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口长绒棉纺纱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进口长绒棉的品质特征,针对进口长绒棉色泽黄、包与包之间差异大、有害疵点偏高、细小杂质多等特点,在预并工序采用条混的工艺取代原有的棉包混和工艺,同时,将长绒棉逐包分拣,分成黄、白、中间色三类,进行分箱配棉,在清梳工序尽可能多排除带纤维籽屑和短绒,减少棉结的产生,从而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精梳工序加工美国长绒棉的技术措施.根据美国长绒棉的特征,结合前道半制品含棉结、短绒以及成纱质量指标情况,针对性的选择精梳工艺及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生产实践证明,精梳准备工序采用预并条一条并卷联合机工艺和精梳工序使用密齿锡林与密齿顶梳生产美国长绒棉,解决了精梳工序加工美国长绒棉出现的生产难做、棉网质量差等问题,最终使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CJ 9.7 tex纱梳棉工艺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东  王洁 《棉纺织技术》2005,33(9):44-46
纺特细号纱所用原料长绒棉和细绒棉在梳棉工序的梳理特性存在差异,决定了梳棉针布的选型和梳棉工艺应有所不同.以纺含长绒棉65%的CJ 9.7 tex纱为例,介绍了长绒棉、细绒棉在梳棉工序针布型号与梳理工艺参数的配置.实践证明,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后,生条品质和成纱质量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用低配棉纺高质量纱,以细绒棉和长绒棉精梳落棉为原料纺集聚普梳纱,根据原料物理指标制定纺纱工艺流程,详述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通过试纺对比发现,使用25%和35%长绒棉精梳落棉与含8%再用棉的细绒棉纺集聚纺18.2 tex普梳纱,以及使用10%长绒棉精梳落棉与含8%再用棉的细绒棉纺集聚纺14.6 tex普梳纱,其成纱质量指标均在GB/T 398—2018二等纱指标范围内。指出:使用长绒棉精梳落棉纺纱,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非常重要;高比例使用精梳落棉的关键在于清梳工序减少纤维损伤、并粗工序控制短纤维运动,以及在清梳工序提高细绒棉纤维的开松和除杂效果,在并条工序改善条子的混合效果、减少意外牵伸,在细纱工序采用集聚纺技术,提高纤维集聚程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器材专件功效。  相似文献   

5.
以细绒棉、中绒棉、长绒棉为原料,采用单纺和混纺工艺形式试纺生产纯棉精梳棉纱,通过数据的对比,使我们对细绒棉、中绒棉、长绒棉的纺纱性能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精梳长绒棉5.8 tex纱的节棉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纺精梳长绒棉5.8 tex纱的节棉效果。配棉工序选用了成熟度较好、单纤强力高的新疆长绒棉,马克隆值控制在3.7~4.2。开清棉工序降低打手速度,减少棉结和短绒的产生。梳棉工序增加刺辊齿密,适当降低刺辊速度。精梳工序提高棉网均匀度,降低落棉。细纱工序优选关键器材,采用压力棒隔距块,最终实现成纱质量显著提高,吨纱节约原棉55.71 kg。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使用一定比例的细绒棉和长绒棉混合纺制特细号纱线的工艺探讨,提出了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确定的原则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寻找成本与质量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探讨棕棉混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针对棕棉和有机棉的不同性能特点,确定合理的纺纱方案,在纺纱各工序采取一系列工艺技术措施,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通过优化工艺、严格控制好各工序温湿度,最终顺利生产出棕棉/长绒棉/有机棉40/35/25 14.6 tex混纺针织纱,满足了针织纱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排包小议     
1排包与混棉混棉是清棉工序主要任务之一,各种原棉成分的充分混和,对黄白纱的产生及单强CV%的改善,都有密切的关系。抓棉机既抓棉同时又肩负着混棉的作用,圆盘式抓棉机每转一周,即完成一个混棉成分,或称混棉单元,而往复式抓棉机若棉包排列得当,一个单程即可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支纱的纺纱质量,开清采取“低速、少抓”工艺,减少长绒棉棉结的增多和损耗;梳棉、精梳工序采用“紧隔距,强分梳,轻定量,慢速度”的工艺原则,以减少棉结产生;并条3-序采取“轻定量、低速度”工艺,防止纤维牵伸过度;粗纱和细纱采用“高捻度、大后区隔距”的工艺配置,提高成纱强力和改善成纱条干;最后的络筒工序则遵循了“小张力、低速度”的原则。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严格控制车间温湿度、加强运转管理,成功纺制出符合客户要求的CF4.9tex纱。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开发棉、羊绒混纺纱的意义,以及在粗梳毛纺设备上纺制棉绒混纺纱存在的问题.针对棉纤维细度细、柔软、弹性差,易产生棉结的问题,在原料选用上采用了优质长绒棉和山羊绒.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了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纺纱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棉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保证混纺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赵兰春 《上海纺织科技》1998,26(2):22-22,24
1开清棉工序长绒棉的品质特征是:长度长,细度细,成熟度好,单强高,含水含杂率较低,有害疵点少。针对长绒棉的特点,开清棉工序处理长绒棉应遵循的原则是多松早落,少打多梳,减少翻滚。因此,我们选用的清花工艺流程是:A002A圆盘抓棉机A035A混开棉机(跳过小豪猪打手)寸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机采棉制成率,介绍机采棉和手摘棉质量差异以及机采棉纺纱存在的问题,详述在清花工序优化工艺参数、在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锡林、刺辊、盖板针布,解决机采棉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纤维率高等导致用棉成本大、半制品质量差等问题的具体措施。通过纺纱实例测试对比,指出:使用机采棉,清花工序一般采用先开后打、大杂早落、小碎多落、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加强开松、除杂、混和和梳理,防止过度打击而损伤纤维;梳棉工序使用高齿密针布,除杂、开松效果明显改善,落棉率降低且成纱质量改善;用好机采棉,应充分发挥清梳联设备作用,在持续抓好设备、原料、工艺、操作管理的同时,大胆尝试新的梳理器材。  相似文献   

