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盆地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的分布受早第三纪北东向伸展断层控制 ,储层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浅粒岩、碎裂岩以及中元古界白云岩、石英砂岩。岩石储集空间以密集发育的微观裂缝系统为主 ,宏观裂缝系统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裂缝系统主要是在早第三纪及中生代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 ,裂缝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裂缝的分维值大于 1 .2 ,而该值大于 1 .34为好储层 ,分维值大小与岩性和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静北潜山油藏裂缝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岩心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静北潜山油藏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该潜山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向系统裂缝和呈网状分布的非系统裂缝.前者是区内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具有与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样式;后者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的平均分数维D值1.44,连通性好,夹层中裂缝也较发育,该油藏整体上表现为块状特征.裂缝发育带呈北西西向展布,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和断层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静北潜山油藏裂缝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静北潜山油藏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该潜山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向系统裂缝和呈网状分布的非系统裂缝。前者是区内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具有与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样式;后者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的平均分数维D值1.44,连通性好,夹层中裂缝也较发育,该油藏整体上表现为块状特征。裂缝发育带呈北西西向展布,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和断层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性储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辽河盆地牛心坨变质岩裂缝型潜山油藏为对象,在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之上,分析了储层构造裂缝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为该类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河盆地古潜山油藏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辽河盆地古潜山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的基础上,对辽河盆地古潜山储层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储层条件对古潜山油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辽河油田古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性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的难点和重点,在储层建模基础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多学科知识相结合,首次利用岩性和裂缝控制储层属性的方法,以鸭儿峡志留系裂缝性潜山基岩油藏为例,对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潜山油藏)的建模技术进行探讨和尝试。在对志留系油藏构造、岩性、裂缝等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利用FRACA和GOCAD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志留系潜山油藏的三维构造模型、裂缝空间展布模型以及储层属性模型,从而为该油藏储层表征和地质建模奠定了基础,以推动该油藏以及同类油藏的储层研究向定量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岩油藏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发育段预测的准确程度决定了基岩油藏勘探开发的效果.针对基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多,导致储层预测难度大等问题,以辽河油田兴隆台潜山为例,综合分析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识别裂缝发育段地质、地震、产能特征.结果表明,潜山内幕储层可划分为3类:酸性侵入岩、混合花岗岩为...  相似文献   

8.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是由早寒武世及更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古生代-侏罗纪长期的风化剥蚀夷平作用。早白垩世受中非剪切带走滑-拉张作用影响形成拉分盆地,同时在基底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晚白垩世强烈反转,古近纪发育成为统一的盆地。2007年以来实施多层系立体勘探,不仅在下白垩统沉积地层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还在花岗质基岩潜山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了5个潜山油藏带。根据储集空间的特征将基岩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综合地震、测井、地层成像、元素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垂向自上而下将潜山的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埋藏深度决定了潜山储层序列发育的完整性和物性的好坏。基岩储层的垂向分带性为钻前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渤海JZS潜山油藏储层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海JZS潜山基岩为一套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具有构造复杂,裂缝发育、横向变化大的特点。渤海油田类似基岩潜山油田较少,缺少一定的预测研究方法和经验。以岩石薄片研究、岩心描述统计、常规测井及FMI成像测井信息分析为基础,总结了该区基岩储层的"四性"特征;同时,利用地震多属性技术综合分析和预测潜山储层发育展布特征,避免了单项技术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并形成了一套有效预测潜山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的方法,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为油田评价及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河断隐地处于辽宁省境内,为上叠于太古宇,中新元古界、古生界基底之上的新生代断陷盆地,面积约15875km^2。发现东营组,沙河街组一段、三段、四段和中生界等多套生油岩系,生油岩最大厚度可达1200m,发现太古宇,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第三系等多套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11.
A number of oil- and gasfield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ern Vietnam, the largest of which is White Tiger. The main pay-zone in this field is in the bas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 lithologies which are found in the basement elsewhere on the shelf. The granites have undergone severe alteration as a result of tectonic, hydrothermal and surface weathering processes.
Reservoirs are related to cavernous fracture porosity in deep basement zones, and to "porous cavernous" fracturing at more shallow levels. Total reservoir thickness exceeds 1 km, and the oil-water contact has not yet been located. Flow-rates reach 2,000 cu. m/d. Drilling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oids are overlain by argillaceous-terrigenous rocks of Oligocene and younger ages which have a thickness of 2.5-4.4 km (up to 8 km in places, according to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re mostly early Oligocene argillites, from which oil probably migrated into upthrown basement blocks.  相似文献   

