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杨楼油田核三段储层成岩阶段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成岩作用主要有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三种,成岩作用阶段也是储层孔隙演化的过程。依据比尔德的孔隙恢复与演化测算方法,建立杨楼油田孔隙演化模式,对核三段Ⅳ油组至Ⅵ油组共十个小层进行了孔隙恢复定量计算,其结果大多数与岩心分析值非常接近,说明孔隙演化预测值基本上是可信的。该地区孔隙演化测算对指导杨楼油田储层评价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各种分析化验手段研究了辽河冷家油田冷43断块稠油油藏S1+22面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建立了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储层的孔隙类型,定量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为冷43断块油藏描述了成岩模型和孔隙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各种分析化验手段研究了辽河冷家油田冷43断块稠油油藏S1+2段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建立了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储层的孔隙类型,定量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为冷43断块油藏描述提供了成岩模型和孔隙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Z2d)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分析技术,对其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常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硅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起建设性作用的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起破坏性作用的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和硅化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的先后顺序以及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演化特点,总结了灯影组的成岩序列及孔隙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成岩阶段划分以及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认为火山岩以基性、中-酸性为主,储集空间多样:6种原生孔、3种原生缝以及7种次生孔和3种次生缝,孔隙结构普遍具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较小的特征,物性较差。火山岩储层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且发育早期的熔结作用、冷凝收缩作用和晚期的构造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溶蚀作用、沸石化作用以及绿泥石化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在不同成岩演化阶段,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差异性:在同生成岩阶段,形成了原生孔和冷凝收缩缝;在表生成岩阶段,形成了部分次生孔隙和风化缝,次生孔隙被充填;在埋藏成岩阶段,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构造缝和溶蚀缝。  相似文献   

6.
借助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压汞、X衍射、有机质演化、物性变化等多方面的资料,通过对前梨园凹陷西坡深层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演化史、孔隙演化序列、成岩作用与沉积微相的相互关系等研究,总结了5种典型的成岩相模式,分析了与之对应的孔隙演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对相关深层低渗储层的成岩相与孔隙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X〖KG-*4〗-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对鄂西渝东地区石柱复向斜志留系小河坝组成岩现象、成岩序列及成岩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确了该区小河坝组目前已达晚成岩〖KG-*4〗-表生成岩期,建立了该区成岩演化序列,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及其致密化过程。研究表明,该区小河坝组砂岩储层经历了沉积、同生期和早成岩期的致密化过程和中成岩期及表生成岩期的正向改造过程。由于早成岩期结束时储层非常致密的格局已经形成,这种早期的致密化过程严重影响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使得储层未能在次生孔隙形成的最佳时期内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8.
储层物性演化对油气勘探开发中甜点的预测至关重要。作为控制储层物性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异常高温对区域储层物性及成岩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相关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揭示。为此有针对性地探讨异常高温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调研全球高温背景下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演化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而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不同热流体与储层岩性、物性及成岩演化的耦合作用。研究发现,异常高温对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温背景加速压实作用的强度,促进次生孔隙的发育或原生孔隙向次生孔隙与微孔隙的转化,也会使化学胶结反应速率加快,加速成岩演化进程,进而对物性造成极大影响。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热背景下的储层成岩演化研究进展,探讨了热背景对储层物性及成岩演化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局部地区存在的异常高温背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后续储层甜点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流体包裹体及其它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比分析方法和综合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苏里格气田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储层现今处于晚成岩A阶段,部分处于晚成岩B阶段。由于沉积阶段水体能量的差异和埋藏阶段成岩作用的不同,气层和非气层的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条件、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沉积条件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构造演化史和埋藏史是动态影响因素。由于沉积物质基础不同,后期成岩演化和构造条件不同,可以导致不同储层之间物性的较大差异。在成岩演化晚成岩A阶段,大量有机酸的排出,溶蚀了凝灰质和长石等易溶组分,形成了有利储集成岩相带--较低孔低渗储层中的“甜点”。  相似文献   

10.
