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污染食品的广泛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倍受食品行业的关注,单一黄曲霉毒素检测已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针对食品黄曲霉毒素总量检测目前普遍采用理化分析方法,相比之下由于免疫分析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简便性等技术优势,已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食品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旨在为食品AFs总量免疫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由霉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感染后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ARC)划定为I类致癌物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很容易污染谷物、坚果、香料、植物油脂、乳类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因此,研究出快速、准确、高效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是政府、企业和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共同目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免疫技术发展的各种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免疫传感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和量子点探针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检测效果、优缺点及国内外应用等方面进展,为今后研发更优的检测黄曲霉素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产黄色色素法、氨蒸汽法和紫外荧光法用于快速定性检测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产毒株的可靠性,并比较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旨在探求一种判断AFs产毒株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在紫外荧光法中添加不同取代度的β-环式糊精(β-cyclodextrin,Mβ-cyd),发现低取代度Mβ-cyd能增强检测时菌落蓝绿色荧光强度,有利于观察和低效产毒株的选出;对14个不同曲霉菌株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产黄色色素法由于个别菌株产生色素,出现假阳性,误判率为7.1%;氨蒸汽法容易受到培养基和菌株产色素的影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误判率为7.1%,在酵母浸膏蔗糖培养基(YES)误判率为14.2%;紫外荧光法不受培养基和色素等外界因素干扰,能准确判别AFs产毒株和非产毒株。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液体乳产品中发现黄曲霉毒素M1超标,引发公众广泛关注.ABSCIEX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建立并向客户提供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整体解决方案. 黄曲霉毒素检测常见的方法为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TLC(薄层层析法)、LCMS/MS(液质联用)及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ELISA法使用较为普遍,但因其定量不准确,只能作为阳性样品的初筛工具;LC-MS/MS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适用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AB SCIEX公司就是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建立的黄曲霉毒素整体解决方案——iMethodTM.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研制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用于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 以荧光微球为标记物,采用DNP独立质控体系和竞争法检测原理,构建了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荧光免疫定量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方法。评价其准确度、重复性、特异性、与仪器确证方法符合度。结果 该方法最适条件为:pH7.8硼酸盐(BB)活化,pH7.5磷酸盐(PB)偶联,微球抗体质量比为5:4,抗原抗体质量比为50:1。检测限在0.299 ng/g -0.997 ng/g之间,定量限在0.544 ng/g -2.663 ng/g。代表性样本准确度为92.2%-111%,重复性为3.2%-7.5%。除与黄曲霉毒素B2有交叉反应(6.1%),与其他类似物无(<0.1%)。该法检测结果与仪器确证法一致性好,在-12.5%—15.9%之间。结论 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定量、灵敏、便捷、适合现场检测粮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纸条。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是公认的I类致癌物,在粮食、坚果、油脂、乳及其制品等多种食品中均有发现。因此,研究出准确、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荧光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势,适合现场高通量快速筛查,近年来被广泛地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该文介绍了4类常用的荧光标记物(荧光素、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和稀土离子螯合物),并详细阐述了5种荧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吸附法、荧光免疫层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的检测原理,以及上述方法应用于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荧光微球纳米粒子作为免疫标记物,偶联黄曲霉毒素B_1单克隆抗体制备纳米探针,建立了决明子中黄曲霉毒素B_1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 ng/m L,灵敏度为0.034ng/m L。该方法具有快速和简便等优点,可满足现场快速定量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主要存在于牛奶中.卫生部官网一份有关食物中毒的说明文件指出,黄曲霉毒素主要损伤肝脏,致癌性很强,我国乳及乳制品中规定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μg/kg. 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通常为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两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操作简单,快速,但灵敏度低且会出现假阳性,需使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精确定性、定量,而免疫亲和柱又存在使用繁琐、价格昂贵、储存条件苛刻、保存期短等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壳聚糖微球制备一种用于黄曲霉毒素B1检测前处理的免疫亲和柱。方法 通过优化化学交联法的反应条件,包括壳聚糖分子量、氨基和醛基摩尔比、壳聚糖浓度和水相油相比,制备粒径大小合适且均一的壳聚糖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偶联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免疫亲和柱。对亲和柱性能进行分析,使用阳性实际样品对亲和柱使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了壳聚糖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免疫亲和柱非特异性吸附率为5.26%,对单克隆抗体偶联率为90.90%,柱容量为2.69 μg AFB1/mL壳聚糖微球,检测回收率为92.1%~98.6%,相对标准偏差为0.61%~2.53%。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回收率为87.90%~96.37%。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免疫亲和柱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为黄曲霉毒素B1痕量检测前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湘派卤制品卤汁为研究对象,对其贮存过程中产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产毒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对产毒能力进行测定。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紫外荧光法对湘派卤汁进行产毒菌的初筛;对初筛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测序结果经NCBI同源性对比、MEGA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HPLC-MS/MS检测各产毒菌培养液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s)含量,确定各产毒菌的产毒能力。经平板稀释涂布法、紫外荧光法和分子生物学共筛选鉴定出5株产毒菌株,其中有4株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1株为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经HPLC-MS/MS法确定4株黄曲霉均不产生AFs,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G1(AFG1)。AFB1在第3天和第7天的含量分别为6.92、8.08μg/L,AFG1在第3天和第7天的含量分别为5.80、7.24μg/L;湘派卤汁由于贮存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