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LiCl/DMAc(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溶解纤维素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加入交联剂丁烷四羧酸(BTCA)、催化剂次亚磷酸钠(SHP)制成纤维素溶液并制得纤维素膜;对该膜进行了红外光谱、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和透湿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膜与BTCA发生了交联反应,并明显提高了纤维素膜的抗皱性能。  相似文献   

2.
1 引言已经得到证实 ,聚羧酸类 (PCAs) ,尤其是 1 ,2 ,3,4 丁烷四甲酸 (BTCA)或柠檬酸 (CA) (图 1 )与像次磷酸钠 (SHP)这样的含磷催化剂一起使用 ,是释放甲醛的交联剂如N 羟甲基化合物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 (DMDHEU)的最有效替代品。在常规 1 80℃、90s的焙烘过程中 ,PCA的羧基与纤维素链的羟苯基通过酐媒介形成酯键 ,结果发生交联反应 ,赋予棉织物耐久压烫性能。这些酯键可经受多次家庭碱洗。图 1 交联剂PCA、催化剂SHP、在CA整理织物的焙烘过程中产生的不饱和PCA类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一些学者对PCA整理过的棉织物用多种…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6,(10)
使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作为抗皱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作为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通过讨论微波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BTCA和SHP用量、整理液p H值,得到微波辅助无甲醛抗皱整理优化工艺,即BTCA质量浓度为80 g/L,n(SHP)∶n(BTCA)为0.5,整理液p H值为3.0,高功率微波焙烘15 min。与传统焙烘工艺相比,微波加热的抗皱整理棉织物具有较好的强力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在棉织物的耐久定形(Durable Press)整理中,1,2,3,4-丁烷四羧酸(BTCA)是最有希望的多羧酸。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FTIR即Fourier Transform Intra-red Analysis)和热分析已经证实了多羧酸与纤维上羟基酯化反应的机理,第一步形成了酐,而后成酯。然而,经过多羧酸处理的织物,强力降低很多。  相似文献   

5.
采用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与柠檬酸(CA)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基于响应面法(RSM)建立了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整理工艺进行分析和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模型的因变量为折皱回复角(WRA)和断裂强力,自变量为BTCA用量,CA用量,次亚磷酸钠(SHP)用量,培烘温度和培烘时间。模型的方差分析(ANOVA)表明,培烘时间对回复角影响最大,BTCA用量和CA用量、培烘温度、SHP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对于断裂强力来说,培烘时间对断裂强力影响程度最大,培烘温度、SHP用量、CA用量、BTCA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优化工艺为:BTCA 50g/L,CA 45g/L,SHP 33g/L,162℃培烘63s。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260°,断裂强力保留率为72%。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8,(21)
通过漆酶/TEMPO体系将纤维素纳米晶(CNC)上的羟基氧化成醛基,与吉拉尔特试剂T(GT)发生席夫碱反应,制得阳离子化纤维素纳米晶(CNC-GT);再将CNC-GT与1,2,3,4-丁烷四羧酸(BTCA)、壳聚糖(CS)复配,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了CNC-GT/BTCA和CNC-GT/CS/BTCA复配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力学性能、白度、染色性能以及耐水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TCA抗皱整理效果相比,CNC-GT与BTCA复配可将织物强力保留率提高6%,而CNC-GT/CS/BTCA复配可将织物强力保留率提高13%,折皱回复角提高31°。CNC-GT/CS/BTCA整理织物染色性能得到改善,耐水洗性能良好,且对织物白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2,3,4-丁烷四羧酸(BTCA)改性对纤维素绝缘纸介电性能的改善效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改性前后纤维素的官能团变化和分子链运动进行表征和计算,并对制备的改性纤维素绝缘纸的介电性能、交流击穿强度、机械性能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BTCA改性后纤维素链间通过酯基交联,极性羟基减少,分子链运动(柔性)减弱,分子极性强度明显降低;当BTCA浸渍浓度为0.2 mol/L时,改性纤维素绝缘纸在工频下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比未改性时分别降低了12.0%和21.7%,交流击穿强度和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9.7%和12.0%,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明显,BTCA改性纤维素绝缘纸既保持了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交流击穿强度,介电性能也得到了最大提升。  相似文献   

