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麦发芽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g2+、Ca2+、Zn2+、K+、Na+和赤霉素(GA3)对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实验发现,添加量分别为:Mg2+50mg/kg,Ca2+50mg/kg,Zn2+20mg/kg,K+60mg/kg,Na+80mg/kg,GA30.5mg/kg时,对上述3种淀粉酶酶活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与单独用金属离子或赤霉素浸麦相比,金属离子和赤霉素的配合使用对3种淀粉酶的酶活提高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小麦陈化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人工陈化方法,促使小麦在温度为40℃、湿度100%的条件下加速陈化,并通过对陈化过程中小麦α-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力变化的测定,结合近几年粮食陈化机理的研究,探讨小麦中α-淀粉酶与总淀粉酶活性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品种的大麦为材料,运用底物分析法检测三种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品种的大麦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力差异较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对不同品种大麦进行筛选,选用酶活较高的大麦来制备麦芽;在制麦过程中,浸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淀粉酶的活力;淀粉酶的总活力在发芽初期缓慢增加,2~3d后急剧增加至最大值;焙焦可使三种酶酶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品种的大麦为材料,运用底物分析法检测三种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品种的大麦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力差异较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对不同品种大麦进行筛选,选用酶活较高的大麦来制备麦芽;在制麦过程中,浸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淀粉酶的活力;淀粉酶的总活力在发芽初期缓慢增加,2~3d后急剧增加至最大值;焙焦可使三种酶酶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啤酒大麦制麦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品种的大麦为材料,运用底物分析法检测3种淀粉酶的活性。不同品种的大麦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力差异较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可对不同品种大麦进行筛选,选用酶活较高的大麦来制备麦芽;在制麦过程中,浸麦可在一定程度卜抑制淀粉酶的活力;淀粉酶的总活力在发芽初期缓慢增加,2d~3d后急剧增加至最大值;焙焦可使3种酶酶活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相似文献   

6.
周春海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54-1456
本实验参照淀粉糖车间现有糖化工艺条件,对大豆β-淀粉酶和正在使用的大麦β-淀粉酶糖化能力及两种酶的低pH和高温的耐受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豆β-淀粉酶添加量为大麦淀粉酶的1.2倍时与其有等效的麦芽糖生产能力,且大豆β-淀粉酶比大麦β-淀粉酶对低pH和高温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选用进口大麦Gairdner和国产大麦甘啤二号为原料,分析比较了发芽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激素在两种大麦发芽过程中均呈现出随发芽时间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两种大麦在发芽过程中各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时,赤霉素均有刺激并诱导其他两种内源激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淀粉酶是生产淀粉糖和发酵产品最重要的一种物质,对淀粉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双向电泳技术监测大麦发芽过程中水溶蛋白质组的变化,明确大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规律,为麦芽制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澳麦\  相似文献   

10.
大麦麦芽替代大麦β-淀粉酶生产高麦芽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大麦麦芽替代大麦β-粉酶生产高麦芽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50~2.60g/kg(以固形物计,下同)的大麦麦芽添加量与0.23 g/kg的大麦β-淀粉酶添加量所生成的麦芽糖含量相当;在大麦麦芽和大麦β-淀粉酶中添加普鲁兰酶后都能够提高麦芽糖含量;随着糖化温度的升高,大麦麦芽的耐高温糖化能力高于大麦β-淀粉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传统酵子为分离对象,采用PDA分离纯化,通过低倍放大镜观察菌落,显微镜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结构的形态,以及菌种的生理特征,对分离出的纯菌种进行鉴定,得到纯种少根根酶。利用制作酵子的原料和方法制得纯少根根酶曲,对其淀粉酶活力进行测定: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在分别发酵49h和58h时,α-淀粉酶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传统酵子为分离对象,采用PDA分离纯化,通过低倍放大镜观察菌落,显微镜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结构的形态,以及菌种的生理特征,对分离出的纯菌种进行鉴定,得到纯种少根根酶.利用制作酵子的原料和方法制得纯少根根酶曲,对其淀粉酶活力进行测定;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在分别发酵49h和58h时,α-淀粉酶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13.
