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用烤烟等级质量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专家评分的方法确定各个等级的质量指数,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卷烟配方中常用的25个烤烟等级相似性.结果表明:常用的25个等级烤烟在外观质量指数、内在质量指数、物理特性指数、化学成分指数和总质量指数方面,烟叶的类间平方和均大于机误均方,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说明其分类是合理的;在卷烟的配方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对烟叶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进行有尺度的选取替代的级别;在对这25个等级烤烟进行反判时外观质量指数和内在质量指数的总判对率达到了92%,卡方检验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选取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3个指标结合进行判别时,除C3F(由原来的第4类调整为第3类)外,其他24个等级均未误判,其判对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部分烟区上部烟叶仍存在成熟度不够等问题,成为限制上部烟叶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上部烟叶的成熟机理,从烟叶生理生化角度对烤烟上部烟叶成熟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致香物质和质体色素等物质代谢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重点阐述了上部烟叶成熟过程中生物酶活性、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功能等的变化规律。在上部烟叶成熟度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上部烟叶成熟机理、成熟特征判断和生长调节剂使用等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摘要:为了客观反映云南不同产区和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采取品种定位试验与示范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云南烤烟主产区和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烤烟品种的叶长、叶宽、长宽比和含梗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态产区各烤烟品种的含梗率、叶片密度和平衡含水率大多存在显著差异。云南大多数烟区4个主栽烤烟品种的叶长和叶片厚度的均值基本达到优质烟叶的范围,但叶宽和长宽比均值大多达不到优质烟叶的标准。不同烟区和不同烤烟品种的单叶重和单位叶面积质量均值大多高于国外烟叶。烟叶密度和平衡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同一等级不同产区和不同品种烟叶品质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烤烟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2006年产的237个烤烟烟叶样品的物理特性和评吸质量进行了检测鉴定,并对烟叶物理特性与评吸质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烤烟烟叶6项物理特性指标(平衡含水率、单叶质量、叶面密度、拉力、填充值、出丝率)中,变异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单叶质量>叶面密度>拉力>填充值>平衡含水率>出丝率.中部叶的平衡含水率、出丝率最大,下部叶居中,上部叶最小;随着部位的升高,烟叶的单叶质量、叶面密度和拉力增大,填充值变小.拉力和出丝率是影响烟叶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拉力与评吸质量呈负相关,出丝率与评吸质量呈正相关,单叶质量、平衡含水率、叶面密度和填充值对烟叶评吸质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烤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检测了92种河南烤烟样品的6项物理指标和7项常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填充值与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氯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总植物碱、总氮、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叶面密度与总植物碱、总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阴燃时间与还原糖、氯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抗张强度与总植物碱、总氮、氯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平衡含水率与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呈极显著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与简单相关分析基本一致,相关性显著的3对典型变量间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538,0.524.2)影响烤烟物理特性的常规化学成分主要有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和氯,钾和淀粉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物理特性区域归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烟叶物理特性进行区域归类,选取安徽、福建、河南等13个产地的烤烟C3F等级烟叶,分析烟叶的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等8个物理特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主成分,并基于综合得分对13个产地烟叶进行聚类。结果表明:1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02%,厚度、叶面密度、单叶质量和含梗率4个指标是烟叶物理特性的特征指标;2若以平方欧氏距离5.0作为分类标准,可以把所有样品分为4类,第一类为黑龙江和山东;第二类为河南和安徽;第三类为福建、湖北和湖南;其他产地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缩短打叶复烤调试时间,采用逐步回归、偏相关、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烟叶物理指标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理指标与打叶风分工艺参数间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2二润后烟叶温度越高,一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烟叶含水率越大,四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小,三打则越大;烟叶越厚,一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四打则越小;烟叶越宽,二打所需打辊转速越大;烟叶长度与打辊转速无关。3二润后烟叶含水率越大,各级风分风速越大;烟叶越厚,二打一分风速越大。4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物理指标,结合打辊转速和风分风速,通过聚类分析将19个样品中的15个分为4类,每类样品具有相似的打叶工艺参数,其余4个样品的参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大面山烤烟烟叶素质和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种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组织结构指标、防御性酶体系,5种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间、组织结构指标间和防御性酶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有很明显的规律性;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间,叶面灰暗烟叶烘烤特性差,初烤烟叶大多是糟片;叶面黄绿相间烟叶,烘烤特性较差,一般初烤烟叶为花片或糟片;相对正常烟叶具有典型成熟特征;卷曲烟叶的组织结构非常疏松,细胞间隙度较大,空腔多,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在不同烘烤素质初烤烟叶间,挂灰样内在质量较次;紧密样内在质量更次;疏松样质量较好;“和爱”烟叶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种植区域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首次运用CLIMEX气候模型的气候相似系数方法,同津巴布韦、巴西主要种烟区域的气候比较,对我国烟叶产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9个省(直辖市)的20个县(市)与优质烟叶原产地气候类型极其相似,其主要分布在具有高山气候的云贵高原和气温较高、降雨量充沛的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烤烟主要物理特性及其产区差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项目2004~2005年采集的全国不同烟叶主产区805个中部烟叶样品,对我国烤烟中部烟叶的物理特性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初步探讨了主要产区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烤烟中部烟叶各物理特性值的一般范围分别为:叶片厚度0.036~0.128 mm,叶面密度52.12~97.64 g/m2,拉力1.04~2.52 N,填充值3.44~4.28 cm3/g,平衡含水率10.42%~13.50%,含梗率23.56%~38.32%,单叶重5.97~16.01 g.