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利用稻壳生产单细胞蛋白初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生产玉米废渣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废渣是淀粉厂生产淀粉后的残余废料,其干基主要成分是半纤维素和淀粉,分别占干重的42.0%和22.9%,粗蛋白含量22.0%。本实验以此玉米废渣为唯一碳源,尿素为氮源,利用包括一株霉菌,一株酵母和两株细菌的混合菌株为生产菌株进行混合发酵,在31℃,自然PH条件下,经64h通气培养,产品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22.0%提高到40.4%.  相似文献   

4.
概括了单细胞的定义、种类、来源、生产工艺及其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阐明了单细胞蛋白开发和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蛋白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单细胞的定义、种类、来源、生产工艺及其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阐明了单细胞蛋白开发和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菌株种类、工艺要点、发酵动力学及其安全性与营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可食性单细胞蛋白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前景,以期为工业化生产单细胞蛋白、开发微生物蛋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可食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菌株种类、工艺要点、发酵动力学及其安全性与营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可食性单细胞蛋白的应用情况,展望了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前景,以期为工业化生产单细胞蛋白、开发微生物蛋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9.
10.
对利用废弃资源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原料及生产工艺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其安全性、营养性以及经济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发展这一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全社会对食用蛋白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人口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开发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的蛋白生产方式。随着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工程化改造微生物细胞,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绿色高效合成氨基酸和微生物蛋白,为高品质蛋白可持续供给提供一条有前景的绿色发展路线。本文综述向自然界要铵,向微生物要氨基酸,向微生物要蛋白的研究进展,为将来更好地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氨基酸与蛋白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酵母菌具有生长繁殖快、代谢旺盛、能形成絮体、耐酸和耐高渗透压等特性,目前已经应用于处理味精废水、啤酒废水、蔗糖废水等。根据酵母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酵母生产法和酵母废水处理技术。酵母菌生产法是指酵母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单细胞蛋白或者微生物油脂;而酵母废水处理技术是通过酵母菌对废水中的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从而净化水质。该文介绍了酵母菌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技术、固定化技术等会被用来处理酵母菌,使其在废水处理中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单萜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类物质在多个领域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已被作为优质香精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和医药工业中,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植物中提取这些单萜芳香产品存在着来源少、含量低和分离困难等缺点,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生产单萜芳香产品可再生的微生物资源来...  相似文献   

14.
15.
肉的腐败气味一直是消费者评判肉品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不同包装冷却肉中的微生物群落和代谢途径不同,导致肉品贮藏期间释放出不同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直接决定了肉的腐败气味和腐败程度;因此,进行包装肉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认知肉品腐败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冷却牛肉、猪肉、羊肉及禽肉在托盘包装、真空包装、气调包装中的...  相似文献   

16.
杨阳  李子健  张玲玲  王洪  黄丹  罗惠波 《食品科学》2022,43(22):175-182
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存在条件下浓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合成的改变,以探究大曲微生物对酒醅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影响。通过接种1 株从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至酒醅中进行发酵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使用扩增子测序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究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间的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酒醅优势微生物群落与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酒醅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也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酒醅中酸类、酯类、醇类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对照组酒醅相比都出现了明显增加。对照组和实验组酒醅共有15 种差异显著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实验组酒醅中己酸和己酸乙酯的含量显著增加,己酸与乳杆菌属有显著正相关;己酸乙酯与毕赤酵母属和威克汉姆酵母属呈正相关,与热子囊菌属、芽孢杆菌和魏斯氏菌属呈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大曲微生物对酒醅微生物的扰动及代谢物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严浩  王玉栋  钟武  庄洋  杨宏 《食品科学》2023,44(2):64-70
研究不同添加量(2%、4%、6%)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乳清分离蛋白(wheyproteinisolate,WPI)对白鲢鱼糜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protein,MP)结构及其结合特征腥味物质(己醛、壬醛、1-辛烯-3-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外源蛋白可促进MP展开,MP的表面疏水性、浊度、粒径、Zeta电位也随之增加,此时暴露出的疏水基团可增强MP结合己醛、壬醛的能力,暴露出的羟基则可增强MP对1-辛烯-3-醇的结合。外源蛋白添加量进一步增加,添加EWP、WPI的MP结合1-辛烯-3-醇的能力由于蛋白表面增加的亲水基团进一步增强。此外,添加WPI能更好地增强MP结合3种腥味物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酸面团菌群结构及其酵制馒头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传统酸面团的菌群结构及其对制成馒头风味物质组分的影响,分别对采自山西(SX)、河北(HB)、青海(QH)、甘肃(GS)和河南(HN)酸面团样品进行pH值、可滴定酸度(titratable acidity,TTA)和菌落总数的测定,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个样品进行菌群结构解析,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Lactobacillus species are used as probiotic strains in order to benefit health. We have isolated L. fermentum from human colonic mucosal biopsy samples that possess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entroinvasive and foodborne pathogen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paratyphi A, Shigella sonnei,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coccus faecalis, Proteus mirabili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Vibrio sp. In addition to lactic acid, L. fermentum secretes antimicrobial proteinacious compound(s) that was found to be active even at neutral pH (pH 7.0). The compound was sensitive to heat treatment and trypsin digestion.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inhibited the adhesion of enteropathogens to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Isolated cell surface associated proteins (SAPs) from L. fermentum were sufficient for the adhesion exclusions of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 fermentum produces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and SAPs to inhibit the growth and adhesion of enteropathoge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统可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4轮次堆积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采用气相色谱法解析酒醅中风味物质结构,并分析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轮次堆积发酵过程优势细菌主要为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B.licheniformis、unculturedKroppenstedtiasp.、K. eburnea、Sphingobium yanoikuyae和Lactobacillus sp.,优势真菌主要为Pichia kudriavzevii、Kazachstania humilis、Thermomyces languginosus、Byssochlamys spectabilis、Zygosaccharomyces parabilii和Aspergillus sp.。微生物群落与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形成存在复杂的作用关系:水分含量与P. kudriavzevii等酵母菌呈正相关,与T. lanuginosus、B.spectabilis、A.costiformis等丝状真菌呈负相关;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与Baci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