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活性荞麦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碱性过氧化氢处理和粉碎度对养麦膳食纤维持水性和溶胀性的影响。碱性过氧化氢处理能打开纤维的紧密结构,使其中的亲水基团暴露,增加其活性。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处理浓度为4%、处理温度为55℃、处理pH值为11、粉碎度为100目时,所得的荞麦膳食纤维活性最高,其持帕}生和溶胀性分别达到了12.9g/g和11.9ml/g。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氯乙酸处理海丝活性纤维,通过纤维中羟基与氯乙酸的反应得到具有很强吸水性能的羧甲基化海丝活性纤维。研究了改性前后纤维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胀率、释放银离子的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羧甲基化改性处理能有效提高纤维的吸湿和成胶性能,处理后纤维在水中的溶胀率是未处理纤维的10倍以上。由于羧甲基化改性处理后的纤维在遇水后高度膨胀,使纤维中的银离子能更有效地释放。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的纤维比未改性的纤维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藻酸钙纤维所含Ca2+与Na+、K+等离子的交换而导致纤维溶胀甚至溶解的现象.用不同条件下的KCl溶液、NaCl溶液分别处理海藻酸钙纤维,通过处理后纤维增重率的变化及处理液所含Ca2+含量的变化,探讨离子交换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影响显著,在pH7,温度60~ 65℃,质量分数25%(相对纤维质量)的盐溶液中浸泡20 min时具有最大溶胀性.浸泡纤维后的处理液所含Ca2的浓度与纤维溶胀性变化趋势一致,并且K+溶液处理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能的影响高于Na+.研究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的溶胀主要是由于处理液中Na+、K+等离子与纤维所含Ca2的交换导致基于钙离子复合而成纤维的复合结构解体所致.  相似文献   

4.
纯海藻酸盐纤维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湿法纺丝制备的纯海藻酸盐纤维的相关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纯海藻酸盐纤维具有较高回潮率和较好吸水性,且具有一定的自阻燃性.纯海藻酸盐纤维的耐热性较差,加热至110℃时,纤维开始发黄,而且强度下降明显,说明纤维不适宜进行高温处理.纤维的耐酸性能和耐碱性能都较差,在室温、弱酸溶液中虽不溶胀,但对强度的影响很大.纯海藻酸盐纤维的耐盐性也较差,遇含有钠离子的盐溶液易发生溶胀甚至全部溶解.  相似文献   

5.
辊压法工艺是制备新型烟草薄片的重要方法之一。添加木浆纤维是增强辊压法制备烟草薄片的主要方式,但因其分散性差而减弱了增强效果。本研究将醚化改性的木浆纤维添加到烟草薄片中,以提升烟草薄片的强度,同时比较了未处理纤维、打浆处理纤维和醚化改性纤维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相比未处理的木浆纤维和打浆处理的木浆纤维,醚化改性木浆纤维可以均匀地分散在烟草薄片中,且呈现出更好的增强效果。当纤维添加量为2. 5%时,添加醚化改性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抗张强度可以达到1920 N/m,是未添加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5. 4倍(355 N/m)、添加等量未打浆处理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3倍(655 N/m)以及添加等量打浆处理木浆纤维烟草薄片的2. 3倍(852 N/m)。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琥珀酰化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SPI)pH响应性的影响,在特定pH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与琥珀酸酐发生酰化反应。通过单因素得出最优条件:酸酐蛋白比0.15、pH 9.0、反应时间30 min,此时酰化程度最高。优化的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酸酐蛋白比16.97%、时间28.11 min、pH 9.32。以葡萄酸内酯(GDL)作交联剂,将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制成凝胶;以溶胀性和pH响应性为指标,测定酸酐添加量和GDL添加量对其凝胶性的影响。结论:当GDL添加量3.0%,酸酐添加量12.5%时,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溶胀性、pH响应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采用磷虾蛋白(AKP)水溶液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溶胀,弱化PVA的分子内或分子间作用,熔融纺丝制备了PVA/AKP初生纤维。再对PVA/AKP纤维进行水浴拉伸,拉伸倍率为1.2~1.8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研究了拉伸倍率对PVA/AKP纤维的氢键、表面形态和断面结构、结晶性、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后的PVA/AKP纤维高分子链发生取向诱导结晶,高分子链排列更加规整有序,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均提高;吸水性和溶胀性能减小,当拉伸倍率为1.8倍时,吸水率为8.9%,比未拉伸的纤维减少了18.3%;断面结构更加紧凑,手感和柔顺性优于PVA纤维。  相似文献   