多数物理特性指标在测定的2年间相对稳定.不同产区烤烟各物理特性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单叶重差异最大,填充值和平衡含水率差异相对较小,东北烟区单叶重相对较高,从辽宁、黑龙江、吉林等东北的烟叶产区到广西、湖南、福建、贵州、湖北等南方的烟叶产区,叶片厚度和叶面密度呈降低趋势,含梗率则量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烤烟烟叶pH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210个复烤烟叶样品的pH值,并分析了不同年份、产区、部位、等级和颜色烤烟烟叶pH值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产区烤烟烟叶pH值集中在4.8~5.4范围内,且pH值变异系数不大;②烤烟烟叶pH值随着自然陈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002和2003年烟叶pH值与2001、2000和1999年烟叶pH值差异极显著;③2000、2002和2003年不同产区烟叶pH值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④1999、2000和2001年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烟叶pH值差异不显著,而2002和2003年差异极显著;⑤1999和2000年桔黄和柠檬黄烟叶pH值差异不显著,而2001、2002和2003年差异显著,总体来看,柠檬黄烟叶pH值大于桔黄烟叶。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烤烟种质资源物理特性的遗传多样性,有效利用种质资源,选取了269份烤烟种质资源C3F烟叶6个物理特性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参试种质资源的物理特性指标变异系数在6.73%~20.25%范围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34~2.050,平均2.014.②国内种质资源物理特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河南烤烟综合物理特性在产地、部位间的差异性和变化规律,检测了89个样品的6项物理指标并进行了因子分析、聚类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①各项物理指标在产地间的差异和在部位间的差异程度不同,其中抗张强度在产地间和在部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厚度、叶片密度在部位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填充值、阴燃时间和平衡含水率在产地间的差异均极显著。②综合物理特性在产地间的差异总体上大于部位间的差异。③依据综合因子得分和部位因素将89个烤烟样品分成了3个主组、9个亚组,使得同一亚组内烟叶的综合物理特性最为接近。研究结果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河南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烤烟物理特性的优势与不足,为合理利用烟叶原料和分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烤烟香型相关化学成分主导的不同产区烟叶聚类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给不同产区烟叶的评价利用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分析了国内外不同产区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金属离子、有机酸、多酚及中性香味成分与香型的简单相关关系,并利用与香型显著相关的化学成分,对不同产区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个化学指标中,与烤烟香型风格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化学指标有22种;利用该22种化学成分对18个产区烟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T=12.4时不同产区烟叶被归为两大类群:国外进口和陕西安康烟叶为1类,其他国内烟叶为1类;当T=5.6时不同产区来源的烟叶归属为7个类群:津巴布韦和加拿大烟叶;巴西和陕西安康烟叶;福建、湖北恩施、重庆黔江、江西赣南烟叶;辽宁、四川、云南烟叶;广西、湖南、贵州烟叶;河南、山东烟叶;黑龙江牡丹江、吉林烟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物理化学指标检验,热裂解仪、纤维形态分析、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JK和传统再造烟叶KY-5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 JK定量高,KY-5厚度、松厚度及灰分都高;② JK正反两面均无明显的纤维状成分,主要成分是烟末,结构紧密;KY-5透气性很好,结构也较疏松;③元素分析上两者组成成分并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含量有所不同;④ JK总植物碱明显高于KY-5,钾、氯含量低于KY-5;⑤ JK在近200℃处出现失重峰,结合产品特性及裂解产物分析可以得出,主要是醇类物质加热挥发结果。   相似文献   

17.
烤烟物理特性与常规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简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了125 份烤烟烟叶物理特性(9 项)与常规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物理指标之间以叶片厚度与叶质重关系最为密切,其相关系数r=0.808;叶质重、填充值和质量燃烧速率与常规化学成分及其派生值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叶片厚度、叶质重与总钾、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都与钾的相关性最高,而质量燃烧速率则相反,与总钾含量、糖碱比、氮碱比和钾氯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平衡含水率与填充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烟叶拉力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不显著.烤烟物理特性方面,叶质重对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最大,与烟叶颜色、身份和色度指标均有显著差异,而与成熟度、叶片结构和油分指标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烤烟烟叶质量的若干限制因子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烤烟适宜的叶产量2250-3000kg/hm^2,在此产量范围取上等烟比例的几率最高,田间烟草发育的均一性差是目前制约我国烤烟质量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严格的成熟果收和先进的烘烤技术,将会大大提高我国烟叶品质,特别是香吃味。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致香物质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了夹角余弦、主成分及偏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分析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的多酚、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等致香物质含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云南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在主要致香物质方面已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以中部烟叶的相似度最高;云南部分地区烟叶的致香物质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但从细微来看,糠醇、5-甲基糠醛、西柏三烯二醇等致香物质含量在地区和部位间的变异较大,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在新植二烯、苹果酸、西柏三烯二醇、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茄酮、柠檬酸和巨豆三烯酮等致香物质的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基于烤烟主要物理特性指标快速预测烟叶木质素、果胶、全纤维素、细胞壁物质总量,以2010年云南昭通烟区生产的烤烟样品为材料,检测了8项物理指标(拉力、延伸率、含梗率、叶质重、平衡含水率、叶长、叶宽、厚度)以及烟叶中木质素、果胶、全纤维素、细胞壁物质总量。基于8项物理指标,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测烟叶中木质素、果胶、全纤维素含量以及细胞壁物质总量的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烟叶中木质素、果胶、全纤维素含量以及细胞壁物质总量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确定系数(R2)为0.9900~0.9975,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为0.03~0.14;主成分回归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精度较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其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R2为0.15~0.37,RMSE为0.025~0.990;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其预测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R2为0.004~0.093,RMSE为0.21~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