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α-溶血素基因(hla)、β-溶血素基因(hlb)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治及追溯提供依据.方法:以分离自人化脓组织、生牛乳以及生鲜肉等8类不同来源的3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36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被检出含有溶血素基因.总检出率为97.07%,其中α-溶血素基因总检出率为95.21%,β-溶血素基因的总检出率为73.93%.结论:各来源间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的hla和hlb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溶血素的基因型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对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研究介导细菌对林可胺类、截短侧耳素类及链阳菌素A类耐药的lsa(E)基因及其基因簇在猪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流行情况,对厦门三个猪场分离得到的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lsa(E)基因检测,用overlapping PCR对lsa(E)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簇的扩增,并用药敏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9株金葡菌全部携带lsa(E)基因,且aad E-spc-lsa(E)-lnu(B)-tnp基因簇检出率为96.6%(28/29)。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29株lsa(E)基因阳性的金葡菌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00.0%、72.4%,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6.6%。未发现有对苯唑西林、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细菌多重耐药率为100.0%,且耐药谱主要为PEN-GEN-TET-CLA-SXT-CLI-CIP-MXF。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随食品链的传播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3—2015年从广州市白云口岸航空食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溯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血浆凝固酶和肠毒素为目标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其中6株为航空食品分离株,1株为配餐车间大门手拭分离株,2株为标准菌株。肠毒素基因检测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和6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h、sei、sej、sep)。结果 6株航空食品分离株的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为2个PCR型,酶切后得3种亚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2株航空食品分离株含有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33.3%(2/6),检出的基因为2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c、sed)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r、seg、sei、sej),均同时携带2种以上肠毒素基因。结论血浆凝固酶基因扩增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不同采集地点存在相同的基因型,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航空食品分离株共检出6种肠毒素基因,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型多样性,应加强其他新型肠毒素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 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型与溯源方法。方法 以血浆凝固酶为目标基因,通过PCR方法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同时借助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对其进行分型和类聚状况分析。结果 PCR方法可特异性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RiboPrinter方法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6个亚型,各亚型类聚状况平均分布。结论 上述方法的建立可准确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分析类聚分布与同源性关系,为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鉴定与分型溯源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琼  唐俊妮 《食品科学》2016,37(3):241-246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一种热源性的超抗原。食用被肠毒素污染的食物能够引起食物中毒,导致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伴随腹泻。本文综述了肠毒素的分类命名、理化性质、以及编码不同肠毒素的基因在移动基因元件中的存在情况。这些移动基因元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传播和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它们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溯源以及理解毒力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 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 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 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天然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该文综述了国外的一些植物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些植物主要包括红葱、马黛茶、牛至、蔓越莓、葡萄籽、绿茶、茴香、薄荷、蓝桉、夏季香薄荷、冬季香薄荷、橄榄、大蒜、银斑百里香、铺地百里香等,它们的提取物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强力的抗菌剂。一些植物源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抗菌机制已被确定和揭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食品相容的和安全的植物源提取物能够被用于减少食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产的毒素,是一种新颖的有潜力的天然防腐剂或杀菌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荚膜多糖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情况。方法:从河南省4?个地区奶牛养殖场采集生鲜牛奶样品按照国标法进行分离,扩增耐热核酸酶基因nuc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荚膜多糖血清型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PFGE分析菌株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从350?份生鲜牛奶样品中分离鉴定到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2.86%。荚膜多糖血清型测定发现,cap5(60%)是流行血清型。从这些阳性菌株中,发现有62?株(77.5%)携带有毒力基因,毒力基因set、hlb、hld、lukED、ebp、clfA和clfB,检出率分别为40.00%、51.25%、57.50%、60.00%、58.75%、57.50%和58.75%。此外,47?株(58.75%)菌携带不少于6?个毒力基因,流行的毒力基因谱型为set-hla-hlb-hld-lukED-cna-ebp-clfA-clfB。PFGE结果显示,获得72?株菌的PFGE图谱,按90%的相似性可分为12?个簇和46?种PFGE型。D簇(3?种PFGE型)、G簇(3?种PFGE型)和J簇(5?种PFGE型)菌株中均检出一定基因类型的毒力基因,表明河南地区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PFGE型别中。结论:生鲜牛奶均有一定程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多数菌株携带毒力基因,且毒力基因的类型较为复杂,这对消费这些牛奶的人群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PFGE分型菌株主要以克隆形式进行传播,且克隆型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故临床应加强生奶及乳品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上海市食品样品(生牛乳、生鲜肉、水产品、速冻食品、果蔬、豆制品)505份,按国标GB 4789.10—201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和鉴定,并利用PCR技术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505份食品样品中有117份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23.2%,其中生鲜肉检出率最高,为32.9%;其次为生牛乳和速冻食品,分别为26.3%和26.7%;其他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该实验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上海市各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状况,为监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及追溯污染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食源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 MRS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相关基因携带情况.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和96孔板法测定22株食源性MRSA菌株(包括:原料乳分离株4株,鸡肉、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分离株各6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方法对MRSA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广州市零售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肠毒素基因、耐药表型特征.方法 从广州市辖11个区的农贸市场、超市随机购买零售即食食品,增菌后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检测24种肠毒素基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市售猪肉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测定季铵盐类消毒剂对分离菌株MIC范围,以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采集春夏季与秋冬季市售生猪肉样品576份,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苯扎溴铵对分离菌株的MIC,采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5种耐消毒剂相关基因(qacA/B、qacC/D、qacG、qacH、qacJ)进行检测。576份样品中分离得到29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总分离率为51.56%;其中,春夏季样品374份,分离出158株;秋冬季样品202份,分离出139株。苯扎溴铵对分离菌株的MIC在0.00125~0.01μg/mL,297株中168株检出携带耐消毒剂基因,总检出率为56.6%,qacA/B、qacC/D、qacG、qacH、qac J的检出率分别为2.36%、19.86%、40.74%、6.73%、0.67%。结果表明猪肉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和菌株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率较高,猪肉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敏感。本研究为市售猪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及消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阳  乔明宇  王新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1):280-285
本文调查了婴幼儿奶粉和米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并且检测其耐药基因和新型肠毒素基因。采集陕西省2010年和2012年间不同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和米粉692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检验,采用PCR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耐药基因和9种新型肠毒素基因的检测。692份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7.80%,其中2010年所采样品的检出率为8.17%,2012年所采样品的检出率为7.38%。分离的75株菌最终检测出12种耐药基因和2种新型肠毒素基因,检出率最高的耐药基因是tet K(72.00%),其次是bla Z(36.00%),erm C(29.33%),tet(K)F(21.33%),lin A/lin A’(12.00%),dfr G(8.00%),tet L(6.67%)和acc(6')(5.33%),最少的为erm B,msr A、msr B和drf K(均为1.33%)。新型肠毒素基因仅检测出sen(44.00%)和ser(4.00%)。不同采样年份、生产季节和货架期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些菌株主要携带四环素、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以及新型毒素基因sen。  相似文献   

