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棉秆皮高温高压快速清洁脱胶工艺。介绍了具体的工艺流程,采用二次(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将影响棉秆皮脱胶效果的3个主要工艺因素: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优化,分析各工艺参数对棉秆皮纤维残胶率、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NaOH浓度、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棉秆皮残胶率和纤维断裂强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断裂伸长率有所上升。认为:较理想的脱胶工艺为NaOH浓度1.57g/L,温度155℃,保温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2.
刘陶  许云辉  张晓丽  李艳艳 《印染》2012,38(10):13-16
用碱煮法从稻秸秆中提取纤维,用高碘酸钠对提取的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二醛基氧化纤维素。研究了氧化剂质量浓度、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氧化纤维素的醛基含量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氧化温度的升高和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纤维素的失重率逐渐增大,醛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氧化工艺:氧化剂质量浓度15g/L、氧化温度50℃、氧化时间3h。在此工艺下,氧化稻秸秆纤维素的失重率为12.2%,醛基含量为0.590 8mmol/g。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酸、一次碱煮工艺单因素实验分析,用棉秆皮质量损失率表征其脱胶的效果,分别得出在H2SO48 g/L和NaOH10 g/L时,脱胶效果好.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及单因素实验探索,得出精练的优化工艺条件是:NaOH浓度8g/L, H2O2浓度12 g/L,浴比1∶100,时间30 min,洗衣粉1%(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温度60℃,常压.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是5.3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棉秆皮纤维表面粗糙,单纤维间靠残余的胶质黏结,在高温高浓度碱性条件下,纤维易发生断裂,但断口整齐.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化学蒸煮为主的棉秆皮脱胶方法提取棉秆皮纤维时易产生碱废水污染环境的缺点,采用生物脱胶工艺提取棉秆皮纤维。运用正交试验对棉秆皮的果胶酶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果胶酶制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温度、处理的pH值四个因素对生物脱胶的影响。对正交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棉秆皮纤维脱胶优化工艺条件是酶制剂浓度12%(owf),温度40℃,时间30h,pH值4.4,浴比1∶30。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对棉秆皮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将生物酶处理技术应用于棉杆皮纤维制取工艺,采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研究了棉杆皮纤维的脱胶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生物酶脱胶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质量分数12%(按织物质量计算),温度40℃,pH值4.4,时间30h,浴比1:30,化学脱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NaOH质量浓度8g/L,H2O2质量浓度7g/L,温度90℃,时间45min,浴比1:50。  相似文献   

6.
棉秆皮纤维是从棉杆表皮中可以获得的天然纤维素纤维,棉秆皮纤维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棉花作物的价值。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采用棉秆皮高压快速脱胶方法提取纤维,研究高压蒸煮过程中不同碱浓度、蒸煮时间和助剂用量对棉秆皮进行处理时棉秆皮纤维脱胶效果和对纤维基本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出结果:用高压脱胶的方式,在氢氧化钠质量浓度7g/L,煮练时间80min,助剂用量1g的条件下,得出棉秆皮脱胶的残胶率为7.07%,由棉杆皮脱胶的残胶率、回潮率、含水率和力学性能都能反映出脱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工艺对棉秆皮进行脱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的正交实验评价指标值,解决了两个评价指标优化条件不一致的问题,得出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6%,pH值4.4,温度60℃,时间8h,棉秆皮纤维的残胶率为8.09%,木质素残余率为9.64%。采用FTIR、SEM和XRD进行测试,讨论了棉秆皮纤维的化学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纤维素结构的变化,为棉秆皮纤维的染色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赵欣  马东光 《黑龙江纺织》2013,(1):18-19,28
使用双氧水工艺对西欧雨露亚麻纤维漂白,针对西欧雨露麻的双氧水漂白进行传统工艺优化和红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西欧雨露麻在Na2CO3浓度3g/L、Na2SiO3浓度5g/L、NaOH浓度1.2g/L做双氧水缓冲溶液,浴比1:30的条件下,双氧水浓度为9g/L、漂白温度95℃、漂白时间80min为优。从红外图中可以看到双氧水漂白工艺能够起到辅助脱胶去杂的作用,可提高纤维可纺性,而且该工艺对亚麻纤维的纤维素几乎不会起到损伤的负面作用,并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碱煮法对新疆废弃长绒棉棉秸秆进行脱胶处理来制备棉秆皮纤维。利用扫描电镜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法(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热重分析仪(TGA)分析了棉秆皮纤维的纵向形态、聚集态结构、晶体结构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棉秆皮经过碱煮工艺处理后,木质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含量明显下降,棉秆皮纤维长度为68 mm,细度为31 dtex,断裂强度为19 cN/tex。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17,(11)
