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三维卷曲中空涤纶为原料,对其力学性能、卷曲性能及三维卷曲中空涤纶/木棉散纤维集合体的静态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的强度较大,定伸长时,强度随时间变化速率递减;卷曲回复率较低,卷曲弹性率均匀度稍差。升温时,随着三维卷曲中空涤纶含量的增加,散纤维集合体所需升温时间降低,升温速率变大;三维卷曲中空涤纶/木棉(50/50)集合体的升温与纯三维卷曲中空涤纶集合体的升温特征相似。降温时,三维卷曲中空涤纶比例越高,散纤维集合体的降温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6,(10)
超细化纤维是目前纺织服装保暖材料的发展趋势。木棉是迄今为止中空度最大的天然纤维,独特的中空结构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保暖纤维。以木棉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木棉纤维纵横向形态结构,分析填充度对保暖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参数下,对比分析木棉、棉、聚酯纤维三种纤维集合体的保暖透湿性能。结果表明:在填充度为0.3时,木棉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最佳;相同参数下,木棉纤维集合体的保暖透湿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发挥木棉纤维的优良特性,使木棉纤维在纺织品设计开发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了木棉/白棉混纺纤维为原料,设计织造了13种不同组织、不同纬密,不同木棉纤维含量的木棉/白棉混纺纤维织物,并测试了织物厚度、保暖性、透气性,分析了织物不同结构参数对织物保暖性、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织物其他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经纬纱交织次数越少,组织结构越松厚,织物保暖性和透气性越好;织物保暖性随着体积密度增大而减少,透气性随着纬密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保暖性增加,透气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刘茜 《纺织学报》2009,30(4):24-27
 通过单向施力挤压试验,从纤维形态及表面摩擦的角度对羊毛、山羊绒、腈纶、鹅绒、木棉5种常用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进行探讨。分析纤维的形态及结构是影响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验证了纤维间接触点数量不受纤维卷曲及纤维截面形状影响这一结论。认为纤维的排列形式对集合体压缩性能会产生重要影响,排列形式不同导致集合体结构不同,产生压缩力的来源也不同。有无筒壁约束条件下的集合体压缩力学行为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纤维集合体能否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发生膨胀与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树  李玛莎 《纺织学报》2017,38(8):11-15
针对羊毛纤维集合体结构特征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表征这一问题,将分形的概念引入羊毛纤维集合体的结构表征,利用计盒维数的方法,计算了5种不同质量的羊毛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维数,同时采用平板式保温仪测定了羊毛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能;随后定量关联了羊毛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维数与其基本结构参数和保暖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分形维数来表征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特征是可行的,随羊毛纤维质量和体积分数的增大,集合体的分形维数增大,这说明集合体中的纤维结构更杂乱;随分形维数增大,集合体的克罗值和保温率增大,而传热系数减小,即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刘茜 《纺织学报》2009,30(3):22-27
研究了羊毛、山羊绒、腈纶、鹅绒、木棉5种常用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通过单向施力挤压,对纤维集合体的压缩特征曲线进行了表征,同时完成特征值的提取。发现5种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曲线、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压缩模量曲线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纤维的形态及结构有关,并将压缩过程分为3个区:近似线性区、转变区(或滑移变形区)、模量线性增加区。  相似文献   

7.
探讨木棉纤维应用于户外睡袋的可行性。以木棉纤维、三维卷曲中空涤纶及羽绒为原料,制备不同配比的木棉/羽绒系列、木棉/涤纶系列絮填料,并对其保暖性、透湿性及压缩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不混配其他纤维的情况下,保暖透湿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羽绒、木棉、涤纶;在不同配比的絮填料中,随着木棉纤维含量的增加,木棉/羽绒系列絮填料的保暖性、透湿性及压缩性能有所下降,而木棉/涤纶系列絮填料的保暖性、透湿性有所提高,蓬松度稍差。认为:在制备三组分木棉絮填料时,木棉纤维的含量不宜太高,考虑到纤维集合体的舒适度,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的含量应偏低控制。  相似文献   

8.
仿毛纤维集合体压缩弹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纤维集合体的压缩弹性体现了其特有的力学性质,它与纤维、条子或最终产品的手感、柔软性、弹性等风格有关,并且对服用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测试纤维集合体压缩弹性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在规定的压头、负荷下,分别测定在轻、重两种负荷下纤维集合体的高度,计算其压缩率和压缩弹性回复率等参数;也有同属于这一原理,而以计算硬度的方法来表征压缩弹性的;另外还有采用重锤落下的方式,使其落在纤维集合体上,观察纤维集合体的情  相似文献   

