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油藏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表明,该构造下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高部位气藏凝析油气来源于惠州21洼恩平组及文昌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珠江组下段—恩平组油藏黑油主要来源于HZ26洼具有明显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文昌组—古潜山油藏黑油来源于HZ26洼文昌组下段浅—半深湖相烃源岩,HZ21-1构造天然气的成藏早于油藏,凝析油气充注时间在中晚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HZ21-1构造具有断裂输导、下油上气的成藏模式,珠江组上段岩性尖灭圈闭及古潜山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油藏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表明,该构造下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高部位气藏凝析油气来源于惠州21洼恩平组及文昌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珠江组下段—恩平组油藏黑油主要来源于HZ26洼具有明显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文昌组—古潜山油藏黑油来源于HZ26洼文昌组下段浅—半深湖相烃源岩,HZ21-1构造天然气的成藏早于油藏,凝析油气充注时间在中晚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HZ21-1构造具有断裂输导、下油上气的成藏模式,珠江组上段岩性尖灭圈闭及古潜山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宁  丁放  何仕斌  张功成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5):295-299,305
应用地球化学、盆地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恩平凹陷烃源岩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恩平凹陷主要存在2套成熟烃源岩,文昌组烃源岩成熟时间早,生烃规模大,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总体成熟度不高,生烃量有限,是次要烃源岩;EP17洼和EP18洼是潜在的富生烃洼陷。恩平凹陷主要有2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时间较早(20Ma以前),以油为主,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该期油气大量发现于浅层储层;第2期充注时间较晚(5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该期油气主要发现于深层储层。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方向应以深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形成的构造是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潜在富生烃洼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古近系可划分为8个洼陷,地震相类比分析认为有5个洼陷的文昌组发育中深湖相沉积,其中西江主洼、惠州5洼及惠州10洼的文昌组中深湖相分布规模较大;北部洼陷带恩平组沉积时期为局限性沼泽化浅水沉积,湖沼相煤系泥岩和浅湖相泥岩是恩平组主要烃源岩,其中惠州8洼恩平组湖沼相分布规模最大,而西江主洼则发育较大规模的浅湖相沉积。对比北部洼陷带文昌组与恩平组2套烃源岩的分布规模、热成熟程度及盆地生烃模拟等指标,综合分析认为西江主洼、惠州5洼、惠州10洼和惠州8洼为潜在富生烃洼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惠州凹陷生烃潜力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的生烃潜力,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岩石热解分析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依据对凹陷内54口探井的资料,对古近系文昌组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湖相泥岩是惠州凹陷主力烃源岩,而恩平组煤系泥岩对成藏贡献相对较小,文昌组中深湖相的有机质类型优于滨...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6-6构造在中生界潜山及古近系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是珠江口盆地古潜山及浅水区中深层凝析气勘探的首个规模发现。为进一步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对惠州26-6构造开展了烃源岩、储层、运移通道、聚集方式和气藏封盖等石油地质条件深入研究,提出了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惠州凹陷文昌组发育大面积、厚层的优质高成熟湖相烃源岩,具有油气兼生、晚期快速生气特征;②中生界火成岩叠加上覆古近系扇三角洲砂砾岩,构成了惠州26-6构造区泛潜山储层,其中恩平组储层以低孔-低渗的中砂岩和砂砾岩为主,文昌组储层以中低孔-中渗的含砾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潜山储层以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的蚀变闪长岩及蚀变花岗岩为主;③中生代以来,多期挤压-伸展构造作用下的断裂差异性活化塑造了巨厚泛潜山裂缝型储集体;持续活动的断裂沟通了高熟烃源灶和泛潜山储层;湖相泥岩为天然气提供了严密的封盖;距今10 Ma以来,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大面积成熟,高压强势充注、晚期快速成藏。惠州26-6大中型泛潜山油气田的发现,揭开了珠江口盆地富烃洼陷周缘深埋潜山凝析气勘探序幕,对中国东部晚期构造活跃的中新生代盆地潜山油气勘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和评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气资源潜力,精细划分了该凹陷油气汇聚单元和成藏体系,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凹陷古近系始新统一下渐新统恩平组和始新统文昌组6个三级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生烃潜力大小和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指出文昌组SQ2层序地层中一深湖相泥岩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SQ5和SQ6层序地层沼泽相、河流三角洲相和浅湖相煤系烃源岩是重要烃慊岩。  相似文献   

8.
