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黄粉为原料,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用复合萃取剂一次提取率达96.5%,脂溶性产品在445nm最大吸光度%11cmE≥0.58,并对其保存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光线、温度、PH、Fe2+、Fe3+、抗坏血酸、氧和热处理时间等是胡萝卜制汁、包装、贮藏过程中的主要接触因素和环境条件,它们对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经研究表明:氧含量、Fe2+和Fe3+是导致胡萝卜汁中胡萝卜素破坏的最主要因素,抗坏血酸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相对而言,光线,PH、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胡萝卜汁中胡萝卜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线、温度、PH、Fe2+、Fe3+、抗坏血酸、氧和热处理时间等是胡萝卜制汁、包装、贮藏过程中的主要接触因素和环境条件,它们对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经研究表明:氧含量、Fe2+和Fe3+是导致胡萝卜汁中胡萝卜素破坏的最主要因素,抗坏血酸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相对而言,光线,PH、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以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稳定性指标,就光线、贮存温度和贮存时间对蛋白饮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随贮存温度的升高其下降幅度加剧;光照贮存比避光贮存的损耗率大;在相同的贮存时间内,贮存温度(40℃)比光线强度(1500lx)对β-胡萝卜素的破坏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6.
颜秀花  王正武  刘峰 《食品科学》2009,30(11):11-16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对食品级β- 胡萝卜素的液晶配方和工艺进行研究;用偏光显微镜、流变学方法等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L-35/ 丁酸乙酯/ 水的溶致液晶的形成、微观结构、动态流变性质及体系相态进行研究;对相同浓度β- 胡萝卜素的液晶、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进行光和pH 值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25℃下,β- 胡萝卜素在EL-35:丁酸乙酯:水=1:1:1 体系的液晶、微乳液和油溶液中对光都比较敏感,但在液晶中相对稳定:pH 值对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油溶液中的β- 胡萝卜素稳定性有影响,对液晶中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红酵母中提取胡萝卜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从红酵母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生产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一条简便、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整个生产过程分为细胞培养、细胞破碎及色素提取三个阶段。该工艺相对天然植物提取法具有成本低、质量稳定的优势,较化工合成法简便且无毒性,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该方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β-胡萝卜素乳液在果汁饮料中的应用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β-胡萝卜素乳液在橙汁饮料中的稳定性,其结果显示,在90天的贮藏期间,β-胡萝卜素乳液稳定性良好,剧烈搅拌、摇晃、冷冻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其稳定性。粒度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91%的粒径分布在0.15-0.6μm之间。对微生物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不能在1%β-胡萝卜素乳液中存活,而霉菌和酵母菌能存活一段时间。与1%水分散性干粉相比,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研究了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状液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其粒径范围在0.0507~0.3393μm之间,平均粒径0.1420μm.亚微米β-胡萝卜素乳状液放置6个月,粒径大小与分布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其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长时间室外自然光直射或高温显著影响到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室内散射光影响不显著。β-胡萝卜素乳状液在pH3~9范围内稳定。除Fe2 、Cu2 外,Fe2 、Zn2 、Mg2 、Ca2 等金属离子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小。氧化剂、还原剂、蔗糖、葡萄糖、柠檬酸、VC、Na 、K 、防腐剂等对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法夫酵母色素的组成与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法夫酵母色素的组成及其光谱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法夫酵母色素是由10多种类胡萝卜素组成,其中虾青素为78%;色素呈亮丽的红色,对热较敏感,对自然光、紫外光、氧很敏感,色拉油和抗氧化剂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P rhodozyma4 - 2 6的虾青素摇瓶发酵条件包括接种比、通气量和温度等 ,以及培养基主要组分的优化 ,得到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发酵 72h ,虾青素量可达 13 4 5μg/mL或 1465μg/gCDW ,较优化前提高 1 4 8倍。  相似文献   

