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浓香型白酒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及其空间分布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酒醅在发酵过程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及其前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酒醅的主要风味物质有38种,其中包括18种酯类物质,10种醇类物质,8种酸类物质,2种白酒有益因子(4-甲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在酒醅不同空间层,上层的风味物质仅有18种,但酸类和酯类比例更为协调,且丁酸乙酯与己酸乙酯含量比值为0.07,可突出浓香型白酒的酒体风格;中层的风味物质有34种,且醇类质量浓度达354.70 mg/L,酸类质量浓度达1 444.75 mg/L,酯类质量浓度达1 529.45 mg/L,均高于上层和下层;下层酒醅的己酸及己酸乙酯质量浓度最高,分别达到220.25和441.86 mg/L,有利于浓香型白酒主体风味物质的合成。在发酵过程中,酒醅不同空间层的四大酯、四大酸含量呈先较缓增加(0~15 d),后迅速增加至稳定趋势,中层和下层的四大酯、四大酸含量比上层变化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洋河梦之蓝(手工班)是洋河集团近年来推出的高端绵柔型白酒。为了分析其微量成分组成,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454种微量成分。其中,酯、脂肪酸、醇、醛、酚、酮类等是中国传统白酒中主要的呈味物质,在该酒中超过300余种;呋喃、核苷类似物、萜烯、吡唑和吡嗪等具有潜在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在该酒中检出48种。这些结果为研究绵柔型白酒风味和滋味来源及健康功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新酒为对照,对酒海贮酒、陶坛贮酒、不锈钢罐贮酒及对照4 种酒样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和酚类5 类组分;其中,新酒的风味物质种类最少,其总质量浓度最高(79 种、7 756 mg/L),酒海贮酒的风味物质种类较多,但其质量浓度最低(94 种、4 276 mg/L),而陶坛和不锈钢罐贮酒种类最多,均为96 种;其总质量浓度低于新酒而高于酒海贮酒(分别为5 957 mg/L和5 360 mg/L)。主成分分析及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罐和陶坛贮酒在异戊醇、异丁醇、月桂酸乙酯、己酸-2-苯乙酯、己酸糠酯和乙缩醛等物质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呈花香和果香的特征;酒海贮酒在十八酸乙酯、亚麻酸乙酯、苯乙醇和苯甲醛等物质上具有较高相关性,呈果香、甜香、蜜香和杏仁香特征。贮酒容器对贮酒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可能与贮酒容器的透气性、释放过渡金属离子的性能以及对贮酒pH值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两因素交互重复实验,模拟不同原料(高粱、玉米和稻谷)、小曲(3个不同区域的川法小曲白酒生产常用的糖化发酵剂)的传统川法小曲白酒酿造工艺生产(培菌1 d、固态发酵7 d),探讨两因素对川法小曲白酒酿造特性的影响,以及探清其酒体的主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酒体挥发性风味物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原料对出酒率、酒体总酯含量及感官评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小曲及小曲与原料的交互对酒体总酯含量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酒体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5种、醇类10种、醛酮类6种、烷烃类5种以及其他10种,其中相对百分比含量较高的是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等。定量方法显示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0.99,稳定性试验的RSD<5%,回收率试验在85%~130%之间,方法适合定量分析。高粱小曲酒中乙酸乙酯浓度最高达到192.24 mg/100 mL,玉米小曲酒中异戊醇浓度最高达到185.73 mg/100 mL。稻谷小曲酒中乙酸乙酯浓度最高达176.29 mg/100 mL,但其β-苯乙醇的浓度远高于高粱、玉米小曲酒,达到24.13 mg/100 mL。定量到的挥发性成分基本位于川法小曲白酒中微量成分的最佳浓度范围。原料及小曲对川法小曲白酒酿造特性的影响对混粮生产川法小曲白酒及改善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9):153-158
甲醛广泛存在于酒精饮料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认为Ⅰ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利用o-(2,3,4,5,6-五氟苄基)羟胺(PFBHA)衍生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我国馏分酒、不同年份产原酒和成品白酒中甲醛,发现白酒固态蒸馏过程中甲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白酒二次蒸馏过程中甲醛的变化与固态蒸馏类似。原酒中有15个酒样(占样品总量的16%)的甲醛浓度高于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IPCS)建议的产品中甲醛的允许浓度(2.6 mg/L)。总体上讲,生产年份越早,原酒中甲醛浓度越高。成品酒中仅有3个酒样(0.09%)高于2.6 mg/L,但我国成品白酒甲醛平均浓度(0.89 mg/L)普遍高于其他国家蒸馏酒中甲醛的浓度(≤0.7 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GC×GC-TOFMS)对广州某酱香系列白酒中微量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从该系列3个酒样中鉴定到有效风味化合物分别为737种、783种、794种,包含酯类、酸类、醇类、酮类、醛类、含氮类和含硫类等化合物,赋予了酱香型白酒特有的风味和风格,同时也为酒体载入了不饱和脂肪酸、吡嗪类化合物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金门高粱酒是台湾省金门县生产的一种清香型白酒,金门岛的独特海岛气候可能对酒的香气质量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未开展深入研究。