8.
以梭子蟹蟹壳为原料,经预处理、浸酸脱钙质、碱煮脱蛋白和浓碱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膜;再在碱性条件下使壳聚糖膜和氯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制备羧甲基化壳聚糖膜.采用电位滴定法测试羧甲基化壳聚糖膜的取代度.测试壳聚糖膜和羧甲基化壳聚糖膜的溶胀性、吸水性、润湿性和抗菌性.结果表明:制备的羧甲基化壳聚糖膜的取代度为1.86,其溶胀性和吸水性均优于壳聚糖膜,表面润湿性好,对大肠埃希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壳聚糖基医用补片生物材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膳食纤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米糠膳食纤维、燕麦膳食纤维、大豆膳食纤维的性质以及将其添加到肌原纤维蛋白中,对混合凝胶持水性、硬度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并探讨大豆膳食纤维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添加量对混合凝胶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大豆膳食纤维的混合凝胶在储藏过程中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混合凝胶性质的改善与膳食纤维本身性质相关,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和溶胀性越高,混合凝胶的持水性和硬度提高越显著;大豆膳食纤维的添加量在3.0g/100g以内,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3.0g/100g对混合凝胶的持水性、硬度和流变学特性的改善显著且较适宜;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为3.0g/100g,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为3.0g/100g的凝胶在4℃储藏3周的过程中持水性几乎不变,而添加了相同量马铃薯淀粉的对照组的持水性则显著下降,硬度显著提高。上述结果预示膳食纤维在肉制品中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6,(9)
研究了尿素、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等不同溶胀剂在棉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几种溶胀剂中,添加聚乙二醇(PEG)整理的织物防皱效果最为明显,其在提高整理织物回复角的同时,还改善了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耐磨性、DP等级、染色深度、织物吸水性和硬挺度等。此外,添加聚乙二醇可以显著降低防皱整理的焙烘温度(从150℃降到130℃),从而大大减少了纤维的强力损伤。  相似文献   

11.
豆渣膳食纤维对酥性饼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豆渣中酶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豆渣SDF)、不溶性膳食纤维(豆渣IDF)以及商业菊粉,分别添加到酥性饼干中,研究其对饼干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豆渣IDF的饼干持水性和硬度较高,添加豆渣SDF和菊粉的饼干松密度值和过氧化值较低,且两者的松密度值没有较大差异,而添加豆渣IDF的饼干与之相反,添加4%豆渣SDF的饼干感官评定结果最优,且总膳食纤维、水分和脂肪含量较空白高,而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IHP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就瞬时高压(Instantaneous High Pressure,IHP)对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的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酶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经过以Microfluidizer为物质基础的IHP作用处理后,持水力、膨胀率和结合水力均增大:使用流变仪在一定条件下对制备DF溶液粘度进行测定,研究了制备DF溶液粘度的时间、速度和温度敏感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DF纤维束没有明显的截断现象,但是IHP作用处理后DF颗粒粒度减小,透光率提高,组织更加松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汽爆解离改性联合高固酶解制取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汽爆对豆渣的改性作用及对其高固酶解过程的强化作用。方法:采用汽爆技术改性处理豆渣,应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差示量热扫描等技术对豆渣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与官能团结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分析;再将汽爆豆渣进行高固酶解转化制取SDF,对比分析汽爆前后豆渣酶解效果。结果:汽爆处理可明显改善豆渣结构与性质,促进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向SDF转化,最佳汽爆强度条件下豆渣SDF含量提高至原料的3.85倍;汽爆后豆渣微观呈现疏松蜂窝状多孔结构,水溶性提高5.13倍,持水性、持油性和浸水溶胀性降低;汽爆后豆渣最大热解峰温度和焓变值均提高,热稳定性增加。汽爆通过改善上述酶解底物组成结构和体系流动状态,降低豆渣高固酶解过程固体载荷制约,从而提高酶解底物浓度、降低酶用量、缩短酶解时间。在最高固体载荷20%和最低用酶量5 FPU/g的酶解条件下,汽爆豆渣中SDF得率达到43.75%,与原料相比提高3.76倍;汽爆后豆渣高固体载荷条件下酶解反应平衡时间缩短50%左右。结论:汽爆解离改性联合高固酶解处理技术为大量豆渣原料的高效转化和高值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物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紫红薯膳食纤维的水合性质与紫红薯渣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H2O2处理极显著地降低了紫红薯膳食纤维的水合性质;酶法和H2O2处理降低了样品吸附胆酸钠的能力,但提高了吸附亚硝酸钠的能力;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的水合性质分别为:膨胀力4.36、14.3、9.30 mL/g,持水力2.65、8.39、6.49 g/g,结合水力1.89、3.12、2.05 g/g;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分别为0.12、0.88、0.48 mmol/g;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吸附胆酸钠的能力分别为35.03、24.12、17.84 mg/g;紫红薯渣、膳食纤维和漂白膳食纤维吸附NaNO2的能力分别为1.08、2.81、2.98 mg/g。结果显示,紫红薯膳食纤维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膳食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豆渣膳食纤维保健面条烹煮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豆渣膳食纤维添加到面条中,研究豆渣膳食纤维颗粒度、豆渣膳食纤维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对豆渣膳食纤维保健面条烹煮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膳食纤维颗粒度为100目、豆渣膳食纤维用量9%、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25%、食盐添加量为4.0%时,豆渣膳食纤维保健面条具有良好的烹煮品质。  相似文献   