断陷盆地深层低渗透天然气储层孔隙演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微观薄片、扫描电镜和微观图像等资料,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天然气储层为例,结合其储层温度与埋深资料,应用定量回推反演的方法对低渗透天然气储层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根据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特征将储层划分为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次生孔隙与原生残余孔隙共存和以微裂缝为主3种类型。依据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可以将成岩作用分为2大类:建设性的成岩作用类型(欠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和破坏性的成岩作用类型(压实作用、沥青充填作用及各种胶结沉淀作用),并引入成岩作用强度的概念,定量分析了各类成岩作用对3种类型储层的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认为Ⅰ型储层主要受酸性溶蚀作用影响,Ⅱ型储层由于上覆膏盐层的影响保留了一定量的原生孔隙,Ⅲ型储层早期压实强烈,后期酸性地层水很难进入,基本无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1.
32.0~16.0 Ma、特别是23.8 Ma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南海扩张、岩石圈拉伸减薄,地幔物质和深部热液流体异常活跃,热流背景明显增高,这不仅制约着珠江口盆地南部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同时也对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显微薄片、镜质组反射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地温梯度、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物性以及CO2气藏成因等研究成果,揭示了珠江口盆地南部白云凹陷受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背景影响的岩石学证据和地质记录,分析了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对比了高、低地温梯度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孔隙演化过程的差异。高地温梯度区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孔隙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深部热流体参与了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表现出异常热成岩演化,热压实作用总体较强,储层的孔渗性降低明显。高地温梯度区或异常热流区的烃源岩在埋藏较浅处即可达到排烃门限,储层在浅埋藏条件下即可达到较深的成岩作用阶段,易溶矿物更易发生溶蚀而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对于热流背景差异明显的地区,应根据热流背景、热演化事件和热异常的不同开展储层分析,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储集地带和油气聚集区,规避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部寒武系洗象池组是盆地内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通过对川中地区及邻区典型钻井岩心和薄片进行详细观察,结合物性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区洗象池组白云岩的储层特征与成岩演化,进一步探讨了储层孔隙演化模式与成岩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有利储集岩性主要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其次为粗粉—细晶白云...  相似文献   

13.
李森明 《石油学报》2006,27(1):47-52
镜下成岩演化及孔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储层孔隙纵向上分为原生孔隙带、原生与次生孔隙混合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减少带、二次次生孔隙发育带和二次次生孔隙减少带6种形式.结合层序地层分析,利用对比技术对各孔隙带的展布特征分析表明,储层孔隙明显分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整体呈现"西深东浅、南深北浅"的特征.根据现有工程技术条件,明确了储层孔隙的有效性与次生孔隙发育带关系密切,主体分布在次生孔隙发育带深部.根据台北凹陷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沉积埋藏史以及油气运移机理等特征,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并分析了储层有效孔隙下限的控制因素,为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以降低深层勘探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深层碎屑岩储层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新领域,而有效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又是深层领域油气勘探的焦点。 深层有效碎屑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复杂,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息息相关。沉积环境是形成有效储层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性成岩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 较低的古地温环境、快速深埋的埋藏方式、地层中发育异常高压、上覆厚层膏盐、烃类早期充注、颗粒黏土矿物包壳和深层流体活动等条件均有利于有效碎屑岩储层的形成。在深层储层演化过程中,构造应力作用可直接导致孔隙体积缩小,但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可改善储层孔隙沟通及渗流能力,形成裂缝型有效储层。 因此,深层有效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可总结归纳为“沉积物质为基础,成岩演化为关键,构造作用为调整”。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储层物质组成的研究与成岩模拟实验研究及创新利用不同学科交叉渗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是深层有效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东深层低渗油藏成岩作用的研究,采用了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图象分析、压汞、X-衍射、有机质演化、物性变化等多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该区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史、孔隙演化序列、成岩作用与沉积微相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5种典型的成岩相模式,并作了成岩相模式平面展布方面的探索。希望对相关深层低渗异常高压油藏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模式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处于中成岩阶段的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段, 岩石组成、成岩矿物组合、成岩演化、孔隙组合类型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种类、分布、生成顺序、孔隙类型组合和孔隙形成特征以及构造作用等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将古近系-白垩系储集层成岩相划分为强胶结挤压致密型成岩相、中等胶结溶解型成岩相和弱胶结成岩相, 其中以方沸石和白云石组合胶结为主的储集层物性最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构造带古近系、白垩系储集层岩性、物性参数等将本区储集层分为4 个级别: Ⅰ、Ⅱ类储集层可以作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Ⅲ类储集层属低渗透储集层可以作为寻找天然气的目的层, 而Ⅳ类储 集层为特低孔特低渗非常致密型储集层, 甚至为非储集层。  相似文献   

17.
