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雀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在库鲁克塔格断隆和多期构造运动控制下,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5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被动陆缘盆地阶段、挤压反转古鼻凸形成阶段、克拉通内凹陷阶段、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等烃源岩储层,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周边已钻探井资料认为,大西海构造带、维马克构造带是寻找志留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开屏构造带是寻找奥陶系背斜构造圈闭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凹陷南部缓坡带垦利16-A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利16-A构造位于莱州湾凹陷南部缓坡带,油气成藏特征复杂。为了解决该区油气成藏差异性和复杂性,首先系统分析断裂体系和圈闭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其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垦利16-A构造经历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的早期断陷、沙三段沉积期的强烈断陷、沙一二段—东营组沉积期的断—坳转换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新构造运动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不同时期不均衡沉降导致东、中、西三块差异演化,发育走滑、伸展两类断裂体系,古近系分布及残留厚度差异明显。构造差异演化控制油气藏的形成与特征,主要表现在生烃中心发育与迁移、构造圈闭形成与类型、沉积类型与储层展布、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Muglad盆地Kaikang槽西斜坡为富油气区带,但一直未获得重大勘探发现。为研究其油气成藏条件和多期构造运动的控藏机理,开展了精细地震解释、沉积相分析和沉积演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经历了3期重要的构造运动,形成了2套主力含油气系统,分别为上部的Nayil组上段湖相泥岩盖层-Nayil组下段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组合和下部的Aradeiba组湖相泥岩盖层-Bentiu组河流相砂岩储层组合;②早白垩世第Ⅰ裂陷-坳陷期控制了斜坡区AG组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晚白垩世第Ⅱ裂陷-坳陷期控制了下部储盖组合的圈闭形成,古近纪第Ⅲ裂陷-坳陷期对应于研究区的主力生排烃期。上述3期构造运动造就了研究区"断层-盖层控藏、多层系差异聚集"的油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4.
依据大量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地质综合分析成果,探讨了印度河盆地T区块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总结了研究区扭张性断裂构造组合样式和有利圈闭类型,进一步讨论了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1)盆地演化主要经历了基底期、侏罗纪裂谷期、白垩纪斜向拉张断陷期和古近纪以来的板块碰撞及构造反转等演化阶段。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研究区断裂系统发育,构造内幕破碎。(2)由于白垩纪印巴板块的漂移、旋转和分离,导致了强烈的斜向拉张作用,形成了总体上垒堑相间、局部断块复杂化的构造格局,并于白垩纪末期基本定型。结合白垩系扭张性断裂构造样式分析,识别了6类平面、7类剖面的典型组合样式。(3)T区块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构造运动促进生油岩的成熟和排烃;扭张性断裂构造样式组合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包括断块、断鼻、断背斜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等;深大断裂沟通了油源和圈闭,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利于油气成藏,扭张性断裂活动与源岩排烃和圈闭形成期构成良好的匹配关系。最后在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变形特征与沉积充填类型、烃源岩发育特征、圈闭类型、输导体系等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间的相互响应配置关系研究,从盆地及凹陷内部2个层次分析了构造样式的控油作用。指出从盆地级别角度来看,南贝尔凹陷多期构造演化过程塑造了非旋转地堑/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复式半地堑—走滑半地堑等多种凹陷结构变形。不同凹陷结构决定了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并影响了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形成了垂向上不同层位的多样生储盖组合,进而控制了多层位不同油藏类型的叠置复式成藏组合。而从凹陷内部构造变形分析得出发育的构造样式可划分为裂陷期断陷型、断拗期张扭型、反转期扭压反转型3期3大类18种类型,裂陷期发育的断陷型构造样式控制下形成的圈闭是原生油藏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场所;反转期发育的挤压构造是形成次生油藏的有利指向;断拗期及反转期发育的构造样式构建了多种类型断—砂输导体系。总体上断陷盆地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对生、储、圈、运等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决定了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三江盆地西大林子地区构造特征与圈闭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江盆地前进坳陷西大林子地区受弧后扩张与走滑应力场环境的影响,中、新生代经历了燕山早、中、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对该区有重要影响的断裂有依兰-伊通断裂、敦密断裂、西大林子断裂和大和1号断裂等;该区主要经历了晚侏罗世裂陷期、早白垩世断坳-局部挤压期和晚白垩世坳陷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中生界以发育断背斜、断鼻、断块和复合型圈闭为主,并依附于断裂、地层剥蚀线、超覆线或者火山岩体;圈闭类型可分为4大类、9个小类;主要发育拉张、扭动(走滑)和压扭性3种构造样式;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的五分场次凹和六分场断鼻构造带上发育的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南堡凹陷是一个中生代开始发育的含油气凹陷,经历了断陷期和坳陷期两个演化阶段,具幕式沉积特点。