12.
A number of oil- and gasfield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ern Vietnam, the largest of which is White Tiger. The main pay-zone in this field is in the bas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es, lithologies which are found in the basement elsewhere on the shelf. The granites have undergone severe alteration as a result of tectonic, hydrothermal and surface weathering processes. Reservoirs are related to cavernous fracture porosity in deep basement zones, and to “porous cavernous” fracturing at more shallow levels. Total reservoir thickness exceeds 1 km, and the oil-water contact has not yet been located. Flow-rates reach 2,000 cu. m/d. Drilling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oids are overlain by argillaceous-terrigenous rocks of Oligocene and younger ages which have a thickness of 2.5–4.4 km (up to 8 km in places, according to seismic data). Source rocks are mostly early Oligocene argillites, from which oil probably migrated into upthrown basement blocks.  相似文献   

13.
黄骅盆地孔西潜山前第三系基底内幕构造解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3~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卷入变形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石炭二叠系;逆冲断层在寒武系或更深的地层中收敛合并成为局部的拆离逆冲断层.但是,沿着构造带走向逆冲构造样式有明显变化,孔西潜山南部表现为逆冲三角构造带.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局部由于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构造样式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类型及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火山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也是辽河盆地已发现火山岩油藏最多的地区。火山岩油藏类型有裂缝型、裂缝-孔隙型、风化-淋滤孔缝型等。研究区火山岩夹于巨厚的生油岩之间,或上覆巨厚的生油岩,生油岩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火山岩中原生及次生孔缝发育,储集性能较好,并且可以提供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成藏条件间还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研究区火山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火山岩油藏在分布上具有以下规律性:水下喷发形成的淬碎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为有利岩石类型,在靠近主要及次级断层的应力集中部位较有利于油藏的形成,火山锥在地形上常为高部位,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5.
轮南地区奥陶系裂缝型储层的地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胜和  魏涛 《石油学报》1995,16(1):17-23
裂缝型储层是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灰岩的主要储层类型。岩石基质孔隙度很低,约1.0%左右。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其次为溶孔、溶洞。结合岩心、地层测试资料,应用电法测井、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声波全波测井、补偿密度测片等,提出了一种裂缝型灰岩储层的评价方法,即裂缝综合概率法。通过电导率异常检测、地层微电阻扫描和井下声波电视测井,对区内奥陶系的裂缝方向进行了检测;结合构造应力分析和裂缝综合概率法,对裂缝发育机体进行了研究。勘探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裂缝综合概率法是有效的,裂缝发育规律及储层评价成果对该区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蒸汽吞吐开采进入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凸显。以辽西凹陷某试验区为例,综合多种资料,开展储层地质体分类研究,为稠油热采储层蒸汽吞吐转蒸汽驱提供地质依据。优选充分反映储层地质体特征的有效厚度、净总厚度比、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和夹层频率等参数,将目的层地质体划分为A、B和C 3类。利用地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YⅠ层和YⅡ层共470个有效数据点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地质体分类评价。从分类结果看,不同类型地质体平面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控制,YⅠ层以A、B类地质体为主,YⅡ层以C类地质体为主。地质体分类结果与开发效果匹配较好,蒸汽驱开发效果受地质体控制:A类地质体所在区域的蒸汽驱开发效果较好,C类的通常蒸汽热采开发效果较差,B类的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扩大试验区的蒸汽驱应以A类地质体发育的区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砂岩非构造裂缝储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砂岩的裂缝控制了流体的储集与渗滤能力。裂缝为非构造作用成因,由差异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岩溶陷落作用及重力滑动作用形成。古残丘的高部位和较高部位是非构造裂缝网系最发育的地方,也是布置探井和开发井的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18.
川西裂缝气藏储层保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西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具有形态各异、尺度分布广等特点,其井下缝宽难以准确预测。在孔隙性储层中推广的屏蔽暂堵和无渗透技术,由于存在封堵尺寸小、屏蔽强度有限、压力返排率低的局限性,在裂缝性储层中运用就效果差。通过对裂缝工程与地质特征的描述,确立了“保护裂缝为主、兼顾基块”原则,提出了针对裂缝性储层采用高酸溶性、高效、高抗压,快速防漏堵漏保护思路,研制了针对1 mm以下缝宽的防漏钻井液和5 mm以下缝宽的堵漏浆配方。现场应用表明堵漏一次成功率高,抗压强度可达10 MPa,压力返排渗透率恢复速度快,储层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重整化群法与渗滤理论的结合是目前研究裂缝网络连通性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在静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中的应用结果表明:①储层的总体裂缝概率在岩心尺度上都超过临界值,裂缝网络完全能够自由渗滤,这意味着储层总体上等价于高孔隙度的砂岩层;②断层(包括确定断层和小断层)的存在对储层渗透率有着显著影响。当断层起遮挡作用时,在井网间距的尺度上储层渗透率只为数毫达西,因而不利于地下流体的侧向流动;相反地,当断层起导流作用时,储层渗透率随着观察尺度的加大而增加,且在较大的尺度下,断层网络自身能够进行自由渗滤。实际情形应该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