大麦发芽过程中金属离子含量变化的跟踪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了大麦发芽过程中的Na^+、K^+、M^2+、Ca^2+、Zn^2+等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芽阶段的大麦样品进行测定,测得Na^+、K^+、M^2+、Ca^2+、Zn^2+的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31%、0.73%、1.78%、0.28%、0.3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106%;检出限Na为0.159mg/L,K为0.789mg/L,Mg为0.039mg/L,Ca为0.029mg/L。Zn为0.073mg/L。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β-淀粉酶和α-淀粉酶的酶种来源及其在生产麦芽糖浆中的作用机理,并对大豆β-淀粉酶、大麦β-淀粉酶、小麦β-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普鲁兰酶的适用条件、失活条件进行了比较,得出大豆β-淀粉酶在生产麦芽糖浆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麦β-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来源的β-淀粉酶具有稳定性高和工业应用效果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以及粮食加工,但是其制备成本高,价格较昂贵。该研究使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大麦来源的β-淀粉酶。首先通过基因合成技术获得密码子优化的大麦来源的β-淀粉酶基因,将该基因通过质粒p 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过量表达获得重组β-淀粉酶。其次,对重组表达的β-淀粉酶和大麦中直接提取的β-淀粉酶进行酶学性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β-淀粉酶其分子质量大小与大麦中β-淀粉酶一致,即59 k Da,重组的β-淀粉酶比酶活由大麦来源的588 U/mg降为285.5 U/mg,最适作用温度降低了10℃,最适p H保持一致。所以,大麦β-淀粉酶能够在细菌中高效表达,但是其酶学性质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用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对米粉进行酶法水解,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大米粉的最佳酶解工艺:α-淀粉酶添加量为0.5μg/g,β-淀粉酶添加量为0.9 μg/g,酶解温度58.5℃,pH5.5,酶水解时间为2.5h.在此条件下,大米粉的酶解程度最高,DE值为49.77%,经过酶解后大米粉颗粒直径由20.63 μm降低到8.54 μm.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中温淀粉酶和高温淀粉酶结合使用制备糊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比较适宜的水解参数为温度90℃,时间10min,中温淀粉酶用量4U/g淀粉,高温淀粉酶用量7U/g淀粉;两种淀粉酶的结合使用可以降低酶的用量和缩短酶解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国产甘啤4号大麦和蛋白含量适中的进口质量大麦Gairdner在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研究发现,高氮甘4在发芽过程中,水溶性蛋白的低分子质量蛋白分解较强烈;盐溶蛋白的中分子质量蛋白分解较多;醇溶蛋白的高、中分子质量蛋白亚基组分含量较高,而其分解效果较差;碱溶蛋白中高分子质量蛋白大量的分解为中分子质量蛋白亚基.本文基本找到了高蛋白含量大麦发芽过程中不同蛋白组分及其含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大麦发芽过程中的添加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制麦芽过程中的添加物质在许多情况下,多种添加物质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地,文中叙述了脱落酸和赤霉酸,乙烯利和GA3,配合使用在制麦芽过程中效果较好,激素类添加物UF比单独使用GA3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玉米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永强  韩春然  方蕾 《食品科学》2007,28(11):294-297
本实验研究了玉米萌发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中所含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并研究了最佳萌发条件下,总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变化情况,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确定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分子量,以SephadexG-100色谱对两种酶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水分含量、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因素对玉米淀粉酶活力均有影响,在水分35%、温度30℃、赤霉素30mg/L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萌发,玉米的淀粉酶活力最高;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力增加得比较缓慢,而且活力也大大低于β-淀粉酶,总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上升都比较迅速;β-淀粉酶的分子量为189.82×103D,α-淀粉酶的分子量为54.26×10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