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卫生部下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进行了全面解读。介绍了《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该规范制定的必要性,规范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对规范中涉及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适用范围,调查机构权责,调查员制度,调查程序内容和结论,以及调查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关系等具体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现况,为制定卫生应急管理策略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9~10月通过问卷函调查各级CDC相关科室负责人,从人、物、力、财等方面设置了人员情况、教育培训、应急现状、经费保障4部分35个条目的问题,对广东省市县两级124个CDC进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普查。结果人员配备基本合理,但普遍反映紧缺。珠三角地区CDC专业人员中受过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ETP)培训的人员明显多于粤东西北地区;大多数地市级和县区级CDC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均未组织学习,而专业技术规范或标准的学习比例较高。全省CDC均储备了个案调查表,但未统一。大部分CDC配备了现场采样工具且定期补充,珠三角地区配置比例略高于粤东西北地区。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来源主要为医疗机构(74.2%),任务来源主要为卫生行政部门(79.8%)。模拟案例调查结果提示CDC尤其是县区一级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能力上,如混杂因素排查、分析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处理、样品采集和检测项目确定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专项经费缺口较大,各地经费差异也较大。地市级CDC流行病学调查经费政府拨款占82.8%,县区占64.1%。结论广东省各级CDC普遍存在人员、经费紧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能力在地市间和县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能力也亟待提升,各级政府应加强CDC人员和经费的保障,各级CDC应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挑选39项关键指标对报告内容开展质量评价。结果 有259起事件的结案报告纳入分析。报告质量评分分数范围为9~34分,中位数为23分。报告历年平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r=0.964,P<0.001),但仍存在一定问题。53.67%报告未计算患病率,50.97%报告未计算临床特征比例,仅25.10%报告绘制发病曲线,仅有16份报告开展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66.02%报告未调查可疑食品加工过程,仅23.94%报告分析食品污染环节;采集水源样本、环境样本、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的事件占比均低于40.00%;仅58.69%的报告得出准确的调查结论,44.79%事件未查明致病因子,60.62%事件未查明致病食品;32.43%报告的内容逻辑较混乱、条理不清晰,仅42.47%报告的全文格式规范。结论 四川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调查报告撰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前甘肃省食品安全管理现状,结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实践,分析新形势下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江华  张蓓蓓  赵苏 《食品科学》2006,27(10):613-616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已经日臻完善,并在控制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法律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法律的更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8日至2013年4月20日,本文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现状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在绝大部分人看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堪忧,人们对政府所发布食品安全的信息表示不信任,对媒体和网络的信任度高过政府;(2)消费者在购买食品上,更关注食品的正规来源,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3)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者,而政府是第二责任者,仅仅依靠单一主体是难以有效监督不法企业;(4)3/4的人群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还是依靠制度建设来保障,此外,对食品安全制度上的改革也形成了共识;(5)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的通力合作;(6)执法监督能力的加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第二,提高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第三,建立完整的健全的执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2014年3月19日顺义区某工地食堂,多人午餐后短时间内陆续出现胃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为查明致病原因,控制疾病发展,减小疾病造成的危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对致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开展溯源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胃部灼烧感,潜伏期为18 min,符合化学性物质造成中毒的特征;19日午餐为可疑餐次;厨师午餐制作前5道菜所用"盐"状白色粉末为引起本次中毒可疑物质;对白色粉末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氟硅酸镁。结论本次事故是一起厨师误将工业化学品当食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2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大概分为横向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与纵向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推荐性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它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性质、效力来源与法律位阶不明以及强制性标准范围与内容不合理等问题。应构建统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使之与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标准的定义保持一致,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依法明确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锦州市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锦州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加工现状与存在的安全问题。方法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锦州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问卷与实地记录进行数据分类整理与统计汇总,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锦州食品小作坊食品购买者主要是21至30岁的青年人,学生、上班族构成购买小作坊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不强。在设备设施方面,锦州食品小作坊普遍存在加工设施简陋、陈旧现象,65.6%的食品小作坊没有明确的分工场所,并存在有原辅料与半成品、成品混放现象;72.63%的食品小作坊存在加工器具老化、锈渍、不卫生现象;在从业人员方面,多数未持有健康证明从事食品加工行业,并且71%的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存在缺少食品安全知识,卫生观念差、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擅自添加、掺假掺杂现象。在食品包装和标识方面,60.53%的食品小作坊存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残缺、不完整现象,同时70%锦州食品小作坊未达到备案的条件要求,在无《食品生产许可证》条件下进行生产加工。结论 通过对锦州市食品小作坊安全状况的调查,了解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工现状与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政府应设立食品风险预警与风险交流的媒介,进行科普与法律宣传、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与巡查力度,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食品安全事故法律责任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苏州市查处一起不明原因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法律适用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法律责任认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食用香精香料作为食品工业一种重要原料,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该文论述食用香精香料功能、香精香料安全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展望如何严控食用香精香料安全性及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泰州市肉类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摸清了泰州市肉及肉制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掌握了肉及肉制品安全监管现状,找出了当前在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公众参与的客观、公平、独立、透明的风险评估、风险交流机制成为我国未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2013年7月,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FSI)",对我国当年食品安全状况作了评估,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为了让公众对相关背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理性地对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依据相关信息,对GFSI作了客观解读,并以中国、美国和印度为例,从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和质量与安全三个方面,对这三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最新调整和改革措施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分析现阶段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发生事故后的组织协调、信息报告、事故性质认定、人数确定、疾控机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体制、机制和保障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8—2016年与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以测量媒体传播效果。方法对百度新闻数据库中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新闻报道进行关键词检索,并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呈现方式、新闻来源、报道基调等6个方面24个类目进行分析。结果自2009年以来,关于食品安全标准的报道数量增加,已形成特定报道主题。但报道类型化明显,体裁以消息类报道为主,深度报道偏少,内容偏狭,缺乏社会关注的热度,在相关事件报道中仍能发现社会认知不足。政府及社会组织的网站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结论食品安全标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应以策略传播的思路开展媒体风险交流,同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官方网站及专业组织的传播力,形成食品安全标准科学传播的意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应急演练作为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重要手段,是攻克食品安全事故时间紧、任务重及影响大等难点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围绕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建设领域,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特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相关工作的理解,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领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结合我国现状研究性地提出有关建议。研究内容将对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重大食品安全案例的回顾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的食品安全案例,并对其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指出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和发展都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食品在采购原料、加工生产到运输销售过程中都需要经过自检、委托检验及抽检监测等多次检验,其中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报告是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的依据文件,因此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对食品检验报告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遇到的不合格报告或实际问题,分析检测机构对食品安全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食品安全检验报告数据创新管理模式,为检验机构未来管理及有效利用食品安全检验报告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将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层次化。方法 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构建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 并对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层次性分析。结果 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食品标准体系不合理、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存在缺陷、食品污染物监测系统不完善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漏洞; 而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不健全, 信息传递不畅、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缺乏。结论 针对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