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大鲵油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鲵油微胶囊。对壁材进行选择后,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壁材配比、壁芯材质量比、壁材添加量和乳化剂添加量对大鲵油微胶囊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利用响应面软件Box-Behnken设计模型确定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鲵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β-环状糊精与阿拉伯胶质量比)3.44∶1、壁芯材质量比5.37∶1、壁材添加量6.46%、乳化剂添加量2%(以壁材质量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大鲵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8.06%。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3.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 .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 .经过正交试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 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 0 .4 g/dL ,固形物质量分数为 4 0 % ,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 1mL∶10 g ,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 2 2 5℃ ,进料流量 2 10mL/h ,喷射压力0 .18MPa .实验还表明 ,肉桂醛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  相似文献   

4.
以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为芯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甾醇酯葛根素复合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固形物含量、芯壁比、壁材比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配比6∶4(g/g)、乳化剂用量0.7%(质量分数)、固形物含量20%(质量分数)、芯壁比0.25∶1(g/g)、壁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比5∶5(g/g)、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75 ℃、均质压力25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微胶囊中植物甾醇酯的包埋率为89.04%,葛根素包埋率为80.15%,产品为乳白色、细小均匀的粉末,气味纯正,密度0.568 g/mL,溶解率95.11%,水分含量3.57%,贮藏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复配乳化剂比例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配方,并测定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配方为乳清蛋白:菊粉3∶1(w/w)、乳化剂添加量0.4 g/100 mL、芯壁比1∶1(w/w)、复配壁材(乳清蛋白和菊粉)添加量14 g/100 mL、复配乳化剂(单甘酯∶羧甲基纤维素钠)1∶1(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5%,具有良好流动性、分散性及溶解性,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43μm。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及产品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和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确定了壁材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壁材比、芯壁比、固形物浓度和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优化探讨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0.96%、壁材比1.96:1、芯壁比0.32:1、固形物浓度15.23%、进风温度19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的预测值为74.76%,按此条件进行验证,结果为(73.79±0.8036)%,得到的产物为乳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细小均匀,具有椰子特有的香气。之后对产品进行了部分理化指标分析及氧化稳定性、电镜、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其中的椰子油基结构油脂有少量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油脂的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潘頡  易美华  钟秋平 《食品科学》2009,30(20):34-37
以自制木薯微孔淀粉和罗非鱼皮胶原蛋白为复合壁材、罗非鱼鱼油为芯材,研究罗非鱼油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用罗非鱼油乳化液的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55℃、乳化体系pH6.0、均质时间6min、芯材壁材配比1:1.5、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质量分数1.1%、乳化剂用量0.15%、固形物质量分数20%、进风温度180℃。依此条件生产的产品,鱼油包埋率达92.1%,微胶囊化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叶黄素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量比1:15、乳化剂添加量为总壁材质量的0.6%、胶体磨均质两次、进料速度400mL/h、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所得产品微胶囊效率和产率分别为92.35%和90.27%,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化,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优质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CLA)。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异构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400用量、Fe(OH)_3用量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红花籽油质量为20 g前提下,红花籽油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为溶剂、Fe(OH)_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78℃、反应时间2.7 h、PEG-400用量265 m L、Fe(OH)_3用量6 g,在此条件下,CLA转化率为96.54%。  相似文献   

