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对具有β—乙烯砜硫酸酯基、磺酸基和三嗪环结构的接枝剂改性后真丝织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研究表明,纤维表面发生明显改变,真丝织物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 ,对具有 β -乙烯砜硫酸酯基、磺酸基和三嗪环结构的接枝剂改性后真丝织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研究表明 ,纤维表面发生明显改变 ,真丝织物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红外光谱 (IR)、扫描电镜、热重分析 ,对经β 乙烯砜硫酸酯基、磺酸基和三嗪环结构的接枝剂改性后棉织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纤维表面发生了明显改变 ,接枝剂对棉织物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基聚酰胺56(PA56)纤维是由生物基1,5-戊二胺和石油基1,6-己二酸聚合制备而成的新型生物基材料。为探究生物基PA56纤维的热稳定性,分别在氮气氛围中测定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过程,并计算其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同时分析了生物基PA56纤维在热降解过程中的主要热降解气相产物。结果表明:生物基PA56纤维的热失重曲线及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对升温速率具有显著依赖性,采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和Coasts-Redfern法获得的生物基PA56纤维的活化能分别为235.00、217.23和232.18 kJ/mol,可推测其热降解机制为F1型,热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相产物为CO2、环戊酮和1,5-戊二胺。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紫外光照对铝鞣胶原基材料的影响,利用耐候仪对铝鞣胶原基材料在50℃、辐射量0.35W/m2下分别老化0、24、48和72h,以加速其在紫外照射条件下的老化速度。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老化前后铝鞣胶原基材料纤维形貌的变化;利用显微收缩温度仪(MHT)、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研究老化前后铝鞣胶原基材料的热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铝鞣胶原基材料纤维编织变得松散、纤维间隙增大、部分纤维链断裂,热稳定性和耐热降解能力均出现降低,说明紫外光照射对铝鞣胶原基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产生了破坏,且紫外照射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经过化学改性和热氧稳定化处理的聚丙烯腈(PAN)基预氧化纤维为原料,借助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力学性能、元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改性热氧稳定化纤维碳化行为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比改性PAN原丝与未改性PAN原丝的碳化过程,讨论了二者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对原丝进行化学改性能够影响纤维的碳化行为,改善碳纤维的结构,并最终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薛丽 《国外丝绸》2007,22(4):7-9
用FT-IR、DSC-TGA、WAXD等分析方法对聚乳酸(PLA)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的分子结构、热行为及结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PLA纤维与其它两种纤维有明显的差异,PTT与PET的很相似。PLA的红外光谱中官能团酯基的吸收向波数大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差热分析中PLA的熔点最低;X-射线衍射中PLA具有衍射强度大且尖锐的峰形,据此,将PLA纤维从其中鉴别开来很容易。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DMF、DMAc、NMP为溶剂合成了一定固体含量的酮酐型聚酰胺酸(PAA)溶液,经高压静电纺丝得到PAA纳米纤维,热亚胺化之后得到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再经过从600℃到1000℃的高温热处理制得PI基碳纤维,炭化后产率小于42%。用扫描电境(SEM)表征了PI纳米纤维和PI基碳纤维的形貌。用XRD表征了PI基碳纤维的晶相结构。分析表明以DMF为溶剂合成的PAA溶液经过静电纺丝、热处理之后的直径在300~500 nm之间,炭化后纤维间的粘连、弯曲现象最为严重。而溶剂对PI基碳纤维的晶相结构影响微小。  相似文献   

9.
两种大豆蛋白纤维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比粘胶基和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之间的性能差异,同时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粘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对两种纤维的形态结构以及各项基本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大豆蛋白纤维的纵向形态类似,而横截面形态有一定的差异;两种纤维均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吸湿性,摩擦性能较好,耐热性及耐日光性能优异,化学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再生蛋白纤维的结构与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再生蛋白纤维的成形、结构和染色性能,指出再生蛋白纤维是纤维素和蛋白质混合的一种复合纤维,属于皮芯结构,蛋白质包覆在纤维的外层。采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对该新型复合蛋白纤维进行染色,发现不仅工艺简单而且还能得到较好的同色效应和较高的固色率。  相似文献   

11.
阔叶木由于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资源丰富,且具有速生性(单位林地面积年产量高),同时其纤维特性也适于多种纸张的生产,因而,近20年来,越来越受到造纸工业的重视,尤其对于林业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和国家而言,充分利用阔叶木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在制浆造纸工业中,许多阔叶木,如桉木、桦木、杨木、槭木等,正在被大量应用。此外,近年来,应用阔叶木原料的制浆技术在多个不同方面也得到了发展。总的说来,制浆方法可分为3大类,即机械法制浆、化学机械法制浆和化学法制浆。机械法制浆是完全利用机械能的方式使纤维分离成浆及改善浆的性能。化学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红麻纤维木质素含量较高,脱胶工艺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其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预氧、碱煮、脱胶后处理(尿素浸泡和机械开松)工艺,运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加工,对影响脱胶效果的因子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为10%(o.w.f),NaOH用量为6.5%(o.w.f)、Na2S用量为8%(o.w.f),煮练温度为95℃,煮练时间为140min,尿素浸泡时,质量浓度为3g/L时可达到最佳溶胀效果;机械开松前后,纤维细度(支数)提高了15%、断裂强度仅下降4.7%。经上述工艺可使红麻纤维断裂强度达到3.85 cN/dtex,细度(支数)可达738公支,其可纺性指标以及纤维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为后续纺纱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大麻秆除髓,分离出韧皮部和木质部,测定其化学组成。另外采用振动球磨的方法分离出木素,并以经典化学法与现代理化检测仪器用结合,研究其化学特性。结果表明,两部分原料不论其化学组成还是其木素的结构特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15.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quality control is the 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standardized products which show the minimum variation from one day to the next. In formulating products various factors have to be considered such as relevant legal and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organoleptic acceptability and changes which take place du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Raw materials, intermediates and the product are controlled between pre-arranged limits by employ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s at appropriate stages.
Foods such as flour and margarine have to be artificially fortified. the Food Standards Committee have accepted the necessity of adding approved compounds to some foods to improve colour and texture or to inhibit putrefaction. Although raw materials are checked for purity, contaminants may be picked up during the process unless constant vigilance is practis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Lignocellulosic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heir three main components by extraction with acetic acid, containing 0.1% hydrogen chloride, at 110°C. The residual pulp can be bleached in the same solvent with peracetic acid, which is formed in situ when adding hydrogen peroxide. Hemicelluloses and lignin are obtained in a low condensed and relatively reactive form that may be converted into valuable chemical raw materials. Some aspects of such convers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