8.
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为整理剂,次亚磷酸钠(SHP)与不含磷催化剂HD-SP为复合催化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该体系对布面pH值及抗皱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离子相对浓度计算,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实验表明,复合催化剂整理后的织物达到GB 18401-2010对布面pH值在4.0以上的要求,可省去焙烘后的水洗工序;与SHP 16 g/L相比,以SHP 10 g/L、HD-SP 20 g/L复合时,整理织物的抗皱性能相当,但SHP的用量减少37.5%。根据FTIR结果,复合催化剂与纯SHP相比,BTCA与纤维素纤维酯化交联程度相当;根据离子相对浓度计算,更多羧基被复合催化剂转化成了羧酸盐,布面pH值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棉纤维素与聚羧酸的酯交联对pH值的依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甲醛是一种可能的致癌物质 ,所以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用于棉的无甲醛交联剂来替代传统的 N-甲基类整理剂。 1 988年 Welch报导 BT-CA可与棉纤维素形成有效的交联。近几年 ,多元羧酸被用于棉织物的无甲醛耐久压烫整理。其中BTCA是棉最有效的交联剂。纤维素的交联提高了棉织物的抗皱性 ,但使织物的机械强力降低。严重的强力损失使 BTCA在服用和家用纤维素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在作者此前的研究工作中 ,研究了数种聚羧酸与纤维素的酯交联 ,并认为纤维素与聚羧酸的酯交联分为两步 :即形成五元酸酐及酸酐与纤维素反应。…  相似文献   

10.
自从1,2,3,4-丁烷四羧酸(BTCA)被确定可作为至今最有效的无甲醛交联体系以来,很多研究的侧重点在使之成为更可靠、更经济的抗皱(DP)整理剂上。BTCA在高温条件下能够和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基团通过酯化反应形成交联。次磷酸碱金属盐包括无机酸,例如次磷酸钠  相似文献   

11.
徐秀娟  顾艳 《纺织学报》2007,28(7):19-21
选用丙氨酸、丝氨酸和桑蚕丝丝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TG)对BTCA交联丝素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比较了BTCA和丙氨酸、丝氨酸、桑蚕丝丝素系统在100~200℃范围内的TG曲线。结果表明:在次磷酸钠的催化作用下,BTCA和丝氨酸、丝素都可以产生化学反应,而和丙氨酸没有化学反应。由于丝氨酸在化学结构上有羟基存在,而丙氨酸在化学结构上没有羟基存在,因而在普通免烫整理条件下,BTCA交联丝素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和羟基反应产生的酯交联。  相似文献   

12.
甘薯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成分,利用超声波辅助酶水解,碱解和酸解的方法提取纤维素,将甘薯渣中的纤维素利用DMAc/Li Cl均相体系与辛烯基琥珀酸酐对其进行改性。该研究以纤维素为原料,采用CC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m_(DMAP)/m_(纤维素)、n_(OSA)/n_(纤维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取代度的影响,并对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取代度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合成的影响大小顺序为m_(DMAP)/m_(纤维素)n_(OSA)/n_(纤维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从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中求得最佳工艺条件为m_(DMAP)/m_(纤维素)=0.48,温度78.64℃,时间186.52 min,n_(OSA)/n_(纤维素)=1.93,此条件下取代度预测值为0.385,验证试验预测精度高达94.81%,并对辛烯基琥珀酸酐纤维素酯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研究,以探讨其基团分布、表观形貌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染苑精萃     
《印染》2000,26(7)
多元羧酸免烫整理中的催化剂 0 0 0 6 2在多元羧酸 (BTCA)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时 ,弱碱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而含磷矿物酸的碱金属盐则显示有较大的催化活性。目前最佳的催化剂是次磷酸钠 (SHP) ,但其成本高 ,且易引起硫化、活性染料的色变。棉织物用 BTCA和柠檬酸 (CA)进行免烫整理 ,分别使用柠檬酸三钠 (TSC)作催化剂和甲酸钠 (SF)与草酸钠 (SOX)作混合催化剂 ,用 FTIR光谱分析研究酯交联的形成 ,并测试其吸水性、回潮率和抗弯刚度等 ,并与用 DMDHEU树脂整理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催化剂 TSC较 SOX和 SF更为安全 ,…  相似文献   

