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薰衣草香精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的微胶囊型芳香整理剂。壁材聚氨酯由TDI和聚乙二醇(PEG)聚合而制得。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较佳的形成微胶囊的工艺条件为:PEG分子量400,皮芯比1:2,海藻酸钠浓度0.10%,PVA浓度1%,乳化速度9500rpm,乳化时间5min,反应时间2h,并将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对织物进行后整理,得到了贮香效果较好的芳香织物。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还原艳绿染料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了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还原染料(绿)为芯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为2 %,pH值为4.2,芯壁比为1∶2,以此条件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角鲨烷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角鲨烷微胶囊.考察了一些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高乳化速率、增加乳化剂用量、降低相比(有机相/水相)及增大芯壁比等,都会使角鲨烷微胶囊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变小、壁厚变薄.经正交试验优化出的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乳化速率9 500 r/min、乳化剂PVA 2.0%(对单体质量)、相比10∶90、芯壁比1∶2.在该工艺条件下,可得到粒径分布比较集中、平均粒径7μm左右、壁厚0.3μm左右、角鲨烷包载率为85%以上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海带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本文采用微胶囊技术对海带类胡萝卜素进行包埋,以产品包埋率和产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包埋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海带类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海带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β-环糊精∶蔗糖(2∶1∶2)为壁材,芯壁材比例为1∶5,乳化剂吐温-80∶司盘-80(3∶1)添加量为0.3%,均质压力35MPa,均质1次。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包埋率可达92.16%,产率为89.95%。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产品稳定性高,对芯材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胶/CMC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明胶/CMC比例、pH、壁材浓度、芯壁比等参数对胶囊形态、粒径及包埋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CMC比例9∶1, pH 4.6~4.7,壁材浓度1%,芯壁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与明胶/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相比,形态相似,产率较高,而壁材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制备丁香酚微胶囊并研究其缓释性。以丁香酚为芯材,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香酚缓释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不同壁材的浓度、KGM和ALG的质量比、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及乳化剂用量这4个因素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扫描(Infrared spectrometer,IR)、热重分析仪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并对其缓释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壁材浓度为2.5%、KGM和ALG的质量比为1:1、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5:2、乳化剂用量为0.5 mL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平均为50.15%;对比丁香酚微胶囊、壁材和芯材的红外光谱图可知,丁香酚被壁材所包裹;热稳定性和缓释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包覆的丁香酚,丁香酚微胶囊更加稳定,不易挥发。制备的丁香酚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且其缓释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_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_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1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新型抗氧化性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采用番茄红素为芯材,乳清分离蛋白与低聚木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为壁材,通过均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番茄红素微胶囊。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乳清分离蛋白与低聚木糖的质量比1∶2,加热时间3 h,p H 10,均质压力40 MPa。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率和包埋效率分别为86.28%和94.11%。通过保留率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壁材能够有效保护芯材成分,提高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复合凝聚微胶囊技术是将芯材制备乳状液后,将溶液中的连续相中的壁材在分散相(芯材)液滴周围沉淀形成壁(胶囊),其胶囊固化后具有耐高温高湿特性。试验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谷氨酰胺转氨酶(TG)为固化剂,通过控制复合凝聚和固化两个过程中体系的pH,制备出较佳的橘油微胶囊。通过对橘油微胶囊进行形态观测、体系浊度分析、耐热分析以及热重分析,得出较优pH条件。优化的微胶囊制备条件如下:明胶/阿拉伯胶比例为1:1,壁材浓度为1%,芯壁比为1:2,复合凝聚pH为4.0,固化p H为6.0。  相似文献   

10.
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为被优化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23%,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2.14:1,pH值4.0,VE微胶囊的最高包埋效率为(92.78±0.65)%.  相似文献   

11.
