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红曲霉的性质、浙江传统玫瑰米醋的工艺特色,用麦芽汁培养基将浙江传统玫瑰米醋酒醪中的红曲霉菌株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筛选出来的红曲霉菌株能产Monacolin K、γ-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2.
根据红曲霉的性质、浙江传统玫瑰米醋的工艺特色,用麦芽汁培养基将浙江传统玫瑰米醋酒醪中的红曲霉菌株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筛选出来的红曲霉菌株能产Monacolin K、γ-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3.
4.
因为γ-氨基丁酸(GABA)的保健作用,国内外相继开展了GABA富集食品的研究。本试验从贵州省生产的腐乳中筛选出产GABA的红曲菌株,并对其基本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该5株菌的菌体生长量与GABA生产量,为进一步优化GABA高产红曲菌和实现GABA富集腐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发酵青稞中添加辅料对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曲霉发酵青稞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L_9(3~3)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不同辅料及其添加量对GABA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辅料并确定辅料的最佳添加量,从而优化红曲霉发酵青稞产GABA条件。结果表明,添加辅料可进一步提高红曲霉发酵青稞产GABA的量,固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青稞48%、玉米粉10%、黑豆粉17%、米粉15%,依据此配方,在30的环境下培养8 d,GABA产量约为24.62±0.18 mg/100 g。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对浙江传统玫瑰米醋工艺特色及功能性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筛选高产Monacolin.K的红曲菌种,调整工艺条件,生产出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富含Monacolin K的玫瑰米醋的过程,从而为传统工艺的深度挖掘创建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旨在探寻豆渣的综合利用方式,降低γ-氨基丁酸的生产成本。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从6个因素中筛选出了有显著影响的大米粉、MgSO4、KH2PO4三个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及回归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为:基质豆渣12.28 g,大米粉为7.72g,(NH4)2SO40.20%,MgSO40.23%,KH2PO40.37%,CaCl20.25%,谷氨酸钠0.45%(均为占固体基质的质量分数),初始含水量60%,初始pH值5.5,温度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达到0.417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13.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红曲霉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GABA)分离纯化工艺。对3种脱色剂进行筛选,D101树脂对红曲发酵液具有最高的脱色率和GABA得率。分别以静态和动态吸附-解析方法考察D001离子交换树脂对GABA的最优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脱色发酵液pH下上样,上样流速为1 BV/h,采用水和2 mol/L氨水两步洗脱,洗脱液浓缩后结晶为透明针状,GABA的总得率为45.4%。  相似文献   

9.
梁金钟  田宇  王风青 《食品科学》2011,32(23):244-249
从腌制的酸菜液中,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法,经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编号为LpL-0212,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atp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Enterococcus faecium。在含2%谷氨酸钠的TYG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24h,经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102.37μ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筛选一株适用于苦荞米发酵的红曲霉菌株。方法 从豆腐乳、红曲米分离筛选鉴定红曲霉菌株22株,优选长势较快的5株菌株,编号为MZ1、MZ7、MZ18、MZ20和MZ23。综合考察发酵后样品中红曲色价、总黄酮、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以及桔青霉素的含量,根据发酵后样品中较高含量的红曲色价、总黄酮、洛伐他汀、γ-氨基丁酸以及较低含量的桔青霉素,筛选适用于苦荞米发酵的最佳红曲霉菌株。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红曲霉菌株MZ20发酵后样品的红曲色价、总黄酮和洛伐他汀含量均最高;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9.03±4.39mg/g,是发酵前的4.47倍;洛伐他汀含量为0.52±0.04μg/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35.89±7.22μg/g;桔青霉素含量均不高于40μg/kg。结论 成功分离并筛选红曲霉菌株MZ20作为苦荞米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1.
红曲霉中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综述了Monacolin K的特性、药理作用及应用价值,阐述了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因素及国内外对Monacolin K的研究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2.
红曲霉中Monacolin K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从红曲霉培养液中分离出了一种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质,命名为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由于其在保健作用和药用方面的潜在价值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文中论述了红曲霉中Monacolin K的特点以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从泡菜汁中筛选出一株菌株L-145,该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4.752 g/L。菌株L-145经形态学鉴别、生理生化性质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提取菌株的16Sr DNA测序并Blast比对,通过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最终确定菌株L-145为植物乳杆菌并命名为Lp-145。菌株Lp-145具有较高的发酵底物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可继续优化发酵条件来提高γ-氨基丁酸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自然发酵泡菜为原料,用平板划线分离得到10株菌株,通过对菌株个体特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以及纸层析法进行定性分析,改良纸层析法与HPLC法结合的定量分析,得到产γ-氨基丁酸的优势乳酸菌B2,产量为1.18mg/m1。  相似文献   

15.
一株高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高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菌落较小,成橙红色;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着生于菌丝体或分支末端;最适生长温度为30~33℃;能耐8%浓度的乙醇;可以利用包括鼠李糖、松三糖、甘露醇等在内的17种碳源,但只能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糊精和乙醇等少数几种碳源进行发酵产气;在利用不同类型的氮源时发酵液色泽差异较大,其中对铵盐的利用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乙酸乙酯作为Monaeolin K的提取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硅胶薄层层析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分析结果准确,操作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17.
对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复合诱变后的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通过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得到一株高产Monacolin K的菌株3.991-7。通过单因素试验,以Monacolin K的产量为指标,确定出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7%,pH值为4.5,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0 d。在此最佳条件下,诱变菌株固态发酵后的Monacolin K的产量为9.06 mg/g。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 K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HPLC法对红曲霉发酵样品中MonacolinK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V (甲醇 )∶V(0 18%磷酸 ) =77∶2 3为流动相 ,流速 0 6mL/min ,检测波长 2 3 7nm ,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0 .2 7%和 98 92 %。用甲醇提取红曲米样品 ,摇床振荡 (3 0℃ ,2 0 0r/min) 2 5~ 3h可将MonacolinK提取完全。红曲霉摇瓶发酵产生的MonacolinK有 5 0 %以上存在于发酵滤液中 ,因此可以直接取滤液进行分析。该方法简便有效 ,适用于功能性红曲系列产品的科研开发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Monacolin K是红曲霉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显著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水平。主要综述了Monacolin K的理化性质、在抑制胆固醇合成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红曲霉发酵过程中高产Monacolin K的途径,并对Monacolin K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界面上红曲霉的生长及Monacolin K的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对红曲霉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红曲霉的生物量、产量与温度的关系 ,同以大米为基质的固态发酵过程相似。这说明以界面培养法来简化传统的固态发酵过程是合理的。在界面上 ,红曲霉仍表现为顶端生长 ,在恒温条件下可获得比变温培养多的菌体量及色素 ,但变温培养可获得较多的Monacol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