12.
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合壁材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其特性及微胶囊化对沙棘籽油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酪蛋白酸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2∶1、固形物含量20%。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产品粒径分布均匀,包埋率可达96. 15%;热失重分析说明沙棘籽油微胶囊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经过微胶囊包埋的沙棘籽油与未包埋的沙棘籽油相比,氧化诱导时间在高温加速储存过程中明显延长,具备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元宝枫籽油进行包埋,并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制备工艺为:麦芽糊精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54:1、壁材浓度为28.1%、壁芯比为2.5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5.7%;大豆分离蛋白与阿拉伯糖质量比为5:1、壁材浓度为7.5%、壁芯比为1:1,元宝枫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9.09%。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用大豆分离蛋白和阿拉伯糖对元宝枫籽油的包埋效果更优,更利于微胶囊粉末油脂的贮藏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植物乳杆菌的活性以增强乳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益生功能,以天然发酵玉米青贮饲料中优良植物乳杆菌作为芯材,乳清蛋白和明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微胶囊,并以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响应值,研究壁材配比、壁材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量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壁材配比(乳清蛋白与明胶质量比)1:2、壁材添加量22%、进风温度127℃、进料量35%,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62.15%。结论:本研究为应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凯里红酸汤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酸汤微胶囊。以酸汤微胶囊的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酸汤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酸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复配质量比1∶1、红酸汤质量浓度14 mg/mL、壁材与芯材质量比4∶1、进风口温度174℃、进料流量6 mL/min。在此优化条件下,酸汤微胶囊包埋率可达70.1%,产品为粉红色粉末状,颗粒均匀、细腻,带有酸汤香味,具有很好的感官特性,对有机酸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平均保留率分别为87.70%、68.40%,对氨基酸、维生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2.80%、70.97%。凯里红酸汤微胶囊的研发为贵州酸汤产业的发展提供新途径,为满足酸汤多元化和快捷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 超声法制备VC 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考察生产工艺对包封率的影响以及正交设计法进行工艺优化。得出制备VC 脂质体最佳工艺:制备温度65℃、卵磷脂:胆固醇=5:1、总脂材:VC=25:1、总脂材:表面活性剂(吐温-80)=10:2,在此条件下包封率可达42.1%,平均粒度为373.9nm;将脂质体在4℃下密闭放置15d,以脂质体的粒径变化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悬液粒径无明显变化,脂质体悬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新的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制备方法,旨在提高胭脂萝卜硫素的稳定性,实现缓释、控释萝卜硫素的目标。本文采用仙草胶和变性淀粉为壁材,运用乳化-凝胶法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壁芯质量比为4:1,乳化剂添加量为0.6%,之后以pH、壁材比例、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为响应因子,以萝卜硫素的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获得了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的最优工艺:pH为5,壁材质量比例4:1(仙草胶:变性淀粉),乳化时间33 min,搅拌速度310 r/min,按最优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70.63%±0.49%,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0±5) μ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表面光滑,呈球效果好。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发现,制备的萝卜硫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全脂牛奶为原料,探究低乳糖高益生菌乳粉的制备工艺,考察水解温度、pH、时间和乳糖酶添加量对水解率的影响.同时通过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复配壁材微胶囊包埋益生菌,各自制备完成后分别真空冷冻干燥低乳糖牛乳和益生菌微胶囊,干燥结束将低乳糖乳粉与益生菌微胶囊粉按质量比7:1的比例混合制得低乳糖益生菌乳粉.结果表明,牛乳...  相似文献   

20.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中链脂肪酸(MCFAs)为油溶性模型材料,采用薄膜分散- 动态高压微射流法(薄膜分散-DHPM法)及动态高压微射流- 冻融法(DHPM- 冻融法)制备MCFAs 脂质体,以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膜分散-DHPM 法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质质量浓度8g/100mL、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5:1、处理压力140MPa、处理次数4 次;DHPM- 冻融法最佳制备条件为冷冻时间0.5h、融化温度40℃、冷冻保护剂为麦芽糖、冷冻保护剂用量3%。最佳条件下,薄膜分散-DHPM 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7.1nm,分布均匀,包封率可达(66.5 ± 3.1)%;DHPM- 冻融法制备的MCFAs 脂质体粒径较大,平均粒径为110.1nm,包封率较低,为(53.5 ± 4.9)%。通过MCFAs 脂质体泄漏动力学和精密度(日间和日内)实验考察其稳定性。薄膜分散-DHPM 法和DHPM- 冻融法的稳定性都较好,均适合于MCFAs 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