16.
豆渣膳食纤维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项目以新鲜豆渣为原料,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就影响膳食纤维含量的碱浓度、温度、时间和酶用量4项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制备豆渣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本工艺,湿豆渣经浸泡、碱处理、酶解、干燥和超微粉碎等程度,即得膳食纤维,工艺产率为85%,产品纤维素含量是80%,本文还以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研制出大豆纤维系列食品。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豆渣利用率,改善其风味和口感,拓宽豆渣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本研究以豆渣为主要原料,与低筋粉进行调配后制得复配粉,并对其进行挤压膨化处理。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膨化工艺。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粒度仪对挤压膨化前后复配粉的官能团及粒度进行分析,差示量热扫描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挤压膨化加工参数为物料水分30%、挤压温度180℃、螺杆转速160 r/min。此时复配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由3.11%提升至15.47%,挤压膨化后复配粉的持水性由3.45 g/g提升至4.86 g/g,复配粉的持油性由2.27 g/g提升至4.85 g/g;挤压膨化后复配粉中的膳食纤维,红外光谱图具有显著的糖类特征吸收峰;挤压膨化后复配粉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粒度减小;挤压膨化后复配粉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综上,经过挤压膨化改性后豆渣复配粉的理化性质有着明显的提升,本研究为豆渣改性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种豆渣膳食纤维蓝莓饮料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豆渣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粗壮脉纹孢菌(1:1,V:V)为发酵菌种,利用混合发酵法提取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dietaryfiber,SDF)。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发酵时间、菌种接种量、脱脂奶粉和白砂糖添加量以及发酵温度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添加新鲜蓝莓汁,以膳食纤维含量、稳定剂选择、感官评价、理化性质等指标研究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的工艺。结果制备SDF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2h,菌种接种量4%,脱脂奶粉3%,白砂糖0.5%,发酵温度32℃。膳食纤维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豆渣纤维4%,白砂糖9%,柠檬酸0.15%,复配稳定剂0.1%(0.033%黄原胶+0.067%羧甲基纤维素钠盐)、食用香精0.01%、维生素C 0.02%。结论该膳食纤维蓝莓饮料风味独特、口感极佳、营养成分丰富、性质稳定,是一款适合多种人群、具有较好品质和市场的功能性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芸豆渣的综合利用,对豆渣进行发酵改性,以改善其基本结构并提高其物化特性。利用复合菌系进行发酵,响应面优化制备工艺,分离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发酵前后的膳食纤维进行表观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分析。发酵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7.47%,提高了11.84%,发酵后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2.81%。发酵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及膨胀力分别提高了2倍、6倍、1.9倍,吸附性及离子交换能力皆显著优于未处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发酵后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微观结构褶皱更明显,发酵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颗粒明显增多变小且结构呈紧簇蜂窝状,红外光谱图也表明豆渣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特有组分。发酵后的豆渣膳食纤维微观结构及物化特性皆有较明显地改善,其具备作为优质膳食纤维地潜能。  相似文献   

20.
谢翎  陈红梅  杨吉彬  黄勃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268-271,275
采用新鲜豆渣为原料,将高温改性技术与超声波辅助酶解技术相结合,探索生产高活性水溶膳食纤维的可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豆渣粉首先在液固比10mL/g,130℃下高温改性100min;干燥粉碎后,继续在酶底比1200:1,液料比20:1,超声功率650W的条件下超声酶解120min,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产量将达到峰值。每10g原料中,可获得3.91g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高温改性后样品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深加工,样品的质量性状也大幅提高,其持水性与膨胀性分别达到了14.48g/g和12.32mL/g。本实验结论对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生产与商业化应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