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建立了免疫磁珠和荧光量子点标记的抗体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并用SiO2、羧基和大肠杆菌O157∶H7抗体依次包覆制得免疫磁珠。游离的大肠杆菌O157∶H7首先与免疫磁珠结合,然后由量子点标记的抗体与大肠杆菌结合,形成一个三明治结构;随后分析磁分离采集的磁珠的荧光强度(激发/发射波长为370 nm/472 nm)。SiO2壳结构的引入,减少了传统免疫磁珠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对目标菌的选择性,同时有效的阻止了三明治结构中量子点因电子转移至Fe3O4而引起的荧光猝灭,保证了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动态范围为10~108 CFU/mL,检出限为10 CFU/mL。牛肉、牛奶和蜂蜜样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04%、90%~94%和90%~11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3.8%、3.2%~7.8%和5.8%~6.3%。  相似文献   

2.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与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PCR技术、免疫学技术联合使用后,可以更有效地分离各种标本中的病原体,提高实验室对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缩短检测时间,为病原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磁分离(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IMS)方法高效富集大肠杆菌O157:H7。方法合成一种核壳型的纳米磁珠(magnetic nanobeads, MNBs),并基于制备的MNBs构建了IMS。通过优化制备免疫MNBs时抗体浓度, IMS过程免疫MNBs的用量和孵育时间,构建了高效的IMS方法。结果构建的IMS方法能够在35 min内完成牛奶中大肠杆菌O157:H7的高效富集,当大肠杆菌O157:H7浓度低于10~5 CFU/m L时,捕获效率高于93.4%,当菌浓度达到10~7CFU/mL,捕获效率仍大于50%。结论该方法简单高效,可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 IMB)是一种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及保护性壳的球形小粒子, 由载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s separation techniques, IMBS)则是利用免疫磁珠上包被的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亲和反应, 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到目标抗原。再利用磁珠的磁响应性, 实现对目标抗原的富集。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 该技术通过与其他检测手段相结合而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的结构特点、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原理, 着重阐述了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以期为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制一种大肠杆菌O157:H7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利用自制水溶性量子点静电偶联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将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兔二抗划线于硝酸纤维素膜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条能在5min内完成检测,检测限制为1×104 CFU/mL,对常见的8种食源菌无交叉反应。基于量子点的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层析试纸操作简便,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可用于食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199-205
将骨髓瘤细胞SP2/0与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免疫小鼠得到的脾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得到3株稳定分泌抗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D3、E7、B9,D3和B9亚类为IgG1,E7亚类为IgG2a,轻链亚型均为κ。交叉反应结果显示这3株单抗仅结合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15株其他细菌无反应,测得胶体金标记单抗最佳pH、最佳结合量分别为D3:pH 7.58.0、24μg/mL;B9:pH 7.5、12μg/mL;E7∶pH7.5、18μg/mL,抗体配对选择胶体金结合D3喷涂金标垫、E7以1 mg/mL喷涂NC膜作T线为最优组合,试纸条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灵敏度为2.1×106CFU/mL,且仅可检出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对25株其他细菌均无交叉反应,模拟带菌实验表明,对市售面包、牛奶、果冻各25 g(mL)均添加约200 CFU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增菌培养8、10、10 h即可检出。研究表明,实验自主制备的抗体性能良好,试纸条特异性、灵敏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可在政府食源性致病菌监管部门、食品企业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吴斌  王玫  高阳  王长文 《食品科技》2011,(4):292-295
目的:制作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金标试纸,检测试纸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效果。方法: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大肠杆菌O157,并对该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该试纸可在15min内检测大肠杆菌O157,灵敏度最低检测浓度为1×106cfu/mL。对于不同的肠道菌群(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杆菌、副溶血弧菌),未发现有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大肠杆菌O157:H7金标试纸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高效地鉴定纺织品基质中大肠杆菌O157:H7的方法,筛选出大肠杆菌O157:H7特有的rfb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和荧光双标记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技术,集成创新开发一种目标菌低浓度、不可培养情况下的样品中高效、快速富集分离大肠杆菌O157:H7的技术,建立了一种针对纺织品基质的免疫磁珠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其检测下限可达8 CFU/mL。利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30份阳性样品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100%吻合。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稳定性强,实现了纺织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灵敏鉴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特异性的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包被处理的PCR管,对样品中的病原菌进行特异性免疫富集,以免疫捕获-PCR(Immunocaptured PCR,IC-PCR)管中捕获到的病原菌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免疫捕获-PCR对病原菌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灵敏度达到102CFU/mL,比直接PCR和ELISA提高了103倍;特异性验证实验证实,对其他10株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均无目标条带。该方法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合起来,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检测迅速,是适合检测一线进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O157:H7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肠道致病菌,感染剂量极低,低达10个菌体。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十分凶险,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该菌引起的感染主要通过食品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感染和流行尤为迫切。本文就大肠杆菌O157:H7在食品中的预测模型以及风险评估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高压脉冲电场对酵母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的电场强度和脉冲时间对胡萝卜汁中接种的啤酒酵母 (CGM CC 2 60 4)和大肠杆菌 (CGMCC 1 90 )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 ,啤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的残活率都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和脉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同轴式电极中 ,在 2 3kV的电压和1 2 42ms的脉冲处理时间下 ,酵母达到最小残活率 -4 113个对数 ;平板电极中 ,在 17kV/cm的电场强度和 0 45ms的脉冲处理时间下 ,大肠杆菌达到最小残活率 -2 3 97个对数。同时发现 ,酵母对电场强度和脉冲时间的敏感程度大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动向及近几年出现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酶-底物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自动分析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14.
