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酒曲微生物菌群对酿造酒产品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酿造过程中,酒曲是酿造酒必不可少的辅料,是酿酒微生物的载体,是造就酒体特征风味的关键因素。该文总结了中国以酒曲酿造的发酵酒(黄酒)和蒸馏酒(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各种酒曲中酿酒微生物的组成,综述酒曲中微生物对酒体风味的影响,以期为酒曲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综述了中国酒曲微生物在分离与鉴定、组成、性能和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中国酒曲微生物在酿酒工业、乳酸和单细胞蛋白生产、功能保健食品与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中国酒曲微生物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古今论酒曲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用曲酿酒是中国酒酿造的特色。从天然曲蘖发展到人工曲蘖酿酒不晚于商朝,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日本科学家赞美中国酒曲可与中国四大发明相媲美。我国酒曲的发明,古书《尚书》曰:“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我国已故的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认为,曲蘖很有可能是一种粮食发霉与发芽的混合体,后来人们才区别发芽的粮食叫蘖,发霉的粮食叫曲。我国自古用曲酿酒技术,它是以粮食酿酒为主,是世界上东西酿造技术的分水岭,是世界上最早对微生物应用的重大贡献。用曲酿酒,其酒曲中含有多种酿酒微生物,进行糖化与发酵作用的酿酒工艺,其酒有独有风格。粮食原料制曲,制法简单、储存和使用方法方便。酒曲也是我国酿酒菌种重要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发展(下)傅金泉,黄建平浙江衢州市酒厂(324000)浙江富阳中国酒曲药生产基地(311404)关键词酿酒微生物,研究,应用技术,发展,综述三、小曲(酒药、白药、酒饼等)小曲是米粉为原料,或添加中药,接入曲母经培养而成。...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当前大曲白酒酒曲微生物、酒醅微生物、窖泥微生物的研究情况,以及当前对酿酒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并对酿酒微生物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为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为白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强化酒曲是酒厂提高酒曲性能和酒质水平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以两种不同类型的强化酒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其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和菌群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解析。共从强化酒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3株细菌和2株霉菌。费比恩赛伯林德纳氏酵母和酿酒酵母是分离得到的主要微生物菌种。宏基因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强化酒曲微生物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方面而非构成方面。具体而言,白酒曲拥有更高的酿酒酵母丰度,在功能方面白酒曲中的微生物具有潜在更强的增殖能力,有利于快速增加发酵体系中酿造微生物的丰度。而增香酒曲除了含较多的酿酒酵母外,还拥有众多与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相关的功能菌如米根霉、类肠膜魏斯氏菌、融合魏斯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在功能方面具有潜在更强的风味物质产生能力。此外,该研究还在强化酒曲中检测到了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白酒品质存在不利影响的微生物,预示着市售强化酒曲的质量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生料酿酒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料酿酒就是微生物利用生淀粉直接进行生长、繁殖及代谢的过程。具有节约能源、提高出酒率、操作简便、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生料酿酒工艺分固态法和液态法两种。生料酒曲是一种多功能微生物复合酶酒曲,含糖化剂、发酵剂和生香剂。生料酒曲的生产方法可分为两种,培养法和配制法。生料酿酒技术广泛应用于白酒、酒精、黄酒、米酒和清酒生产。(孙悟)  相似文献   

8.
酒曲酶系、菌系特征及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中义  畅晓霞  钟其顶 《酿酒》2008,35(5):24-29
酒曲微生物丰富,网络的菌种丰度、协调性及在制曲过程形成的风味前驱对整个酿酒过程内酒体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生物学、检测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为深入研究酒曲生物及酶系对传统酿酒的作用开拓了平台。就大曲生产过程微生物酶学变化,大曲入酒醅后微生物变化、酶学特征的情况,及其变化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原辅料对粮食酿造酒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酿酒工艺中,酿酒的原料主要为粮食,辅料为酒曲。粮食和酒曲对于发酵过程和酿造酒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粮食的品种多样,而作为微生物载体的酒曲的复杂程度更高,各种因素造就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粮食酿造酒。文章综述了各种粮食酿造酒使用的粮食和酒曲以及其对酿造酒产品品质的影响,旨在为优化酒的生产工艺、提升酒类产品质量和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丁超成  陈卫东 《酿酒》1993,(3):28-32
酒曲是酿酒的糖化发酵生香剂。酒曲在制造过程中富集网罗了自然界多种野生菌,并保藏了多种酿酒有益微生物及其多种酶系。曲虫的传播蔓延和滋生,是在酒曲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发生的,因此,防治曲虫一定要保护大曲微生物及其酶系,要充分重视酒曲对酒质特殊的卫生要求及人身安全问题。这就大大增加了酒曲虫害防治的难度。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我们克服了许多技术和工作上的困难,对曲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研究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数民族酿酒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金泉 《酿酒科技》2011,(12):104-10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酿酒与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研究我国酿酒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发展少数民族酿酒业,实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糖是葡萄酒中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与葡萄酒中的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从而提升酒体稳定性和感官品质。葡萄酒中各类多糖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葡萄品种、果实成熟度、酿酒工艺以及陈酿条件。由于多糖的结构极其复杂,其在葡萄酒中的演变过程尚不清晰。而且,酿酒新工艺作为改善葡萄酒品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对多糖的结构和含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该文就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多糖的变化展开综述,深入分析了果实成熟度、品种、产地、年份以及不同酿造工艺等因素对多糖的影响,并对今后葡萄酒多糖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为优化葡萄酒酿造工艺和提升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葡萄汁过量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汁过量氧化是白葡萄酒酿造中的一项新技术,并逐渐引起了酿酒师的广泛重视。探讨了葡萄酒中类黄酮及其褐变机理;论述了过量氧化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工艺措施,如氧气供给数量、供给方式、分析控制以及SO2的添加等;讨论了过量氧化对葡萄酒微生物及其品质,如风味、色度及其香气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过量氧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Heavy metals are of particular concern in grape and wine processing, especially copper. The sources of copper are diverse, including vineyard soil, copper-containing pesticides on the fruit surface, copper wine-making equipment, and exogenous addition in winemaking. Copper has potential risks to human nerves, metabolism, and others. It can inhibit yeast growth, delay fermentation, and also mediate oxidation reactions,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sensory quality of fresh wine and aged wine.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o detect, quantify, and remove copper from grapes and wine. However, the copper situations in the wine industr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are complicated and diverse, and the existing forms of copper are quite different,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challenging. 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ence and influence of copper in the wine industry by analyzing the sourc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garding, and the detection and removal methods for copper in wine. With the stud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pper's impact on wine production will be gained, facilitating further control of copper in wine and helping the wine industry grow.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绍兴黄酒工艺的成型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绍兴黄酒用麦曲的时间推断,绍兴黄酒工艺成型于南宋。随着麦作物在南方的推广,南方制曲原料由单一的大米发展为大米和小麦。南宋初期,大批北方人流寓南方,将北方制曲酿酒技术传播到南方。绍兴黄酒融合了南北酿酒技术之精华,创造出北方麦曲加南方米曲酿酒的独特的绍兴黄酒工艺。  相似文献   