区内构造带呈环状展布,可分为周边凸起潜山构造带、近边或裙边构造带及凹陷中央构造带。以高柳断层为界,呈南北分区的格局。圈闭的形成与展布明显受构造演化控制,断陷期以背斜、潜山圈闭为主,坳陷期以各种类型的断块、断背斜圈闭居多。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康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山山前,受海西、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影响,其构造变形及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地质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晚期博格达海槽开始闭合造山,形成了博格达山前中二叠统将军庙组沉积期前陆型箕状坳陷,之上的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潟湖相白云质泥岩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燕山运动期发生3幕强烈运动,是阜康断裂带的主要改造期;喜马拉雅运动南北强大挤压应力使阜康断裂带下盘发育了冲断型类前陆盆地的箕状凹陷,上盘发生冲断推覆.3期强烈的构造运动,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和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圈闭系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松辽盆地南部不同的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圈闭系列。断陷阶段的裂陷期,受张裂运动影响,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构造圈闭以同生披覆构造、生长背斜为主;断陷阶段的反转期,受登娄库期末挤压构造运动的影响,反转构造较为发育,构造圈闭以反转背斜为主。坳陷阶段的沉陷期,构造相对平缓,受古构造格局的控制,构造圈闭以继承性同沉积背斜、同沉积背斜为主;坳陷阶段的褶皱抬升期,受嫩江期末、明水期末构造运动的影响,主要发育挤压和走滑构造,构造圈闭以反转背斜、断块背斜以及花状构造为主。对深部领域的油气勘探来说,同生披覆构造、同沉积背斜、反转背斜,特别是多期继承发展的构造圈闭是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复杂性和平面分带性,研究梳理了古生界油气成藏特征,探讨了不同构造背景下油气聚集的差异化特征,揭示了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对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在纵向上促进了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在横向上对逆冲推覆带—坳陷带烃源岩热演化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前陆盆地构造深埋作用造成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挤压运动使储层孔隙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逆冲断裂破坏了前陆冲断带地区盖层的封盖能力,降低了圈闭的有效性,前缘隐伏带和坳陷带发育断块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较好。综合分析认为逆冲推覆带受不整合面—断层疏导体系影响,古生界油气藏具有“早油晚气、后期调整、保存控藏”的特征,前缘隐伏带受渗透层—断层组合的阶梯状疏导体系控制,具有“多源充注、多期运聚、通源断裂控藏”成藏特征,而坳陷带主要受层间断裂垂向疏导体系控制,气藏具有“近源充注、持续供烃、层间断裂控藏”成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前缘隐伏带是川西海相深层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渤海南部海域莱州湾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在近期勘探获得亿吨级油气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凹陷构造特征分析,揭示莱州湾凹陷同时具有断陷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根据断裂活动特点和强度,将凹陷内断层划分为3类,它们分别对凹陷格局形成、沉积体系与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并将莱州湾凹陷演化进一步划分为3个阶段:孔店组(Ek)至沙河街组三段(Es3)的早期断陷、沙河街组一、二段(Es1+2)至东营组(Ed)的中期走滑和晚期活化阶段(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对凹陷内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种类型圈闭的形成;控制了凹陷沉积充填、沉降中心迁移以及烃源岩形成演化;另外,由于晚期强烈的构造和火山活动,对莱州湾凹陷的晚期成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陆丰13东洼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在精细解释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陆丰13东洼的洼陷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恢复与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对圈闭形成与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①陆丰13东洼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断陷、晚始新世断坳转换、渐新世-第四纪区域热沉降坳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陷阶段具有完整的断陷旋回,根据断陷活动的强弱可进一步划分为断陷初始期、断陷高峰期、断陷萎缩期,断陷初始期和断陷萎缩期储层较为发育,断陷高峰期烃源岩较为发育。②在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陆丰13东洼新生代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包括披覆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断块圈闭、断鼻圈闭、构造-地层圈闭 (削截、超覆) 、构造-岩性圈闭。众多的圈闭类型表明研究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特别是断陷阶段与断坳转换阶段沉积的文昌组和恩平组均发育大量各类型圈闭,且邻近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是陆丰13东洼油气勘探的重点层系;平面上,南部缓坡带发育圈闭类型及数量最多,其次是中央隆起带与低凸起,均是研究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3.