9.
探讨棉纤维集合体压缩量、体积质量与压缩力的关系。介绍了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理论,以南疆手摘棉纤维集合体为原料,在不同棉纤维集合体添加量、加载次数、加载速度和种类的条件下,测试了棉纤维集合体压缩量和体积质量与压缩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棉纤维集合体压缩量增加压缩力上升,棉纤维集合体体积质量与压缩力呈显著线性关系。单因素对比试验发现,棉纤维集合体添加量、加载速度、加载次数和种类对压缩力有显著影响。认为:棉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研究可对棉纤维集合体的生产加工、制品包装环节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木棉纤维作为近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天然纤维,为众多学者所研究。介绍木棉纤维的结构及基本性能,概述木棉集合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展望木棉纤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探讨木棉纤维纺织品在加工、使用中的损耗情况。测试了木棉纤维纱和织物在加工前后的木棉棉纤维根数比、木棉混纺毛巾在使用前后的木棉与其他纤维根数比及磨损断裂特征、木棉被絮料中纤维碎屑的长度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密机织物加工中作为经纱的木棉纱磨损量较大;且木棉纤维的磨损量明显大于棉纤维;经使用木棉纤维会产生明显折痕,折痕的最小间隔约20μm;木棉纤维碎屑长度主要集中分布在185μm~465μm之间;木棉碎屑的横断面并不整齐。认为木棉细胞壁上存在约20μm间隔的结构弱环,使用中木棉纤维的断裂是由局部逐渐发展到整根纤维横断面分离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次性脆断。  相似文献   

12.
总结天然植物绒纤维的研究与开发现状。介绍了木棉纤维、杨树绒纤维、香蒲绒纤维、蒲公英绒纤维等天然植物绒纤维的物化性能、形态结构和开发应用现状。指出:目前对天然植物绒纤维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加大开发应用研究力度,加速研究成果的批量化、工业化生产。认为:天然植物绒纤维的开发应用空间广阔,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顺利纺制棉Formotex木棉混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包混工艺,并对木棉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开清棉工序重点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合理设置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适当增大捻系数,以减少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钢领、钢丝圈型号,以减少成纱毛羽;络筒工序合理设定清纱器参数,清除有害纱疵,最终成功纺制出棉/Formotex/木棉60/30/10 14.5 tex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Sunlite/木棉55/45 14.6 tex针织用纱的纺纱工艺要点。通过分析Sunlite纤维及木棉纤维的特点,制定了纺纱工艺流程,研究了工艺设计原则,优化并实施了纤维材料预处理、开松、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系列工艺措施,解决了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控制了条干均匀度、粗节、细节及棉结,顺利研制出功能性保暖休闲针织面料用纱,并对所开发纱线进行了成纱质量指标和抗菌、保暖、透气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Sunlite/木棉纱成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所研制的混纺纱抗菌、保暖、透气等性能良好,达到了功能性保暖休闲针织面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研究木棉纤维的抗菌性和抗菌机理。木棉纤维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和医用酒精浸泡灭菌,采用吸收法检测其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并分析了木棉纤维的抗菌机理。结果显示,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的木棉纤维抑菌值要比用医用酒精灭菌测得的小,木棉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了90%以上,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用酒精处理木棉纤维不会影响其抗菌性;木棉纤维抗菌性能与其所含的黄酮类和三萜类物质以及高度中空的结构有关。认为采用医用酒精灭菌更适合木棉纤维,木棉纤维制品应尽量避免采用高温高压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非织造黏合衬布中理想的木棉纤维体积混比.通过针刺热轧非织造加工技术制备了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测试了不同木棉纤维体积比的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强伸性能、缩水率、耐磨性、弯曲刚度和透气性,并通过Borda数法分析了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综合性能与木棉纤维配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木棉纤维体积比的增加,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的强伸性能、耐磨性和弯曲刚度下降,缩水率呈减小趋势,透气性先下降后增大.认为:木棉体积比为67%时所制备的木棉非织造黏合衬布性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木棉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研究木棉花色素的提取工艺和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木棉花色素溶于乙醇溶液,难溶于水、丙酮和无水乙醚;对光、还原剂、氧化剂、糖类较稳定,金属离子对其有一定影响,但对热不稳定,受pH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Kapok fibers modified with AgCl/TiO2 and Chitosan colloid. A very simple, single-step (pad-dry-cure)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gCl/TiO2 and Chitosan colloid on kapok fibers, the chemicals used are easily available. Different blend ratios of chitosan and AgCl/TiO2 colloid were applied to the bleached kapok fibers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ere assayed against gram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Gram-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a. The treated kapok 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bacterial growth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amples which had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hitosan and AgCl/TiO2 colloid. However,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acterial growth with the use of this colloid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Ebru Bozaci 《纺织学会志》2013,104(10):1404-1414
Abstract

Ceiba pentandra (L.) Gaertn (kapok) fiber, a natural and renewable material,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for its intrinsic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pretreatment of kapok fiber was performed in a green way by using atmospheric plasma, together with pectinase and lipase enzymes and no hazardous chemicals was used.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has been used to design and optimize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scouring process for kapok fibers. Predicted values provided from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actual experimental values exhibited close relationship. Th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s on the hydrophility, whiteness index and color yield of the kapok fibers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Results showed that atmospheric plasma?+?pectinase and atmospheric plasma?+?lipase treatments are ecofriendly alternatives for kapok fib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20.
综述生物质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和原液着色纤维3类绿色纤维的研发现状和发展前景。生物质化学纤维包括生物质再生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物理回收法和化学回收法;原液着色纤维的常见品种包括原液着色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原液着色腈纶纤维等。通过分析各纤维的优势与研究现状,为纺织企业提供更多从原料到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