16.
The activity of wine yeasts to decarboxylate ferulic and p-coumaric acids is one of their biological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phenolic off-flavors (POF) in wine-making. We examined POF productivity in 116 strains of wine yeast, 74 strains of wild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23 strains of non-Saccharomyces yeast, and found that a majority of these yeasts were POF-producing strain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POF-producing strains was 81 to 95% in wine yeasts, 85 to 97% in wild yeasts and 78 to 83% in non-Saccharomyces yeasts based on the POF test with addition of ferulic and p-coumaric acids to grape juice medium. The Rhodotorula, Candida, Cryptococcus, Pichia, Hansenula, and Brettanomyces strains had high or moderate POF productivity among the 20 non-Saccharomyces species. The decomposition rate of ferulic acid correlated with POF production and the critical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acid (free form) in grape must was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10 mg/l. Segregation of POF phenotype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of phenolic wine yeasts suggest that POF produc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POF gene (PAD1).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requent distribution of phenolic yeasts in the wine-making environment. These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POF production by using wine yeast strains of low POF productivity. The grapes must be prepared by a suitable process to prevent the increase in phenolic acid content.  相似文献   

17.
赵江  康慧玲 《酿酒科技》2003,(3):101-102
以蜂蜜为原料,采用红曲、酵母生产蜂蜜红曲酒,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不利于酒精的生成,但风味较好;葡萄酒酵母适于蜂蜜酿酒;混合酵母优于单一酵母;添加无机营养盐有利于改善酒的风味;各影响因子对蜂蜜酒的影响次序为:柠檬酸>二氧化硫>硫酸铵>磷酸氢二钾。(孙悟)  相似文献   

18.
桑椹酒酿造技术难度高,主要是挥发酸、甲醇、杂醇油含量的控制以及风味、色泽、澄清度等品质的提升。该文通过原料品质、酵母、工艺、原酒存储等方面综合调控从而抑制挥发酸含量的升高;通过原料采收管理、去渣发酵、酵母菌选用、控温发酵等措施控制甲醇含量升高;通过无机氮源和低产杂醇油酵母的应用,以及低温发酵等技术将杂醇油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抗病品种选育、合理防治避免桑椹酒农药残留较高。该综述对现阶段桑椹酒酿造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总结,探讨桑椹酒发酵过程中挥发酸、甲醇、杂醇油含量、农药残留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为桑椹酒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平 《酿酒科技》2007,(4):19-26
秦含章老先生:一位满头银丝的百岁老人,一位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中国酒界泰斗,倍受全国酒界人士爱戴和崇敬,全行业为他祝寿.秦老致力于酒业科研与实践70余年,在科研、生产、发展各个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深刻影响着中国酒业几代人.他是中国酒界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以D254、D15、2323、RC212、K1和AC 6种酿酒酵母发酵制备北五味子酒,通过感官评定和理化分析筛选适合北五味子酒发酵的酵母,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检测技术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筛选出D254酵母为酿造北五味子酒的最佳酵母,HS-SPME-GC-MS法共鉴定出94种香气成分,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11种,其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D254酵母发酵的北五味子酒主要挥发性成分为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1 327.08 ng/mL);AC酵母和K1酵母为异戊醇(211.30 ng/mL、148.02 ng/mL)D15酵母、RC212酵母和2323酵母发酵的北五味子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乙醇,但含量略有差异。这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酵母发酵的北五味子酒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