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2709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大豆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试验条件.确定了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和最佳脱色条件。应用超滤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分离,经干燥得到粉末状多肽产品,得率为76.5%。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2709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双酶水解大豆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试验条件,确定了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和最佳脱色条件.应用超滤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分离,经干燥得到粉末状多肽产品,得率为76.5%.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 Protamex 与 Neutrase 两种蛋白酶酶解,得到小分子多肽(分子量≤2300),进行了两种酶的作用条件比较.采用新方法测定小分子多肽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大豆多肽复合酶解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大豆蛋白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rotamex 酶与Neutrase 酶的比例为 6:4,pH7.0,底物浓度为 5%,酶解时间为 8 h,温度为 60℃.为进一步水解制备小分子大豆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酶解制备大豆多肽,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选择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以及酶解p H为自变量,大豆多肽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多肽得率的影响,并对大豆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肽得率的各因素强弱顺序为:酶解温度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p H;超声辅助复合酶酶解制备大豆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10 min、超声温度35℃、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质量比3∶1、复合酶添加量2.04%、酶解时间4.0 h、酶解温度59℃、酶解p H 8.0,在此条件下大豆多肽得率为63.27%,相对分子质量大部分集中在1 000以下。  相似文献   

5.
酶解法制备大豆多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以三种大豆制品豆饼、豆粉、豆皮为原料,选用Protease M\"Amano\"G酶作催化剂,探讨了分散浓度、分散时间、分散温度、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水解pH值、酶用量等因素对酶解大豆多肽水解度(DH)、苦味和风味的影响.优选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并对三种原料酶解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水解度较大的情况下,大豆多肽有较好的风味并且无苦味.同时测定了大豆多肽的分子量分布和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6.
复合酶解制备核桃多肽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复合酶酶解核桃蛋白,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底物质量浓度、复合酶配比、加酶量、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酶解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Alcalase2.4L与胰蛋白酶复合酶解核桃蛋白的工艺参数。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40 g/L,Alcalase2.4L与胰蛋白酶的复合配比3∶1,pH7.4,酶解温度60.46℃,加酶量5.71%,酶解时间5.05 h。最佳条件下核桃蛋白水解度可达14.54%。  相似文献   

7.
大豆多肽的功能特性及加工工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介绍了大豆多肽的加工功能特性及其生理功能 ,系统地研究了酶法生产大豆多肽的加工工艺 ,对关键工序如大豆蛋白液的预处理 ,酶法水解、脱苦、脱盐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并着重地探讨了影响大豆蛋白酶解的主要因素。即 :底物浓度、酶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发酵大豆多肽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乳酸菌的发酵作用生产大豆多肽,并以大豆多肽含量为评判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接种量5%,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培养温度40℃,培养基中大豆分离蛋白浓度3%,摇瓶转速100r/min的条件下,经过30h的发酵,发酵液中多肽含量达3.98 mg/mL.  相似文献   

9.
10.
以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能力为指标,筛选制备抗氧化大豆多肽的水解酶及水解条件,得到高效的抗氧化大豆多肽制品。结果表明:选择1000U/g菠萝蛋白酶、2000U/g中性蛋白酶、2000U/g碱性蛋白酶,三酶复合在pH6.0,酶解温度50℃,底物浓度8.0%的酶解条件下,对大豆蛋白酶解4h,多肽的抗氧化能力表现最强,还原能力达到0.898,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40.93%,过氧化氢的清除率达到33.37%。经超滤分离,分子量小于10KDa而大于5KDa的多肽表现出较强的还原能力,而小于5KDa的多肽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双酶复合法制备大豆多肽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定了双酶复合法提取制备大豆多肽的工艺条件.大豆蛋白经双酶复合酶解、活性炭脱色、超滤、真空浓缩和离心喷雾干燥等工艺,提取得到大豆多肽.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复合酶解条件:中性蛋白酶与菠萝蛋白酶比例为3:1、pH 7.0、底物浓度4.0%、酶解时间9 h;最佳脱色处理条件:粉末活性炭用量2.0%、温度50℃、pH 3.0、吸附时间3 h;超滤分离条件:NF-1纳滤膜、截留分子量2000 D、超滤压力1.0 mPa.  相似文献   

12.
以菜籽蛋白为原料,研究预处理和双酶水解条件对其水解度影响。结果表明,直接采用未经预处理菜籽蛋白和采用双酶分步水解法在不进行任何灭酶处理及先加入水解能力强的蛋白酶再加入其它蛋白酶条件下进行水解,所得菜籽蛋白水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羊骨酶解物中促进钙吸收肽的酶解工艺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羊骨,以酶解液中游离钙含量为考核指标,以酶浓度、底物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水解时间为实验因子,采用5因子2次正交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对羊骨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为:中性蛋白酶的添加浓度为150U/g,底物质量浓度1∶4,pH值7.0,温度55℃,酶解时间为7h。在这样的酶解条件下,酶解物的钙含量为196.8mg/100g。  相似文献   

14.
低限度酶水解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浓缩蛋白分散时间和分散稳定时间为主要指标,研究大豆浓缩蛋白经过Alcalase酶低限度酶水解后,分散时间和分散稳定时间变化情况,并考察低限度酶水解对分子量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杏仁蛋白酶解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杏仁蛋白的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水解度(Y)对水解温度(X1)、底物浓度(X2)、酶底比(X3)及水解时间(X4)四个实验因素的正交回归模型:Y=23.73865-3.16060X1-1.54037X2+2.07211X3+3.48164X4-3.31615X21-0.97209X22-0.40641X23-1.28322X24-0.21875X1X2+0.07125X1X3-0.26375X1X4-0.26375X2X3+0.07125X2X4-0.21875X3X4。从模型可知,当水解温度50℃时、底物浓度为2%、酶底比4%、水解时间为180min时,杏仁蛋白的水解度最大值达到27.22%,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以芸豆蛋白为原料研究芸豆抗氧化活性肽的酶解工艺。首先以DPPH.清除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筛选最适用酶,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芸豆蛋白水解能力最强,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最高;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4.0%,温度55℃,加酶量2000u.g-1,pH9.0,时间6h,该条件下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分别为16.16%和74.10%,比优化前分别提高4.95%和7.63%;芸豆活性肽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生物酶法耦合膜技术生产活性短肽的工艺中各级膜工作过程和其他流程试验,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加酶量2%、料液比1∶4、酶解时间3h。鱼初加工的下脚料,鱼头、鱼尾、鱼皮、鱼鳞等经过该工艺过程,最终得到了活性短肽产品,86%以上肽为易于人体吸收的生物活性短肽。  相似文献   

18.
脱脂豆粕酶法生产大豆肽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法水解脱脂豆粕制备大豆肽,确定了蛋白的浸出温度,比较单双酶的水解效果.确定酶解最佳条件:中性酶、复合酶添加量分别为400,200 U(每克蛋白中),酶解温度为55℃,pH值为7.5,时间为2h,大豆肽产率约为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