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竹黄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丹  张灏 《食品科技》2001,(5):36-37
竹黄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珍贵真菌.介绍了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性质,并对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食用色素前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竹黄中竹红菌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及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竹红菌素在464nm处有最大吸收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L)为1∶40,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70℃;该色素对光和热稳定,变色域为pH7~9,对柠檬酸、蔗糖、双氧水、焦亚硫酸钠、维生素C、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亚硫酸钠稳定性较差;金属离子Mg2+、Pb2+、Mn2+、Na+、Zn2+、Ca2+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而Fe2+、Fe3+、Al3+和Cu2+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韩燕峰  杜文  梁建东  梁宗琦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239-241,249
采用培养特征观察,竹红菌甲素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上竹黄菌的生物量,产竹红菌素甲素和形成子座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20g,琼脂20g,竹汁1000mL(竹枝200g煮沸取滤液),pH自然的培养基中并插入灭菌的竹枝,接入竹黄菌种,7d后,该培养基上菌丝生物量和其竹红菌素量均为最高,且约6个月室内室温(0~20℃)培养获得了类天然竹黄状的培养物,该培养物经过了竹红菌甲素测定及分子鉴定分析多途径的综合验证。通过本实验,竹黄无性型菌的人工培养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市售竹黄干品的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香菇、杏鲍菇、银耳和黑木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水分、灰分、总糖含量比较低,脂肪、甘露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蛋白质含量低于香菇和杏鲍菇,高于银耳和黑木耳。总碳水化合物低于银耳和黑木耳、高于香菇和杏鲍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竹黄菌在固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过程中,搅拌(初始搅拌和搅拌间隔时间)和外加淀粉酶对竹红菌素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化后的最佳方案为:初始搅拌在发酵第3天进行,此后的搅拌间隔时间为36 h,外加淀粉酶以细菌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复合添加为最佳,其中细菌中温α淀粉酶在固态发酵初始阶段加入,添加量为2.85 U/g,糖化酶在发酵第3天加入,添加量为29.78 U/g。经过搅拌和外加淀粉酶的研究后,竹红菌素的产量到达了60.74 mg/g,是先前竹红菌素产量报道的3.66倍,并且固态发酵的周期由15 d缩减到了13 d。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淀粉酶添加应用于固态发酵的研究,并且对竹红菌素产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蝉拟青霉为虫草属真菌,是中药蝉花的无性型时期,具有较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被认为是和冬虫夏草相近的最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菌类之一。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蝉拟青霉各种代谢产物、生物活性及发酵生产研究现状,探讨了在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竹红菌素是竹红菌,竹黄菌等几种竹寄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竹红菌素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光敏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光疗药物,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综述近年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素是从竹黄菌或竹红菌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天然色素,在民间已有较广泛的使用。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竹黄中纯化一株竹黄菌PHP-89,在自然生境中就可以产生竹红菌素,但产率较低。采用单因子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方法,对竹红菌素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大幅度提高了竹红菌素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7.3 g/L,玉米浆15.2 g/L,短穗竹竹叶提取物63.3 m L/L。在此条件下,竹红菌素的产量可达1997.2mg/L,是优化前的5.66倍。  相似文献   

9.
竹红菌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竹红菌素是竹黄菌中的主要成分。本文概述了竹黄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自然分布、竹红菌素的生理功能及其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红菌素是竹红菌,竹黄菌等几种竹寄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表明竹红菌素在可见光区具有优良的光敏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光疗药物,因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现综述近年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生物素、VB1、VB3、VB5、VB6,肌醇对氨基苯甲酸(PABA)和VC对竹黄菌Shiraia sp.SUPER-H168生长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苝醌类色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VB5和VB1可显著促进竹黄菌的生长和色素的积累,菌体量和色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7.8%和31%,VB5和VB1的较适质量浓度为0.5 mg/L和1.0 mg/L。添加生物素和对氨基苯甲酸可显著提高菌体生长量,但低质量浓度的添加量对色素的积累起抑制作用。添加VB3、肌醇和VC可略微提高色素的产量,较适质量浓度为0.5、0.05、0.05 mg/L。添加VB6虽然可促进菌体的生长,但却抑制了色素的积累。将对色素积累有促进作用的VB3、VB5、肌醇、VB1、VC这5种维生素最优质量浓度下混合添加到5 L发酵罐培养基中,观察了菌体生长和发酵产色素的过程,最终的菌体量和色素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7%和75%。  相似文献   

12.
竹黄菌液态发酵产漆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筛选到一株产漆酶的竹黄菌,采用单因子相互比较法,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为2 g/dL可溶性淀粉、最适的氮源为0.8 g/dL的酵母膏,以及最适铜离子浓度为2.4 mmol/L,在自然pH 5.0,装液量为50 mL,30℃、200 r/min摇瓶振荡培养64 h下,产漆酶酶活水平达120 000 U/L,比优化前提高近17倍。该竹黄菌株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相比,具有发酵周期短且产漆酶酶活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竹黄发酵菌丝与竹黄子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株产苝醌类色素的竹黄无性株Shiraia sp.SUPER-H168以及竹黄予座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常规成分、总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生物活性成分等.结果表明:二者的竹红菌素质量分数(4.23 mg/g,3.58 mg/g)接近,优势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他指标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以竹黄分离菌株sh-3为试验材料,以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优发酵培养条件是20%马铃薯、0.03%MgSO4·7H2O、果糖3%、初始pH值为4、温度28 ℃、装液量12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6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红色素含量(OD529 nm)为0.853。红色素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最低抑菌浓度(MIC)0.158 mg/mL,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竹黄无性型菌株ZH-5-1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制备竹红菌素,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并使用萃取及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丙酮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m/V)、于30 ℃温度条件下超声浸提30 min时,菌株ZH-5-1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竹红菌素的提取率最高达4.83 mg/g;竹红菌素提取液经萃取分离获得紫红色结晶,该晶体经过薄层层析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确定为纯品,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分子式为C30H26O10,确定为竹红菌甲素,经统计分析发现其纯度达到98.20%。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三种药食两用昆虫地鳖虫、冬虫夏草和蚂蚁研究及利用现状,介绍它们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以及使用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真菌多糖的一些生物活性及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竹黄无性型菌株ZH-5-1液体发酵菌丝体中竹红菌素的稳定性及抗肿瘤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红菌素溶液的吸光度以考察竹红菌素稳定性;以中国仓鼠卵巢肿瘤细胞(CHO细胞)株、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HL-60人白血病细胞株和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为模型,用Resazurin法检测液体发酵竹红菌素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液体发酵竹红菌素在酸性条件下表现稳定;对热、光、H2O2、亚硫酸钠的稳定性良好;低浓度的金属离子不会影响竹红菌素稳定性,在所有供试离子中Mn2+、Cu2+、Fe2+对竹红菌素稳定性的破坏作用较大。液体发酵竹红菌素样品对4种供试肿瘤细胞株均具有生长抑制活性,对CHO、HL-60、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IC50分别为0.47、0.11、0.22mg/mL。总之,液体发酵竹红菌素是一种稳定的且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