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廖子兵 《石油化工》2003,32(3):242-246
采用球形Z-N催化剂,使用乙烯、丙烯和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分步聚合催化合成了三元多相共聚聚丙烯。这种乙丙丁三元共聚物中长乙烯基结晶链段含量少,橡胶相含量高,乙丙丁三元共聚合金中的橡胶相比其它二元共聚合金中橡胶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  相似文献   

2.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丙烯为原料,乙烯和1-丁烯为共聚单体,北化院NG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外给电子体,在反应温度为66.0℃,反应压力为2.2 MPa,H_2/丙烯(摩尔比)为0.02,乙烯/丙烯(摩尔比)为0.01~0.04,丁烯/丙烯(摩尔比)为0.02~0.15的条件下,制备了无规共聚聚丙烯(乙丙共聚物和丙丁共聚物)。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的质量分数,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均控制在0.500~0.700 g/min;在共聚单体质量分数相当的条件下,乙丙共聚物的二甲苯可溶物质量分数高于丙丁共聚物;随着共聚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与丙丁共聚物相比,乙丙共聚物的弯曲强度和热变形温度降幅较大,冲击强度增幅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2015,44(7):877
利用升温淋洗分级技术对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保险杠专用料(M1和M2)进行了分级,并采用13C NMR和GPC等方法对试样及各级分进行了组成分布、分子序列结构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研究。表征结果显示,M1和M2主要由乙丙无规共聚物、乙丙嵌段共聚物及丙烯均聚物组成,M2的35℃以下和100℃以上可溶级分的含量较M1高。M1的[PE](P为丙烯单元、E为乙烯单元)二元序列结构和[PPE],[EPE],[EEP],[PEP]三元序列结构的总含量均低于M2。M1与M2的主要级分为110℃可溶级分,含量超过30%(w)以上。M2的室温可溶级分和110℃以上高温可溶级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高于M1的对应级分,故M2具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杜宏斌 《石化技术》2011,18(3):4-6,11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碳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对使用DQ-Ⅵ催化剂在环管工艺聚丙烯装置上生产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抗冲共聚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乙烯含量、不同熔体流动速率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多种抗冲共聚聚丙烯均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且刚性与韧性的平衡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分级法、黏度法、POM、SEM和DMA等方法对两种抗冲共聚聚丙烯(PPc-A和PPc-B)的分级级分、黏度、晶态结构以及分散相与基体的相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级和黏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共聚聚丙烯中均含乙丙无规共聚物、结晶性乙丙共聚物(BC)和等规聚丙烯(iPP)级分;由于BC在PPc-A中的含量较在PPc-B中高,且PPc-B中橡胶相与基体的黏度差较大,因此虽然两者力学性能接近,但PPc-A的断裂伸长率优于PPc-B。POM,SEM,DMA表征结果显示,PPc-A中的BC可结晶的链段少,晶片尺寸小;PPc-A淬断面中的橡胶相的尺寸较大,橡胶相的均匀程度也高于PPc-B;PPc-A中的橡胶相与iPP基体的相容性好于PPc-B。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中韩石化”)在STPP装置开发了透明聚丙烯(PP)。研究了透明成核剂NA1及NA2对无规共聚P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透明成核剂,无规共聚PP的透明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结晶性能均得到改善。当透明成核剂含量在0.15%~0.2%时,NA1对无规共聚PP透明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NA2;当透明成核剂含量在0.25%时,NA2对无规共聚PP透明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NA1。此外,NA2对无规共聚PP的结晶性能及黄色指数的改善作用均优于NA1。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定共聚聚丙烯的类别 ,即可根据未知物的红外谱图 ,判断其是否是均聚聚丙烯、乙丙无规共聚聚丙烯或乙丙嵌段共聚聚丙烯。另外 ,由共聚聚丙烯的红外谱图中 740~ 70 0cm- 1 区间吸收峰的情况 ,可知共聚物分子链上乙烯链段的长短。借助蒸馏分离技术 ,通过红外测试可知嵌段共聚聚丙烯含有多项组分  相似文献   

8.
对3种茂金属耐热聚乙烯(PE-RT)管材料( M 1,M 2和M 3)的基本物性、热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等进行分析表征,考察了3种PE-RT管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3种PE-RT管材料均属于中密度聚乙烯产品,熔体流动速率相近;3种PE-RT管材料中,国产料M 1,M 2的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熔点较低,结晶度小,韧性较好;进口料M 3的熔体拉伸强度较大,可拉伸性最佳,弯曲弹性模量高,具有良好的刚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成核剂HPN-A,HPN-B对抗冲共聚聚丙烯2500H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HPN-B对2500H的性能影响较大,其添加量为0.08%(质量分数)时,试样的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22%和5.4%;成核剂HPN-B在提高试样刚性的同时,使试样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也略有提高。在热加工性能方面,成核剂HPN-B提高了试样的结晶温度和负荷变形温度,使试样的横向收缩率和纵向收缩率分别缩小6.15%和8.20%。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转矩流变仪、旋转流变仪等分析仪器,对比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开发出的牌号为EP 533 N的高性能聚丙烯(PP)(1~#样品)与国内同牌号优级市售品(2~#样品)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2种样品形成的晶型都为α型,2~#样品的结晶度略高;1~#样品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874 g/min,冲击强度为8.80 J/m,断裂伸长率为56.40%,其加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均优于2~#样品。  相似文献   

