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开发鹅肉干的安全防腐剂,比较肉桂油和山梨酸钾对鹅肉干的防腐效果,采用气质联用分析肉桂油的成分,研究肉桂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肉桂油共分离出53种成分,主要组分为反式肉桂醛,含量85.53%;肉桂油和山梨酸钾均可显著提高鹅肉干的防霉能力,而肉桂油的防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2.
采用索式提取法从桂皮、桂枝、桂叶提取肉桂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广西防城港市桂皮、桂枝、桂叶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比较研究表明:桂皮的提取率最高,桂叶的次之,桂枝的最低;在化学成分上,桂皮、桂枝、桂叶油的主要成分是相近的,桂皮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3.11%)、α-古巴烯(13.02%)、δ-杜松烯(9.04%)等;桂枝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67.67%)、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19.68%)等;桂叶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53.02%)、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34.80%)、香豆素(9.39%)等;文章为桂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精制沙丁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精制沙丁鱼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仪(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其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精制沙丁鱼油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均达到SC/T 3502—2016规定的精制鱼油二级标准;精制沙丁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6.66±0.18)%,其中EPA与DHA总含量为(23.41±0.16)%;精制沙丁鱼油的关键风味成分为壬醛、丁醛、己醛、十一醛、2-壬酮、乙苯,具有甜香、果香等风味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多,如萘、2-十一酮,对鱼油的风味有一定的修饰作用。该研究为精制沙丁鱼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微波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选择提取肉桂油树脂的最佳工艺。该工艺分两步实现:第一步用乙醚萃取,探讨了原料粒度、固液比、萃取功率对肉桂油树脂萃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固液比1∶5、萃取功率300W,萃取得率可达8.33%;第二步则采用丙酮进一步地回收肉桂油树脂。  相似文献   

5.
肉桂油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平板划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对单一菌种的气相抑菌实验和对空气中常见菌体的气相抑菌实验,研究了肉桂油对4种细菌、2种酵母、6种霉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的细菌、酵母、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对霉菌的抑菌活性更强一些,且肉桂油即使不直接加入到培养基中,其挥发成分在菌体表面对细菌、真菌和空气中常见菌体也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所有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0.8mL/L,其中黑曲霉的MIC最低,达到0.05m1./L.  相似文献   

6.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平板划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对单一菌种的气相抑菌实验和对空气中常见菌体的气相抑菌实验,研究了肉桂油对4种细菌、2种酵母、6种霉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的细菌、酵母、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并且对霉菌的抑菌活性更强一些,且肉桂油即使不直接加入到培养基中,其挥发成分在菌体表面对细菌、真菌和空气中常见菌体也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所有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0.8mL/L,其中黑曲霉的MIC最低,达到0.05mL/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肉桂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的肉桂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肉桂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肉桂的鉴别,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样本分布疏密度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肉桂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鉴别不同产地肉桂,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肉桂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肉桂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2):229-234
以肉桂皮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_2萃取肉桂油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夹带剂的加入对肉桂油萃取率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肉桂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00 MPa、萃取温度45.00℃、萃取时间为1.70 h、CO_2流量25 L/h,此条件下萃取率为92.05%,相同萃取时间下,比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率高出22.00%;不同夹带剂对肉桂油的萃取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采用0.6%CO_2流量异丙醇作为夹带剂时,改善效果最好,70 min时萃取率即达95.34%,萃取率提高了3.29%,且萃取时间缩短32 min;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肉桂油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而夹带剂的加入能进一步降低其水分及挥发物、过氧化值和酸值,但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产地肉桂间挥发性成分差异并为卤料生产原料选取提供一定数据参考,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色谱联用(GC-MS)技术对成都、广西、汉源、云南四个产地肉桂样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OAV值进行PCA和PLS-DA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不同产地肉桂样品中挥发性成分66种,其中萜类物质43种,醛酮类11种,烷烃类物质2种,醇类4种,酯类2种,吲哚类1种,可见样品中挥发性物质以萜类为主,其相对含量在2706.76~33337.83μg/kg之间。γ-松油烯(OAV:1132.03~5721.45)、α-芹子烯(OAV:16.66~264.45)、(E)-肉桂醛(OAV:18.04~103.07)、对伞花烃(OAV:31.00~43.39)四种物质OAV值相对较高,对肉桂主体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经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肉桂样品挥发性风味存在明显差异。成都肉桂中未发现特征香气但其主体香气较为强烈;广西肉桂中辛辣味和花木香等典型肉桂香气最为明显;汉源肉桂中甜香香气相对突出;云南肉桂具有较强的水果香气。结果说明产地对肉桂样品挥发性风味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然肉桂精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个人护理用品、农业化学品等行业。较全面地综述了天然肉桂油的提取技术,包括水蒸气提取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等,分析、比较了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得油率及精油含醛量,指出多种提取方法相结合将是比较可取的提取方法,旨在为研究开发及综合利用肉桂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晓岚 《中国油脂》1999,24(2):9-12
目前,在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禽用油脂精炼工厂(车间)中,以物理精炼或化学精炼的方法加工着不同品种的植物油脂,或以此两种不同的方法加工着同一品种的油脂。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已成为多年来争议的焦点之一。列举了物理精炼和化学精炼中的许多因素,并加以对照、比较,以期对它们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桂叶油热解产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法分析了在250、300、400、500、600、700、800和900℃下桂叶油的热解产物,并用归一化法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①桂叶油在250℃以下不热解,丁香酚、β-石竹烯和乙酰丁香酚是桂叶油的主要致香成分;②600℃以下桂叶油主要释放出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等52种化合物;③700℃以上桂叶油不释放致香物质,而释放芳烃和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且其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④桂叶油的热解产物可能主要是丁香酚裂解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焦聚明 《中国油脂》1998,23(4):34-35
介绍了以物理精炼方法生产高级食用椰子油的生产工艺、操作参数、质量指标以及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实际生产对比,阐述了物理精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酶法脱胶物理精炼大豆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进行酶法脱胶物理脱酸实验,确定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30mg/kg、pH5.1、反应温度52℃、加水量2%及反应时间5h,脱臭温度为240℃,成品大豆油磷含量4mg/kg,酸价0.90mgKOH/g。在此基础上扩大生产,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各工艺参数的调整和关键步骤的控制,得到磷含量4.2mg/kg、酸价0.92mgKOH/g的三级大豆油,成品油得率提高了0.5%。  相似文献   

