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蒲彪  张瑶  刘云 《食品科学》2011,32(14):293
为探讨陈酿对枇杷酒香气形成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枇杷酒陈酿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陈酿期间,共检出27种香气成分;正己醇、正庚醇、1-辛醇等19种为共有成分,其中1-壬醇、乙酸戊酯、辛酸乙酯等8种成分相对含量较高;陈酿各阶段,虽各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高低依次均为酯类、醇类、酸类、萜烯类和醛类,但香气成分种类、主要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醇类和醛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减少;酯类、酸类和萜烯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总体有所增加。不同陈酿时期香气组分的不同使枇杷酒呈现不尽相同的香气表现。  相似文献   

2.
即墨黄酒是采用黍米酿制的特色黄酒,其香气成分和陈酿过程中香气的变化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即墨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通过优化萃取探针、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NaCl添加量,确定即墨黄酒香气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ACAR/PDMS/DVB复合涂层的萃取探针在50℃条件下萃取60 min,NaCl添加量为0.15 g/mL。从2009年、2012年、2013年、2015年酒样中分别检测出16,15,15,19种香气物质。苯乙醇、苯乙酸乙酯、苯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在4份酒样中均有检出。苯乙醇和丁二酸二乙酯的相对含量随陈酿年份的增加逐年减少。2012年酒样中苯乙酸乙酯和苯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猕猴桃果酒中香气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固相微萃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所收集8种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30 μm PDMS微萃取头适用于猕猴桃果酒香气物质分析,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40℃、氯化钠浓度0.2 g/mL。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从8种猕猴桃果酒中主要检测到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和正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此外含有大量醇类、酸类和酚类物质,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中各主要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分析取样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3个因素对发酵香肠中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发酵6,9h的香肠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香肠中风味物质的抽提条件为样品质量3.0g,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60℃。从发酵6,9h的香肠中分别鉴定出54,20种香气成分;酯类物质是发酵6h肠中主要挥发性成分,而发酵9h肠中主要成分为醇类,其中70.9%是乙醇,乙醇谱峰远高于其他化合物的谱峰,掩盖了其他化合物的谱峰。发酵6h与发酵9h的香肠中香气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就风味物质而言,发酵6h的效果优于发酵9h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测定覆盆子发酵酒香气成分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覆盆子发酵酒香气成分测定的影响次序为:进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NaCl添加量,其中进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对测定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的最佳条件为组合进样量6 mL、平衡时间40 min、平衡温度45℃、NaCl添加量1 g,以此条件进行试验,测得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为15.72%±1.33%,表明此条件较为适宜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测定覆盆子发酵酒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昆仑雪菊为原料酿造雪菊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雪菊酒发酵的影响,优化了雪菊酒发酵工艺条件,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雪菊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雪菊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雪菊酒酒精度可达11.3%±0.17%vol。雪菊酒中共鉴定出35种香气成分,约占总峰面积的87.033 2%,其中,异戊醇、异丁醇、苯乙醇、右旋香芹酮和辛酸乙酯是雪菊酒的主体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维婷  刘建军  司辉清 《食品科学》2012,33(12):185-189
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方法确定固相微萃取信阳毛尖茶挥发性物质的优化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信阳毛尖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信阳毛尖香气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70℃,共鉴定出99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2种(相对含量47.83%)、碳氢化合物20种(相对含量10.97%)、酮类15种(相对含量20.43%)、酯类11种(相对含量7.24%)、酚类8种(相对含量3.4%)、醛类7种(相对含量7.73%)、杂氧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01%)、含氮化合物3种(相对含量1.39%);信阳毛尖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芳樟醇、橙花醇、6-甲基-5-庚烯-2-酮、戊醇、β-紫罗酮、甲苯、5,6-环氧基紫罗酮、苯乙醇、Z-茉莉酮、庚醛、2,2,6-三甲基环己酮、苯甲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等。  相似文献   

8.
对三华李香蕉复合果酒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鉴定果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优化了香蕉热烫条件、三华李香蕉浆混合比例、三华李香蕉浆酶解条件以及主发酵条件等工艺。结果表明,香蕉的最佳热烫条件为:95℃热烫2 min;三华李香蕉浆混合比例为1∶1;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pH4.0、果胶酶的添加量300 mg/kg、酶解时间150 min;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26℃、初始糖度22%、初始pH3.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经陈酿半年后,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从三华李香蕉复合果酒中鉴定出13种香气成分,其中9种为酯类物质,相对含量的总和达56.93%。其香气成分主要为3-甲基-1-丁醇(29.30%),依次为己酸乙酯(16.61%)、丁酸-3-甲基丁酯(15.08%)和辛酸乙酯(14.66%)等。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以河南平顶山大面积栽培品种香梨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香梨果酒的发酵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香梨果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香梨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初始pH值3.5、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5.2℃,在此条件下,香梨果酒的感官评分为94.4分;从香梨果酒中共鉴定出香气物质68种,占总香气成分的99.55%,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为乳酸乙酯(11.94%)、乙酸异戊酯(1.17%)、己酸乙酯(4.41%)、乙酸己酯(2.09%)、辛酸乙酯(11.75%)、丁酸乙酯(9.04%)、异戊醇(12.69%)、正己醇(4.30%)、2,3-丁二醇(6.01%)、苯乙醇(3.36%)、苯甲醛(2.01%)。  相似文献   