油气成藏与区域构造背景及盆地的形成演化发展密切相关。以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九龙江凹陷经历了4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太平运动、瓯江运动、浦里运动和海岸山运动4个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界面。在不同时期由于受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构造应力场控制,九龙江凹陷发育了阶梯状式、垒-堑式和滑动断阶式三种伸展构造样式,以及断层限制型与褶皱挠曲型二种反转构造样式。通过对各时期构造应力背景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太平、瓯江运动二期构造变革奠定了九龙江凹陷圈闭的形成基础,是造成拉张型构造圈闭发育的重要因素,晚期瓯江运动所造成的凹陷挤压抬升促使了反转构造的形成,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印度河盆地是巴基斯坦境内最大的沉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白垩系受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内,确定构造及演化特征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依据地震资料,通过研究印度河盆地A区块白垩系的断裂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圈闭成藏后的构造运动对油气藏保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A区块经历了冈瓦纳大陆解体裂谷期、印度板块漂移期和板块碰撞期等3个主要演化时期,其中板块漂移期的拉张—走滑阶段是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圈闭成藏后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整体抬升和沉降,上升盘同向断阶油气藏部分受到破坏,而上升盘反向断阶圈闭油气藏受构造活动影响不大,因此呈现出前者闭合度大、油气藏高度小,而后者油气充注度高的特点。新的地质认识为评价有利勘探目标指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台安-大洼断裂带油气资源丰富,是辽河坳陷最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为探讨该区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对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分析,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揭示了台安-大洼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而指导断裂带勘探领域及目标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台安-大洼断裂带同时具有伸展拉张和走滑反转的双重构造特点,其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期、断陷和右旋走滑期、坳陷期3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断裂带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控制了沉降中心由北向南迁移、储集体发育、复式油气输导体系的形成以及断层活动与油气排烃的匹配关系。明确了断裂带北部和南部的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勘探区,为断裂带下一步勘探方向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图6参17  相似文献   

17.
长沙岭构造带发育复杂断块-岩性油气藏,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切割关系复杂,且断裂发育带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差,导致断裂识别难度大、发育期次认识不清、成藏规律认识不系统。为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构造演化史精细解释构造,分析断裂期次和圈闭特征,研究构造控砂、断裂与油气运聚关系,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获得以下认识:①长沙岭转换带的断裂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的两期伸展构造运动,早期为基底卷入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西倾正断层,晚期为盖层滑脱伸展构造运动,主要发育东倾犁式正断层,对早期断层切割强烈。②早期西倾同沉积断层形成多级断阶带,控制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调节断层控制形成"断槽"、"断梁"相间的古地貌;白垩系下沟组沉积时期,具有"断槽输砂、古地貌控砂"沉积特征。③早期西倾断层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保存作用,晚期东倾断层主要起运移、输导作用,在两期断层共同控制作用下形成断垒块油气藏,具有"构造控油、一块一藏、高块富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白云东洼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基于基础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白云东洼的油气分布复杂多样,具有“油气兼生、下生上储,晚期成藏、早油晚气,差异聚集、内气外油”的成藏特征。制约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①富生烃凹陷是大型油气田形成的物质基础。早期(裂陷期)低角度拆离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盆地的发育及烃源岩的规模。 ②有效圈闭和优势运移通道是成藏的必要条件。 晚期继承性断裂与构造脊组合控圈控运,优势鼻状汇聚型构造脊为优势油气运移和聚集区。 ③优质储层发育程度是影响珠江组下段成藏的关键因素。受陆架坡折带短期旋回迁移和沉积微地貌控制发育的多期陆架边缘三角洲- 深水扇沉积体系的优质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和输导层。白云东洼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好,明确其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对该区及其相邻区域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郯庐断裂带的多期走滑活动,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圈闭形成过程相对复杂。通过对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了3种类型的圈闭:1)前古近纪时期,潜山内幕发育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反向翘倾断块圈闭,在渐新世时期可以依靠燕南断层走滑活动接受来自东部凹陷内的油气运聚保存后成藏,形成中、古生界圈闭;2)渐新世时期,走滑作用对燕南断层进行改造,同时潜山抬升,东营组地层沿着燕南断层形成一系列断鼻圈闭;3)上新—更新世时期,研究区内发生剪切走滑作用对馆陶组地层圈闭改造,形成了馆陶组构造地层圈闭。按照有利圈闭以及经济勘探的原则,给出了建议钻探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