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建立锦葵啶葡萄糖苷酶促酰化反应的反应体系,探究酶促酰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探讨花色苷酶促酰化反应产物的亲脂性和稳定性.以酶活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反应介质,以花色苷的残留率和色差确定最适合花色苷酶促酰化反应的脂肪酶、最佳酶添加量、最佳分子筛添加量和酰基供体.结果表明:二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最佳反应介质;Can...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花色苷的结构稳定性,本试验以刺葡萄锦葵色素为材料,脂肪酶CAL-B为催化剂,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摩尔比对酶促酰化反应效果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酰化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刺葡萄锦葵色素酶促酰化反应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为43 h、反应温度为54 ℃、底物摩尔比为1:24。在此条件下,锦葵色素的酰化率达到49.92%±0.12%,本实验为刺葡萄锦葵色素的稳定化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水解度、可溶性肽、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滋味轮廓(电子舌分析)等为指标,在确定适宜蛋白酶种类的基础上,探究酶解前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加热温度50、70、90、100、121℃和时间5、10、15、20、25、30 min)对蓝蛤酶解特性及酶解物呈味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贝类海鲜调味料呈味基料制备技术的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比2∶1的中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组合酶解,酶解液呈味特性良好。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酶解液水解度、可溶性肽含量、呈味核苷酸、谷氨酸含量、鲜味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苦味值则呈波动趋势。延长热预处理时间不利于蓝蛤蛋白的水解和呈味物质的积累,但有利于降低苦味值。加热预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蓝蛤酶解液的整体风味和色泽,较优的预处理条件为加热温度70℃、加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4.
pH对红曲色素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对红曲色素的呈色有影响,在一定pH范围内,对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和色调的影响都比较小。但在极酸、极碱条件下,红曲色素的色调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试验论述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及黄色和红色组分的含量随pH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红曲色素的色调随pH变化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装印刷工作者来说,专色油墨的调配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人工调配专色油墨要求操作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凭经验调配出的专色对色样的匹配不够精确,耗时耗力。专色油墨的计算机配色系统,虽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配方,但是在油墨调配和印刷过程中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色差。这是因为专色油墨呈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油墨配方,在不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出的印品色彩差别也会很大。本文主要讨论除油墨本身色彩以外的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这不管是对提高人工配色还是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都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结构有机酸对桑椹花色苷的辅色作用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花色苷组成,以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没食子酸、绿原酸、苹果酸为辅色剂,考察pH值、温度、有机酸质量浓度对辅色反应的影响,并分别在60、70、80 ℃水浴中模拟食品中花色苷的热降解过程,探究热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pH=3.5、20 ℃、960 mg/L质量浓度条件下,“增色效应”和“红移效应”达到最大,辅色效果依次为苹果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苹果酸比空白组Aλmax增加45.04%。反应化学计量比(n)、平衡常数(K)、吉布斯自由能ΔG°显示辅色过程均自发进行,苹果酸的平衡常数(K)最大,吉布斯自由能ΔG°最小,分别为26.85、-8.02 kJ/mol。热降解实验表明添加有机酸能延长花色苷半衰期(T1/2),减小降解常数(k),60 ℃时,没食子酸可将花色苷溶液半衰期(T1/2)从17.50 h延长至26.23 h,降解常数(k)从6.6×102 min-1减小至4.4×102 min-1。因此,有机酸辅色作用有助于提高桑椹花色苷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色纺加工中机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变化而导致的色纺纱线选配调整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均匀三元结构描述子的图像混合特征提取算法,对色纺机织物组织结构与呈色一般规律展开研究。以聚类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特征类内距离的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并用于色纺纱线与其机织物呈色特性与颜色传递的表征。结果表明:建立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与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具有理想的色度学指标表征与判别能力;对于具有不同质量配比与捻系数的色纺纱而言,不同的织造过程均会降低其呈色的差异性与层次感;同时,相较于平纹与缎纹,斜纹对织物呈色差异性弱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酵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酵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和质地,而且赋予了食品新的营养功能,提高了农作物的附加值。然而,发酵过程中产品色泽的改变和衰减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富含花色苷的原料。花色苷的降解、微生物对花色苷的吸附、代谢产物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产品色泽的呈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酵食品产业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如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霉菌)对花色苷稳定性以及产品色泽和功能品质的影响,并对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与花色苷降解、衍生物的生成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改善发酵食品的色泽和功能品质,为扩大花色苷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织物结构参数、织物预处理与整理工艺对涤纶针织物上墨滴扩散和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针织物上的墨滴扩散行为受织物面密度、孔隙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普通涤纶针织物相比,经吸湿排汗整理的涤纶针织物的扩散面积更大;预处理后,涤纶针织物的渗化情况得以改善;墨滴色块的K/S值受墨滴在织物上扩散面积的影响,墨滴扩散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10.