为了分析金门高粱酒的香味特征,运用感官检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金门高粱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感官评价分析出该酒的主要风味轮廓为醇香和果香。GC-MS分析金门高粱酒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21种,醇类6种,醛酮类6种,烷烃类5种和其他类化合物4种,其中酯类物质主要是乙酸乙酯(2769.00μg/m L)、己酸乙酯(1674.90μg/m L)、辛酸乙酯(1353.30μg/m L)、癸酸乙酯(621.00μg/m L);醇类物质主要是3-甲基丁醇(301.80μg/m L)和2-甲基丁醇(82.80μg/m L);醛酮类物质主要是糠醛(114.00μg/m L)、壬醛(34.50μg/m L)和2-壬酮(17.70μg/m L),该实验为深入研究金门高粱酒及其他清香型白酒的风味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酚类化合物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和有益成分,为检测其在不同白酒中的含量,本文采用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C-MS/SIM)对103种白酒中常见的4-甲基愈创木酚、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和香兰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在81.8%~115.6%之间,精密度均小于5%;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检出限为0.14~0.55μg/L,定量限为0.35~1.49μg/L。应用该方法对103种白酒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白酒中不同酚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浓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一种浓香型白酒样品中6种酚类物质总含量最高,为6.21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川法小曲白酒主体挥发性成分组成。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技术分析川法小曲白酒主体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 4种不同地区川法小曲白酒(江津、永川、开江、自贡)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江津检出29种、永川31种、开江44种、自贡45种。4种不同产区酒中的共有物质为乙酸乙酯、正丙醇、异戊醇、癸酸乙酯等15种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丙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酯、乳酸乙酯等15种成分在挥发性成分体系中贡献率较大。定量结果显示,4种不同地区川法小曲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为0.4170~2.0880 g/L;乳酸乙酯含量为0.1115~0.2809 g/L;正丙醇含量为0.5416~0.9729 g/L;异丁醇含量0.3327~0.6371 g/L;异戊醇含量为0.7721~1.1701 g/L。结论 4种样品酒中异戊醇与正丙醇的比值分别为:1.0、1.2、1.1、1.5,异戊醇与异丁醇的比值分别为2.5、1.8、2.2、2.4,可作为川法小曲白酒特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白酒风味成分是决定白酒类型及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飞行时间质谱相结合(HS/SPME GC×GC/TOFMS)的方法,建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方法,并通过质谱数据库匹配、内标相对定量、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等对分析方法进行方法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白酒中62种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该方法对2012、2013年份贵州传统工艺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不同轮次基酒进行了检测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轮次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为酱香型白酒勾兑和酒品质相关性研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水是我国固态法酿造白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呈香物质、微生物菌群以及未彻底利用的营养物质,在清香型白酒地缸发酵过程中通过渗漏收集能得到较多黄水,其性质特点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设计黄水收集装置,对汾酒二米查黄水进行收集,对二米查酒醅、黄水及新产酒进行了理化指标分析。结果发现,黄水含有丰富的酸类、酯类、糖类,乙酸含量达到21132.30 mg/L、乙酸乙酯含量达到242.54 mg/L、阿拉伯糖醇含量达到3450.05 mg/L,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收集黄水降低了新产酒产量,但是提高了新产酒的口感,也大大降低了白酒中不良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老白干白酒中糖和糖醇类物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衡水老白干中甜味突出酒样中的糖和糖醇类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对于检测酒样中糖和糖醇类化合物线性范围宽,达到了对酒样中糖和糖醇类化合物的分析要求,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共检测出11种物质,包括4种糖和7种糖醇类物质,并精确定量了其中的3种糖和6种糖醇类物质,其中葡萄糖(3.33 mg/L)和甘油(1.20 mg/L)含量较高,其他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果糖、木糖、阿拉伯醇、木糖醇、核糖醇、甘露糖醇、山梨糖醇。