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不同反射特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时间偏移剖面及现今构造资料,系统总结了塔河油田缝洞储集体在时间偏移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类型,对不同的反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同时建立了缝洞型储层地震反射模式量化识别分类标准,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对储集体的地震反射模式进行量化扫描,提高了缝洞储集体的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效率,降低了开发钻井的风险,提高了油井建产率,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以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为主的三维地震综合定性识别缝洞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多属性优化分析技术建立了6个亚类的地震反射特征量化识别模板。首次采用计算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技术自动量化识别6个亚类特征的储集体,并预测储集体空间分布。该方法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缝洞量化描述和开发部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已成为"十二五"塔河缝洞型油藏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建立了概念缝洞结构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采用流线模拟方法探讨了各模型的油水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塔河油田孔、洞、缝空间结构复杂,可分为未充填溶洞、部分充填溶洞、全充填溶洞和裂缝贯穿充填溶洞等4种,不同类型储集体生产特征差异大,井间连通性较好,但横向驱替弱。②研究区不同缝洞结构模型内油水流动规律不同,未充填溶洞内流体均匀流动,在底水驱替下油水界面呈现水平抬升特征;部分充填溶洞在下部充填区表现为底水锥进特征,而上部未充填区油水界面趋于水平抬升,水封下部溶洞内的剩余油;全充填溶洞与砂岩油藏油水流动特征一致,底水锥状驱替;中大尺度裂缝穿过充填溶洞时,裂缝为油水流动的高速通道,呈现裂缝水窜特征,在油井钻遇的充填洞一侧沿缝面到井底呈水锥特征,而缝外侧溶洞内原油基本未动用,为高角度裂缝屏蔽剩余油。③研究区在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流体流动仅受井周有效储集体发育规模控制,以垂向流动为主,单井有效动用范围局限;多井生产时,井间流线仅在油水界面以下相连且分布范围较广,井间干扰少;注水开采期间,井间流线仍以垂向分布为主,仅在底部统一水体位置注采时,井间连接较好,注入水横向驱替弱。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奥陶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受岩溶作用影响发育洞穴、孔洞和裂缝等多种储集空间,洞穴中充填不同物质。多种储集空间和充填物组合形成多种缝洞体类型,导致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复杂,识别类型难度大。依据露头、岩心和井壁成像测井等信息,确定了6种缝洞体类型,分别为未充填洞穴型、砂泥充填洞穴型、角砾充填洞穴型、方解石充填洞穴型、缝洞型和裂缝型。结合不同类型缝洞体之间岩性和物性差异,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缝洞体的双侧向、自然伽马、声波、中子、密度测井响应特征及分布规律。将测井响应两两组合建立交会图,优选出9个识别缝洞体类型敏感的测井响应交会图版,结合决策树方法,形成逐级识别缝洞体类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塔河油田实际井资料进行处理解释,识别结果与岩心和录井对比,符合率均大于85%。该识别方法减少不同类型缝洞体常规测井响应之间相互混淆的影响,有助于发挥每个常规测井响应的作用,提高识别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多重孔隙特征,非均质性强的缝洞系统决定了复杂的油水运动特点,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体物性特征、油藏流体特征和岩溶洞穴分布规律,将储集体划分为古近地表岩溶储集带和古岩溶水道储集带。结合塔河油田的生产实际,总结了塔河碳酸盐岩油田产量、含水率和地层能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古近地表岩溶储集带和古岩溶水道储集带的开发井网分布特点和井距,论述了注水开发的可能性与合理的单井产量和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多样,是未来油田开发的重要潜在目标,但储集空间复杂多变,导致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混杂不清,储集类型识别难度大。根据钻录井特征、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测井信息交会优选了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的敏感测井信息,利用多元逐步判别原理,建立了小尺度缝洞类型判别函数方程;通过确定各类储集体母体后验概率识别界限,形成了概率约束下的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识别方法。结果显示,小尺度缝洞储层可划分为5类,分别为未充填溶洞型、砂泥砾充填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孔-孔隙型;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密度是区分各类缝洞储层的最敏感的测井信号;这5类小尺度缝洞储层的临界概率识别界限分别为0.98,0.98,0.60,0.60和0.60。研究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洞型储层大量发育,但单井和平面间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4区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较6区更为发育,垂向上呈现两期岩溶特征。小尺度缝洞识别方法体现了“逐级识别”思路,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多重测井信息的混淆,能有效提高缝洞识别效果,为深入认识油田小尺度缝洞发育规律及开发潜力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波形分类技术在缝洞型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缝洞空间分布散乱,缝洞的规模、形态和内部结构等特征差异明显,导致缝洞型储层的流体难以识别。缝洞型储层内部地震波形的微弱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其内部流体特征。传统上沿层段提取地震波形的波形分类技术无法准确地定位缝洞型储层。