1.墨层厚度的概念及检测的背景墨层厚度是指附着在纸张表面上的墨层与纸张垂直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墨层厚度合适与否,是影响印刷品呈色的关键因素。油墨层太薄,油墨不能均匀覆盖住纸张表面,墨膜光泽暗淡,颜色浅,印刷质量不达标;油墨层太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网点增大,甚至引起糊版,印刷质量同样不达标。由于油墨、印刷工艺、纸张的复杂性,导致不能准确定位墨层厚度的数值。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墨层厚度及测量墨层厚度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把握生产过程中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精确性,探究色纺纱针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因素。首先织造不同弯纱深度、不同织物组织的色纺纱针织物,色纺纱颜色配置红蓝、红黄、黄蓝、黑白4种,然后使用Datacolor SF600测色仪测试织物不同层数时的颜色,并从明度、饱和度、色相3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弯纱深度、织物组织、织物层数对色纺纱针织物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层数、织物组织、弯纱深度对色纺纱针织物的明度值均有影响,但对色纺纱针织物的饱和度和色相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宇  刘畅  刘石生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2):120-124
本文以橡胶籽蛋白溶液为原料,分离得到提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变性剂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影响,并通用激光粒径分析和分子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变性剂对酶的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加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温度的增加会加速下降的速度,通过对β-葡萄糖苷酶的空间结构分析发现尿素变性酶后,酶溶液的分子粒径变小,推断为β-葡萄糖苷酶的多聚体结构发生解聚。低浓度尿素在1 h时间内对β-葡萄糖苷酶有激活作用,酶活力明显提高,表明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与尿素浓度大小有关。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随酶溶液中尿素浓度增加,荧光峰位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不断暴露,蛋白质分子结构不断展开。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对出发菌黑曲霉M85和经软X射线Nk同步辐射所得突变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营养条件、培养条件和产酶动力学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两菌株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与出发菌相比,突变株在营养需求、培养条件、产酶动力学和产物的酶学性质都有所改变.突变株的氮源谱更宽,对KH 2PO4的需求从0.2%降为0.1%;培养条件实验表明突变株需氧量增加;突变株发酵周期缩短了16h,产酶能力提高了约80%;突变株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从60℃降为50℃,最适反应pH由4升为5.  相似文献   

14.
对香草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并以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24h、搅拌速度150r/min、料液比1:6(g/mL)。此时每20g浸膏中香兰素的理论含量为1.531g,验证实验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B(Novozmy 435)在低水分含量的叔戊醇溶剂中催化竹叶黄酮与硬脂酸的酰化反应。反应条件:竹叶黄酮与硬脂酸酸摩尔比1∶5,脂肪酶用量50g/L,机械搅拌转速200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后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TLC,UV 254nm),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7∶1∶0.05,v/v/v),柱层析洗脱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10∶1∶0.05,v/v/v);洗脱液合并相同组分,得到两种黄酮苷酰化物单体。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产物分别为异牡荆苷-6″-硬脂酸酯和异荭草苷-6″-硬脂酸酯,说明反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产β-D-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筛选及分子鉴定,酵母菌β-D-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分离提纯和固定化。重点对酵母菌β-D-葡萄糖苷酶在增强葡萄酒香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定化脂肪酶B(Novozmy 435)在低水分含量的叔戊醇溶剂中催化竹叶黄酮与硬脂酸的酰化反应。反应条件:竹叶黄酮与硬脂酸酸摩尔比1∶5,脂肪酶用量50g/L,机械搅拌转速200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72h。后经液液萃取,薄层层析(TLC,UV 254nm),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薄层层析展开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7∶1∶0.05,v/v/v),柱层析洗脱剂配比为氯仿/甲醇/冰乙酸(10∶1∶0.05,v/v/v);洗脱液合并相同组分,得到两种黄酮苷酰化物单体。对纯化后的组分采用红外光谱(IR)、质谱(ESI-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确定产物分别为异牡荆苷-6″-硬脂酸酯和异荭草苷-6″-硬脂酸酯,说明反应表现出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常用食品酸碱度范围内,pH对紫甘薯色素呈色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紫甘薯色素呈现不同的色调、不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两者变化显著并表现出类似的趋势。在pH2.0~8.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红色逐渐过渡到紫色,最后变成蓝色。在紫外可见光区域,随着pH的升高,紫甘薯色素在237、530nm附近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褐藻胶作为海洋植物提取物,近年来受到开发海洋类药物的研究人员关注。有报道称褐藻胶降解物具有治愈Ⅱ型糖尿病鼠的功效。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体系来探讨褐藻酸降解物的降血糖机制。结果表明:聚甘露糖醛酸片段(PM)和聚古洛糖醛酸片段(PG)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且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PM的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抑制,其抑制常数Ki和抑制率的IC50值仅分别为葡萄糖的4.4倍和7.0倍。通过比较PM、葡萄糖、甘露糖、果糖的Ki值和IC50值的差异,从构效关系上探讨α-葡萄糖苷酶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