工程技术难题。为此,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以工程地质一体化为手段,基于成功开发普光气田的经验,通过针对性技术攻关和7年潜心实践,形成了超深高酸性气藏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关键技术、超深水平井测录井关键技术、超深高酸性气藏井下作业核心技术和超深高酸性气藏安全环保技术等18项核心技术成果,在元坝气田一、二期产能建设中应用近40口井,全部建成商业气井,实现了34×108 m3净化气产能建设目标。所形成的超深酸性气藏石油工程系列技术对于国内外类似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