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其中,晒干红茶的苦味与涩味分数显著低于烘干红茶(P<0.05)。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晒干红茶的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含量高于烘干红茶[变异权重参数(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P<0.05,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而脯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含量低于烘干红茶(VIP>1,P<0.05,FC<0.67)。综上发现晒干与烘干红茶成分与品质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建立晒干红茶的标准,以促进该类茶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导致工夫红茶叶底枯暗的机制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手工采茶工效低、成本高,阻碍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机械采茶已成为发展大宗茶生产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机械采茶并不具有选择性,故而机采鲜叶茎梗较多且老嫩较混杂。所制红毛茶以中低档为主,茎梗、毛衣、片末比例较大,并夹有一定数量的细嫩茶。据此,机采叶红毛茶的精制...  相似文献   

4.
祁门红茶加工机械的现状及优化技术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邮编245600)祁门红茶(以下简称祁红)主产于安徽省的祁门、东至、黟、贵池等县(市),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名茶。祁红创制于1875年,由于色、香、味俱佳,品质优良,多次荣获国内外搏览会和...  相似文献   

5.
祁门红茶超微粉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祁门红茶的超微粉碎工艺及气流粉碎技术,以祁红颗粒茶为原料,应用植物粉体加工技术,与"祁红"制茶原理有机结合,控制气流粉碎中气源的低温、低湿,抑制机械力诱导的化学作用.通过分析试验茶样的感官审评、理化检测及粉体检测结果,超微红茶外观呈红黄色匀净粉末、粒体细腻润泽,D97(97%的粉末粒径)在33.77 μm内,Dstokes(粉末平均粒径)在9.31μm内,并较好地保持祁门红茶品质特征的生化成分.  相似文献   

