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在对麻黄山地区构造、岩心和测井分析的前提下,探讨了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在构造稳定带主要发育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而在断裂带主要发育断块、断鼻油气藏;油气分布纵向上跨度大,为上油下水,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部位高、砂体发育的背斜或断背斜轴部;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控制。纵向上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的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场所,平面上处于构造高部位、水动力强的分流河道与河道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2.
南肯尼斯油田是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重要的油田之一,为典型的构造_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油气成藏受大型走滑断裂带影响,其油气成藏方面的研究对扩大该区勘探、开发规模及丰富走滑裂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南肯尼斯油田的石油地质特征分析,通过油气藏解剖,总结了其油气分布特征,认为白垩系下达乌尔组M-Ⅱ层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主要表现为3个特征:①在构造高部位存在气顶;②油层厚度受砂体厚度和物性控制;③油藏类型为构造和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侏罗系阿克沙布拉克组J-0-1层、J-0-2层内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差,平面上存在非均质性,油气分布以薄层透镜状为主。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断裂发育特征,对影响不同层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成藏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控制:①断层活动控制白垩系上、下达乌尔组成藏组合油气成藏;②储层岩性尖灭带控制岩性油气藏平面分布;③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侏罗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垂向发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孔店组构造、沉积及烃源岩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总结了孔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建立了孔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孔二段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平面分布范围,区域主干断裂控制了油气富集区带,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特别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孔南地区孔店组油气具有2种成藏模式:一种是构造型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即在构造高点断裂发育带形成逆牵引背斜、断鼻或断块油气藏;另一种为地层岩性型油气成藏模式,通常在斜坡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或在构造高点形成断块-岩性油气藏.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总结油气成藏规律,特别是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富集条件,对于油田储量及产量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尔图油层已发现油藏的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系统分析,认为西部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从东到西含油气层位逐渐减少,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微幅背斜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等5种油气藏类型,其中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西部斜坡的北西向的3条油气运移路径控制了西斜坡区油气的分布,北东向及北北东向的构造带控制着油气的聚集部位;鼻状构造样式、地层超覆构造样式及与砂体展布的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和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认识含油气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前提下,油气成藏的模式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潜江凹陷周返断裂带大多数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周返地区与断层配置的构造斜坡带上。其中潜三、四段烃源岩厚度最大,生油指标高、成熟度好、生油潜力大,是主要的油源层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储集空间;蒸发岩类是潜江凹陷内最理想的区域性盖层;潜江组地层中有规律展布的断层发育带使得大面积分布的含油岩性在侧向经断层、构造的封挡形成多个有效的复合圈闭。周返断裂带主要形成2种岩性油藏:在单斜背景上砂体上倾尖灭,形成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或在断鼻或背斜构造背景上,河道砂体受断层切割形成断层 岩性油气藏或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以垦利3-2构造为例,通过断层断距统计半定量分析了该构造区新近系断层活动规律,系统研究了断层活动、砂体发育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断层活动时间与储盖组合"耦合"控制了油气垂向聚集层位,断层活动强度与砂体发育展布"耦合"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边界断层应力调节带是油气聚集的优势区带。在断裂-砂体的控制下,新近系主要含油层段明下段形成了油气富集程度高的岩性-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
针对阜新凹陷油气钻探程度低、储层变化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等地质问题,通过解剖已钻探的东梁、小胡家和清河门3个典型构造,提出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除烃源条件作为油气成藏的基本控制因素之外,具有良好储集性能的沙海组下段和九佛堂组上段的扇三角洲砂体是阜新凹陷最重要的储集层;早白垩世末期的燕山运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背斜、断背斜或断鼻构造圈闭发育带决定油气藏的分布。从勘探潜力、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预测出伊吗图北断鼻圈闭和艾友东断背斜圈闭2个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地区,受鼻状构造、断层和砂体的影响,该带以复杂断鼻断块、断层-岩性和断层-不整合油气藏为主.在划分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类型和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部斜坡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汇集式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运聚成藏模式;斜坡自生自储式成藏模式.总结了北部斜坡油气富集规律,即是油气富集于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的鼻状隆起区,斜坡内带和凹陷中心则是形成低位扇岩性油气藏和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根据以上分析,该区带二次油气勘探存在3大领域,有望探明一定规模的石油地质储量,对油田的增产上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与构造成图,在解剖大量油气藏的基础上,利用油气成藏理论,对河西务油田WX井区沙四下段油气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沙四下油气藏是由断鼻圈闭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油气藏沿主控断层发育,含油面积小,烃柱幅度低,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具有分布零散、连片性差特点,在纵向上多期砂体叠置发育,形成多层系立体含油气格局,同时各油气藏具有各自独立的油水系统,无统一油水界面,流体性质和产能特征都存在差异,具有高温、超压的特点。沙四下油气藏受烃源岩、输导体系、温压系统等多种因素控制,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和富集程度,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方式和分布层位,地层温度不仅影响流体聚集相态,还控制油气的聚集位置,异常高压改善了储层物性,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鄂尔多斯分轩东南部构造、沉积演化及地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地质条件,认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砂体是该地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局部也可能发育延安组河道砂岩油气藏,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褶构造是油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延长组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的程度决定了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冷家油田重力流储层的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冷家油田冷43块油气勘探中,已发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储层。该类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不能反映储层的真实情况。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系统分析,则可以建立多元非线性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准确解释油层参数,指导油气开发。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揭示了油层I2小层的油水分布规律,对改善冷家油田的开发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根据油-岩对比分析,认为江陵凹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沙市组上段—新沟咀组下段含油气系统和潜江组含油气系统。前一含油气系统形成期为沙市组上段—荆河镇组沉积期,油气藏主要形成期为潜江组—荆河镇组沉积期,其后为改造期,由于广泛发育的断层在油气输导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致使该油气系统具有多层位同期成藏特征,决定了在该凹陷应坚持多层系原、次生油藏并举的立体勘探方针,开拓新沟咀组上段、荆沙组和潜江组勘探领域;后一含油气系统为未熟—低熟含油气系统,应作为江陵凹陷一潜在的勘探领域进行侦察勘探。   相似文献   