16.
    
  相似文献   

17.
    
  相似文献   

18.
王琼  唐俊妮  汤承  陈娟 《食品科学》2016,37(21):151
目的:探索6 种食品防腐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ε-聚赖氨酸、壳聚糖、茶多酚、Nisin对1 株引起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003的抑菌作用,以及对该菌株所含不同肠毒素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限量标准的质量浓度,分别添加6 种不同的防腐剂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003初始接菌量约为105 CFU/mL的TSB液体培养基中,37 ℃培养24 h后进行菌落计数;同时收集菌体用于RNA提取,将提取的RNA进行反转录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各肠毒素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国标最大限量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003的抑菌作用强弱顺序分别为:Nisin>茶多酚>壳聚糖>ε-聚赖氨酸>苯甲酸钠>亚硝酸盐。6 种防腐剂均能抑制肠毒素sea、sed、seg、sei、selj、selm、selr和selu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结论:在TSB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防腐剂不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还能够显著降低肠毒素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某医院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临床科室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四川省某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包括8名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送检各类标本分离出SA(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疑菌落1874株,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MSSA和MRSA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51.31%,74.33%)、伤口分泌物(21.52%,8.96%)和脓液(10.07%,7.92%)。725株MSSA临床分离率依次为门诊(27.17%)、呼吸科(15.45%)、ICU(10.21%)、神经科(8.55%)和口腔科(5.52%),1149株MRSA依次为ICU(33.16%)、神经科(11.66%)、呼吸科(9.75%)、儿科(7.57%)和妇产科(6.27%)。耐药性结果表明,MSSA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依次为89.38%、56.69%、21.51%外,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均18.00%; 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林敏感,对苯唑西林、莫西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MSSA。结论四川省某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的SA以MRSA为主, MSSA和MRSA在标本来源、科室分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MRSA耐药情况更为严重,明显高于MSSA。若要评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以及病人的治疗方案,应分别考虑MRSA和MSSA的感染来源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