14.
棉织物采用芳香羧酸BSTA免烫整理剂进行整理,以单因素分析法研究BSTA浓度、次亚磷酸钠(SHP)浓度、纤维保护剂KSA浓度、整理浴pH值及焙烘条件等对抗皱效果的影响;使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及强力损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棉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影响程度次序为:BSTA浓度焙烘条件pH值SHP浓度KSA浓度;各因素对织物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程度次序为:pH值BSTA浓度焙烘条件KSA浓度SHP浓度。优化的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条件为:BSTA浓度0.3 mol/L、SHP浓度0.1 mol/L、KSA质量浓度30 g/L、pH值1.8、180℃焙烘1.5 min。对分别经BSTA、BTCA和2D树脂处理后的织物进行耐水洗性测试,结果显示BSTA处理织物的抗皱效果与BTCA接近,强力保留率比BTCA更好,多次水洗后,外观平整度SA等级能达到3.0级以上。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在与聚羧酸交联后的纤维素织物上的固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壳聚糖在与聚羧酸发生交联反应后的纤维素织物上的固定行为。经过如柠檬酸和丁烷四羧基酸(BTCA)交联反应后,棉织物上有可观数量的剩余自由羧酸基,这些羧酸基来自未  相似文献   

16.
用于BTCA免烫整理体系的环保型催化剂硝酸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灵芝  陈克宁 《纺织学报》2005,26(3):105-108
介绍一种可用于BTCA免烫整理体系的新型非磷系催化剂硝酸钠。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钠用于6%BTCA的整理浴,经180℃焙烘120s,可获得满意的织物抗皱效果。结合化学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提出硝酸钠的催化机理为:硝酸根作为亲核试剂,与BTCA中的羧基发生亲核取代,促进BTCA脱水成酐,进而与纤维素酯化交联。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8,(21)
采用丁烷四羧酸(BTCA)和马来酸复配对棉织物进行免烫整理,研究BTCA和马来酸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因素对免烫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BTCA-马来酸复配免烫工艺。优化的工艺为:BTCA 37 g/L,次亚磷酸钠(SHP)50 g/L,马来酸63 g/L,174℃焙烘60 s。整理织物的回复角为257°,断裂强力保留率为59%。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BTCA与SHP复合整理液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工艺,以BTCA用量和焙烘温度为自变量,棉织物折皱性能为响应值,通过二次回归中心复合设计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与2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二元回归方程,并对二次回归中心组合模型进行拟合及方差分析,优化了整理工艺,即当BTCA用量为7%,焙烘温度为170℃时,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为130°.  相似文献   

19.
普通醋酯纤维是天然纤维素以醋酐为乙酰化剂,醋酸或二氯甲烷为溶剂,经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醋酸酯,再纺制成的纤维。醋酯纤维自一九二一年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生产,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工业和科技部门经长期不断地研究,新的工艺路线和新技术获得不断发展。目前国内醋酯纤维的生产,都是采用醋酸溶剂法生产二醋酸纤维素,再将干燥后的二醋酸纤维素溶于丙酮,制成纺丝浆液,然后在热空气中喷纺成纤维(干法纺丝)或在丙酮水溶液中喷纺  相似文献   

20.
郑春玲  赵建平 《国外丝绸》2004,(6):10-13,18
为赋予纤维素织物抗皱性能和尺寸的稳定性,人们运用各种化学药品作为交联剂对纤维素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最常用的整理剂是2D树脂,但由于该试剂有释放甲醛的趋势,人们开始致力于探索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如聚合多元羧酸(PCA)或乙二醛。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多元羧酸是1,2,3,4-丁烷四羧酸(BTCA)和柠檬酸(CA)。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定性和定量地测定已与纤维素织物反应的交联剂的数量,但运用HPLC法(固定相:Aminex HPX-87H。流动相:C1/2H2SO4=0.01mol/L)能对已与纤维素织物交联的无甲醛整理试剂进行评估。经多元羧酸PCAs或乙二醛处理过的棉织物能经受碱处理。结果表明,吸附在棉上的多元羧酸PCA经过皂化反应而被释放出来,而乙二醛则通过内部的康尼查罗反应转化为甘醇酸酯。因此,就可通过色谱法来分析多元羧酸PCA和乙二醛。同时,也能够分析出交联剂与纤维素反应中各种参数的影响以及在多元羧酸PCA处理织物焙烘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