应用波形分类与三维缝洞体雕刻相结合的新技术识别缝洞流体,可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首先利用瞬时振幅属性建立缝洞体三维空间模型,确定缝洞储层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得缝洞储层内部的地震波形;使用特征加权K近邻法,结合油气井资料,对缝洞型储层进行波形分类,建立储层内流体类型与地震波形之间的网络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未知区域的储层流体识别;最终得到缝洞型储层的流体类型。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古生代地层中发育大量走滑断裂,沿走滑断裂分布的缝洞是其主要油气储集空间。 对顺北地区断控型储层的基本特征以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 在断裂解析基础上,通过地震振幅、测井曲线、取心综合标定等方法,并参考油气井动态资料,对研究区断控型储层开展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储集空间包括裂缝与洞穴;不同断裂带上发育的储集体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顺北主体区走滑断裂平面控储范围约为 1.5 km;在破碎体系中优势缝洞的发育位置主要依据振幅值的差异识别;油气在破碎带中为径向流动,而在裂缝带中则为单向流动,渗流特征取决于介质特征。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控制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发育的因素为:走滑断裂样式决定优势缝洞发育部位,断层核带结构控制储集体类型,流体对破碎体系的成岩改造促使储集空间定型。 顺北地区断控型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的明确,可为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小型缝洞及其充填物测井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河油田是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藏为主的古生界海相大油田,洞穴和其周缘的裂缝是其主要储集空间。由于数量众多,小型缝洞成为缝洞型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小型缝洞可以在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上识别,但在非取心和非成像测井段还不能有效识别,影响了油藏地质模型的建立。利用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信息,优选出5个洞穴敏感参数和3个裂缝敏感参数,建立了塔河油田小型缝洞归一化加权识别函数,并利用DEN-VshRLLD-Vsh交会图版识别出了洞穴充填物类型:碎屑充填物、垮塌角砾岩和化学充填物。识别效果与岩心及FMI成像对比,洞穴符合率超过81%,裂缝符合率超过82%,洞穴充填物识别成功率超过84%,基本满足了小型缝洞识别要求。利用此方法对塔河油田117口井进行了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也适用于洞高在0.5 m以上的缝洞及充填物识别,并提高了识别精度,为精细研究古岩溶缝洞型储层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为起因的缝洞储集体是缝洞型油藏油气储集的基本地质单元。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强调缝洞储集体内部和不同缝洞储集体之间的连通性,即缝洞单元是缝洞型油藏开发的基本单元。国内外文献对缝洞储集体和缝洞单元缺乏明确的定义,对缝洞单元的划分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以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背景,提出了缝洞单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布模式,建立了缝洞单元的划分原则与划分方法。在研究塔河油田的缝洞储集体分布、流体性质分布、油井产能分布与井间连通性的基础上,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体开发区初步划分出15个缝洞单元,为塔河油田的进一步调整与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地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是受多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多期油气充注形成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非均质性极强,油水关系复杂,堵水效果整体较差。通过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堵水效果地质影响因素分析后认为,油井储集体类型和油水分布模式是影响堵水效果最关键的地质因素。由于大型溶洞特别是高角度裂缝的存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且分别易造成工艺上封堵难度大和堵死的现象,堵水效果较差。而裂缝-孔洞型储集体类似砂岩油藏,储层呈"似均质"状,堵水效果相对较好。与储集体类型相对应的似均质型油水关系模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缓升型、台阶式上升型的含水率上升类型的油井,堵水效果好;同时致密段的存在提高了堵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结构所特有的非均质性为出发点,根据碳酸盐岩岩溶储集体的形态、规模、组合形式、距奥陶系风化面的距离等,设计了多种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理论地质模型和实际地质模型,研究波形的全方位特征及合成机理,通过正演模拟,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获取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发育度与地震波形特征的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碳酸盐储集层地震识别模式,对塔河油田地震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的波形特征识别与追踪,编制了研究区各类波形异常及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级别分类图,利用波形分析技术和钻井资料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进行了有效预测,在塔河油田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薄储层调谐特征、相位变化特征和高频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为基础,论述了利用瞬时谐频特征(Har-monic Frequencies Characters,HFC)分析技术进行薄储层(体)含油气性识别的理论依据、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首先对已知样本井井旁道产层段进行频谱分析,总结因产层的含油气性差异而产生的反射波频谱差异;然后选用能够表征频谱差异的多种频率域敏感属性进行交会分析,得到油气分布特征(异常)值,用以识别和预测薄储层(体)的含油气性。