15.
塔罗油中植物甾醇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植物甾醇的生理活性以及在医药、食品和轻化工业的应用,概述了国内外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展,讨论了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造纸工业副产品塔罗油尚未得到合理、高附加值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塔罗油中植物甾醇提取与精制技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左青 《中国油脂》2003,28(3):25-27
根据多种毛油特点,在设计中选取先进适用的精炼工艺,合理配置脱色塔和脱色过滤面积,选用填料式脱臭塔,选定合理的每个设备处理量和优良材质和管件,关键设备进口,全电脑自动控制,热量的循环使用,提高精炼率,降低水耗和蒸汽消耗。在设计选型中考虑到降低故障率、环保问题,投资成本与操作费用关系,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样工艺组合投资是全进口设备投资的40%-50%。  相似文献   

17.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8.
明确大豆油精炼过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风险成分的迁移规律,以便于食品中PAHs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通过对大豆油精炼生产中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臭油和对应加工助剂磷酸、烧碱、活性白土以及精炼副产物油脚、皂脚、废白土、脱臭馏出物样品中PAHs组分含量的检测,分析PAHs在大豆油精炼生产中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大豆油精炼用加工助剂中均含有PAHs,磷酸、烧碱和活性白土中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含量分别为0.95、1.84?μg/kg和0.71?μg/kg,欧盟限量控制的4?种PAHs(PAH4)(苯并[a]蒽、?、苯并[b]荧蒽和BaP)含量为2.81、16.81?μg/kg和8.85?μg/kg,美国优先控制的16?种PAHs(PAH16)含量为26.18、112.61?μg/kg和111.85?μg/kg;在大豆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蒸馏脱臭过程BaP的脱除率分别为7.57%、23.57%、91.65%,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蒸馏脱臭过程PAH4的脱除率分别为15.93%、10.41%、19.31%、50.91%,PAH16的脱除率分别为15.45%、11.59%、6.66%、52.99%;大豆油精炼副产物油脚、皂脚、废白土、脱臭馏出物中BaP含量分别为0.45、0.90、0.52、12.49?μg/kg,PAH4含量分别为10.14、7.39、9.69、300.50?μg/kg,PAH16含量分别为261.60、434.49、156.29、2?775.15?μg/kg。  相似文献   

19.
肉桂精油具有优良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其作为一类天然安全的植物抑菌剂和抗氧化剂,在日常的食品保鲜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提取部位和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肉桂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综述了肉桂油的抗菌、抗氧化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肉桂精油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精制核桃油生产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利用物理压榨法制备核桃油及其精炼工艺,然后取等重的9组样品,分别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TBHQ、PG、BHT、VE及增效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与空白样一起利用Schaal烘箱法每隔24h测一次过氧化值(POV),比较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焙炒、脱酸、脱胶是精制核桃油的关键工序,其工艺条件依次为:焙炒温度130℃、时间30min;碱法脱酸:碱液浓度11%、碱炼初温40℃。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和超碱量之和;磷酸脱胶:油重0.2%的85%磷酸、3%的水、温度保持在60℃;添加0.02%TBHQ、0.01%PG和0.015%Vc复合抗氧化剂的油样(在60℃通风条件下贮藏408h的过氧化值最低为0.75meq/kg,国家标准规定过氧化值≤10nmeq/kg,经计算其在20℃存储保质期可达2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