由于法国亚麻纤维果胶含量高于国产亚麻纤维,提出果胶酶超声波辅助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优化的脱胶工艺为:果胶酶2 g/L,H_2SO_4 2 g/L;脱胶温度60℃,H_2O_2 8%,NaOH 6%,脱胶时间80 min,超声波频率28 kHz。该工艺脱胶处理时间短、温度低,因此,纤维素水解较低,单纤维强力优于传统化学脱胶,纤维损伤较小,可提高后道工序的可纺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由于红麻纤维木质素含量较高,脱胶工艺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其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预氧、碱煮、脱胶后处理(尿素浸泡和机械开松)工艺,运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加工,对影响脱胶效果的因子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为10%(o.w.f),NaOH用量为6.5%(o.w.f)、Na2S用量为8%(o.w.f),煮练温度为95℃,煮练时间为140min,尿素浸泡时,质量浓度为3g/L时可达到最佳溶胀效果;机械开松前后,纤维细度(支数)提高了15%、断裂强度仅下降4.7%。经上述工艺可使红麻纤维断裂强度达到3.85 cN/dtex,细度(支数)可达738公支,其可纺性指标以及纤维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为后续纺纱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预处理、复合酶处理和碱精炼工艺对苎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得到优化的碱性复合生物酶脱胶工艺: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预处理的苎麻纤维通过果胶酶(40g/L)和漆酶(10g/L)的复合酶在52℃处理3h;随后,在100℃通过NaOH水溶液(10g/L)继续处理3h。通过该工艺处理后的苎麻纤维残胶率为4.8%,断裂强力为5.06cN/dtex,白度为50.1度,其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三级苎麻精干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麻纤维溶解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氢氧化钠预处理和氯化锂/N,N-二甲基乙酰胺(Li Cl/DMAc)溶解处理。用质量分数为18%的氢氧化钠在60℃处理大麻纤维1~4 h,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不同温度(70、80、95℃)下溶解于质量分数为10%的Li Cl/DMAc溶解体系。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溶解前后的大麻纤维进行表征,测试溶解后溶液黏度值。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纤维素的晶型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溶解温度升高,大麻纤维溶解性增强,95℃条件下,预处理2 h和3 h的大麻纤维在10%Li Cl/DMAc溶解体系中能够完全溶解,溶解质量分别为1.0~1.2 g和1.2~1.5 g;预处理3 h的大麻纤维/Li Cl/DMAc溶液黏度值更大,溶液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丝瓜络纤维的预处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双氧水组合处理方法对天然丝瓜络纤维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使用NaOH、H2O2混合溶液处理最佳工艺为10%H2O2和10%NaOH,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丝瓜络纤维脱胶率为39%,纤维素成分为80.51%,比未处理前的66.19%明显提高。预处理工艺使丝瓜络由较粗的束纤维(2 000μm)变成直径20μm左右的单纤维,处理后,丝瓜络纤维的回潮率由原来的9.25%提高到12%。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弹性多聚酯纤维(elastomultiester)、弹性聚烯烃纤维(elastolefin)和氨纶三种弹性纤维经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前后的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及其红外光谱的异同。结果表明,弹性多聚酯纤维的纵向有明显沟槽,横截面呈"8"字型,纤维较细;弹性聚烯烃纤维和氨纶(单丝)的纵向表面比较平滑,横截面为长椭圆形结构,纤维较粗;氨纶可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弹性聚烯烃纤维不溶于浓硫酸(95%~98%),弹性多聚酯纤维可溶于浓硫酸(95%~98%),但不溶于二甲基甲酰胺(90~95℃)或75%硫酸;三种弹性纤维的红外光谱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具有较高吸液性能的天然纤维素,以西瓜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方法对其中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过程中NaOH质量分数、H2O2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西瓜纤维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西瓜纤维素最佳工艺条件,即NaOH质量分数为4%、H2O2质量分数为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时,西瓜纤维素质量分数最佳,为86.52%。SEM观察表明,西瓜纤维素具有特殊的中空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样品成分中主要含有纤维素。吸液倍率测试表明,当水温在40℃、Na+浓度为0.1 mol/L时,西瓜纤维素的吸液倍率可以达到85 g/g,显著高于天然棉纤维素的吸液倍率(40 g/g)。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对稻秸秆进行脱胶预处理,分析了生物酶作为前处理工艺对稻秸秆纤维性能的影响.以纤维残胶率、细度、强度及可挠度为指标,得出了这两种酶处理工艺的相对最优工艺参数.其中木聚糖酶前处理优化工艺为:木聚糖用量10%(owf),温度50℃,时间10 h,pH值为9,浴比1∶30;果胶酶前处理优化工艺为:果胶酶用...  相似文献   

18.
黄麻纤维高温脱胶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硫酸盐蒸煮法,对黄麻纤维的精细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高温碱煮练结合预氧处理工艺对黄麻纤维脱胶的方法,并运用正交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煮练温度、NaOH浓度和硫化度3个因子对黄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黄麻纤维脱胶后的细度、断裂强度等指标,得出了高温碱煮练精细化工艺处理黄麻纤维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硫酸盐蒸煮原理对黄麻纤维进行高温碱煮练是一种有效的脱胶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纤维组分测定、单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表征菠萝叶纤维在化学脱胶过程中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化学脱胶过程中,菠萝叶纤维成分变化较大,纤维素含量由60.21%提高至80.09%,半纤维素含量由16.62%降低至7.68%,木质素含量由10.68%降低至1.03%,果胶含量由3.30%降低至1.13%;半纤维素和果胶在预酸、碱煮后发生了剧烈降解,大部分木质素还需漂白后方能去除;纤维细度逐渐变小,表面变得光滑,沟槽逐渐明显,分离度增加,均匀性提高;纤维素晶型保持不变,均属于Ⅰ型纤维素,但相对结晶度逐渐升高;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可满足后续纺纱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