芳香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开发芳香纺织品,提高产品档次,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为微胶囊的壁材,玫瑰香精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香粗微胶囊,可延长留香时间,经简单浸渍法留香整理的羊毛长期置放仍有一定的香味。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抗菌芳香型纯棉内衣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抗菌、芳香纯棉织物和服装的开发现状,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微胶囊技术,并应用于抗菌芳香纯棉内衣的开发。文章详细阐述了微胶囊试剂的选材和制备工艺,提出了用纯中药萃取液及天然香精混合溶液作为芯材,高黏性环氧树脂作为壁材的微胶囊制备方法。研究和开发了后加工处理工艺和服装喷雾熨烫法,并将这些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纯棉内衣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中药材提取物WG-CT为天然抗菌剂、MHZ微胶囊为芳香整理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抗菌和芳香复合整理,研究了不同复合整理工艺对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芳香整理对织物的抗菌效果影响不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达9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88%,数值略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抗菌整理工艺,采用中药材提取物WG-CT和KF-CT按2∶1的比例复配,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抗菌性,当抗菌剂按2∶1复配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进一步研究WG-CT和KF-CT复配抗菌剂和芳香整理的复合整理工艺,结果表明,实验方案下能使织物保持抗菌性(抑菌率90%以上),当WG-CT和KF-CT以2∶1复配做抗菌剂,再经芳香整理后的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抗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棉织物微胶囊化阻燃剂阻燃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林苗  顾润南  冯斌强  杨勇 《印染》2006,32(1):1-3
自制水溶性含磷阻燃剂微胶囊,研究其棉织物整理液的配方,并添加无机助剂与阻燃剂复配,以提高阻燃效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整理液中添加7gSb2O3,10g微胶囊,1g分散剂NNO,1g渗透剂JFC,1g甘油,10g粘合剂,并再添加5g含磷化合物,即可赋予织物较好的阻燃效果,但耐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郭建生  胡大艳 《纺织学报》2006,27(12):84-87
采用一种环保型微胶囊产品,应用于涂层整理,以提高涂层织物的透气性。采用原位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水为芯材,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正交法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单体用量、乳化剂、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等参数对其性能如粒径大小、分布的影响。最后将所制备出的微胶囊用于织物涂层整理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此微胶囊可以提高涂层织物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16.
自修复双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玄武岩织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玄武岩织物的抗折性能,首先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单层微胶囊,囊壁为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物(MUF),囊芯为环氧树脂;然后将固化剂二氨基二苯砜吸附在单层微胶囊表面,以MUF再次包覆制成双层微胶囊;最后将双层微胶囊涂覆到玄武岩织物表面。测试了微胶囊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结构,分析了微胶囊自修复玄武岩织物的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当玄武岩纤维受到破坏时,微胶囊破裂流出修复剂和固化剂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网络大分子修复裂纹;修复7 d后玄武岩织物的最大断裂强力和折皱回复性能可基本恢复,延伸性能有很大改善,抗折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技术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大艳  郭建生 《染整技术》2005,27(12):10-11,15
回顾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微胶囊技术在织物功能整理(芳香整理、阻燃整理、抗菌防臭整理、蓄热保温整理、脱毛整理、防毒整理等)上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皮革加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对香精微胶囊的制作方法及皮革香味印花工艺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环糊精为壁材,芦荟蒽醌类化合物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探讨了反应温度、核壳比、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合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红外分析,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测试了其抗菌性、抗紫外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核壳比1∶5,45℃,2.0h,乳化剂Span60 2 g/L和转速900 r/min.整理后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it was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omfort-related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s treated with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microcapsules). There are limited findings about the effect of prepared PCM microcapsules on fabric properties related with the tactile comfort. In this work, we applied our produced microcapsules to the cotton fabrics and researched these fabrics’ tactile comfort-related properties such as bending rigidity, drape, fabric–fabric friction, and tenacity. One of th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of our microcapsules is reactive carboxylic acid groups on their wall.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bind to the fabrics in terms of their reactive chemical groups. Microcapsules on the fabrics can be durable to the effects of the rubbing and repeated washings. The fabric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ir permeability, bending rigidity,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 with the microcapsule treatment, whereas the fabric drape and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the fabrics increase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microcapsules added on the fab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