10.
香气物质的组成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作者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银杏葡萄酒中香气物质的条件,使气相色谱法检测香气物质的结果更精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银杏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银杏葡萄酒香气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42 min、取样量6 mL。以此优化条件并结合GC-MS分析测得银杏葡萄酒香气成分31种,其中包括酯类15种、酸3种、醇8种、羰基类化合物4种以及酚类1种,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且种类最多。经计算香气活性值(OAV),有23种化合物的OAV值大于1,说明大多数检测到的物质都对酒的风味产生贡献作用,尤其是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以及乙醛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果酒,该试验以枇杷和贡梨作为原料进行复合果酒的研制,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发酵温度、SO2添加量、初始pH值、酵母添加量对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梨复合果酒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枇杷汁与贡梨汁体积比1∶2、初始pH值为4.6、SO2添加量61 mg/L、发酵温度22 ℃、初始糖度240 g/L、酵母添加量0.2%。在此最优条件下,复合果酒的酒精度为12.67%vol,酒体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果香浓郁、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12.
赵红红  李波  刘欣 《饮料工业》2014,17(10):37-40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医药、酒类、食品和饮料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实验通过浸提法对秦巴山区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研究,考察提取剂、料液比、提取剂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总黄酮浸出率的影响,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总黄酮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枇杷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甲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5,提取剂浓度为60%,浸泡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总黄酮提取率为8.106%。  相似文献   

13.
以阴干的枇杷花及花蕾为原料,采用60%乙醇为溶剂,微波辅助提取其中的槲皮素,研究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对枇杷花槲皮素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优化槲皮素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15 g/mL、微波提取时间25 min、微波提取功率600 W;在此条件下提取量为8.26 mg/g。将枇杷花槲皮素使用HP-20型树脂柱层析纯化后纯度为64.87%。该纯化品红外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1663、1611、1382 cm-1处有槲皮素特征峰。探讨枇杷花槲皮素对酒精分解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活力均有一定的提高,激活率为24.83%、29.18%、22.36%。枇杷花槲皮素对酒精分解过程中关键酶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为开发天然产物解酒护肝辅助食品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雪梨和枇杷作为原材料,探讨雪梨枇杷复合果酒主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酒精度、pH、总酸、透光率、还原糖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雪梨与枇杷体积比、酵母接种量、SO2添加量,对成品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并且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雪梨枇杷果酒中挥发性成分种类以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以雪梨和枇杷为原料进行发酵,雪梨枇杷体积比为6:4,发酵原浆初始pH为3.5,SO2添加量为80 mg/L,酵母接种量为0.4 g/L,5 d发酵结束后,得到果酒酒精度为9.51%vol,透光率达到91.5%,总酸为7.60 g/L,pH为3.56,还原糖为8.32 g/L,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果酒感官评价得分为91分,各因素对果酒酒精度影响次序为:初始pH > 酵母接种量 > 雪梨枇杷体积比 > SO2添加量。并且测得该雪梨枇杷复合果酒的菌群总数为11 CFU/mL以及大肠菌群数小于10-9MPN/mL,均符合标准。通过分析其挥发性成分,雪梨枇杷果酒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为醇类和酯类,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7.82%,对果酒的香味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枇杷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H2O2损伤、·O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45 min,枇杷花质量分数0.2%,硫酸铵质量分数18%,PEG400质量分数28%,在此工艺得到枇杷花总黄酮的得率为26.96%。提取得到的黄酮抗过氧化氢损伤能力较好,其羟基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0.297 mg/mL,优于Vc,表明枇杷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植物乳杆菌R23菌剂的研发及其在果酒生物降酸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H16为培养基,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培养,测定生物量,确定最适生长条件;以枇杷酒为基酒,研究R23在酒中消长规律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特性.结果与结论:植物乳杆菌R23的最适温度30℃、pH 6.0.植物乳杆菌在酒中的生长总体呈...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地掌握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有效含量,优化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该研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蓝莓酒中原花青素,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蓝莓酒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 min,料液比1∶7(g∶mL),乙醇体积分数67.0%,提取温度55 ℃。在此最佳条件下,原花青素平均得率为4.86 mg/g。  相似文献   

18.
枇杷酒发酵过程中的呈香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酒发酵实验表明,枇杷鲜果的芳香成分主要为己醛、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而且极微量;在发酵过程可产生很多新的呈香物质,如苯乙醇、内脂、酯类物质;发酵过程枇杷果实的芳香化合物有较大的损失,对枇杷果酒的风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万州大五星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色工艺酿造枇杷果酒。分别采用液相色相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不同果酒样品中有机酸、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结合热处理的护色处理酿造枇杷果酒护色效果最佳,与未经护色处理样品相比,该护色处理有利于增加果酒中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丁二酸)、氨基酸(苦味、芳香族及甜味氨基酸)含量;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8种,其中酯类、醇类、酮类、其他类物质分别增加2种、3种、1种、1种;PCA结果表明,不同枇杷果酒样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等,聚类分析将样品聚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