将老白干白酒与酱香型白酒中对应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两种香型白酒的制曲工艺以及核心发酵工艺不同,造成了发酵过程中的菌群有所不同,从而使得两者酒体中糖和糖醇类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清香型白酒的风味成分中,酯类物质起重要作用。为了生产具有独特风味的高酯白酒,作为调味酒勾调清香型大曲白酒,使其协调、平衡。在大曲中添加3%的功能型曲-高酯曲进行白酒酿造,通过跟踪大、二楂酒醅发酵的品温、水分、淀粉、还原糖变化趋势以及新产酒的产量、酸酯、挥发性组分和感官品评来比较分析高酯曲对白酒发酵过程和结果是否起到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曲中添加高酯曲,改变了酒醅发酵的品温、淀粉和还原糖变化趋势,并且将大楂酒总酸提高了0.24 g/L,总酯提高了2.35 g/L,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167.07 mg/L,乳酸乙酯含量提高了669.81 mg/L。二楂酒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929.49 mg/L。此外对醇、酸、醛等物质成分也有极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徐香猕猴桃为原料酿造得到的猕猴桃酒中,分别添加25 mg/L和50 mg/L的谷胱甘肽,以不添加谷胱甘肽的猕猴桃酒为对照组,4℃条件下密封贮藏6个月后取样测定各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贮藏后猕猴桃酒香气成分的变化以及添加谷胱甘肽对贮藏猕猴桃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法进行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猕猴桃酒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猕猴桃酒中共检测出4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酸类以及萜烯类和C_(13)-降异戊二烯衍生物。贮藏6个月后猕猴桃各类香气总量均产生逸散,然而与贮藏后的对照组样品相比,谷胱甘肽添加处理的猕猴桃酒特征香气保持效果更好,香气物质总量更高,25 mg/L和50 mg/L的谷胱甘肽的添加分别可以降低6.68%和46.24%的香气损失,说明谷胱甘肽在猕猴桃酒贮藏阶段的添加更有益于猕猴桃酒的贮藏。  相似文献   

15.
以山楂为原料酿制的山楂酒作为少数具有行业标准的果酒,其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尚无研究报道。通过分析彤康庄园山楂酒中有机酸类的功效成分,为山楂酒提供基础科学及功效性研究资料。选取彤康庄园山楂酒(干型)进行功能成分的检测和分析,通过文献报道及功能对比进行功能性研究。检测结果表明,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是山楂酒中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5 975.9 mg/L、932.8 mg/L和626.0 mg/L。研究结果显示,山楂酒对缓解疲劳、矿物质吸收、降低血脂、护心保肝等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直接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年份李渡酒中的香气成分。酒中共分析出92种香气物质,其中确定结构的有84种。通过分析发现,李渡酒香气成分中比例较高的主要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乳酸乙酯,属浓清兼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售雪菊酒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雪菊酒较白酒的甜味重而酸度要比白酒的淡,两类酒在涩味和咸味上差异极显著(P0.001)而在丰度上无明显差异。经GC-MS与电子鼻检测发现雪菊酒与白酒在酯类物质种类上无明显差异,但雪菊酒中醇类物质种类要比白酒的多,而酸类物质较白酒少,总体上二者在挥发性风味物质上差异不显著。在色度方面两类酒显著不同,经肉眼即可区分出来。当以样品种类为分组依据时,多元方差分析检验雪菊酒与白酒差异显著(P=0.045)。  相似文献   

18.
研究酵母添加量、初始糖度、SO_2添加量和pH值对榴莲果酒发酵的影响,确定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榴莲果酒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榴莲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添加量0.7%,初始糖度28%,SO_2添加量60mg/L,pH值3.6。通过GC-MS对榴莲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酯类物质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嗅辨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多手段结合研究豉香白酒中异嗅物质的组成。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嗅辨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豉香型白酒的嗅味物质。通过谱图比对及统计学分析,找出2款酒样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并最终确定了2款白酒中嗅味差异物质的主要组成。结果共定性了53种酒体成分,其中有8种差异化合物有白酒风味贡献,通过验证确定丁酸、异戊醇是2款白酒中主要的异嗅味物质。结论相较于利用感官员进行呈味物质辨识的酒体异嗅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客观、更准确、可重复高的优势,期望为白酒智能化感官研究和酒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质谱联用(GC-MS)法对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研究不同香型白酒挥发性物质差异。结果表明,酱、浓香型酒样挥发性成分分别共检测出62种(定性60种)和36种(定性35种),前者酯类、酸类、吡嗪类等化合物的种类多于后者。酱、浓香型酒样在39种挥发性物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酱香型酒样中呋喃类及吡嗪类化合物含量分别是浓香型酒样的7.54倍和46.95倍,且醇类物质含量高于浓香型白酒;而浓香型酒样中4-甲基苯酚、己酸及其酯类物质含量分别是酱香型酒样的16.67倍、16.67倍和2.63倍,己酸异戊酯、己酸己酯、己酸乙酯等酯类含量显著高于酱香型酒样(P<0.05)。酒体挥发性物质的构成差异是白酒香型及风格差异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