食品中肠杆菌科检测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意识和检测技术的落后,大肠菌群一直作为监控食品卫生状况的主要指示菌。早在19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大肠菌群作为评价食品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当时由于缺乏直接的大肠菌群检测技术,McCrady于1915首次运用MPN(mostprobable number)的方法对大肠菌群的数量进行估算。3M PetrifilmTM快速检验测试片的诞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肠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炝蟹中大肠菌群的受各种因子(aw、T、Pres、pH、Eh、腌制时间)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渗透压的变化对大肠菌群的生长影响很大,当盐浓度为10%开始受到抑制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效果增大;pH值为7时大肠杆菌的生长良好,强酸较强碱不利于其生长;保鲜剂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真空影响不大。使炝蟹盐度为3%和采用保鲜剂控制微生物的生长,能达到国家指定的腌制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or E. coli O26, which were AS (antibiotic sensitive), AR (laboratory created antibiotic resistant mutants), or naturally MAR (multi-antibiotic resistant), were inoculated into laboratory media, yoghurt or orange juice and their growth/survival monitored during enrichment at 37 degrees C or storage at 4 degrees C. The strains were also inoculated into minced beef and their thermal inactivation (D-values) examined at 55 degrees C, with and without a prior heat shock at 48 degrees C. The growth kinetics (lag phases, growth rates) of the VTEC (verocytotoxigenic E. coli), incubated over 24 h at 37 degrees C in laboratory media, were similar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yoghurt and orange juice, E. coli O157:H7 MAR died off significantly faster (P<0.05) than any of other VTEC strains examined. E. coli O157:H7 MAR was also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heat sensitive (P<0.05) than the other VTEC strains tested. The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of the different VTEC strains and the link between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survival in VTEC organis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18.
翟平平  李嘉文  王芳  熊燕  李睿 《食品科学》2012,33(17):184-187
对4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并结合主要毒力基因如eae和hly,以及志贺毒素滴度,探讨RAPD实验对大肠杆菌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菌株中有两株变种携带stx基因但不能正常表达志贺毒素,其中一株变种EC169与另两株正常表达志贺毒素的O157菌株具有相似的扩增图谱,而另一株非O157变种EC130与其他菌株聚类明显不同。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重复性强且具有多态性的随机引物G2、G7、G8、G11、G12,可用于大肠杆菌致病菌快速鉴别和食物中毒溯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主研制的脉冲强光杀菌装置,通过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试验,研究脉冲强光的杀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各因素对脉冲强光杀菌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是闪照次数>光照强度>菌液透光率>菌液厚度.在光照强度0.5 J/cm2,菌液厚度3.4 mm,菌液透光率100,闪照16次能达到完全致死.此外,杀菌菌液的物理性质对杀菌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蚕素抗菌肤是食品领域中研究最多的昆虫抗菌多肤。通过对62种天蚕素低级结构的研究,设计出4条全新抗菌肤序列。应用多重PCR方法合成设计多肤的全基因序列,酶切PCR扩增产物和克隆载体puc19,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中。测序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已经成功克隆到宿主菌JM109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