文昌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的珠三坳陷,呈NE—SW走向,为一“南断北超”的新生代箕状断陷,特点是烃源岩复杂、油气类型多样且分布复杂。研究表明:类型多样的烃源岩、差异性的热演化程度、复杂的油气成藏类型,是文昌凹陷油气类型多样且复杂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文昌凹陷发育文昌组、恩平组“两套四类”烃源岩,即文昌组中深湖相偏腐泥型混合型、文昌组滨浅湖相偏腐殖型混合型、恩平组滨浅湖相腐殖/腐泥混合型和恩平组河沼相腐殖型烃源岩,分别具有不同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烃潜力,综合盆地模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文昌凹陷油气的来源及其成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文昌B凹陷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珠三南断裂向上垂向运移进入珠海组储层中聚集成藏,文昌19?1构造南部的W1井、W2井、W3井及北部的W4井原油均为典型的中深湖相原油;文昌19?1构造的W5井和W6井原油来源于文昌组中深湖相和滨浅湖相烃源岩的混合成因;文昌19?1构造北部的W14井恩平组原油充注时间为8.7~1 Ma,来源于文昌组滨浅湖相偏腐殖混合型烃源岩。文昌A凹陷中心区域W15井珠海组三段原油主要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油气充注时间约为4.1~0.2 Ma。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19?9构造首次在珠三南断裂带西段古近系恩平组获得商业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多源供烃、复合输导、多期运聚、复式成藏”的模式,提升了文昌组滨浅湖相偏腐殖混合型源岩作为重要烃源岩供给油气的贡献比例,开拓了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实践,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测定、储集体发育形貌恢复及镜下岩矿表征、圈闭封盖指标实测比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提取、凝析气成因判别及成藏条件解剖,系统分析惠州26洼古近系恩平组油气资源潜力、大型砂砾岩优质储集层发育特性、断裂圈闭有效性及油气运聚成藏模式,总结南海东部古近系富砂砾型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洼内古近系文昌组发育“面积广、厚度大”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优质烃源岩,具有“早期大量生油、晚期大量排气”的典型倾油型烃源岩排烃特征,为恩平组油气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洼内断裂陡坡带与转换带联合控制下近源规模性砂砾岩体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具有“有利相带-颗粒组分-微裂缝”三元分级控储特性,等粒、低泥质(含量小于5%)、高含量长石组分及近断裂组合的(水下)分流河道有利于甜点储集层发育;(3)稳定湖泛泥岩封盖下的走滑增压型圈闭是油气保存的必备条件,斜交主应力的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控圈效果最优;(4)优质烃源岩-断裂输导/封堵-砂砾岩储集层时空配置共同控制油气富集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低充满带、过渡带和高充满带3个油气聚集单元,且近增压型通...  相似文献   

10.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为明确阳江凹陷恩平21洼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成藏贡献,采用无机元素分析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江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并估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时期恩平21洼气候湿热,湖盆水体较深、盐度较低,是整体处于亚还原环境的淡水湖盆,发育半深湖-深湖相和浅湖-半深湖相两套优质烃源岩;油-源对比及油藏中不同来源原油的占比分析发现,源于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15%,源于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85%。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同样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发育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浅-小洼陷,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部油气成因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目前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烃源岩分布于始新统和渐新统.其中始新统主要为Ⅰ-Ⅱ1型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渐新统则以Ⅱ-Ⅲ型生气为主的恩平组泥岩为主,含煤及碳质泥岩夹层.油气源对比表明,白云凹陷北坡主要聚集了白云主洼恩平组Ⅱ2型烃源岩在Ro值为1.2%~1.8%时生成的天然气.白云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以早期生油为主,现今成熟生烃范围主要集中在凹陷的南部,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天然气的成因及其烃源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石油地质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天然气的组成、碳同位素及其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重点对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烃源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和乙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将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为生物气、亚生物气、成熟偏煤型混合气、成熟—高熟偏油型混合气及成熟—高熟煤型气5类。天然气伴生凝析油的甾萜类生物标志物具有富集型煤系有机质和分散型Ⅲ型有机质两种明显不同的特征,由此认为油气主要来自成熟—高熟的渐新统恩平组煤系烃源岩、滨浅湖相烃源岩及始新统文昌组滨浅湖相烃源岩。通过油气地质及油气地球化学综合剖析,指出该区不仅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而且具有石油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文昌A凹陷油气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昌A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是一个发育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湖相烃源岩复合成藏的油气区。