11.
借助凝胶渗透色谱仪、熔体流动速率仪、电子拉力机、热重分析仪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5种纤维级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熔体流动指数、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试样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当加工温度为200~300℃时,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越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越宽,试样热稳定性越差。在剪切速率为2 400 s^-1时,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试样表观黏度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条件下,经过纺丝机1辊和2辊拉伸,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小于高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在30万t/a聚丙烯装置上生产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专用料的工艺条件优化情况。通过分析影响产品熔体流动速率(MFR)、等规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主要物性的工艺条件,提出优化指标及措施如下:控制产品的MFR为0.280~0.320g/min;调整系统三乙基铝(TEAL)/外给电子体(Donor)质量比为28、TEAL/丙烯质量比为0.16×10^-1,使产品的等规度控制在95.0%-97.0%;调整环管反应条件、H2用量及反应分配率,使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控制在4.62—5.45。  相似文献   

13.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差式扫描量热(DSC)仪、旋转流变仪、核磁共振谱(NMR)仪等分析手段,表征了大型中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专用树脂TR 571 M的微观结构,分析了其微观结构对物理机械性能、结晶及氧化性能、流变性能、加工性能等的影响,并与国内外同类先进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TR 571 M树脂所含共聚单体1-己烯的质量分数为0.47%,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26 g/min,Mw为19.9×104,Mw/Mn为15.42,结晶点为115.2℃,氧化诱导期为84.3 min,零剪切黏度为23.9×104Pa·s,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以及刚韧平衡性,适宜于大型中空制品的吹塑成型。  相似文献   

14.
用氢调法生产无纺布专用聚丙烯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1万t/a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氢调法纺黏无纺布专用SF 40树脂的试生产,并考察了该树脂的纺丝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第一反应釜的温度为70.0~71.5℃、压力为2.90~3.10 MPa、氢气加入量为16~20 m3/h时,所制得SF 40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达到4.5 g/min,等规度为97.9%;采用SF 40树脂生产无纺布时,纺丝温度为195~222℃,所得无纺布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0万t/a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所产薄膜专用料2426 H存在加工温度高,成膜性能差,断裂伸长率低等质量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装置工艺特点,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调整。结果表明,低聚物含量高、支化度低、长支链含量高等是造成2426 H存在上述质量问题的原因;通过适当提高反应1,2区温度,降低反应压力,优化过氧化物配方等措施,改善了2426 H的性能,其加工成膜平整,鱼眼数比优化前下降约10个单位,膜的雾度亦由8%~10%降低至5%~7%,制片拉伸强度为12~14 MPa,断裂伸长率为520%~580%,维卡软化点为92~95℃。  相似文献   

16.
实验采用复配Cp2ZrCl2/Ziegler-Natta催化剂,以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系列具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聚合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表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考察了其对聚合物溶液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阻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某一定值时,聚合物的多分散指数对其减阻效果有明显影响;仅通过提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改善其减阻性能,也许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初步认为,高效的减阻聚合物不仅要具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还应有超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对流化催化裂化(FCC)中的增产丙烯助剂(LHP-A)进行了重金属钒、镍污染复配。考察了不同含量钒、镍单独或共同污染作用下对LHP-A的比表面积、相对结晶度和微反活性的影响,并分别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MAT)和先进的催化裂化评价装置(ACE)上评价了增产丙烯助剂相应污染复配后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无论LHP-A是否被重金属钒、镍单独或共同污染,只要FCC主催化剂复配了含质量分数10%的丙烯助剂后,丙烯收率均可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在钒污染质量分数低于1%时,LHP-A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当重金属镍污染LHP-A时,干气产率显著增加,但在钒污染量相同的前提下,镍的存在可以减缓钒对丙烯助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凝胶渗透色谱(GPC)仪及稳态流变下的模型拟合试验,测试分析、比较了3种牌号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的流变性能和结构性能。结果表明:LDPE-1,LDPE-2和LDPE-3 这3种LDPE树脂的动态流变曲线形状极其相似,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均随扫描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其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毛细管试验流变行为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LDPE-3树脂加工性能最好,而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LDPE-1对剪切敏感;这3种LDPE树脂的动态流变扫描、毛细管流变试验,以及在稳态流变下使用Cross拟合模型拟合试验结果所推断得出的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排序,与其结构性能的GPC测试结果均呈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and rapid magnetic solid-phase extraction (M-SPE) procedure us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agnetic nanoparticles (MWCNT-MNPs) as sorbents was established for purification of zearalenone (ZEA), α-zearalenol (α-ZOL), β-zearalenol (β-ZOL), zearalanone (ZAN), α-zearalanol (α-ZAL) and β-zearalanol (β-ZAL) in maize. The main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clean-up efficiency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and high purification efficiencies for all analyt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ing MWCNT-MNP-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 method was validated for maize samples. The matrix effects were greatly minimized using the M-SPE approach, with signal suppression/enhancement values decreased from 69.9–127.6% to 92.1–103.8%. Consequently, complex matrix-matched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not necessary and the calibrations constructed in acetonitrile could be applied for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 targeted mycotoxins in real sample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ranged from 75.8 to 104.1% and the inter- and intra-day precision values expressed as RSDs, were all lower than 14%. Limits of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were in the range of 0.03–0.04 and 0.07–0.10 μg/kg, respectively. The analy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also successfully evaluated with maize samples, and this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tool for monitoring ZEA and its derivatives in ma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