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绵城市是从整体区域出发解决我国水危机的新理念,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框架。不同LID设施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和适用情景,为筛选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性价比最优海绵园区建设模式,文章基于先前学者研究对单个LID措施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总结。同时,文章以北京市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园区为例构建了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model,SWMM),模拟分析了多种海绵园区建设模式的径流削减效果及性价比,结果表明性价比最优的建设模式为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及植草沟联用模式,生态效益最优的建设模式为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槽及绿色屋顶联用模式,为日后海绵园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福州某校区为例,采用SWMM模型中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块对该校区的排水进行分析,文章通过该软件模拟出了多种LID措施布置,并且利用该LID设施设计在不同的降雨重现期的情况下,监测管道出口断面径流数据,得出有效的LID优化措施。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雨水花园、铺透水砖、生态植草沟等组合方式,可以实现雨水的吸纳、滞留,减少洪涝灾害,显著提升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同时,城市内涝等问题成为当下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挑战.对此,国内外提出雨洪管理等技术措施以应对城市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问题.本文以居住区绿地建设为落脚点,结合城市雨洪管理相关理念技术,从雨水收集传输系统和终端贮蓄净化系统两个方面探讨居住区雨洪管理的结构设计,并结合雨洪管理体系中的种植设计以及相关管理实践,总结城市居住区绿地雨洪管理的技术实践,探讨当下居住区绿地雨洪管理建设的技术难题与可能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暴雨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日益显著。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吸、蓄、渗、净的方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雨水灾害等方面具有更好的弹性。文章以珠海某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为例,结合当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出有效可行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对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市雨洪灾害呈现多发趋势。城市雨洪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化导致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城市阻碍效应和凝结核增加引起城市降雨量增加;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降雨多、入渗少,导致径流量增加、汇流时间缩短,雨洪灾害加剧。文章在总结我国城市雨洪灾害原因及国内外雨洪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为减少城市雨洪灾害,应从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增加地表透水面积、雨洪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洪是一种灾害,更是重要的水资源。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是太原市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城市雨洪资源又被直接排放,未能充分利用。借鉴国内外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经验,控制城市雨洪、充分利用汛期雨水、开拓城市雨洪利用途经可改善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公路排水模式,将雨水快速的排入附近水系,雨水迅速汇集不仅增加了排入水系的容积负担,引发洪涝灾害;而且道路上的污染物经过雨水冲刷带入水环境,还会引起水环境的污染。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控制径流总量,消减洪峰流量,还能控制径流污染,对公路建设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已经造成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安全运行,受到了媒体、公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应当积极建设城市排水防洪工程,以便有效的抵御城市内涝,排除雨洪,保证城市良好发展。当然,前提是有效解决水文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文章将从雨洪给城市带来的灾害展开,着重分析和探讨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水文问题,希望能够探寻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便良好建成排水防涝工程,避免城市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范围水资源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频繁,近二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对此的研究比较滞后,同时又是非常需要此方面技术的国家。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总数虽然大,但人均占有少,城市缺水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且近年来暴雨强度增大、频率增加,雨洪资源在缺水城市没有得到合理的滞留和利用,反而形成城市内涝危害发展。由此,雨洪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对雨洪利用做了部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城市对于雨水的"吞吐"能力,就必须要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最大化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减小雨水地表径流。文章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了一些市政道路优化设计策略和要点:优化横断面设计,合理设置透水路面结构层,灵活设置LID侧石,加强下沉式绿地、生态草沟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具备与自然河湖相依傍的条件,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产项目主要为农业,现在城市与农作物的需水来源以自然雨洪及地下水开发为主,大体上可以满足城市、农业用水。但仍存在水资源不足、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为加强水资源的留存和保障,修复生存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实施了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工程,具体情况如文章所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的质量与治理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水资源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城市建设与城市降水是水环境质量和雨洪径流量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如何平衡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做了几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城市化快速扩张、土地资源短缺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影响下,洪涝灾害已成为我国许多南方城市的建筑与小区亟待应对的一大难点。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一种名为"海绵城市"的城市水资源管理方案。该方案不仅论述低影响开发的概念及应用,还提供了多种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随着政府和公众对海绵城市的日益重视,其将成为解决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方法,并有效促进居民用水安全、水环境保护及水生态修复。文章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建筑与小区的设计应用及其在珠三角城市的设计指标对比,为今后我国其他城市设计、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国已进入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日新月异。但不可避免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其中传统的道路排水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已经表现出了落后性和局限性,亟待改善。文章就以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道路设计技术——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其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技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希望可以对城市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下学生效率低下的问题,在Symbian OS的Series 60模拟器上,开发了手机课程管理系统,并把其成功移植到诺基亚7610上.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正确实现课程的添加、修改、查询、删除及提醒功能,与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海绵城市中"低影响开发(LID)"理念为导向,以解决校园空间内涝问题为根本,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分析与研究,选取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长乐校区为研究对象,从校园内空间规划、界面处理、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的角度进行低影响开发研究,提出合理可行的"海绵校园"设计策略,对探索"海绵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已陆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老旧小区的改造作为其重要项目之一,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然后梳理了可用于其海绵化改造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方案,以期解决老旧小区的相关水环境问题,提高该类小区的生态环境,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大了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道路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作为城市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对城市道路能否安全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意义。为提高城市道路雨污水排水系统质量,应加强相关方面的设计优化措施。文章就是以介绍城市雨污水排水系统的概念为出发点,对其现状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强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是普遍存在的难题,传统排水措施的速度太慢,许多海绵城市的蓄滞容量小、效益较低。文章在分析内外滞洪因素的基础上,理顺水务、市政、建筑物综合治理的思路,讨论了城外河湖疏浚、城内蓄雨滞流的任务界定、措施以及成效,提出了相关建议,明确城外河湖、城内管网的各自目标,并侧重探析了屋面蓄滞空间拓展和暴雨流量调节的新方法。枯季内外兼顾治理,汛期蓄滞科学调度,方能获得较好的城市排涝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冯颖 《轻工设计》2014,(36):130-13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雨污水管道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城市污水进行排放、雨水进行收集以及排放,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提高雨污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才能更好的保证城市的排水,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影响。文章对市政雨污水管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更好的找到提高雨污水管道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