根据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碳同位素组成的油岩对比结果,可将文昌A凹陷发现的原油划分为两类,即文昌Ⅱ型和恩平型,前者来自文昌组浅湖相烃源岩,后者源于恩平组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源于恩平组烃源岩,也可能有文昌组烃源岩凝析气或裂解气的贡献。文昌A凹陷油气两期成藏,早期成油,晚期聚气及轻质油,其油气分布主要受烃源岩有机相、热演化程度和运移分馏作用等因素的控制,凹陷中部以气为主,凹陷边缘气油共存,而凸起上以油为主。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是一个先断后坳、先陆后海且具有变地温场特征的盆地,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3套烃源岩。根据盆地大量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地质模拟相结合,对3套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差异性和凹陷/半地堑/洼陷的热演化史、生烃史、资源潜力进行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早-中期文昌组湖相倾油型烃源岩是研究区主力烃源岩,裂陷晚期恩平组煤系油气兼生型烃源岩是研究区重要烃源岩,坳陷期珠海组海相陆源油气兼生型烃源岩只在白云凹陷进入生烃门限;②地温梯度自浅水向深水逐渐升高,导致烃源岩的成熟门限和生烃窗口快速变浅,浅水区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晚期生烃的特征,主生烃期在16 Ma至现今;深水区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白云凹陷具有早期生烃的特征,主生烃期在33~0 Ma;③评价得出珠江口盆地总地质资源量约为85×108t,油气资源丰富,浅水区以石油资源为主,深水区油、气资源量相当;④根据海上生烃凹陷评价标准,惠州凹陷、白云凹陷、陆丰凹陷、西江凹陷、恩平凹陷为富生烃凹陷,开平凹陷、荔湾凹陷为中等生烃凹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分析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存在两套有效的烃源岩。源自始新统湖相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具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和相对较低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特征。与之相反,源自渐新统恩平组的典型原油则具有高含量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高Pr/Ph比值以及相对低含量的C304-甲基甾烷。然而,绝大多数原油的化学组成特征与那些未知烃源岩不相匹配,而与这两套烃源岩的混合特征相一致。其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西江24-3、西江24-1原油主要来自西江24洼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而西江30-2原油主要来自西江30洼文昌组烃源岩。原油的化学组成受洼陷内烃源岩组合的控制,且油气具有近源成藏、短距离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云凹陷源、热、生烃机理、油气成因、资源规模及大中型气田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认为白云凹陷存在文昌组和恩平组2套有效气源岩,其中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烃源岩是目前已发现油气的主力烃源岩。白云凹陷烃源灶处于变热流密度地质背景下,烃源岩熟化率早低晚高,主生气期相对较晚,介于23.8~0Ma之间。烃源岩热模拟生气实验表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以生油为主,高成熟阶段生成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约80%);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烃源岩油气兼生,以生气为主,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约80%)。白云凹陷已发现的油气主要来自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烃源岩,天然气以来源于恩平组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为主,以原油裂解气和文昌组烃源岩晚期干酪根裂解气为辅。白云凹陷总生烃量为985.442 5×108t,以生气为主(81.5%),生油为辅(18.5%),主生气强度介于(500~3 500)×104t/km2之间。研究认为研究区高生气强度的白云凹陷烃源灶为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近源晚期成藏提高了天然气田聚集的效率,运聚单元的资源规模控制着大中型气田的宏观分布。  相似文献   

17.
烃源灶作为油气生成的物质来源,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但以往研究都限于定性分析,不能满足含油气盆地不断深化勘探的要求.在烃源岩排烃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定量方法详细分析珠一坳陷烃源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确定烃源灶控藏的定量模式,并对烃源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有利范围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灶控制着油气的来源、成藏时间、油气分布范围和资源潜力.烃源灶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临界条件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离烃源灶排烃中心越近,油气成藏概率越大,反之成藏概率越小;②烃源灶排烃强度越大,油气充注能力越大,油气成藏概率也越大.珠一坳陷内EP17洼、PY4洼、XJ27洼、HZ26洼以及LF13洼及其邻近区是油气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 %,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双古”)地层油气运-汇通道是否有效发育,成藏动力的强弱,以及圈闭和储-盖组合是否发育等是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源-汇-聚”评价思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的源(烃源岩类型与质量、热成熟演化史与生排烃史、油气资源类型与规模)、汇(运-汇单元、运-汇方向、输导通道、汇聚强度)、聚(二级构造带与圈闭、储-盖组合、充注强度、保存条件)等静态和动态成藏要素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惠州26洼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的源-汇-聚特征,提出了“油型烃源岩晚期加快熟化、先油后气、断-压双控、源-储对接强势供烃、立体运聚”动态成藏模式,推动了惠州26-6构造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