13.
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成藏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保乾大型三角洲岩性油藏在大情字井地区石油地质条件、油气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深化认识的基础上,认为该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为大面积多层系叠加连片含油的岩性油藏。针对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地质特点,应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落实了一批局部低幅度构造圈闭,搞清了断裂系统和砂体空间展布,识别出了一大批岩性圈闭。综合评价认为该区具有3×108t的勘探潜力,为吉林油田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1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2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3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含油气层系众多,目前探明储量主要分布于奥陶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台盆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3个大型古隆起。通过塔河、哈德逊及塔中11井油气田(藏)的剖析,烃源岩的分布、生烃史与古隆起、古斜坡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台盆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的特点,海西晚期是现存古生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喜山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主要时期。区域盖层之下、不整合面上下、断裂带周围油气较为富集。在分析塔河、哈得逊、塔中11油气藏成藏特征及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泥盆系、石炭系和志留系及三叠系碎屑岩油气藏是下步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辽河断陷盆地深层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辽河盆地深层 (>32 0 0m)勘探现状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最新石油地质理论和新方法、新技术 ,详细研究了深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总结了深层有别于中、浅层的石油地质特征 ;重点阐述了深层构造、沉积特征并对储层进行了评价 ;系统地总结了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及油气分布特点 ;确认辽河盆地深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从而为下一步开展深层勘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石油地质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扩大对石油地质学理论提出了很多需要深入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就目前部分热点问题,包括高海拔区油气藏形成理论、陆相石油地质学理论的发展和挑战、具有潜力的油气藏类型和勘探领域(地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区形成分布的自身属性等,提出了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简要的分析阐述。认为:高海拔区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面临严格的条件制约;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在深层油气成藏原理与油气成藏匹配方面面临很多待明确和需解决的问题;地层-岩性油气藏在盆地勘探中的地位将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日显重要;天然气区相对独立分布并且有其自身属性。参10  相似文献   

18.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29  
分析国内外各种油气藏勘探和研究现状,基于油气分布共性本质特征的认识,阐述"连续型"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内涵与成藏特征."连续型"油气藏指在大范围非常规储集体系中油气连续分布的非常规圈闭油气藏,其地质特征是:在盆地中心、斜坡等大面积"连续"分布,且局部富集;以大规模非常规储集层为主,非常规圈闭,储集空间大,圈闭边界模糊;自生自储为主;多为一次运移;主要靠扩散方式聚集,浮力作用受限;非达西渗流为主;流体分异差,饱和度差异较大,油、气、水与干层易共存,无统一油气水界面与压力系统;资源丰度较低,储量主要按井控区块计算;开采工艺特殊,需针对性技术.论述了湖盆中心砂质碎屑流成因及其"连续型"油藏、大型浅水三角洲低--特低孔渗及致密砂岩油气藏、煤层气以及泥页岩裂缝型油气藏等典型实例.图8表5参33  相似文献   

19.
油气成藏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是石油地质学中研究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成藏年代学、成藏地球化学、成藏动力学以及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等.当前,石油地质学已由成盆、成烃研究阶段进入了以研究成藏为主的阶段,明确油气成藏地质学的内涵及定位将有助于推动石油地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塔中4油田油气水界面的变迁与成藏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塔中4油田C组油气藏今油水界面和古油水界面分别位于-2510m和-2610m,古油水界面呈水平状,近晚期的断裂活动使C组油藏中油向上运移,在C和C储集层聚集, C组油藏油水界面向上抬升了100m.如果塔中4油田C组油藏形成是属于“晚海西期成藏,后期调整破坏”,考虑到三叠纪以来构造变动和圈闭形态的变化,必然使得古油水界面呈现一定的倾斜或形态不规则变化。因而,利用油气水界面变迁厘定成藏期时,根据回剥法反演今油水界面在地质时期古埋深,将古埋深连线呈水平状的时间作为成藏期这一思路是错误的。烃类成藏后由于圈闭形态发生变化,不可能如此巧合,使得早期呈水平状的油水界面再度呈水平状。地质记录中古油水界面基本上呈倾斜状,甚至不规则状。正确的思路是识别出古油水界面,根据古油水界面在何时呈现水平状厘定出成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