14.
减少纯棉生条棉结杂质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棉性能、棉卷质量、清棉工序及梳棉工序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纯棉生条棉结杂质产生的因素,并对减少生条棉结杂质做了专题试验。指出,清棉工序中宜采用多松少打、以梳代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合理配置梳棉工艺参数,如减小锡林与盖板间隔距,提高盖板速度,适当选择道夫速度和生条定量,均能减少生条棉结杂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新疆机采棉的成纱质量与价值,介绍机采棉的发展、价格优势及质量缺陷,阐述新疆机采棉与手采棉的区别;比较分析新疆机采棉与手采棉在生产普梳棉纱、精梳棉纱,以及机采长绒棉与手采长绒棉在生产精梳细号纱时的生产成本和棉纱价格.指出:尽管新疆机采细绒棉和长绒棉的价格分别比手采细绒棉和长绒棉低1000元/t和6000元/t以上,但机采棉短绒率和含杂量偏高,用棉系数大,质量难以控制,棉纱品质相对较差,棉纱售价远低于手采棉纱;必须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提高新疆机采棉的质量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低品级细绒棉的物理性能和用低品级细绒棉纺细特号纱时的注意事项,要求在纺纱过程中,清梳工序采取“多松、多梳、早落、少碎”的工艺,尽量清除棉结、杂质和减少短绒;并、粗、细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的工艺,保证成纱条干和强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在纺制纯棉精梳7.3tex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纯棉精梳7.3tex纱的生产必须从原棉选配、工艺配置、生产中半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措施等方面着手,才能确保成纱质量水平。纺高支纱所用原料长绒棉和细绒棉在梳棉的梳理特性存在差异,决定了梳棉针布的选型和梳棉工艺应有所不同。详细分析各工序工艺配置对半制品和成纱质量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后,生条品质和成纱质量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CJ 7.3 tex纱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淑华  林兵  夏静 《棉纺织技术》2000,28(11):684-686
1 原棉的选配1 .1 配棉选用 70 %的长绒棉和 30 %的细绒棉 ,在头道并条采用棉条混和 ;细绒棉中 ,新疆棉占 80 % ,当地棉占 2 0 % ,在抓包机采用棉包混和。1 .2 原棉的主要物理指标 (见表 1 )表 1 原棉的主要物理指标项  目长绒棉新疆细绒棉当地细绒棉品级 /级长度 /mm细度 /dtex成熟度强力 /cN含糖 /级235.71 .631 .55.0 6142 8.51 .701 .73.454.632 9.91 .801 .63.90 1 .3 原棉的预处理新疆细绒棉含糖较高 ,在后道工序易缠绕胶辊 ,给生产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 ,棉包开包后在四周涂刷除糖剂 ,其用量为 5kg/t~ 6kg/t…  相似文献   

19.
棉纺资讯     
《纺织指导》2006,(7):13-14
国棉行情 中国海关公布5月份棉花进口详细数据,截至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短绒和废棉23.78万吨,《棉包回潮率在线测定装置检定规程》即将发布,提示:7月份进口棉花关税汇率调整为7.9990,外棉动态 今年美陆地棉和长绒棉种植总面积为585万公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人棉绉的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并从清棉至织造按工序逐个分析了影响人棉绉纱和布质量的多项因素,阐述了保证质量相的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