6.
云南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云南红茶品质和指导实际生产,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气物质并用GC-MS检测香气成分,研究加工过程中云南工夫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工夫红茶在发酵结束后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经过干燥过程后挥发油含量则大幅降低;不同阶段过程样的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上有明显差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中的萜类化合物中的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少,而醛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醛、苯乙醛,芳香族醇类化合物中的苯甲醇、苯乙醇的相对含量则大幅增加。萎凋、发酵、干燥工序是影响红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对云南红茶香气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祁门红茶化学评审中的实用性。设祁红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咖啡碱、氨基酸、全氮、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多酚/氨基酸为综合评判中的因素集,感官审评等级为决断集。利用通径分析确定了各化学成分对感官审评等级的权重系数,并以此建立了权重系数矩阵。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24只祁红收购样作了评判,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1)红茶适量 ,沸水冲饮 ,可治口臭。(2 )红茶 50g加水 10 0 0ml煎 2~ 3min ,用浓茶先漱后服 ,坚持每天至少两次 ,可清热、解毒、祛湿、脱敏 ,兼治牙质过敏和龋齿。(3)红茶适量红糖少许 ,开水泡饮可消食。(4 )适量晒干的去皮苹果片置于杯中 ,倒入热红茶水 ,待苹果干泡胀后取出 ,加少许砂糖 ,随时服用 ,可以助消化。(5)红茶 50 g水煮 2 0min取液 1次 ,然后加水再煮 ,共 4次。再合并煎液加白糖 50 0 g慢火煎浓成膏状 ,趁热倒入涂过食油的瓷盘中 ,冷后分割成小块 ,饭后含食 1~ 2块 ,有治腹胀、胃不适、消化不良等效果。(6 )胃酸过…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传统滇红工夫红茶与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品质特点的差异,本文收集了5个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5个野生滇红工夫红茶,对其感官品质和生化品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感官审评表明,供试样品的外形、汤色、叶底均符合滇红工夫红茶的特征,即干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红艳或橙红明亮,叶底嫩匀,但传统滇红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滋味醇和鲜爽。传统滇红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1.07%、18.53和14.60 mg/g,明显高于野生滇红的38.42%、10.58和9.54 mg/g;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3.92%)低于野生滇红(5.01%);二者茶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16.56%,无明显差异;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4%、6.75%、10.93%和0.61%、2.70%、11.80%,其中茶红素含量差异明显;槲皮素、芦丁、山柰酚、杨梅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67、0.01、0.07 mg/g和0.14、0.27、0.16、0.15 mg/g,差异明显。以19个生化成分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CA),均能将传统滇红工夫红茶和野生滇红工夫红茶明显地分为两类,说明二者的生化成分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综合来看,传统滇红的水浸出物、儿茶素类、咖啡碱及黄酮醇类含量高,导致其滋味浓强;而野生滇红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是其滋味鲜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比较分析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性,探明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GC-MS法测定斯里兰卡红碎茶及滇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差异性,根据第一主成分贡献值大小,筛选出决定区分两地红碎茶差异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 两地红碎茶样品共分析到香气化合物40种,以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为主,香气成分及含量相近,但略有差异。其中反-2-己烯醛、苯乙醇、香叶醇、壬醛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80%以上),分别高出110.00%、108.73%、93.64%、84.91%,二氢猕猴桃内酯、吲哚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明显低于斯里兰卡红碎茶(50%以上),分别低至56.19%、52.38%。其中烯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高出最为明显,高出53.53%,吲哚类香气成分滇红碎茶比斯里兰卡红碎茶低出最为明显,低出52.48%。两类红碎茶中,水杨酸甲酯占比最高,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6.60%,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29.79%。斯里兰卡红碎茶和滇红碎茶中,酯类和醇类含量最高,酯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3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5.69%,醇类在斯里兰卡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2.48%,在滇红碎茶中最高可达34.84%。各香气成分中二氢猕猴桃内酯(C15)、反-戊酸-2-己烯酯(C29)最能代表斯里兰卡红碎茶香气特征,a-萜品醇(C30)、橙花醇(C40)最能代表滇红碎茶香气成分特征。结论 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可明显区分斯里兰卡红碎茶与滇红碎茶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云南、福建、宜昌三地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及其主要呈香特征,本试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产地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感官上,6种红茶均是以甜香为主,其中滇红茶甜香浓郁,福鼎红茶花香与甜香兼具,宜昌红茶则是甜香纯正。利用气质联用技术检测,在6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67种香气化合物,包含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类、烷烃类、酸类等,主体香气成分包括芳樟醇及其氧化物、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水杨酸甲酯等;其中,滇红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特征香气成分;福鼎红茶中以β-二氢紫罗兰酮、β-柏木烯为特征性香气成分,宜昌红茶则以香叶醇、棕榈酸为特征性香气成分。该研究从香气组分的角度明确了不同产地红茶香气品质形成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红茶品质提升及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 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料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和不同茶叶状态,即茶叶和茶叶磨碎样处理,同时分析其感官品质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本研究发现用60%乙醇提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水提取工艺,茶叶状态则是茶粉原料浸提效果显著高于茶叶原料浸提效果,且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达到2.3%,是传统红茶原料中茶黄素的3倍,速溶红茶得率达到了38%。结论 以高茶黄素茶叶为原料,并将其磨成粉,用60%乙醇提取作为提取剂制备速溶红茶,其制备的速溶红茶富含茶黄素,为速溶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抗氧化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能有效的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诱导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并且随着发光体系中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浓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6.
茶汤纳米聚集体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等自组装而成的纳米胶粒,是各组分介于游离分子与沉淀颗粒的中间状态。为探究牛奶对茶汤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红茶为原料,以1:50茶水比浸提茶汤,按不同比例添加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利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聚集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各组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总光强和平均直径,采用福林酚法分析其茶多酚浓度和分布率,比较研究牛奶添加比例、脂肪含量和茶类等因素对纳米聚集体物理化学特性和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均会促使部分牛奶纳米胶粒与茶汤纳米聚集体结合,导致茶汤超过90%的茶多酚富集于纳米聚集体,使绿茶和红茶的游离茶多酚比例分别降低78%和67%。初步证实:添加牛奶会促进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参与分子聚集,使游离茶多酚比例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超滤法生产罐装红茶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超滤法除去红茶汁中的鞣质,辅以砂糖、果汁等生产罐装红茶饮料,呈透明状态;同时,茶中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得到保留。证明了超滤法生产罐装红茶饮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以银杏叶、柿子叶、松针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杀青、脱水、干燥、粉碎和包装等过程,制成银杏草茶(袋泡茶)的工艺流程,并在外观、总黄酮含量、风味等方面与常规制茶工艺生产的银杏茶进行比较。银杏草茶口感和总黄酮含量优于常规工艺制作的银杏茶,是一种四季皆适于饮用的保健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