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对储集层沉积埋藏史、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哈密坳陷三叠系至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属早期深埋晚期抬升型,孔隙类型组合是以残余粒间孔-少量溶蚀粒间孔-大量微孔隙-成岩缝为主的组合,孔隙结构差,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晚成岩B亚期。较高的古地温是储集层致密关键因素之一,早成岩期快速压实和晚成岩期大量胶结成岩以及溶蚀作用普遍较弱是最终导致储集层致密的直接原因。因此,深层勘探存在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8.
含油气盆地中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构造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对深入认识储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构造成岩作用的内涵以及储层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构造成岩强度来定量表征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演化及储层质量的影响。构造成岩强度是指储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构造成岩指数进行定量表征。构造成岩强度不仅能够反映储层在埋藏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深度、温度和压力等成岩演化控制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反映不同构造时期的构造变形强度及其演化对储层的影响。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开展的构造成岩强度定量评价表明,储层的形成演化与构造成岩强度密切相关,随着构造成岩强度增加,储层基质的孔隙体积减少,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增加。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到前缘隆起带,构造成岩强度依次由大变小,储层的基质孔隙度逐渐增高,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则逐渐降低。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键油气成藏时期的古孔隙面貌对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前人有关琼东南盆地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埋藏—成岩演化过程—储层物性演变规律—关键油气成藏时期的时空匹配关系以及相关的系统性研究甚少。基于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形成过程的全生命周期理论,通过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物性分析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对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陵水组、三亚组和梅山组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影响储层物性的宏观作用(物源、海平面变化、坡折带类型、超压)与微观作用(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划分了成岩演化阶段与成岩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成岩序列法,以孔隙度与时间、深度关系为切入点,将孔隙度增减过程与沉积物形成的“源—渠—汇”过程、成岩演化史、埋藏史三者结合,建立了孔隙度随深度和时间演化的关系,明确了崖城地区关键油气成藏时期储层古孔隙面貌。陵水组古孔隙度分布于2.3%~24.1%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600)×10-3 μm2之间;三亚组古孔隙度分布于2.6%~28.4%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0~1 600)×10-3 μm2之间;梅山组古孔隙度分布于7.58%~32.62%之间,古渗透率主要分布于(10~500)×10-3 μm2之间。同时定量表征了孔隙演化对储层成岩作用强度的响应,以期为该本区中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中储层的形成和演化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构造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对深入认识储层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构造成岩作用的内涵以及储层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利用构造成岩强度来定量表征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形成演化及储层质量的影响。构造成岩强度是指储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所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构造成岩指数进行定量表征。构造成岩强度不仅能够反映储层在埋藏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深度、温度和压力等成岩演化控制因素对储层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反映不同构造时期的构造变形强度及其演化对储层的影响。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开展的构造成岩强度定量评价表明,储层的形成演化与构造成岩强度密切相关,随着构造成岩强度增加,储层基质的孔隙体积减少,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增加。从库车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到前缘隆起带,构造成岩强度依次由大变小,储层的基质孔隙度逐渐增高,而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则逐渐降低。构造成岩强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可为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