应用HFC技术对薄砂岩储层和碳酸盐岩洞缝型储集体进行了油水识别,结果经验证井验证,符合率分别达到84.4%和81.0%。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主体开发区已进入挖潜阶段,前期对于强"串珠状"异常反射的大尺度缝洞储集体开发动用程度高,而呈"非典型"地震弱异常反射的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还处于开发初期,提高这类储集体的精细预测与识别精度,是进一步提高塔河油田储量动用率的关键所在。通过应用局部倾角滤波与预测反演联合的绕射波分离技术,从地震记录中将绕射波分离出来并单独成像,然后再与常规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体进行融合处理,以突出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的"非典型"地震弱反射异常。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绕射波分离成像与融合处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前期较难识别的"非典型"弱反射异常体的识别与刻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李阳 《石油学报》2013,34(1):115-121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大型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类型油藏,储集体分布复杂,主体缝洞介质内流体流动不符合达西渗流规律,使得该类油田开发无法借鉴碎屑岩成熟的开发理论和技术。经过近年来的科技攻关研究,深化了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形成机制,揭示了缝洞型油藏流体动力学机理,形成了超深层缝洞储集体地球物理描述、多尺度岩溶相控缝洞储集体建模、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3项关键技术成果。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实践中,有效指导了注水开发,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阳  范智慧 《石油学报》2011,32(1):101-106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型油藏。区域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发育关系密切,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裸露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塔河岩溶储集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北缘一间房、硫磺沟、三道班和五道班等地区奥陶系古岩溶露头地质调查及塔河油田储集体发育特征揭示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地下河系统型、岩溶洞穴型和溶蚀孔缝型3大类型的缝洞系统发育模式。地下河系统和岩溶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断裂带附近是缝洞系统发育的密集带;古地貌控制了缝洞系统的平面分布,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区溶洞最发育,其次以岩溶缓坡内的丘峰洼地区和丘丛垄脊槽谷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程度高;垂向上溶洞发育具有明显分带性,表层岩溶带是最重要的岩溶发育段。  相似文献   

17.
哈拉哈塘地区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以缝洞型储集体为主,非均质性强,其地震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串珠"状反射。以高精度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为主,结合钻井、测井、地质、生产动态特征等综合信息,分析各种缝洞型储集层及其相互组合的缝洞集合体的地震响应特征,认为"串珠"状反射、片状强反射、杂乱反射是该区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的主要地震响应特征;洞穴及孔洞型储集层由于断裂和有效裂缝的沟通作用,可以形成流体能够在其内部流动的大型缝洞集合体,而大型缝洞集合体是在该区勘探部署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钻探部署的时候,优先选择缝洞集合体的高部位。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弱反射”特征的地震多属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的振幅类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弱反射"特征。为此,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缝洞储层数值模型,通过正演模拟明确地震"弱反射"特征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相关性;然后针对见油井点缝洞储层段地震资料进行"弱反射"特征识别的敏感地震属性分析,证实了利用频率衰减属性能够识别"红波谷"反射特征的缝洞储层;最后采用频率衰减属性与反射强度属性相结合的思路,构建出反射强度调谐累计频率衰减属性,能够同时实现对"串珠状"和"弱反射"特征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地震分辨率有限,缝洞储集体的定量预测难度极大。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采用以属性提取和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波形分析技术对缝洞异常体的边界进行了研究,通过井点缝洞储集体的标定,确定了溶洞储集体和裂缝储集体的波形相关系数,并计算了缝洞储集体异常体积。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尺度溶洞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了缝洞异常体的校正图版,利用校正图版和溶洞储集体垂向上的实际储地比实现了缝洞储集体的储集空间计算。  相似文献   

20.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主要由大型溶洞、裂缝及溶孔组成,其中大型溶洞是主要的储油与产油空间。大型溶洞洞内流体流动为自由流,与砂岩孔隙中的流体流动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溶洞内油水两相流时,实际上固体介质对流体流动阻力是不存在的,所以表现为油水间的重力作用突出,油水界面比较清晰,油水间重力分异较迅速。溶洞之间由裂缝相连通,耦合后流动更加复杂,裂缝内流体流动表现为高速达西流动,底水沿裂缝水窜速度快。本文在塔河4区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井措施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油藏地质和数模建模等技术手段,对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指出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