13.
金属离子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金属离子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并优化出有利于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金属离子,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离子对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金属离子进行了配比优化。在培养基中添加Zn2+和Mn2+能增加细胞干重,在培养基中添加Zn2+、Fe3+、Mn2+和Cu2+能使培养液中虾青素的浓度增加,在培养基中添加Fe3+和Cu2+能使细胞中虾青素的含量增加。在培养基中添加3μmol/L的Mn2+、1μmol/L的Zn2+、1μmol/L的Fe3+、5μmol/L的Cu2+有利于法夫酵母虾青素的合成,用这些金属离子批式培养法夫酵母,总细胞得率为0.349 g/g(葡萄糖),总虾青素得率为0.266 mg/g(葡萄糖),细胞内虾青素最高含量为0.81 mg/g。  相似文献   

14.
虾青素高产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法夫酵母中从葡萄糖到虾青素的整条生物合成途径。用亚硝基胍 (NTG)作为诱变剂 ,2 脱氧 D 葡萄糖 (2 DG)作为“筛子” ,通过 3轮诱变和一次自然分离 ,得到高产虾青素的菌株 4 2 6 ,其类胡萝卜素总量提高了 371 % ,为 7 0 7μg/mL ,虾青素的比率从 75 %提高到 79% ,并且其稳定性良好。对 2 DG和二苯胺作为筛子的作用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法夫酵母 (Phaffiarhodozyma)WSS FF6为产生菌进行产虾青素的补料发酵 ,在通气量为 2 5 0L/h、pH =6.0± 0 .5的条件下 ,先流加高糖浓度的培养基 ,后添加 0 .1%乙醇 ,进行分批补料发酵 ,经 130h发酵后 ,生物量与类胡萝卜素产量分别为 2 7.4mg/mL、2 6.12 μg/mL ,生长得率、产物得率及酵母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 0 .4 6、0 .4 4和 0 .95  相似文献   

16.
红酵母超高压诱变及其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NR06的β-胡萝卜素生产能力,利用超高压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在300MPa处理10min时获得一突变株NR06-H39,其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9.64mg/L,比出发菌株NR06的6.30mg/L提高了53.0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分别研究了培养基碳、氮源等因素对该突变株胡萝卜素发酵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培养条件组合为培养基装量40ml/250ml、发酵液初始pH6.5、葡萄糖40g/L、(NH4)2SO45g/L、酵母膏5g/L、花生油0.4ml/L、番茄汁3ml/L和接种量8%,此时该突变株的胡萝卜素发酵产量可达12.42mg/L,比对照提高了28.84%。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对法夫酵母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其优化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5g/L、酵母膏9g/L、KNO30.6g/L、(NH4)2SO4 0.5g/L、KH2PO4 1.5g/L、MgSO4 0.2g/L,最适摇瓶装液系数为10%。在10L罐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在48h细胞总数就可以达到1.5×109个/mL,与初始培养基相比细胞总数提高了88.7%,到达最高菌体浓度提前了12h。  相似文献   

18.
在法夫酵母生长过程中,培养基组成是影响细胞生长和虾青素产量的重要因素。文中通过正交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方法分别对红法夫酵母生长阶段培养基和虾青素合成阶段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和氟源浓度对红法夫细胞的生长及虾青素的合成有明显影响,浓度为20 g/L的葡萄糖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而50 g/L左右的葡萄糖和高C/N有利于虾青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阶段发酵方案。经过两阶段发酵,红法夫酵母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达到16.8 g/L和15.015 mg/L,分别比分批培养提高了56.3%和28.7%。  相似文献   

19.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the astaxanthin oleoresin from pretreated Phaffia rhodozyma cells was optimised using a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Microwaving the cells at 105 W for 1 min followed by ethyl acetate extraction was the best pretreatment,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65 °C for 24 min using a solvent–solid ratio of 19:1. The order of the ability to disperse the astaxanthin oleoresin was propylene glycol> Tween 80 > Tween 20 > α‐cyclodextrin, β‐cyclodextrin.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olour of the water‐dispersible oleoresin followed a first‐order kinetics model. The greatest stability was observed at pH 4 and at the lowest temperature evaluated (40 °C).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the pigment occurs in two steps, the first one from 0 to 1.5 h, with an Ea= 10.31 kJ mol?1, and the second one from 1.5 to 5 h, with an EaII = 30.06 kJ 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